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
扶风县地处中国地形第二阶梯关中平原渭河盆地中西部,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西安市和宝鸡市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07°45′~108°03′,北纬34°12′~34°37′。东北与永寿、乾县交界,东与武功县、杨陵区连接,南与周至、眉县毗邻,西与岐山县接壤,北及麟游县地界。
【行政区划】
2015年,扶风县辖1个街道、7个镇:城关街道、天度镇、午井镇、绛帐镇、段家镇、杏林镇、召公镇、法门镇。
【历史沿革】
原始社会神农氏时期,县属姜氏国(部族)。
黄帝时期,属岐伯国(部落),后稷周国(部落)。
尧舜时代,为周始祖弃的封地,属后稷有邰氏。
西周时,属岐邑,为京畿。
东周时,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在今境内法门镇始设美阳县,揉谷乡法禧村,设邰县,属内史。
西汉时,美阳县、邰县始归雍国,后属内史。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归右扶风辖领。新莽时属扶风县都尉大夫府。
东汉时,美阳县辖区未变。南部邰县改为武功县。
三国时,美阳、武功县治未变,归扶风郡辖领。
西晋时,美阳县属扶风国,武功县属始平郡。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废美阳县。在今县北部、岐山县东北部设周城县,美阳县并入周城县,治城在今周原遗址,归平秦郡。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撤武功县,在武功县治姜塬嘴设美阳县,辖今县南部、武功县全部和太白、骆谷、邰亭等地,归武功郡辖领。
北周天和四年(569),移美阳县治崇正镇。建德三年(574),移周城县治于眉城,在原周城县址设三龙县;撤美阳县,县地归岐山。置武功县治于中亭川(今武功镇)。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改三龙县为岐山县,治城在岐山(今箭括岭)南十里。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在武功长宁镇始设扶风县(俗称东扶风),在今县址设湋川县 。太宗贞观元年(627),撤扶风县,贞观八年(634)改湋川县为扶风县,在今法门镇设置岐阳县。元和三年(808)撤岐阳县。
五代后梁、唐、晋、汉、周时,扶风县设置未变,归凤翔府辖。
北宋时,县置未变。
南宋初(1127),金人统治北方,更名扶兴县。后又复原名,归凤翔府辖。
元、明、清时,县名和治城均未变更。元时属陕西行中省凤翔府辖,明清归陕西布政使司凤翔府辖。
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二十四至三十八年(1935—1949),归宝鸡第九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辖。
1949年7月13日解放,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宝鸡专员公署。
1958年12月并入兴平县。
1961年8月从兴平县分出至今,隶属宝鸡市。
1971年属宝鸡市。
1996年,扶风县面积751平方千米,人口43.5万人。辖5镇10乡:城关镇、绛帐镇、法门镇、召公镇、杏林镇、揉谷乡、太白乡、段家乡、南阳乡、上宋乡、新店乡、午井乡、黄堆乡、天度乡、建和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1997年,天度乡改为天度镇,新店乡改为新店镇,午井乡改为午井镇,南阳乡改为南阳镇,段家乡改为段家镇。调整后,全县辖10个镇、5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扶风县常住总人口438324人,其中:城关镇55150人,新店镇24995人,午井镇37880人,绛帐镇48440人,段家镇23707人,杏林镇25926人,召公镇34955人,法门镇27307人,南阳镇22548人,天度镇20999人,上宋乡24105人,揉谷乡31721人,太白乡22830人,建和乡22170人,黄堆乡15591人。
