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浩特市

乌兰浩特(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城市”)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兴安盟的行政中心。地理座标为北纬45°22′-46°18′,东经121°51′-122°20′之间,科尔沁草原腹地。总面积865.1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3平方公里。总人口32.71万人。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乌兰浩特市有耕地 27 万亩,其中水田10万亩,绿色无公害水稻种植面积3.5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万亩。工业用地充足,有自治区重点扶持的全区20个开发区之一——乌兰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总规划面积21.24平方公里。
水资源:乌兰浩特市及所在盟内水域面积5万公顷,大小河流200多条,水资源总量50亿立方米,其中,地上水资源3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19.8亿立方米,总量位居全区第二位。乌兰浩特地区水资源总量为9.4亿立方米,境内有洮儿河、归流河,洮儿河上游的察尔森水库蓄水量为13.6亿立方米,年均蓄水量4.2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境内莹石,建筑用砂石,砂质粘土,建筑用岩石分布广泛,储量十分可观。有铜、铁、铅、锌、大理石等多种矿藏,其中铜产量居自治区第二位。
生物资源:林区和山区多产木耳、蘑菇、猴头、蕨菜等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山珍,有沙参、党参、桔梗、防风等多种中草药材,并有飞龙、白天鹅、山鸡、鹿、犴、熊、狍子、黄羊等珍禽异兽。野生动物有70余种,珍稀动物20余种。常见的有马鹿、黑熊、狍子、猞猁、水赖、雪兔、飞龙、松鸡、乌鸡等。水生动物主要有冷水鱼,狗鱼、双咀鱼等。常见植物有269种,象山杏、榛子、刺莓果、蕨菜、蘑菇、黄花等,蕨菜年产达2000吨,质量高、口感好,深为日本、韩国所喜爱,每年大量出口。中草药资源也十分丰富,有地榆、土三七、黄芪、苍术、白芍、桔梗、苦参等。观赏植物有梅花、赤芍、石竹、杜鹃花、野山菊、冬青花、金星梅、银星梅。
地名由来:“乌兰浩特”,蒙古语意为“红色城市”,表示“革命”之意。
【行政区划】
乌兰浩特市辖:兴安街道、和平街道、爱国街道、胜利街道、铁西街道、都林街道、五一街道、乌兰哈达镇、义勒力特苏木、城郊乡、居力很乡。
爱国办事处 万佳社区,春阳社区,普惠社区,洮儿河社区
和平办事处 红云社区,红浦社区,红仁社区,红都社区,红通社区,滨河社区
兴安办事处 富民社区,爱民社区,顺达社区,星光社区,兴民社区,华融社区,幸福社区
胜利办事处 东方社区,安居社区,站前社区,曙光社区,新桥社区
铁西办事处 吉庆社区,钢花社区,青松社区,矿泉社区
都林办事处 裕环社区,腾飞社区,建兴社区,赛汗社区,天起社区,建丰社区
五一办事处 天元社区,代钦社区,一环翠社区,胜洪社区,山城路社区
城郊办事处 兴北社区,环山社区,园丁社区,联管社区,红联巷社区,永联嘎查,红光村,红星村,红城村,红胜村,红联村,联军村
乌兰哈达镇 哈达社区,林海社区,满达社区,八里八社区,合特嘎查,舍林嘎查,白音特布斯格嘎查,三合村,乌兰胡硕嘎查,乌兰哈达嘎查,关店嘎查,东白音嘎查,西白音嘎查,高根营子嘎查,胡力斯台嘎查,古城村,腰乐屯嘎查,混都冷嘎查,前公主陵嘎查,公主陵嘎查,东苏嘎查,新艾里嘎查,义勒力特嘎查,榆树嘎查,黄家店嘎查,幸福嘎查,西包达力干嘎查,东包达力干嘎查,东白音胡硕嘎查,西白音胡硕嘎查,民生嘎查,团结嘎查,太平嘎查,胜利嘎查,合发嘎查,查干嘎查,羊场子嘎查,民合嘎查
