中区

市中区是山东省会济南所辖市中心所属的区,是泉城济南市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地带,是“国家级示范中央商务区”,位于济南市中南部。四周都是属于济南市的区,东与历下区相邻,南与历城区相邻,西与槐荫区相邻,北与天桥区相邻。市中区作为济南市的中心城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2011年11月,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被确定为全省10个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
地形地貌:辖区地处泰山北麓低山丘陵和鲁西北黄河冲积性平原。南部多为低山丘陵,西部、北部地势平坦,依次为低山、丘陵、山后倾斜性平原。南部低山丘陵海拔89-754.7米,北部倾斜性平原海拔30米。
地质:北部为新生界黄土及沙砾沉积为主,南部以古生界灰岩为主,岩层呈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三组断裂切成块状。
山脉:辖区山岭主要有橛子山、马鞍山、英雄山、郎茂山、青龙山、簸萁山、马武寨北峰、狼窝顶山北山、青桐山、顶沟峪、半偏山、珍珠山,最高为青桐山,海拔754.7米,最低为白马山,海拔89米。
河泉:辖区河泉水文条件为寒武、奥陶系碳酸岩层分布密集地带,大气降水渗入地下,形成裂隙岩下溶水。由南向北、朝低洼处潜流,受济南辉长岩体堵截后,水涌地面形成闻名全国的趵突泉群。辖区东北部有七十二名泉中的登洲泉、望水泉、东高泉、杜康泉、西密脂泉、双桃泉、石湾泉等七个名泉,水涌与宋、枯于今。主要河流有兴济河、夹河、西护城河、南圩壕、新生大沟、腊山河、玉符河。除夹河外,均为泄洪的季节性河流。
土地:辖区土壤主体为褐土类,土龄长,层段明显,土层深厚,有覆盖层积物,土壤中微生物活动旺盛,易保肥保水,熟化程度高,适宜耕种。其中分:褐土性土,亦称石渣土、沙土,分布在七贤、党家、十六里河地区;淋溶褐土(亦称黄沙土),主要分布在党家、十六里河地区,呈中性,耕层质地适中,通透性好,亦种植地瓜、花生、土豆等作物。
气候:辖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燥少雨,多西南风、南风,夏季酷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严寒干燥多东北风。年平均气温14.8℃,年平均降雨量592.5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西南风,年平均风速3米/秒,风力2~3级。每年4月风速最大,平均风速4.3米/秒。
行政区划
2013年辖17个街道:四里村,街道、大观园街道、杆石桥街道、魏家庄街道、泺源街道、六里山街道、二七新村,街道、七里山街道、舜玉街道、舜耕街道、王官庄街道、白马山街道、七贤街道、十六里河街道、兴隆街道、党家街道和陡沟街道,102个居委会,、77个行政村,户籍人口58.5万人。
大观园街道 纬一路社区,睦和苑社区,纬五路社区,万紫巷社区,经二路社区
杆石桥街道 春元里社区,聚善街社区,启明里社区,乐山小区社区,七一小区社区,德胜街社区,自由大街社区,新市区社区
四里村,街道 建设路社区,小梁庄社区,信义庄社区,英雄山社区,玉函路社区
魏家庄街道 麟祥街社区,永庆街社区,人民商场社区,魏家庄社区,馆驿街社区
二七街道 铁路第一社区,铁路第二社区,建南社区,梁南社区,梁北社区,陈庄社区,重汽公司车桥厂家属居委会,建新社区
七里山街道 七东社区,七西社区,郎南社区,郎北社区,陈南社区,明珠社区,二七南路社区,卧龙社区,阳光南路社区
六里山街道 六里山路社区,六里山南路社区,七里山路社区,玉函北区社区,玉函南区社区,西八里洼北社区,西八里洼南社区,区机关二宿舍家属居委会,铁路玉函家属居委会,英西南路社区
舜玉路街道 舜园社区,舜中社区,舜岭社区,东八社区,舜函社区,张安新村,社区,省财政学院家属居委会,省财政厅宿舍家属居委会,省交通厅家属居委会,省电视厅家属居委会,省城建学校家属居委会,省人大三宿舍家属居委会,省府小区家属居委会,济南大学家属居委会,舜玉花园家属居委会,省社科院家属居委会,省安全厅家属居委会,省出版总局三宿舍家属居委会,省公安厅家属居委会,武警宿舍家属居委会,省体育中心宿舍家属居委会,舜玉社区,舜绣社区,伟东新都第一社区
