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梅里斯达斡尔语意为“有冰的地方”,地处松嫩平原西部,嫩江中游右岸,东与齐齐哈尔市北三区隔江相望,西与富拉尔基区相邻。
【行政区划】
2014年4月,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下辖1个街道、5个镇、1个乡:梅里斯街道、雅尔塞镇、卧牛吐达斡尔族镇、达呼店镇、共和镇、梅里斯镇、莽格吐达斡尔族乡。
【历史沿革】
金代为女真族婆卢所辖地,嫩江西部归黄府路,隶属乌古迪烈统军司辖地。
元朝初期忽必烈继位,改行省制,先属岭北行省后属辽阳行省。
明代,在黑龙江流域和大兴安岭地区,设置了奴尔干都指挥司及下属管理机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均受其统辖。从1403至1449年,在达斡尔族区域先后设立了仓塔河卫、古里河卫、野儿定河卫、阿刺山卫等卫所。实行部落酋长为部署、指挥,设千户、万户、镇抚等职给予印信,由各部部长、酋长管理所部,朝廷不派官吏。
1636年,清朝统治者完全征服了黑龙江流域的达斡尔族各部。清政府对各部族采用安抚政策。仍按旧习生产、生活。各部酋长均衩朝廷命“朱录章京”即(长官之意,等同于当今的乡长)管理本部事务。
顺治六年(1649年)在江西的齐齐哈(今梅里斯乡的齐齐哈村)建立了直属理藩院的达斡尔总管,扎木苏为总管,洪吉为副总管,掌有总管印信。总管统辖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及鄂伦春族的行政、军事等各项事务。康熙初年撤销达斡尔总管,达斡尔族行政事宜受宁古塔将军监督辖理。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朝廷派萨布素任黑龙江将军,改归黑龙江将军衙门管辖,后又直接受齐齐哈城副都统衙门管辖,按“哈勒”、“莫昆”氏族组成的村屯为单位被编入清朝的“八旗组织”。布特哈旗下设92个佐,其中达斡尔族39佐,鄂温克族37佐,鄂伦春族16佐。布特哈八旗又称索伦八旗,俗称“打牲部”。
乾隆八年(1743年)由齐齐哈尔地区调达斡尔官兵十二佐驻防呼兰地方。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将驻呼兰的530名达斡尔族士兵编入呼兰八旗水师营。道光年间为加强呼兰地方的防御力量,从巴尔其格(今大八旗)、呼兰额尔基(今富拉尔基)、岗根屯(今岗阿村)等地又征调120户达斡尔人到呼兰驻防屯垦。在呼兰城北建立了白旗屯、红旗屯、黄旗屯、三家子、巴莫勒等村居住,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裁撤齐齐哈尔副都统,设黑水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黑水厅升为龙江府。
民国政府在齐齐哈尔设八旗办事处,处理咨询民间事宜和原八旗组织遗留问题。梅里斯区在民国期间、日伪时期直至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达40多年归龙江县管辖。
1952年8月18日建立龙江县卧牛吐达斡尔族自治区。
1954年9月27日后划规齐齐哈尔市领导。
1956年8月25日,撤销卧牛达斡尔族自治区,并入齐齐哈尔市郊区。
1967年12月8日,撤销郊区工委和办事处,成立郊区革命革命委员会。
1968年11月4日,郊区革命委员会与昂昂溪区革命委员会合并,仍称郊区革命委员会,驻地在昂昂溪区。
1970年3月5日,与昂昂溪区分开,又回到梅里斯驻地,仍称郊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3月10日,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郊区革委会名称改为梅里斯区,区所在地按城镇管理,并建立街道。5月31日,正式成立梅里斯区人民政府。
1988年7月,经民政部报请国务院批准,恢复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1989年6月起,卧牛吐达斡尔族乡、共和乡、达呼店乡先后改乡设镇,
1990年底,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下辖4个乡、4个镇、1个街道。
1992年,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共辖1个街道和8个乡、镇,其中卧牛吐、莽格吐为达斡尔族镇和达斡尔族乡。
2000年,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辖1个街道、4个镇、4个乡。
2003年,撤销哈力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梅里斯乡管辖,乡人民政府驻梅里斯村。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辖1个街道、4个镇、3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梅里斯街道、雅尔塞镇、卧牛吐达斡尔族镇、达呼店镇、共和镇、莽格吐达斡尔族乡、梅里斯乡、瑞廷乡;哈拉海农场。
2005年7月7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撤销瑞廷乡并入达呼店镇。
2011年,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辖1个街道:梅里斯街道,4个镇:雅尔塞镇、卧牛吐达斡尔族镇、达呼店镇、共和镇,2个乡:莽格吐达斡尔族乡、梅里斯乡。
2014年4月,根据黑龙江人民政府批准,梅里斯乡改设为梅里斯镇。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少雨,夏季湿润多雨,秋季晴朗多霜冻,冬季寒冷而干燥;年平均气温3.2℃,气温较低的1月份平均为-19.4℃,气温较高的八月份平均为22.8℃;降水集中,年降雨量415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3%;日照时间较长,年平均日照为64%,日照时数为2861.9小时;无霜期为136天。
【行政区划】
2014年4月,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下辖1个街道、5个镇、1个乡:梅里斯街道、雅尔塞镇、卧牛吐达斡尔族镇、达呼店镇、共和镇、梅里斯镇、莽格吐达斡尔族乡。
