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县

龙州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左江上游,平而河与水口河汇合处,与越南高平省毗邻。距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200公里,东邻崇左市江州区,南接宁明县、凭祥市,东北面与大新县相连,西北与越南接壤。龙州是一座具有1290多年历史的边关商贸历史文化名城。

概况 龙州是一座具有1290多年历史的边关商贸历史文化名城。1889年,龙州被辟为对外陆路通商口岸,是广西最早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也是我国与东南亚各国进行文化、贸易交往的重要门户,素有"边陲重镇"、"小香港"之称。境内自然风光秀丽,地质景观独特,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

地貌

地形以龙州盆地著称,一般海拔约200米,最高峰大青山海拔1046米。地处南亚热带南沿,气候暖和湿润,常年无霜,植物繁茂,动物种类繁多,建有岗自然保护区。经济林有棕榈、橡胶、木菠萝、八角、枧木等。枧木为龙州特有珍贵木材。为发展枧木生产,特设有枧木农场。此外,有珍禽异兽黑头叶猴和白头叶猴等。土特产以龙州八角茴香最负盛名;蛤蚧肥大,年产量最高达2~3万对;龙州菜刀锋利耐用,远销国内外。

气候

龙州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有明显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总的是冬春微寒,夏炎多雨,秋季温凉,干湿季分明,湿热、干冷同季;年无霜期为350天,有霜期13天。县内因地形环境影响,降雨亦有显著的特点:山地雨量多于丘陵河谷地区;雨量分布自西北向东南递减,与我国热带、亚热带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相反;夏季雨量占全年雨量一半以上,易于发生冬干、春旱,雨季从4月中下旬开始,天气多变,农民把这种气候形容为“孩儿面,一天三变”。由于小气候环境的影响,龙州的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有低温阴雨、寒露风、干旱、洪涝、大风、冰雹、霜冻等。

矿产

一、矿产资源:主要矿产有铜、铁、锰、大理石等,其中以大理石藏量较为丰富。

二、动植物资源:龙州县国家级弄岗自然保护区内物种丰富,有动物620多种,植物1282种,其中最为珍贵的有国家级保护动物白头叶猴、“花族皇后”金花茶、有千年树龄的“枧木王”等。

三、旅游资源:有“南疆长城”之称的小连城,红八军纪念馆、中山公园、法国领事馆旧址、花山壁画、紫霞洞、陈勇烈祠等。

四、土特产资源:有茶叶、八角、龙眼、山黄皮、木菠萝、西贡蕉、香蕉、恍榔粉、黄瓜、土茯苓等。

五、沿边资源:有国家一级口岸——水口口岸,国家二级口岸——科甲口岸(未恢复业务),3个边民互市点(水口、那花),具有优越的沿边开放优势。

六、交通通讯:目前已开通中国龙州至越南高平国际汽车交通运输业务。南宁至友谊关高速公路龙州——夏石二级支线公路、龙州至水口口岸二级路竣工投入使用,全县各乡镇通讯、公路运输网络较为完善。

总面积2317.8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辖12个乡镇,123个村(居)委会,有壮、汉、瑶、苗、回、侗等民族,壮族人口占总人口95%。
行政区划

现龙州县共辖5镇7乡,117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社区)。
龙州镇辖:康平、北门、新华、龙江、高祥、城东、利民7个社区;贯明、百农、岭南、板门、镇秀、新民、河屯、自清、塘巧、东合10个行政村。
下冻镇辖:下冻居委会;布局、两庄、那花、春秀、洞埠、扶伦、峡岗、驮江、下冻9个行政村。
水口镇辖:水口居委会;合平、洞桂、共和、埂宜、沿山、罗回、北胜、康宁、思奇、独山10个行政村。
金龙镇辖:金龙、双蒙、武联、高山、贵平、立丑、光满、横罗、板梯、新兴、民建、侵笔、花都、三圣、敢赛15个行政村。
响水镇辖:新华居委会;响水、平南、龙江、图强、红阳、棉江、高峰、四清、鸣凤9个行政村。
八角乡辖:陇均、龙边、箕斗、菊埂、四平、屏案、八角7个行政村。
上降乡辖:上降、永恒、纯仁、梓丛、江村、里城、鸭水、呼咬8个行政村。
彬桥乡辖:红岭、清明、岜苗、念读、彬桥、垌旦、彬迎、青山、俸村、绕秀、安镇、安民12个行政村。
上龙乡辖:新联、武权、民权、上龙、民强、弄平、板汪、岜那8个行政村。
武德乡辖:三联、精威、保卫、农干、科甲、群合、近梅、武德8个行政村。
逐卜乡辖:牌宗、三叉、广合、崇德、锦阁、逐卜、板要、卫国、峪阳、立信、弄岗11个行政村。
上金乡辖:联甲、新旺、勤江、联江、上金、进明、云江、中山、两岸、卷逢10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