泺源街道 饮虎池街社区,永长街社区,青年西路社区,科技街社区,普利街社区,南郊铁路家属居委会
王官庄街道 四区第一社区,四区第二社区,青龙山社区,八区社区,九区社区,十区社区,英华苑社区,王官庄东社区,王官庄西社区,西十里河社区
舜耕街道 舜雅社区,舜华社区,舜世社区
白马山街道 袁柳东居居民委员会,袁柳西居居民委员会,白马山一居居民委员会,白马山二居居民委员会,铁路新村居居民委员会,槐荫街居居民委员会,谷庄居居民委员会,山凹居居民委员会,东红庙社区,西红庙社区,南红庙社区,韩家庄社区,尹家堂社区,朱家庄社区,前魏华庄社区,后魏华庄社区
七贤街道 前龙窝居居民委员会,后龙窝社区,井家沟社区,杨庄社区,文庄社区,七贤庄社区,双龙庄社区,九曲庄社区
十六里河街道 兴济河居民委员会,吴家村,西仙村,石匣村,复兴村,石崮村,瓦峪沟村,大涧沟西村,大涧沟东村,东十六里河村,西十六里河村,柏石峪村,分水岭村,花山峪村,南康而庄村,石青崖村,北康而庄村
兴隆街道 兴隆一村,兴隆二村,兴隆三村,白土岗村,大岭村,小岭村,搬倒井村,钅广村,涝坡村,王家窝坡村,郭家窝坡村,郑家窝坡村,候家村,义和村,青桐山村,斗母村
党家街道 丘山小区居民委员会,党家庄东村,党家庄西村,罗而村,刘家林村,小屯村,枣林村,魏家庄村,催马庄村,西渴马西村,西渴马东村,土屋村,相家庄村,宅科村,寨而头村,东渴马村,张家庄村,展村,东村,展村,西村,小白庄村,邵而东村,邵而西村,蛮子庄村
陡沟街道 郑庄村,仁里村,红卫村,董庄村,鸡耳屯村,立新村,东风村,红星村,陡沟村,大庙屯村,马家庄村,丰齐村,杜家庙村,袁庄村,新平村,双庙屯村,赵庄村,杨台村,岳而村,小庄村,黄山店村,殷家林村,北桥村
历史沿革
济南古城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居住,繁衍生息。市中区辖区作为古历城属地,渊远流长。
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历下邑属地。公元前694年(春秋,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泺,指泺水,发源于趵突泉,是济南见于记载最早的地名。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辖区为济北郡历城属地。西汉初年,始有“济南”之名。汉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高后立其兄子郦侯吕台为吕王,割齐之济南郡为吕王奉邑”,辖区为济南郡历城属地。
自东汉至三国鼎立时期,辖区为济南国历城属地。至东晋,复为济南郡历城属地。
隋唐时期,济南郡先后改为齐州、齐郡,属地为齐郡历城所辖。唐护国大将军秦琼(570~638年)在辖区东北估衣市街北侧(今五龙潭公园)建秦琼府。
唐末,地方割据。五代十国时期,辖区先后为梁、唐、晋、汉、周国齐州历城县属地。
997年(宋至道三年),辖区为京东路齐州历城属地;1074年(宋熙宁七年),为京东西路齐州历城属地;1078年(宋元丰元年),改属京东东路;1116年(宋政和六年),为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属地。
从1128年(金天会六年)至1213年(金崇庆二年),辖区为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属地。
元代,属地为济南路历城所辖。外地回民陆续迁入辖区定居,东北部逐渐形成街巷。始有大街(今永长街),继有后街(今西青龙街),东街(今长春观街),西街(今永长街西段),城顶一带估衣市街、剪子巷、花店街、粮食市街,商贸集市,日趋繁荣。长春观及后阁楼、万竹园、清真南大寺等一批著名建筑落成。
1369年(明洪武二年),济南修建府署。1371年(洪武四年),以砖石修济南城顶,西开泺源门。1376年(洪武九年),济南设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成为山东全省政治中心和首府。辖区迎仙桥外始设馆驿总站,后形成馆驿街。
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清军占据济南后,沿用明代建制,属地仍为济南府历城所辖。
