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陵县
宁陵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商丘市西部、东连梁园区和睢阳区,北接民权县、南邻柘城县。宁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有4000多年的文明史,是中国葛天文化之乡、歌舞之源、中国酒文化之乡、中国长寿之乡。远古时为葛地,夏、商、西周时期为葛国(又称葛伯国);春秋时期属宋国称宁邑、沙随国;战国时期属魏国称宁城、信陵;秦时称宁陵城;西汉初年为宁陵侯国,汉武大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始置宁陵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建县史。
宁陵是战国四君子之一信陵君的封地和东汉末年曹操起兵之地,北宋名臣范仲淹曾安家于此,也是东汉末年名将典韦、宋代经学家程迥、明代思想家吕坤、山东快书一代宗师高元钧、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斯忠的故乡。
地名由来:春秋晚期改称宁,属宋。当时更置无定,民不宁居,故以“宁”为名。战国时期,又称信陵,是因信陵君封地而得名,属魏。秦统一六国后,称宁陵城,属砀郡,西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始署宁陵县,属陈留郡,至今2100多年。《史记·陈涉世家》:周市“欲立魏后故宁陵君咎为魏王”,即此。汉置宁陵县,因宁陵邑为名。
【行政区划】
2012年,全县辖6个镇、8个乡:城关回族镇、张弓镇、柳河镇、逻岗镇、石桥镇、黄岗镇、华堡乡、刘楼乡、程楼乡、乔楼乡、城郊乡、阳驿乡、孔集乡、赵村乡。
【历史沿革】
远古时期,宁陵为葛地,葛天氏部族在此繁衍生息。葛天氏初为部族首领,后袭“三皇”之一伏羲氏名号、帝位,为中原部落联盟共主,故史称“古帝王”。因创制“葛天氏之乐”、“葛天穹庐”和葛布等早期人类文明,葛天氏被尊为中国音乐、舞蹈、诗歌、戏剧、建筑、纺织和养生的人文始祖。
虞舜时,葛天氏后裔伯益,辅佐禹治水有功,禹禅位于伯益,伯益坚辞不就,避于箕山。禹子启即位,是为夏朝。夏启为报伯益让位之德,封其长子若木为徐伯、次子飞廉于葛地为葛伯,夏朝时葛国被商汤所灭,西周时宁陵又为沙随国,后为宋国所灭。战国时,先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信陵君封地,后为其子宁陵君封地,战国末为宁陵城,秦时仍为宁陵城,西汉时为宁陵县。
1961年并入睢县,1962年复置。
1996年,宁陵县面积785.9平方千米,人口56.5万人。辖3个镇、12个乡:城关回族镇、柳河镇、张弓镇、孔集乡、石桥乡、乔楼乡、刘楼乡、阳驿乡、华堡乡、城郊乡、赵村乡、逻岗乡、黄岗乡、程楼乡、楚庄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宁陵县总人口562794人,其中:城关镇38400人、张弓镇38993人、柳河镇52905人、逻岗镇44427人、黄岗乡34281人、华堡乡29398人、楚庄乡22803人、刘楼乡36957人、程楼乡33373人、乔楼乡39282人、城郊乡32132人、阳驿乡45542人、石桥乡45125人、孔集乡32818人、赵村乡36358人。
2005年,宁陵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楚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华堡乡管辖,华堡乡政府驻原楚庄乡政府驻地楚庄村。
2010年,石桥乡撤乡设镇。
2012年,黄岗乡撤乡设镇。
宁陵县属于淮河流域,境内主要河流有大沙河、洮河、上清水河、古宋河等,大沙河源出民权县城东,在宁陵县流经逻岗、阳驿等6镇乡后,在城区以西2公里处绕行东流,入商丘市,后在安徽省亳州市境内汇入涡河,再随涡河入淮河,终达江入海,为宁陵县母亲河。上清水亦源出民权县黄河故道,南流入宁陵县逻岗、柳河、石桥三镇,于城郊乡入大沙河。黄河故堤横穿县境东北部,地势稍高,陇海铁路以南地势平坦,海拔50米,大沙河、洮河两岸有沙丘分布。良好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让宁陵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迅速,物产丰饶。