葛根庙镇 哈达那拉居委会哈达那拉嘎查,白音塔拉嘎查,浩特营子嘎查,阿古营子嘎查,呼格吉乐嘎查,哈日野玛吐嘎查,白音哈达嘎查,友谊嘎查,白音乌苏嘎查,白音花嘎查,新华村,建设村,曙光村,乌兰村,先锋村,向阳村,红星村,朝阳村,和平村,五丰村,新民村,卫星村,国光村,明星村,五星村,火星村,金星村
乌兰哈达原种场 一生产队,二生产队,三生产队
呼和马场 第一生产队,第二生产队,第三生产队,第四生产队,第五生产队,第六生产队,第七生产队
【历史沿革】
乌兰浩特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东胡活动之地。
汉代初,隶属幽州刺史部辽东郡,仍为东胡活动地区。东汉末年,鲜卑族强盛起来,本地区为鲜卑活动地域。
南北朝时期为室韦活动地区。隋唐时期为霫的活动地区。唐总章二年(669年),隶于居延都督府;唐元和十五年(820年),隶属于室韦都督府。辽代属上京道泰州金山县。
金代为临潢府路泰州辖地,军事上归东北路统军司节制。
元代属辽阳行省泰宁路。
明代初为泰宁卫辖地,隶属大宁都司。永乐四年(1406年),在今乌兰浩特地区增设木答里山卫,旋归该卫所辖,改隶于奴儿干都司。
清代活动在今乌兰浩特市境一带的是科尔沁蒙古。崇德元年(1636年),漠南蒙古统一,十六部四十九蒙古封建主承认后金皇太极为蒙古可汗。清对蒙古地区拆部编旗,科尔沁部因较大而划分为6旗,分左右两翼,每翼3旗,乌兰浩特地区位于科尔沁右翼前旗(亦称札萨克图郡王旗,简称札萨克图旗)境内,归该旗领属。
康熙三十年(1691年),札萨克图旗第三代郡王鄂齐尔在今市区内修建家庙,当地群众称"王爷庙",并把该庙所在地亦称为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区)。
在中华民国时期,按照中华民国政府于民国元年(1912年)八月十九日发布的《蒙古待遇条例》规定,盟旗设置及蒙古王公"原有之管辖治理权一律照旧"。
1929年东北军在王爷庙设置兴安屯垦公署第一垦殖局,该局曾将王爷庙改称"兴安镇"。
在东北沦陷时期,1932年,日本侵略者和伪满洲国政权在王爷庙设置兴安省,领兴安南、兴安北、兴安东3个分省(后增设兴安西分省)。是年,兴安镇改称王爷庙街。
1934年12月,撤销兴安省,同时将兴安4个分省直称为省。
1935年,兴安南省公署由郑家屯迁至王爷庙街。1943年,在王爷庙街设兴安总省。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2月15日,在王爷庙街成立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和兴安盟政府,4月,以上两府撤销。同月,成立王爷庙街公署,归西科前旗领导。28日,在王爷庙街成立兴安省政府和兴安盟政府。8月,王爷庙街公署改为王爷庙街政府,直隶于兴安盟政府。
1947年5月1日,在王爷庙街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25日,撤销兴安省政府。11月28日,王爷庙街改称"乌兰浩特"(蒙语,汉语意思为红色的城市),并升格为市。
1949年12月,内蒙古自治政府由乌兰浩特市迁往张家口。
1953年2月1日,在本市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行政公署。5月10日,政务院决定将乌兰浩特市改为内蒙古自治区直辖市,具体领导工作交由东部区行政公署负责。
1954年4月30日,东部区行政公署撤销,本市由自治区直辖改隶属于呼伦贝尔盟。
1958年8月20日,内蒙古党委批复乌兰浩特市与科尔沁右翼前旗(以下简称科右前旗)合并,对外仍称乌兰浩特市。
1964年7月20日改为乌兰浩特(镇级),隶属科右前旗。
1969年8月,乌兰浩特随科右前旗划归吉林省白城地区,1979年8月随科右前旗划回内蒙古呼伦贝尔盟。
1980年7月26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兴安盟和乌兰浩特市建置,兴安盟行署驻乌兰浩特市。