1901年(清光绪廿七年),德国在山东修筑胶济铁路,于1904年7月(光绪三十年六月)竣工通车,济南第一个火车站设五里沟北首。同年5月,山东巡抚周馥会同直隶总督袁世凯奏请清廷,在济南自开商埠,划定商埠范围,东以西圩壕(今顺河街),西至大槐树(北、中、南大槐树庄),东西长五里,南北宽二里(计十方里),划界内有:馆驿街、魏家庄、东太平庄、三里庄、五里沟庄、北上山庄、南上山庄、三合庄、西太平庄、民生庄等村,庄。开辟商埠初期,东西只有三条经路,南北七条纬路(以纺织经纬线命名),沿街建平房棚户、四合院等。济南设商埠局,辖区商埠地带属商埠局管辖。
民国初年,辖区商埠以南地区属岱北道历城县管辖。
1914年,属济南道历城县管辖。
1908年及1926年商埠界址两次扩展。向西展界至纬十路,向南展界至经七路。
1917年3月,市政公所成立。
1920年,商埠局与市政公所合并更名为市政厅,辖区属市政厅管辖。
1929年,济南设市。辖区为济南市城外三区和商埠一、二、三区。
1938年,日伪当局将经七路以南辟为日本人聚居地,并调整区划,辖区为城外西区和商埠东区、商埠中区。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党统治期间,经七路以南至经十路段为半建成区。
1949年开辟经十路以南地区,先后将王家庄、张安庄、信义庄、南四里村、北四里村、小梁家庄等村,庄田野辟建为城区。
1951年辟建文化西路。
1952年辟建邮电新村,1954年辟建共青团路。
1960年,城区再次展界,南郊梁家庄、陈家庄、小陈家庄等相继辟为市区。
1961年10月,又将历下区所属普利门、西青龙街两个街道划归市中区。
1963年2月,普利门街道更名为共青团路街道,辖10个街道。
1966年9月文化大革命中,市中区改名为红旗区,经二路、馆驿街、魏家庄、大观园、岔路街、经七路、杆石桥、四里村、西青龙街等街道相继改名为太阳升、朝阳、红卫、东方红、卫东、红旗、先锋、英雄山、东风街道革命委员会。
1973年复称市中区。
1978年各街道恢复原名称。9月将近郊梁家庄、陈家庄、王家庄、四里村,等4个生产大队划归市中区,同时增设市中区二七新村,街道(区机关驻地经三路235号),辖11个街道。
1985年9月市中区增设六里山、七里山、玉函路街道,辖14个街道,171个居民委员会。
1987年4月30日,撤销郊区,将原郊区所属七贤镇划归市中区。
1988年11月11日,增设市中区舜玉路街道。
1990年8月,将七贤镇所属西八里洼村,划归六里山街道,张安新村,划归玉函路街道,东八里洼村,划归舜玉路街道。
1991年,市中区辖经二路、馆驿街、大观园、魏家庄、共青团路、经七路、岔路街、杆石桥、西青龙街、四里村、二七新村、六里山、七里山、玉函路、舜玉路等15个街道和七贤镇。有190个居民委员会,27个居(村)委会。区政府办公机关驻经八路122号济南大厦。
1995年5月,撤销西青龙街、共青团路两个街道,合并成立泺源街道;增设王官庄街道。至1997年,辖区有经二路、馆驿街、大观园、魏家庄、泺源、经七路、岔路街、杆石桥、四里村、二七新村、六里山、七里山、玉函路、舜玉路、王官庄15个街道和七贤镇。共有223个居民委员会,17个村民委员会,27个自然村。区政府办公机关设在经八路122号济南大厦。
1998年,市中区辖经二路、馆驿街、大观园、魏家庄、泺源、经七路、岔路街、杆石桥、四里村、二七新村、六里山、七里山、玉函路、舜玉路、王官庄等15个街道和七贤镇。有223个居委会,17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区政府办公机关位于经八路122号(济南大厦)。
2000年8月,十六里河、党家庄镇划并市中区,至此,市中区区划面积由58.57平方公里增至280.25平方公里。
2001年5月,撤销馆驿街街道,将其并入魏家庄街道。撤销经七路、岔路街街道,将其并入杆石桥街道。撤销玉函路街道,其所辖的一居、二居并入四里村,街道,三居、四居并入舜玉路街道。同年8月,撤销七贤镇,设立舜耕、白马山、七贤三个街道。到2004年底,全区有大观园、魏家庄、泺源、杆石桥、四里村、二七新村、六里山、七里山、舜玉路、王官庄、舜耕、白马山、七贤等13个街道,党家庄、十六里河两个镇。
2007年5月28日,党家庄、十六里河两个镇撤镇设办,原党家庄镇的行政区域设立党家街道和陡沟街道;原十六里河镇的行政区域设立十六里河街道和兴隆街道。

精选留言

济南市中区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