宁陵境内系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2℃,年均降水量为720毫米,属黄河冲积平原,以沙土和两合土为主。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无霜期216天,夏季最热月份为7月上中旬至八月上中旬,冬季最冷季节为1月初至2月上中旬,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环境优美,适宜人居。
宁陵是战国四君子之一信陵君的封地和东汉末年曹操起兵之地,北宋名臣范仲淹曾安家于此,也是东汉末年名将典韦、宋代经学家程迥、明代思想家吕坤、山东快书一代宗师高元钧、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斯忠的故乡。
地名由来:春秋晚期改称宁,属宋。当时更置无定,民不宁居,故以“宁”为名。战国时期,又称信陵,是因信陵君封地而得名,属魏。秦统一六国后,称宁陵城,属砀郡,西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始署宁陵县,属陈留郡,至今2100多年。《史记·陈涉世家》:周市“欲立魏后故宁陵君咎为魏王”,即此。汉置宁陵县,因宁陵邑为名。
【行政区划】
2012年,全县辖6个镇、8个乡:城关回族镇、张弓镇、柳河镇、逻岗镇、石桥镇、黄岗镇、华堡乡、刘楼乡、程楼乡、乔楼乡、城郊乡、阳驿乡、孔集乡、赵村乡。
城关镇 | 新区电台新村居委会,东湖居委会,宁阳路居委会,府前街居委会,东街村,东关村,西关村,南关村,北关村 |
张弓镇 | 郭子敬村,鲁庄村,南村,符楼村,和庄村,东村,邢庄村,焦楼村,桑楼村,曹西安村,王卜村,姜庄村,管庄村,高堂村,尖庙村,乔楼村,小杨庄村,苏庄村,芦堂村,徐营村,何堂村,大徐庄村,小于庄村,小吕集村,毛楼村,西村,北村 |
柳河镇 | 张庄村,后赵村,翟庙村,北陈村,堤湾村,宋庄村,杨楼村,邵庄村,苗庄村,焦庄村,五卜村,梁庄村,孟李村,桃园关村,张堂村,袁庄村,李楼村,天齐庙村,程楼村,二卜村,柳河集村,胡庄村,时洼村,赵尔庄村,火食店村,周庄村,吕河村 |
逻岗镇 | 马尔村,张庄村,郝堂村,王胡洞村,刘赵庄村,李柿元村,前屯村,谢营村,张节村,郑庄村,二郎庙村,解庄村,北刘庄村,吕庄村,东街村,三丈寺村,黄尧村,双庙村,黄老家村,小庄村,催香吴村,郭老家村,吾元村,小郭庄村,西街村,西村,南街村,孟集村,北街村,周庄村,和楼村 |
黄岗乡 | 青岗寺村,小张庄村,权庄村,唐洼村,南位村,黄岗村,大张庄村,张桥村,邑西里村,张八卦村,刘新庄村,己吾城村,骆庄村,堂村,路孔村,罗楼村,西位村,位营村,大郭村,申屯村,王大庄村,民张营村,明集村,小郭村,朱贡堂村 |
华堡乡 | 高楼村,白庄村,李楼村,朱楼村,夏寨村,黄庄村,凌庄村,十百户村,王庄村,温庙村,路大楼村,刘庄村,曹兑河村,后屯村,马桥村,前屯村,华堡村,老君屯村,华岗村,唐庄村,辛屯村,赵庄村,彭庄村,牛刘村,赵石庄村,郭双堂村,楚堂村,黄楼村,卢集村,郑庄村,张路口村,付集村,胡庄村,陈兑楼村,赵庄集村,郭八村,柿子王村,史集村,君郭村,曹庄村,孟路口村 |
刘楼乡 | 吕南村,吕北村,郭小集村,郑庙村,路老家村,胡店村,胡举村,薛屯村,梁楼村,庄楼村,刘楼村,陈庄村,万庄村,周庄村,王庄村,王楼村,谢东村,谢西村,訾河村,同营村,无咎屯村,符老楼村 |
程楼乡 | 沟厢东村,沟厢西村,乔竹元村,郭楼村,胡庄村,闫庄村,姜王庄村,苗堂村,王兆址村,祁营村,高庄村,徐八楼村,后张村,申庄村,前张村,王小楼村,瓦屋刘村,宋庄村,曹庙村,大吴庄村,刘古堂村,史路口村 |
乔楼乡 | 白庄村,郑洼村,孟老家村,吴楼村,孟花庄村,吴庄村,王庄村,刘川村,许庄村,双阁村,李集村,秦祖师庙村,乔楼村,王老家村,八里曹村,程庄村,曹集村,王店村,畅店村,齐王庄村,张大庄村,吕庄村,魏寨村,翟庄村,李佰引村,贾楼村,黄楼村,李新庙村,三张村 |
城郊乡 | 四门庄村,孟楼村,石井村,胡二庄村,李子荐村,乔元村,胡三庄村,刘油坊村,段庄村,洼尔庄村,李七庄村,陈克常村,李庄村,八里井村,徐大庄村,王桥村,王义宾村,吕茂公村,张老庄村,陈庄村,东马楼村,乔九庄村,八里屯村,三里河村,后址庄村,郭英村 |
