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县

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南部,面积2173平方公里,横跨东经107°44′55″-108°33′47″,北纬27°17′05″-27°42′50″。思剑高速公路纵贯县境南北、江瓮高速公路横穿县境东西。石阡森林覆盖率53%,下辖7镇11乡,总人口约45万(2012)。其中:仡佬、侗、苗、土家等12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8%。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木偶戏、仡佬蹦蹦鼓、其中属石阡毛龙最富盛名。石阡县有世界少有、国内独具且储量丰富的地热矿泉水资源,富含锶、氡、锂、锌、硒等微量元素,属国际饮用、医疗双达标矿泉水;有面积居全省第二。石阡县有储量丰富的重晶石、锰矿、钒矿、铅锌矿、硫铁矿等矿产资源;有储量15亿多立方米,石阡县先后获得“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中国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苔茶之乡”、“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投资价值重点县”、“中国长寿之乡”、“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等荣誉。 【行政区划】 2012年,石阡县辖7个镇、2个乡、9个民族乡:汤山镇、龙塘镇、本庄镇、白沙镇、花桥镇、五德镇、中坝镇、河坝场乡、国荣乡、聚凤仡佬族侗族乡、龙井侗族仡佬族乡、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枫香侗族仡佬族乡、青阳苗族仡佬族侗族乡、石固仡佬族侗族乡、坪地场仡佬族侗族乡、甘溪仡佬族侗族乡、坪山仡佬族侗族乡。

汤山镇万寿社区,临江社区,大关社区,温泉社区,万安村,高楼村,北塔村,银泉村,香树园村,龙泉村
本庄镇新庄社区,庄乐村,沙坪村,葛彰司村,白龙村,狮柳村,山口坳村
白沙镇白沙村,谷米寨村,均田村,琵琶沟村,三塘村
龙塘镇龙塘村,大屯村,核桃湾村,银丰村,川岩坝村,新场村
花桥镇花桥村,梁家屯村,凉亭村,冷水坝村,北坪村
五德镇小鸡公村,铺沟村,团结村,杉木岭村,尧寨村,新华村,地印村
中坝镇河西村,河东村,青岩村,高魁村,高塘村
河坝场乡河坝村,永和村,金坪村,高王村
国荣乡葛宋村,楼上村,寨耕村,葛容村
聚凤乡聚凤村,宝龙村,马屯村,马鞍山村
龙井乡克麻场村,晏家湾村,构树湾村,人群村
大沙坝乡大沙坝村,龙硐村,孙家坪村,关刀土村
枫香乡枫香村,金丰村,黄金山村,地古屯村
青阳乡兴丰村,茶园村,朝阳村,大坪村,和坪村
石固乡石场村,欧家湾村,桂花村,龙塘坳村,楠桥村
坪地场乡和平村,黄花村,枣园村,汪河村,凯兴村
甘溪乡甘溪村,铺溪村,地袍村,扶堰村
坪山乡凤凰屯村,沙坪村,佛顶山村,坪贯村

地名由来:《黔南识略》卷17石阡府:“石阡之名,因于阡山。其山发脉于平越,蜿蜒数百里至郡城。”《寰宇通志》卷114贵州《石阡府·山川》:石阡河“在府治西,下流入于乌江,府以是名”。以上二说对石阡之本义仍未讲清楚。据蔡正国《石阡县名考辨》(载《贵州文史丛刊》1987年第3期)称:关于石阡的“石”是汉语的石崖、岩石,但“石”字用作地名,则是仡佬族住地的明显标志;而“阡”字为洞,则有考于侗语“天”的汉译音,在侗语中“天”是“千”,石阡之得名,是以县城东的五老山和五老山第一峰——龙山崖畔的“风鬼洞”。(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秦为夜郎县,属象郡。西汉时期,东部为武陵郡西缘,西部属牂牁郡。隋开皇元年(581年)置寿州于石阡,州治即今县地;大业初废入沅陵郡。唐武德三年(620年)置平蛮县,为充州州治。元至元年间(1264—1294年)置石阡军民长官司于今治,“石阡”一名始见。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2月,分思州宣慰司置石阡府,设治所于石阡军民长官司,隶贵州布政司;十二年(1414年)3月石阡府辖石阡、苗民、龙泉坪、葛彰葛商四长官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改龙泉坪长官司为龙泉县,仍隶属石阡府。清康熙二年(1663年),废葛彰葛商长官司;四十三年(1704年)废苗民长官司;雍正八年(1730年),废石阡军民长官司;乾隆七年(1742年),改归粮储道兼管;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至1913年,直隶于省,领龙泉县。1914年石阡改府为县,隶属镇远县,原龙泉县改为凤泉县(即今凤冈县);1923年废镇远道,石阡直隶于省;后于1935年、1937年先后改属铜仁行政督察区、镇远专区;1943年改属铜仁专区。1949年11月14属铜仁地区。 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纵横,东南高、西北低,岩溶地貌明显。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暖湿共节,无霜期长。

精选留言

铜仁石阡县简介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