1996年,乌兰浩特市面积772平方千米,人口24.4万人,其中蒙古族5.9万人,占23.9%。辖7街道1镇1苏木2乡:兴安街道、和平街道、爱国街道、胜利街道、铁西街道、都林街道、五一街道、乌兰哈达镇、义勒力特苏木、城郊乡、居力很乡。
1999年,撤销义勒力特苏木、城郊乡、居力很乡,设立义勒力特镇、永联镇、居力很镇。调整后,乌兰浩特市辖7个街道、4个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乌兰浩特市总人口269162人,其中:爱国街道23624人,和平街道24946人,兴安街道36749人,胜利街道19883人,铁西街道22593人,都林街道27650人,五一街道19208人,永联镇40349人,乌兰哈达镇21229人,居力很镇20707人,义勒力特镇12224人,人。
2006年8月,自治区民政厅批复同意乌兰浩特市将4个镇调整为2个镇,增设1个街道。具体调整如下:(1)撤销义勒力特镇,将其原管辖的行政区域整建制并入乌兰哈达镇。合并后乌兰哈达镇总面积478.4平方千米,总人口32049人,辖29个嘎查,、2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镇人民政府驻地原乌兰哈达镇所在地前乌兰哈达。(2)撤销永联镇,将永联镇原管辖的3个嘎查,(民和、羊场子、查干)并入居力很镇。合并后居力很镇总面积为242.6平方千米,总人口19246人,辖3个嘎查,、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镇人民政府驻地设在前进村(太平街)。(3)将永联镇原管辖的7个嘎查,村(永联、红光、红星、红城、红联、红胜、联军)和居力很镇桥头居民委员会合并设立永联街道。合并后永联街道总面积为41.9平方千米,总人口39884人,辖1个嘎查,、6个行政村、20个居委会。办事处驻地设在原永联镇政府驻地矿泉西街路北。行政区划调整后,乌兰浩特市辖乌兰哈达镇、居力很镇和永联、兴安、都林、爱国、和平、铁西、胜利、五一街办事处。
2006年末,市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50′-122°20′、北纬45°55′-46°18′,西南与吉林省洮南市毗连,其余方位皆与科尔沁右翼前旗接壤。全市总面积781.4平方千米。总人口288981人,比上年增加2148人。
2007年1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乌兰浩特市的居力很镇划归科尔沁右翼前旗管辖,将科尔沁右翼前旗的葛根庙镇(包括卫东、太本站办事处)和额尔格图镇的部分行政区域(呼和马场部分施业区)划归乌兰浩特市管辖。
2009年,全市总面积2353.5平方千米。辖爱国、五一、和平、兴安、胜利、铁西、城郊、都林8个街道和乌兰哈达镇、葛根庙镇[包括卫东、太本站2个办事处和1个工作部(乡镇级)],共有43个嘎查,、25个村、48个社区,110个自然屯(不包括呼和马场、公主陵牧场)。
2011年,设立太本站镇、义勒力特镇。调整后,全市辖8个街道、4个镇:爱国街道、和平街道、兴安街道、胜利街道、铁西街道、都林街道、五一街道、永联街道、乌兰哈达镇、葛根庙镇、太本站镇、义勒力特镇。
乌兰浩特,蒙语意为"红色的城市"。属中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较大。年平均气温5℃,无霜期130天,年降水量为440毫米左右。
北部为山地,南部为冲积平原,东、西、南三面环水,平均海拔263.6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5.0℃,年均降水量442.6毫米,年均日照2875.8小时,无霜期134天。

精选留言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简介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