阳驿乡 | 东村,西村,小王庄村,平洛东村,平洛西村,汤林王村,闫屯村,陈营村,雍庄村,米楼村,潘集村,刘庄村,郭屯村,訾堂村,后陈村,张三庄村,张瑞寒村,徐楼村,张白村,苗凸村,玉皇庙村,元楼村,郑路徐村,鲁楼村,袁庄村,皮堂村,胡大庄村,郭店村,郑楼村,黄庄村,朱平楼村 |
石桥乡 | 王行村,何庄村,焦古村,孙迁村,周楼村,祁庄村,乔老村,郭花庄村,万集村,刘花桥村,石桥村,郭岔楼村,韩庄村,刘楼村,前赵村,关庄村,万庄村,赵庄村,黄兰芝村,任庄村,金厢村,董庄村,于庄村 |
孔集乡 | 李庄村,岳柴村,刘古堆村,翟庄村,王于庄村,尤庄村,蒋堂村,侯庄村,史老家村,吕雪盘村,桑庄村,申宋吴村,黄楼村,张子影村,商堤口村,王桥村,三里庄村,小孔集村,孔西村,辛庄村,张牌坊村,孔东村,孔庄村,宋东村,宋西村 |
赵村乡 | 桑庄村,邵洼村,赵东村,孟楼村,张楼村,张操村,魏庄村,王庄村,翟楼村,赵西村,张大庄村,陈尧村,孟庄村,徐黑村,黄庄村,姜庄村,赫庄村,焦庄村,黄洼村,刘尧村,周式碑村,桃古集村,于楼村,孟黄楼村,孔庄村 |
远古时期,宁陵为葛地,葛天氏部族在此繁衍生息。葛天氏初为部族首领,后袭“三皇”之一伏羲氏名号、帝位,为中原部落联盟共主,故史称“古帝王”。因创制“葛天氏之乐”、“葛天穹庐”和葛布等早期人类文明,葛天氏被尊为中国音乐、舞蹈、诗歌、戏剧、建筑、纺织和养生的人文始祖。
虞舜时,葛天氏后裔伯益,辅佐禹治水有功,禹禅位于伯益,伯益坚辞不就,避于箕山。禹子启即位,是为夏朝。夏启为报伯益让位之德,封其长子若木为徐伯、次子飞廉于葛地为葛伯,夏朝时葛国被商汤所灭,西周时宁陵又为沙随国,后为宋国所灭。战国时,先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信陵君封地,后为其子宁陵君封地,战国末为宁陵城,秦时仍为宁陵城,西汉时为宁陵县。
1961年并入睢县,1962年复置。
1996年,宁陵县面积785.9平方千米,人口56.5万人。辖3个镇、12个乡:城关回族镇、柳河镇、张弓镇、孔集乡、石桥乡、乔楼乡、刘楼乡、阳驿乡、华堡乡、城郊乡、赵村乡、逻岗乡、黄岗乡、程楼乡、楚庄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宁陵县总人口562794人,其中:城关镇38400人、张弓镇38993人、柳河镇52905人、逻岗镇44427人、黄岗乡34281人、华堡乡29398人、楚庄乡22803人、刘楼乡36957人、程楼乡33373人、乔楼乡39282人、城郊乡32132人、阳驿乡45542人、石桥乡45125人、孔集乡32818人、赵村乡36358人。
2005年,宁陵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楚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华堡乡管辖,华堡乡政府驻原楚庄乡政府驻地楚庄村。
2010年,石桥乡撤乡设镇。
2012年,黄岗乡撤乡设镇。
宁陵县气候概况
宁陵县属于淮河流域,境内主要河流有大沙河、洮河、上清水河、古宋河等,大沙河源出民权县城东,在宁陵县流经逻岗、阳驿等6镇乡后,在城区以西2公里处绕行东流,入商丘市,后在安徽省亳州市境内汇入涡河,再随涡河入淮河,终达江入海,为宁陵县母亲河。上清水亦源出民权县黄河故道,南流入宁陵县逻岗、柳河、石桥三镇,于城郊乡入大沙河。黄河故堤横穿县境东北部,地势稍高,陇海铁路以南地势平坦,海拔50米,大沙河、洮河两岸有沙丘分布。良好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让宁陵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迅速,物产丰饶。
宁陵境内系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2℃,年均降水量为720毫米,属黄河冲积平原,以沙土和两合土为主。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无霜期216天,夏季最热月份为7月上中旬至八月上中旬,冬季最冷季节为1月初至2月上中旬,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环境优美,适宜人居。
精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