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
郏县地处河南省中西部,平顶山市北部,属豫西山区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是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裴李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周设邑,秦置县。东接襄城县,西邻汝州市,南依卫东区及宝丰县,北连禹州市。地理坐标:东经113°0′40″~113°24′50″,北纬33°48′0″~34°10′50″。东西长37.6公里,南北宽31.3公里,总面积737平方公里。
境内主要盛产有煤炭、白云岩、水泥灰岩、陶土等矿产资源。“郏县红牛”是全国八大良种牛之一;郏县是全国四大烤烟发源地之一;郏县铁锅年产量占全国近三分之一。地方特色饮食有牛肉、茶水、饸饹面、三炖、烧鸡、豆腐菜等。
境内有国家AAA级景区三苏园,中国保存最好的县级文庙之一郏县文庙,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发源地知青园,中原地区唯一红石古寨临沣寨等旅游景点。历代名人有西汉谋圣张良、东汉名将铫期等。
【行政区划】
截止2013年,郏县辖2个街道8个镇5个乡:龙山街道、东城街道、长桥镇、冢头镇、安良镇、堂街镇、薛店镇、茨芭镇、李口镇、黄道镇、渣园乡、广阔天地乡、白庙乡、王集乡、姚庄乡。
【历史沿革】
周康王时(公元前1004年—前967年)称“夹”,春秋时名夹邑,属楚,战国归韩;秦始置县,隶属颖川郡;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改为龙山县,属顺阳郡。
隋开皇初(公元581年)改为汝南县,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为辅城县,大业初(公元605年)改为郏城县;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复置郏县隶汝州;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改隶汝州直隶州;清代沿明制。
民国初,先后属河陕汝道、豫西道、河洛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隶豫西行政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隶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5月日军占领郏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7月,河南人民抗日军第六支队收复禹郏交界地区,置禹郏县,同年10月撤销;解放初,先后属豫陕鄂边区第五专区、豫西区第五专区。
1949年3月属许昌专区;1986年3月归平顶山市管辖。
1996年,郏县面积737平方千米,人口约53.7万人。辖6个镇、8个乡:城关镇、长桥镇、堂街镇、冢头镇、安良镇、薛店镇、李口乡、王集乡、姚庄回族乡、茨芭乡、白庙乡、广阔天地乡、黄道乡、渣园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郏县总人口533168人,其中:城关镇52186人、冢头镇52893人、安良镇52485人、堂街镇43142人、薛店镇60224人、长桥镇46420人、王集乡47414人、李口乡24254人、姚庄回族乡7714人、白庙乡32133人、广阔天地乡14286人、渣园乡32146人、茨芭乡50871人、黄道乡17000人。
2005年末,郏县辖6个镇、8个乡:城关镇、冢头镇、安良镇、堂街镇、薛店镇、长桥镇、王集乡、姚庄回族乡、李口乡、茨芭乡、广阔天地乡、黄道乡、白庙乡、渣园乡。(共有374个行政村)
2007年,全县总人口5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万人。
2009年12月29日,河南省民政厅(豫民行批[2009]60号)批复:经省政府批准,同意郏县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一、撤销城关镇,对其原辖行政区域实行城市管理体制。二、将王集乡的四里营、大屯、八里营、寨子、辛庄、王家庄建制村,白庙乡的鱼池建制村,划归城区。
2010年3月,根据省、市政府批准,撤销城关镇,成立东城、龙山2个街道,原王集乡的四里营、大屯、八里营、寨子、辛庄、王家庄6个行政村,和原白庙乡的鱼池行政村,划入城区。东城街道管辖东关街、迎宾街、新华、朝阳社区、大屯、四里营、八里营、寨子、辛庄、王家庄、鱼池等11个社区、行政村。辛庄村,暂由王集乡代管,东关街、迎宾街、新华、朝阳4社区暂由龙山街道代管。
2011年,李口乡撤乡设镇。