龙州,古为百粤地。秦属象郡。汉初,属南越(粤)国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为壅鸡县地,属郁林郡。三国吴黄武六年(公元227年),属交州郁林郡。晋属广州晋兴郡。梁陈属南定州晋兴郡。隋属扬州郁林郡。
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置羁縻龙州(州署在今逐卜乡谷阳村旧州屯),属广州郁林郡辖地。州名相传系以上龙乡水陇屯后山脚有泉名“龙泉”而命名,是为县得名之始。唐仪凤元年(公元676年)在今金龙乡置有羁縻金龙州,属岭南道安南都护府。
五代十国(公元907~959年)龙州先属楚,后属南汉宜州治地,州治移至今龙州镇的北门附近。
宋初,复置羁縻龙州,州治移至今龙州城北门外,另于今县地下冻、布局一带置羁縻冻州,均隶广南西路(后改广西路)左江道。原羁縻金龙州改为迁龙寨,隶属无考。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朝廷对龙州实行土官治理,是为龙州土司世袭之始,仍属左江道。
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升龙州为万户府,府治移至今龙州城内,属湖广行中书省广西两江道太平路。将羁縻冻州分置上峒、下峒两土州,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合称上下冻州,归龙州万户府承审,仍属太平路。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龙州万户府,复称龙州,上下冻州因旧,属广西布政司左江道太平府。九年(公元1376年)迁龙寨改名金龙峒,隶太平府安平土州。
清初因明制。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分龙州为上龙、下龙两个土巡检司,隶太平府。五年(公元1727年),下龙司改土归流,废世袭制,移太平府通判驻龙州城接管。上龙司因原制,仍隶太平府。
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于下龙司地复置龙州,隶太平府,上龙司归龙州承审。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改龙州为龙州厅,仍属太平府。金龙峒于嘉庆末年为越南侵并,归越下琅州。
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广西行省太平归顺道移治龙州。同年,金龙峒复归中国,仍隶太平府安平州。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上龙土司,上下冻土州废世袭制,属龙州厅。
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金龙峒从安平州划归龙州厅管辖。
民国元年(1912年)1月,依照广西军政府厘定的《广西地方官暂行章程》规定,龙州厅升为龙州军政分府,辖凭祥厅、上龙土司、上下冻土州及金龙峒。
民国2年(1913年)6月,裁军政分府,置龙州县,仍辖上龙土司、上下冻土州及金龙峒,隶镇南监督区。凭祥厅归原治。
民国16年,改土归流,上下冻土州并入龙州县。
民国17年上龙土司、金龙峒并置上金县。隶镇南督察区(区治设于龙州)。
民国19年2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龙州起义,两县成立革命委员会,到3月20日红八军撤离龙州前,属左江革命委员会管辖。
是年9月,广西省政府公布修正广西民团组织暂行条例,在龙州设置第九民团区,龙州、上金两县隶第九民团区。
民国21年4月属民团龙州区。
民国23年属龙州行政监督区。
民国26年4月,龙州县易名为龙津县。龙津县、上金县隶第十二行政监督区,后改为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解放初期,龙津、上金两县县名不变,属广西省人民政府龙州专员公署管辖。
1951年5月5日,两县合并为龙津、上金联合县,县治设于龙州城。
1952年8月,改县名为丽江县,属崇左专区管辖。
1953年4月23日经政务院批准丽江县名因县名与云南省丽江县同名,复称龙津县,属广西省邕宁专区。同年12月,属桂西僮族自治区邕宁专区。
1953年初,直隶桂西僮族自治区。
1956年初直隶桂西僮族自治州。
1958年1月,属广西壮族(原僮族改为壮族)自治区南宁专署。同年12月,龙津、宁明、凭祥三县(市)合并成立睦南县,治凭祥市。
1959年1月改名龙州县。5月,裁撤并县建置,原龙津县各机关迁回龙州,仍称龙津县,属南宁专署。
1961年5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龙津县更名为龙州县。
1961年12月31日,正式更名为龙州县至今,仍属南宁地区。
2002年12月28日,撤销南宁地区,设立崇左市,龙州县划归崇左市至今。

人口 面积2317.8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辖12个乡镇,123个村(居)委会,有壮、汉、瑶、苗、回、侗等民族,壮族人口占总人口95%。

精选留言

崇左龙州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