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

夏津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地处北纬36°53′~37°10′,东经115°45′~116°16′,东南与临清市、高唐县相邻,西与河北省清河县以运河为界而相望,北与武城、平原县相接。面积871.9平方公里。人口48.9万。县人民政府驻地夏津镇,在省会济南西北方向120公里处,为德州市辖县。 夏津之名历史悠久,夏津县始置于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此为“夏津”之词的始现。此前,夏津之地明属“鄃县”,鄃县始置于西汉初年属巨鹿县。“鄃”之由来无考,据此字的结构看应属城邑的专用字。后又置信乡侯国,与鄃同属冀州清河郡。汉之后(吕雉)四年(公元前184年)立县为侯国。王莽改觎为善陆(公元9年)。东汉光武帝诛王莽设置侯国,封马武为鄃侯,三国时期属魏清河国甘陵郡。西晋时属清河国。十六国时属清河郡。南北朝时属北魏济州平原郡。东魏时属清河郡。北齐时属冀洲清河郡,后废县并入平原。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于古鄃城西南建县,县治在今县城,属清河郡。又另置夏津县,县治在孙生镇(今县城北15公里处新盛店村)属贝州。隋大业年间(605—618年)夏津县并入鄃县属清河郡。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鄃为夏津县。宋代属河北道大名府。金代属大名府路大名府。元明皆属高唐州。清雍正八年(1730年)改属东昌府。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属临清直隶州。民国时期曾先后属山东东临道第四行政督察区。1945年9月4日夏津县解放后,先后属冀南二专署,衡水专署。1952年10月,归属山东省德州专区,1956年属聊城专区,1961年复归德州专区,1995年德州撤地设市,夏津县仍属德州至今。地名由来:《太平寰宇记》卷58载:故夏津县“与古夏津相近,因以为名”。夏津乃禹河津渡名,县以为名。 行政区划