2001年,撤销新店镇并入城关镇,撤销黄堆乡、建和乡并入法门镇。调整后,扶风县辖9个镇、3个乡:城关镇、天度镇、午井镇、绛帐镇、段家镇、杏林镇、召公镇、法门镇、南阳镇、上宋乡、揉谷乡、太白乡。共有205个行政村。
2008年8月14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将宝鸡市扶风县揉谷乡划归咸阳市杨陵区管辖;12月26日,揉谷乡正式划归杨陵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扶风县常住总人口416402人,其中:城关镇89275人,天度镇20948人,午井镇35697人,绛帐镇50679人,段家镇24111人,杏林镇24866人,召公镇31295人,法门镇70852人,南阳镇20880人,上宋乡25762人,太白乡22037人。
2011年,撤销太白乡并入杏林镇,撤销上宋乡并入绛帐镇,撤销南阳镇并入天度镇。调整后,扶风县辖8个镇:城关镇、天度镇、午井镇、绛帐镇、段家镇、杏林镇、召公镇、法门镇。
2012年末,扶风县面积745.0平方千米,户籍人口446179人,常住人口41.86万人。2013年末,扶风县辖8个镇,共有5个社区、169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城关镇。
2015年,撤销城关镇,设立城关街道。调整后,扶风县辖1个街道、7个镇。
【行政区划】
2015年,扶风县辖1个街道、7个镇:城关街道、天度镇、午井镇、绛帐镇、段家镇、杏林镇、召公镇、法门镇。
城关镇 | 西关社区,东关社区,胜利机械厂社区,徐家河村,西官村,刘家堡村,扶东村,苟家庙村,下河村,案板村,小留村,费家村,南宫村,牛家村,后沟村,北街村,峪村,南后峪村,殷家庄村,扶乾村,伏波村,业堡村,四家堡村,南台村,八岔村,新店村,双乐村,原峪村,柳店村,秦村,韦川村,黄甫村,五郡村,龙泉村,万杨村,王家台村 |
天度镇 | 天度村,闫东村,齐横村,下寨村,杨吉岭村,晁留村,闫马村,鲁上村,巩村,永平村 |
午井镇 | 午井村,贤官村,大官村,南官村,九家村,原子头村,南坡村,田家河村,吕家庄村,安上村,高望寺村,四户村,强家沟村,小寨村,料地村,龙蹄村 |
绛帐镇 | 绛帐镇居委会西街村,春光村,古水村,侯家村,东西湾村,双庙村,邓家村,营西村,营中村,滩上村,南仵村,柿坡村,牛仓村,罗家村,董家村,卢家村,前进村 |
段家镇 | 太白村,段家村,大方村,西河村,东魏村,东官村,银豆村,大同村,沟老村,谷家村,昝樊村,辛李村,青龙村 |
杏林镇 | 杏林村,东坡村,马席村,漳召村,汤房村,菊花村,召宅村,李家村,西坡村 |
召公镇 | 召公村,新庄村,吴家村,官道村,吕宅村,西张村,后董村,大槐村,召光村,召首村,袁新村,聚粮村,灵护村,三头村,作里村 |
法门镇 | 法门寺文化景区社区,美阳村,庄白村,姚家村,云塘村,齐村,马家村,杜城村,官务村,宝塔村,三驾村,南佐村,均谊村,建和村,斜里村,周家村,杜家村,云岭村,农林村,东桥村,刘家村,黄堆村,永安村,西龙村,张家村,冯家村,赵家村,墩底村 |
南阳镇 | 丰仪村,西权村,韩家窑村,强家村,章村,坊村,南阳村,鲁马村,候李村,闫村 |
上宋乡 | 上权村,牛蹄村,管家村,柳家村,西渠村,龙渠寺村,红卫村,凤鸣村,兴无村,中坡村,东作村,远将村 |
太白乡 | 涝池岸村,长命寺村,三官庙村,浪店村,廿里铺村,良峪村,杨家沟村 |
原始社会神农氏时期,县属姜氏国(部族)。
黄帝时期,属岐伯国(部落),后稷周国(部落)。
尧舜时代,为周始祖弃的封地,属后稷有邰氏。
西周时,属岐邑,为京畿。
东周时,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在今境内法门镇始设美阳县,揉谷乡法禧村,设邰县,属内史。
西汉时,美阳县、邰县始归雍国,后属内史。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归右扶风辖领。新莽时属扶风县都尉大夫府。
东汉时,美阳县辖区未变。南部邰县改为武功县。
三国时,美阳、武功县治未变,归扶风郡辖领。