郏县县境地处北温带南部。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日照时间较长,热量比较充足,自然降水偏少。2013年日照时数为2003.5小时,比标准气候值(2118.1小时)少114.6小时。年平均气温15.6℃,年最高气温39.1℃,出现在6月17日,年最低气温-10℃,出现在1月4日。年降水量474.8毫米,比标准气候值(687.4毫米)少212.6毫米。全年出现2次暴雨天气过程,大雾天气7天;无霜期214天。
县内河流属淮河流域沙颖河水系,境内有北汝河、干河、鲁医河、二十里铺河、青龙河、双庙河、叶犟河、胡河、肖河、蓝河、吕梁河、三险河、杨柳河、芝河、石河15条河流。北汝河为干流,也是境内最大的河流,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境内段长48公里,境内流域总面积98平方公里,常年流量300~500立方米/秒。
地名由来:《左传·昭公元年》:“楚公子围使公子黑肱、伯州犁城犫、栎、郏。”又,昭公十九年:“令尹子瑕城郏。”秦置郏县,因故郏邑为名。
境内主要盛产有煤炭、白云岩、水泥灰岩、陶土等矿产资源。“郏县红牛”是全国八大良种牛之一;郏县是全国四大烤烟发源地之一;郏县铁锅年产量占全国近三分之一。地方特色饮食有牛肉、茶水、饸饹面、三炖、烧鸡、豆腐菜等。
境内有国家AAA级景区三苏园,中国保存最好的县级文庙之一郏县文庙,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发源地知青园,中原地区唯一红石古寨临沣寨等旅游景点。历代名人有西汉谋圣张良、东汉名将铫期等。
【行政区划】
截止2013年,郏县辖2个街道8个镇5个乡:龙山街道、东城街道、长桥镇、冢头镇、安良镇、堂街镇、薛店镇、茨芭镇、李口镇、黄道镇、渣园乡、广阔天地乡、白庙乡、王集乡、姚庄乡。
城关镇 | 西大街居委会,东关街居委会,东街居委会,东中心街居委会,大观堂街居委会,南后街居委会,小东门街居委会,南街居委会,南关街居委会,西关街居委会,北大街居委会,朝阳街居委会,新华街居委会,迎宾街居委会 |
冢头镇 | 北街村,东街村,西寨村,纪村,前王庄村,王寨村,北三郎庙村,高庄村,焦南村,焦北村,陆村,圪塔王村,圪塔寨村,李梓楼村,柏坟周村,小庙张村,段村,陈寨村,仝村,秦楼村,花刘村,李渡口村,靳庄村,梁庄村,大花园村,天地庙村,柿园村,兰育村,李子曰庄村,拐河村,达理王村,小李庄村,南三郎庙村,高刘庄村,任刘庄村 |
安良镇 | 芦河居委会,南大街居委会,安东村,蜂刘村,孔楼村,塔林坡村,神前村,赵楼村,王楼村,任庄村,鲁庄村,狮西村,酸庄村,狮东村,王平庄村,水磨湾村,山头张村,水泉村,刘武店村,肖河村,苗楼村,丁李庄村,牛村,北朱洼村,张庄村,徐楼村,田村,高庙村,高楼村,岩郭村,西安良村,小寨村,安西村,磨石坑村,三岔沟村,高门垌村,高垌村,段沟村,老山薛村,邢楼村,雷庄村 |
堂街镇 | 堂街西村,龙王庙村,邵湾村,前窑村,北张庄村,郭庄村,圈李村,汪来湾村,孔湾东村,孔湾西村,堂街东村,寺后村,段李庄村,李世和庄东村,李世和庄西村,丁庄村,岔河村,李王寨村,后庄村,南朱洼村,石桥店村,士庄东村,士庄中村,士庄西村,关庄村,石洼村,南王楼村,李楼村,南谢庄村,曹庄村,孟庄村,上李村,张沟村,小谢庄村,王寨村,唐庄村 |
薛店镇 | 薛店南村,薛店西村,薛店北村,肖庄村,王圪当村,东关庄村,西关庄村,韩店村,临河村,刘七村,赵寨东村,赵寨南村,赵寨西村,前冢王村,狮子口村,后冢王南村,后冢王西村,后冢王北村,后冢王东村,太朴寨村,张临渠村,使郎庙村,唐村,张武楼村,谢庄村,李庄村,吴村,田湾村,韩庄村,胡村,青杨庙西村,青杨庙南村,青杨庙东村,下宫村,薛庄村,靳窑村,洞子沟村,吕沟村 |
长桥镇 | 东长桥村,豆堂村,刘楼村,渔陈西村,渔陈东村,老李庄村,李光明村,兴店村,王老庄村,坡河村,坡赵村,郑桥村,大李楼村,后洼村,前凌堂村,后凌堂村,瓦厦吴村,时庄村,阎楼村,花里赵村,李程庄村,坡马村,王风梧村,确李村,石羊赵村,罗沟村,东谷刘村,西谷刘村,黄庄村,龙泉寨村,西长桥村,楼王村,双槐赵村,白庄村 |
茨芭镇 | 茨芭村,陈家寨村,棋盘村,王张村,刘村,平盘村,邢村,管村,吴洞村,齐村,东姚村,竹园沟村,天城洼村,苏坟寺村,构树张村,铁炉村,清泉村,山店村,北竹园村,尖山村,空山洞村,山头赵村,东庄村,后李村,前庄村,傅村,北姚村,大庄村,上丁村,石灰王村,干河村,段磨李村,庞庄村,姑嫂寺村,薛村,高村,刘洼村,许洼村,吴寨西村,吴寨北村,吴寨东村 |
黄道镇 | 黄道南村,黄道北村,老庄村,石望河村,谒主沟村,大桥村,西黄道村,门沟村,山前李村,纸坊村,王英沟村,前谢湾村,后谢湾村 |
王集乡 | 辛庄村,大墙李村,竹园寨村,王集村,徐庄村,农科站村,赵刘庄村,步店村,魏庄村,苏庄村,宋庄村,马头王村,孙集村,刘庄村,北李庄村,龙头槐村,孔楼村,候店村,董村,兰庄村,东岩村,西岩村,王家庄村,寨子村,八里营村,四里营村,大屯村,蔡庄村,雨霖头村,柴堂村,吴楼村,毛庄村,汪庄村,史庄村,枣庄村 |
李口乡 | 东北村,西南村,东南村,西北村,张店东村,张店西村,张店南村,张沟村,昝家村,郭楼村,王辛庄村,老昝庄村,大张庄村,寺杨村,林庄村,小昝庄村,马庄村,韦楼村,袁庄村,白龙庙村,阎集村,周庄村,周沟村 |
姚庄回族乡 | 南三郎庙村,礼拜寺村,小张庄村,小崔庄村,解庄村,姚庄村 |