银城街道东关村,西关村,南关村,北关村,南屯子村,塔坡村,梁庄村,隋韩庄村,三里高庄村,孙庄村,陈庄村,张枣林村,滕庄村,济渎庙村,三里庄村,时庄村,吴井村,董沟村,王堤村,五里庄村,代庄村,苑庄村,王庄村,栗庄村,杨堤村,唐堤村,李刘庄村,郭寨村,淡官屯东村,淡官屯西村,淡官屯南村,淡官屯北村,四联东村,四联西村,李集村,许集村,冯庄村,八里庄村,大冉庄村,冉楼村,十里庙村,前王庄村,新王楼村,孟堂村,刘江庄村,朱寿庄村,王皮庄村,后赵庄村,十五里铺村,前籽粒屯村,马道村
北城街道霍庄村,河沟村,岳庄村,胡里长屯村,李楼村,许小庄村,许老庄村,孟韩庄村,前七里屯村,中七里屯村,后七里屯村,纪庄村,苦水马庄村,椅子张庄村,罗庄村,宋仓村,朱仓村,董仓村,齐庄村,艾庄村,刘庄村,孔庄村,茶店屯村,马辛庄村,管庄村,北王庄村,孔市村
南城镇栾庄村,吕堂村,蒋寨村,南莫庄村,南刘庄村,大殷庄村,苗堂村,代楼村,商庄村,王太来村,王井村,张寨村,银子王庄村,南王庄村,小殷庄村,南李楼村,由楼村,贾庄村,地藏寺村,乔官屯村,王仁庄村,闫孙庄村,徐里长屯村,张东吴庄村,拐里一村,拐里二村,拐里三村,前刘洪石村,后刘洪石村,小吴庄村,袁庄村,庞庄村,朱庙村,姚寨村,常庄村,秦庄村,卢庄村,白杨张庄村,红庙村,白庙村,大朱庄村,小朱庄村,翟庄村,义合镇村,张庄村,丁坊村,别坊村,赵坊村,大刘庄村,刘钦庄村
苏留庄镇苏留庄村,大兴庄村,封庄村,报效屯村,大郭庄村,尤王庄村,范窑村,仁育官庄村,蔡庄村,东韩村,霍庄村,西韩村,任庄村,小官庄村,新金庄村,北双庙村,后杏村,前杏村,北徐庄村,谢庄村,毛王庄村,孙贺拐村,肖里官屯村,北郭寨村,郭堤口村,梁吴庄村,前于里长屯村,左堤村,刘堤村,西闫庙村,东闫庙村,后籽粒屯村,于家仓村,刘曹庄村,西杨庄村,东杨庄村,前周官屯村,后周官屯村,后于里长屯村,温辛庄村,三十里铺村,小辛庄村,盛庄村,义合庄村,侯官屯村,小石堂村,大石堂村,东管庄村,石庄村,大王庄村,北于庄村,小王庄村,南双庙村,北铺店村
新盛店镇新盛店村,五安庄村,小李庄村,忠信寨村,拐尔庄村,小辛庄村,前肖村,后肖村,西肖村,仁宫庄村,前胡官屯村,东屯村,张大屯村,徐庄村,郑庄村,前堂村,后堂村,北马庄村,西季庄村,东季庄村,张堂村,曹庄村,周寨村,永安庄村,三教堂村,老金庄村,北滕庄村,陈寨村,东菜园村,中菜园村,西菜园村,刘宅庄村,新韩庄村,佘庄村,魏庄村,大李庄村,前霍庄村,后霍庄村,侯庄村,刘辛庄村,岳集村,东马庄村,左王庄村,张石庄村,周庄村,白龙王庙村,陈屯村,老庄村,孟庄村,纪家户村,北刘庄村,孙小屯村,西李官屯村,东风村,乔庄村,西蔡庄村,雷庄村,冉庄村,万庄村,孙家窑村,毕庄村,宋里长屯村,盐厂村,韩庄村,王卞庄村,东张官寨村,西张官寨村,于堤口村,张堤口村,殷堤口村
雷集镇雷集村,北庞庄村,朱庄村,东郑庄村,许庄村,前纪庄村,马辛庄村,陈尤庄村,倪庄村,齐营村,北贾庄村,冯堂村,黄庄村,东马庄村,西马庄村,大官屯村,张集村,左庄村,牟庄村,大张庄村,小张庄村,西于村,前于村,津期店村,古城村,沈庄村,耿庄村,付庄村,郭蔡庄村,田刘庄村,东于村,后于村,沟王庄村,常安集村,刘宪庄村,北范庄村,郎庄村,肖庄村,谭庄村,宋庄村,赵庄村,三教堂村,马官屯村,后魏寨村,杨庄村,前魏寨村,小郭庄村,姚庄村,申张大村,小石庄村,康寺村,穆王庄村,谢王庄村,东双庙村,大姜庄村,高庄村,甜水庄村
郑保屯镇郑保屯村,珠东村,珠中村,珠西村,西李庄村,柳元庄村,南口村,北口村,邢庄村,杨东村,杨中村,杨西村,五屯村,七屯村,八屯村
白马湖镇白马湖村,崔楼村,韩桥村,白辛庄村,白坡高庄村,前陈庄村,崔庄村,枣林村,傅家庄村,花园村,白庄村,前梅村,后梅村,祁庄村,屯里村,九营村,箭口村,东店村,北店村,南店村,西郭庄村,师堤村,马堤村,杜堤村,东梁庄村,西梁庄村
东李官屯镇东李官屯西村,东李官屯东村,后马庄村,张法寺村,西肖官屯村,东靳庄村,贺屯村,张官屯村,东高庄村,臧庄村,宋桥村,邹庄村,陶桥村,王世寨村,昝庄村,于桥村,邓庄村,东李楼村,史官屯村,东范庄村,卞官桥村,刘兴裕村,东陈庄村,程庄村,北韩庄村,小杨庄村,东肖官屯村,房庄村,张里庄村,崔庄村,段庄村,前赵庄村,小屯村
宋楼镇宋楼村,后王沟村,张堤村,侯堤村,西张官屯村,许堤村,黄官屯村,赵官屯村,王楼村,刘李庄村,朱官屯村,靳庄村,侯王庄村,小苑庄村,张庄村,韩庙村,时庙村,魏店村,任堤村,红寺高庄村,西时庄村,潘马庄村,窦姚庄村,赵沟村,刘芦村,栗寨村,前王沟村,东张官屯村
香赵庄镇香赵庄村,西张屯村,史王庄村,官道李村,周哈庄村,南邢庄村,东张屯一村,东张屯二村,东张屯三村,兴马庄村,莫庄村,前马庄村,升斗张村,仉庄村,打帘王村,北邢庄村,东张庄村,小孙庄村,五龙堂村,东齐庄村,王寨村,张庵村,张肖庄村,王铺村,刘铺村,王曲庄村,琉璃庙村,马桥村,王集村,纸房头村,南左庄村,南韩庄村,东姚寨村,宗庄村,东仓村,西仓村,于庄村
双庙镇双庙村,六屯村,西鸭村,中鸭村,东鸭村,曹庄村,李文庄村,汉王庙村,吴庄村,郝庄村,西崔庄村,郭庄村,范楼村,前柳村,后柳村,李堂村,营子村,王堂村,孙庄村,清凉寺村
渡口驿乡西渡口驿村,太平庄村,殷小庄村,夏庄村,四屯村,李庄村,西刘堤村,曲堤村,季王庄村,三屯村,闫庄村,许胡同村,二屯村,管辛庄村,东渡口驿村
田庄乡田庄村,北张庄村,八方塔村,姜庄村,孙举庄村,西孔庄村,小韩庄村,大于庄村,小于庄村,陈庄村,范庄村,曲庄村,闫庙村,东张庄村,西张庄村,西谷庄村,东谷庄村,裴官屯村,东滕庄村,西滕庄村,张堡村,西郑庄村,露观寺村,周邢庄村

历史沿革:战国时期先后属齐国、赵国地。秦属巨鹿郡。西汉初年置鄃县,为置县之始;又置信乡侯国,同属冀州清河郡。西汉高后四年(前184年)升鄃县侯国。新莽始建国元年(9年)改鄃县为善陆。东汉光武帝复置侯国,封马武为鄃侯。三国时期属魏清河国甘陵。西晋时属清河国。十六国属清河郡。南北朝时属北朝魏济州平原郡。北齐时属冀州清河郡,后废鄃县并入平原。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于古鄃城西南重建鄃县,县治在今县城,属清河郡。又别置夏津县,县治在孙生镇(今新盛店),属贝州;隋大业年间(605—617年)夏津县并入鄃县,属清河郡。唐天宝元年(742年)鄃县改为夏津县属河北道贝州,县治因水患移新县店(今新盛店)。宋属河北道大名府。金属大名府路大名府,县治迁今址。元、明皆属高唐州。清雍正八年(1730年)改属东昌府;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属临清直隶州。民国三年(1914年)属山东东临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36年属第四行政督察区。1938年,抗日民主政府属鲁北第三公署鲁西区,1941年4月属冀鲁豫边区冀南六专署;1945年9月4日夏津解放,先后隶属冀南二专署(亦称夏津专署)、衡水专署。1952年10月,夏津属山东省德州专区;1956年属聊城专区;1961年复归德州专区。国务院1994年12月17日批准撤销德州地区和德州市,设立地级德州市和德城区。此县划归德州市。 经济发展 2017年,夏津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6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06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98.78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75.86亿元,增长8.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16年的12.3:50:37.7调整为13:49.2:37.8。

精选留言

夏津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