梅里斯街道 | 爱民居委会,胜利居委会,团结居委会,华丰居委会 |
雅尔塞镇 | 雅尔塞社区,音钦村,雅尔塞村,奈门沁村,鲜明村,哈拉村,东风村,红星村 |
卧牛吐镇 | 东卧牛吐村,西卧牛吐村,地房子村,岗子村,四间房村,新村,额尔门沁村 |
达呼店镇 | 达呼店村,长发村,丰宝村,二合村,复兴村,腰店村,红旗村,瑞廷村,哈什哈村,巨宝山村,阿拉村,北兴村,土房子村 |
共和镇 | 共和村,隆胜村,长兴村,敖宝村,胜利村,双岗子村,永长村,兴华村,永昌回民村 |
莽格吐乡 | 莽格吐村,三间房村,西地房子村 |
梅里斯乡 | 梅里斯村,大八旗村,前平村,后平村,荣胜村,利发村,齐齐哈村,哈力村,黑岗子村,十三方村 |
哈拉海农场 | 哈拉海场直,哈拉海农场第一管理区 |
金代为女真族婆卢所辖地,嫩江西部归黄府路,隶属乌古迪烈统军司辖地。
元朝初期忽必烈继位,改行省制,先属岭北行省后属辽阳行省。
明代,在黑龙江流域和大兴安岭地区,设置了奴尔干都指挥司及下属管理机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均受其统辖。从1403至1449年,在达斡尔族区域先后设立了仓塔河卫、古里河卫、野儿定河卫、阿刺山卫等卫所。实行部落酋长为部署、指挥,设千户、万户、镇抚等职给予印信,由各部部长、酋长管理所部,朝廷不派官吏。
1636年,清朝统治者完全征服了黑龙江流域的达斡尔族各部。清政府对各部族采用安抚政策。仍按旧习生产、生活。各部酋长均衩朝廷命“朱录章京”即(长官之意,等同于当今的乡长)管理本部事务。
顺治六年(1649年)在江西的齐齐哈(今梅里斯乡的齐齐哈村)建立了直属理藩院的达斡尔总管,扎木苏为总管,洪吉为副总管,掌有总管印信。总管统辖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及鄂伦春族的行政、军事等各项事务。康熙初年撤销达斡尔总管,达斡尔族行政事宜受宁古塔将军监督辖理。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朝廷派萨布素任黑龙江将军,改归黑龙江将军衙门管辖,后又直接受齐齐哈城副都统衙门管辖,按“哈勒”、“莫昆”氏族组成的村屯为单位被编入清朝的“八旗组织”。布特哈旗下设92个佐,其中达斡尔族39佐,鄂温克族37佐,鄂伦春族16佐。布特哈八旗又称索伦八旗,俗称“打牲部”。
乾隆八年(1743年)由齐齐哈尔地区调达斡尔官兵十二佐驻防呼兰地方。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将驻呼兰的530名达斡尔族士兵编入呼兰八旗水师营。道光年间为加强呼兰地方的防御力量,从巴尔其格(今大八旗)、呼兰额尔基(今富拉尔基)、岗根屯(今岗阿村)等地又征调120户达斡尔人到呼兰驻防屯垦。在呼兰城北建立了白旗屯、红旗屯、黄旗屯、三家子、巴莫勒等村居住,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裁撤齐齐哈尔副都统,设黑水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黑水厅升为龙江府。
民国政府在齐齐哈尔设八旗办事处,处理咨询民间事宜和原八旗组织遗留问题。梅里斯区在民国期间、日伪时期直至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达40多年归龙江县管辖。
1952年8月18日建立龙江县卧牛吐达斡尔族自治区。
1954年9月27日后划规齐齐哈尔市领导。
1956年8月25日,撤销卧牛达斡尔族自治区,并入齐齐哈尔市郊区。
1967年12月8日,撤销郊区工委和办事处,成立郊区革命革命委员会。
1968年11月4日,郊区革命委员会与昂昂溪区革命委员会合并,仍称郊区革命委员会,驻地在昂昂溪区。
1970年3月5日,与昂昂溪区分开,又回到梅里斯驻地,仍称郊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3月10日,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郊区革委会名称改为梅里斯区,区所在地按城镇管理,并建立街道。5月31日,正式成立梅里斯区人民政府。
1988年7月,经民政部报请国务院批准,恢复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1989年6月起,卧牛吐达斡尔族乡、共和乡、达呼店乡先后改乡设镇,
1990年底,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下辖4个乡、4个镇、1个街道。
1992年,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共辖1个街道和8个乡、镇,其中卧牛吐、莽格吐为达斡尔族镇和达斡尔族乡。
2000年,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辖1个街道、4个镇、4个乡。
2003年,撤销哈力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梅里斯乡管辖,乡人民政府驻梅里斯村。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辖1个街道、4个镇、3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梅里斯街道、雅尔塞镇、卧牛吐达斡尔族镇、达呼店镇、共和镇、莽格吐达斡尔族乡、梅里斯乡、瑞廷乡;哈拉海农场。
2005年7月7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撤销瑞廷乡并入达呼店镇。
2011年,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辖1个街道:梅里斯街道,4个镇:雅尔塞镇、卧牛吐达斡尔族镇、达呼店镇、共和镇,2个乡:莽格吐达斡尔族乡、梅里斯乡。
2014年4月,根据黑龙江人民政府批准,梅里斯乡改设为梅里斯镇。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少雨,夏季湿润多雨,秋季晴朗多霜冻,冬季寒冷而干燥;年平均气温3.2℃,气温较低的1月份平均为-19.4℃,气温较高的八月份平均为22.8℃;降水集中,年降雨量415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3%;日照时间较长,年平均日照为64%,日照时数为2861.9小时;无霜期为136天。
精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