白庙乡 | 白庙村,张村,黑庙村,胡坡村,谢招村,团造西村,团造东村,后村,坡周村,杨村,吕村,老席庄村,邢庄村,冀麻庄村,司楼村,五里庙村,贾坡村,鱼池村,郝庄村,赵庄村,谒王庄村,大郭庄村,下叶村,宁庄村 |
广阔天地乡 | 大李庄村,邱庄村,吴堂村,杨庄村,西苏庄村,赵花园村,青龙庙村,桃园铺村,大程庄村,小程庄村,石庙村 |
渣元乡 | 宋堡村,渣元村,大王庄村,下孙村,黄门村,马圪当村,林村,范寨村,望月河村,寺街村,叶庄村,东冯庄村,小芦寨村,郝庙村,仝楼村,马鸿庄村,杜庄村,十里铺村,朱庄村,二十里铺村,西冯庄村,西王楼村,马头张村,王赵庄村,查庄村 |
周康王时(公元前1004年—前967年)称“夹”,春秋时名夹邑,属楚,战国归韩;秦始置县,隶属颖川郡;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改为龙山县,属顺阳郡。
隋开皇初(公元581年)改为汝南县,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为辅城县,大业初(公元605年)改为郏城县;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复置郏县隶汝州;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改隶汝州直隶州;清代沿明制。
民国初,先后属河陕汝道、豫西道、河洛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隶豫西行政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隶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5月日军占领郏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7月,河南人民抗日军第六支队收复禹郏交界地区,置禹郏县,同年10月撤销;解放初,先后属豫陕鄂边区第五专区、豫西区第五专区。
1949年3月属许昌专区;1986年3月归平顶山市管辖。
1996年,郏县面积737平方千米,人口约53.7万人。辖6个镇、8个乡:城关镇、长桥镇、堂街镇、冢头镇、安良镇、薛店镇、李口乡、王集乡、姚庄回族乡、茨芭乡、白庙乡、广阔天地乡、黄道乡、渣园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郏县总人口533168人,其中:城关镇52186人、冢头镇52893人、安良镇52485人、堂街镇43142人、薛店镇60224人、长桥镇46420人、王集乡47414人、李口乡24254人、姚庄回族乡7714人、白庙乡32133人、广阔天地乡14286人、渣园乡32146人、茨芭乡50871人、黄道乡17000人。
2005年末,郏县辖6个镇、8个乡:城关镇、冢头镇、安良镇、堂街镇、薛店镇、长桥镇、王集乡、姚庄回族乡、李口乡、茨芭乡、广阔天地乡、黄道乡、白庙乡、渣园乡。(共有374个行政村)
2007年,全县总人口5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万人。
2009年12月29日,河南省民政厅(豫民行批[2009]60号)批复:经省政府批准,同意郏县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一、撤销城关镇,对其原辖行政区域实行城市管理体制。二、将王集乡的四里营、大屯、八里营、寨子、辛庄、王家庄建制村,白庙乡的鱼池建制村,划归城区。
2010年3月,根据省、市政府批准,撤销城关镇,成立东城、龙山2个街道,原王集乡的四里营、大屯、八里营、寨子、辛庄、王家庄6个行政村,和原白庙乡的鱼池行政村,划入城区。东城街道管辖东关街、迎宾街、新华、朝阳社区、大屯、四里营、八里营、寨子、辛庄、王家庄、鱼池等11个社区、行政村。辛庄村,暂由王集乡代管,东关街、迎宾街、新华、朝阳4社区暂由龙山街道代管。
2011年,李口乡撤乡设镇。
郏县县境地处北温带南部。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日照时间较长,热量比较充足,自然降水偏少。2013年日照时数为2003.5小时,比标准气候值(2118.1小时)少114.6小时。年平均气温15.6℃,年最高气温39.1℃,出现在6月17日,年最低气温-10℃,出现在1月4日。年降水量474.8毫米,比标准气候值(687.4毫米)少212.6毫米。全年出现2次暴雨天气过程,大雾天气7天;无霜期214天。
县内河流属淮河流域沙颖河水系,境内有北汝河、干河、鲁医河、二十里铺河、青龙河、双庙河、叶犟河、胡河、肖河、蓝河、吕梁河、三险河、杨柳河、芝河、石河15条河流。北汝河为干流,也是境内最大的河流,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境内段长48公里,境内流域总面积98平方公里,常年流量300~500立方米/秒。
地名由来:《左传·昭公元年》:“楚公子围使公子黑肱、伯州犁城犫、栎、郏。”又,昭公十九年:“令尹子瑕城郏。”秦置郏县,因故郏邑为名。
精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