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镇县

天镇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地理位置在东经113°53′30″~114°32′30″,北纬40°09′08″~40°40′35″。天镇县历史比较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战国时为赵国廷陵邑,西汉建廷陵县,唐设天成军,辽代始为天成县,时改制为天成卫、镇虏卫。清顺治三年(1646年)合成天镇卫,雍正三年(1725年)复置天镇县一直于今。天镇县交通条件比较便利。境内有(北)京——包(头)铁路线和大(同)——张(家口)、天(镇)——走(马驿)两条国道。天镇县没有煤炭资源,但其它矿藏的品种较为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39种,其中,铅、锌、铁、银、钛、石墨、大理石、橄榄石、白云岩、玄武岩、石英石、泥炭等都具有一定的开采价值。特别是马圈庠的地热矿泉水,含有锂、锶、偏硅酸等多种微量元素,是优质复合型天然矿泉水,开采价值很高。天镇的旅游资源特色比较明显,其中慈云寺、盘山显化寺、玉皇阁、惠庆塔、神头山、黑龙寺、古长城、烽火台、温泉渡假村,等极度具开发和观光价值。

地名由来:唐置天成军,辽改天成县。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改置天成卫,后徙镇鲁卫来同治。清顺治初并天成、镇鲁二卫为一,改为天镇卫,取二卫首字为名。雍正三年(1725年)改天镇县,仍以天镇卫为名。
【行政区划】
辖5镇7乡:玉泉镇、谷前堡镇、米薪关镇、逯家湾镇、新平堡镇、卅里铺乡、南河堡乡、贾家屯乡、赵家沟乡、马家皂乡、南高崖乡、张西河乡),235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

玉泉镇 幸福里社区,和平里社区,平安里社区,东风里社区,团结里社区,朝阳里社区,前进里社区,西园里社区,新华里社区,迎宾里社区,光明里社区,东北街村,西南街村,西北街村,东南街村,南园子村,唐八里村,三里屯村,滹沱店村,石家庄村,葛家屯村,鲍家屯村,李家庄村
谷前堡镇 谷前堡社区,谷前堡村,谷后堡村,张家庄村,袁才庄村,白羊口村,榆林口村,水磨口村,水桶寺村,沙屯堡村,马圈痒村,东马坊村,十里铺村,一畔庄村
米薪关镇 米薪关村,油房夭村,胡家屯村,孤峰山村,上阴山村,下阴山村,过家屯村,石羊庄村,师家粱村,张辛夭村,滑家沟村,王家烟村,白家烟村,谷大屯村,蔡家庄村,于西堡村,赵家夭村,孙家河村,段家沟村,韩家粱村,东化林村,盆儿夭村,韩小屯村,小井沟村,西阳坡村
逯家湾镇 永嘉堡村,薛家夭村,白舍科村,熏夭口村,夏家沟村,袁家粱村,上湾村,下湾村,石嘴墩村,新堡湾村,朱家沟村,砖夭村,李家寨村,宣家塔村,胡家洼村,瓦夭口村,张仲口村,李二口村,薛三墩村,石佛寺村,黄蒿坪村,田家湾村,黄土崖村,温家夭村,夏小堡村,罗家山村
新平镇 新平村,义和坝村,刘家房村,高家夭村,水泉夭村,五里墩村,黄家湾村,三墩店村,辛庄子村,南夭村,曹家湾村,常胜山村,狼窝沟村,柴家夭村,祁家夭村,大营盘村,平远堡村,平远头村,八墩村,十六墩村,廿墩村,新平尔村
卅里铺乡 卅里铺村,兰玉堡村,刘家庄村,肖家屯村,廿里铺村,小辛庄村,卞家屯村,范家庄村,西马坊村,孙家店村,高家店村,康小屯村,范家屯村,白小山村,阳和塔村,高墙框村,魏家夭村,李芳山村,王家山村,迁安新村
南河堡乡 南河堡村,季沙河村,王进堡村,顾家湾村,上吾其村,坨子村,薛辛夭村,上畔庄村,下夭村,侯家夭村,魏家山村,沙沟寺村,东沙河村,季冯夭村,杨家屯村,黄家湾村,路八里村,于八里村,西沙河村,赵小堡村,西宋家厂村,东宋家厂村,七里墩村,闫家园村
贾家屯乡 贾家屯村,夏家屯村,楼子町村,塔儿村,西罗夭村,季家寨村,渠家沟村,李二烟村,袁家夭村,红土夭村,孙家嘴村,将军庙村,北冯夭村,印子嘴村,袁家河村,罗老庄村,罗下庄村,南冯夭村,武家山村,刘家山村,左家屯村,杨家夭村
赵家沟乡 赵家沟村,杨家庄村,南罗夭村,曹进庄村,郭家夭村,后峪堡村,高南庄村,范牛坊村,薛牛坊村,刘家沟村,柳子堡村,夭沟村,舍科村,盆儿井村,于家夭村
南高崖乡 南高崖村,姜前屯村,姜后屯村,马家沟村,下罗夭村,称达沟村,大仁沟村,增家岔村,大庄科村,大老沟村,高家寺村,乔家夭村,耿家粱村,左所沟村,台家坪村,阎家粱村,冯奈庄村,水冲口村,阳坡村,赵家夭村,上罗夭村
张西河乡 张西河村,张东河村,吴家湾村,代家屯村,大桥村,丁家烟村,丁元夭村,盛家庄村,刘伸屯村,朱家屯村,深沟夭村,上营村,下营村,安家夭村,姚明庄村,肖墙村,许家夭村,史家夭村,麻黄塄村,张小堡村,细巴沟村