西晋时,美阳县属扶风国,武功县属始平郡。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废美阳县。在今县北部、岐山县东北部设周城县,美阳县并入周城县,治城在今周原遗址,归平秦郡。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撤武功县,在武功县治姜塬嘴设美阳县,辖今县南部、武功县全部和太白、骆谷、邰亭等地,归武功郡辖领。
北周天和四年(569),移美阳县治崇正镇。建德三年(574),移周城县治于眉城,在原周城县址设三龙县;撤美阳县,县地归岐山。置武功县治于中亭川(今武功镇)。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改三龙县为岐山县,治城在岐山(今箭括岭)南十里。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在武功长宁镇始设扶风县(俗称东扶风),在今县址设湋川县 。太宗贞观元年(627),撤扶风县,贞观八年(634)改湋川县为扶风县,在今法门镇设置岐阳县。元和三年(808)撤岐阳县。
五代后梁、唐、晋、汉、周时,扶风县设置未变,归凤翔府辖。
北宋时,县置未变。
南宋初(1127),金人统治北方,更名扶兴县。后又复原名,归凤翔府辖。
元、明、清时,县名和治城均未变更。元时属陕西行中省凤翔府辖,明清归陕西布政使司凤翔府辖。
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二十四至三十八年(1935—1949),归宝鸡第九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辖。
1949年7月13日解放,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宝鸡专员公署。
1958年12月并入兴平县。
1961年8月从兴平县分出至今,隶属宝鸡市。
1971年属宝鸡市。
1996年,扶风县面积751平方千米,人口43.5万人。辖5镇10乡:城关镇、绛帐镇、法门镇、召公镇、杏林镇、揉谷乡、太白乡、段家乡、南阳乡、上宋乡、新店乡、午井乡、黄堆乡、天度乡、建和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1997年,天度乡改为天度镇,新店乡改为新店镇,午井乡改为午井镇,南阳乡改为南阳镇,段家乡改为段家镇。调整后,全县辖10个镇、5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扶风县常住总人口438324人,其中:城关镇55150人,新店镇24995人,午井镇37880人,绛帐镇48440人,段家镇23707人,杏林镇25926人,召公镇34955人,法门镇27307人,南阳镇22548人,天度镇20999人,上宋乡24105人,揉谷乡31721人,太白乡22830人,建和乡22170人,黄堆乡15591人。
2001年,撤销新店镇并入城关镇,撤销黄堆乡、建和乡并入法门镇。调整后,扶风县辖9个镇、3个乡:城关镇、天度镇、午井镇、绛帐镇、段家镇、杏林镇、召公镇、法门镇、南阳镇、上宋乡、揉谷乡、太白乡。共有205个行政村。
2008年8月14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将宝鸡市扶风县揉谷乡划归咸阳市杨陵区管辖;12月26日,揉谷乡正式划归杨陵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扶风县常住总人口416402人,其中:城关镇89275人,天度镇20948人,午井镇35697人,绛帐镇50679人,段家镇24111人,杏林镇24866人,召公镇31295人,法门镇70852人,南阳镇20880人,上宋乡25762人,太白乡22037人。
2011年,撤销太白乡并入杏林镇,撤销上宋乡并入绛帐镇,撤销南阳镇并入天度镇。调整后,扶风县辖8个镇:城关镇、天度镇、午井镇、绛帐镇、段家镇、杏林镇、召公镇、法门镇。
2012年末,扶风县面积745.0平方千米,户籍人口446179人,常住人口41.86万人。2013年末,扶风县辖8个镇,共有5个社区、169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城关镇。
2015年,撤销城关镇,设立城关街道。调整后,扶风县辖1个街道、7个镇。
精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