【历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周为代国领域,战国时为赵国延陵邑。
秦置延陵县,西汉置阳原、延陵二县,属代郡。北魏改置广牧县,属附化郡。
隋为玉泉驿,属马邑县,后置玉泉县。唐仍称玉泉驿,后置天成军。
五代北周时期属云中县。辽代始为天成县,金改为天城县,元仍名天成县。中统三年(1262年)改属兴和路。
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属大同府。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天成卫兼置镇虏卫,属山西行都指挥使司。洪熙元年又添设镇虏卫。    清顺治三年(1646年)并天城、镇虏二卫为天镇卫,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始称天镇县,属大同府。
民国属雁门道。抗日战争时期,天镇县南部山区为根据地,属晋察冀边区。
1948年3月天镇县解放。
1958年并入阳高县,
1961年又恢复天镇县至今。
2001年,城关镇更名为玉泉镇;米薪关镇、谷大屯乡合并设立米薪湾镇;逯家湾镇、宣家塔乡合并设立逯家湾镇;新平堡镇、大营盘乡合并设立新平堡镇;三十里铺乡、孙家店乡合并设立三十里铺乡;南河堡乡、东沙河乡合并设立南河堡乡;贾家屯乡、将军庙乡合并设立贾家屯乡;区划调整后,全县辖5个镇、6个乡:玉泉镇、谷前堡镇、米薪关镇、逯家湾镇、新平堡镇、三十里铺乡、南河堡乡、贾家屯乡、赵家沟乡、南高崖乡、张西河乡。县政府驻玉泉镇。

全县总土地1718平方公里(东西最宽52公里、南北最长64公里),其中山地占51.2%、丘陵占28.6%、平原占20.2%,最高海拔2106米、最低海拔976米、平均海拔1100米。平原大多集中连片,土地肥沃,部分受盐碱浸渍;丘陵为黄土地貌,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山地起伏较大,山脉属阴山山系东延部分,较大的山脉有南洋河北部的环翠山、西洋河(新平堡镇境内)北部的双山、县境东南部的阳门山。水资源拥有量1.9388亿立方米,境内河流属海河水系、永定河上游,主要河流有南洋河、西洋河、洪塘河、三沙河,均汇入洋河。属大陆性北温带干旱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短冬长,年平均气温6.7℃、日照2801小时,无霜期110—130天,降雨量396.5毫米。

精选留言

大同天镇县简介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