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市
永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盆地西南角。东经110°15′00″~110°45′33″北纬34°44′50″~35°04′50″。西临黄河与陕西省大荔县、合阳县隔河相望;南依中条山与芮城接壤;东邻运城市;北接临猗县。东西宽49公里,南北长43.5公里,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距运城市56公里,距省城太原市468公里,距首都北京市982公里。
气候
永济市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自然降水不足,气象灾害频繁。日照年平均为2191.4小时,全年有光照的日数近200天。年平均气温14.1℃,最冷月平均气温-0.4℃,最热月平均气温27.1℃,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14.3℃。年平均降水量493.4毫米(1980-2009),最多年达851.8毫米,最少年仅279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19天。年平均风速2.5米/秒。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干热风、大风、霜冻、雷击、冰雹、暴雨及连阴雨。
自然资源
1、铝资源。永济市及运城市辖区内的铝资源十分丰富,中铝集团山西铝厂、华圣铝业、华泽铝业、关铝集团四家大型铝产品加工企业年产电解铝100多万吨,氧化铝220万吨,我市的华圣铝业目前电解铝年产量是23万吨,新的30万吨的电解铝生产线正在申报。华圣铝业生产的铝液可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运送到企业加工车间,每吨可节约成本700元左右。
2、旅游资源。全市现存的文化遗址、古寺名刹、将相陵寝、名人故里、山川名胜达140多处,总面积300平方公里。我们愿意放开一切旅游资源的控股权,采取合作、买断等多种方式,出台土地、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鼓励各位有识之士前来开发。
3、土地资源。永济全市现有耕地73万亩,黄河滩涂国有土地30万亩,中条山洪积扇13万亩,土地占补平衡在我市全部能够得到解决。
4、电力资源。永济电力资源丰富,现发电装机容量90万千瓦,再加上风陵渡2×60万千瓦电厂、运城2×20万千瓦电厂,共计发电装机容量250万千瓦。目前,我市新的2×30万千瓦扩建项目即将动工实施,电力供应能够满足大企业生产需要。电价成本低廉,目前我市工业平均电价平均为不到0.488元。
5、水资源。由于近靠黄河的缘故,永济水资源十分丰富,全市现有四大供水工程:一是黄河滩涂西水东调工程;二是城市供水工程;三是中条山前沿南水北调工程;四是夹马口小樊黄河提水工程。不仅完全满足了全市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而且承担了对运城市区和闻喜海鑫集团的供水任务。
6、劳动力资源。永济全市劳动力总量23万人,城市和农村中拥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特别是永济电机厂、永济印染厂等诸多市营以上大型企业为我市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市内两个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可以根据企业需要随时调整培训专业。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永济古称蒲坂,商属缶邦,春秋属晋,战国属魏,秦属河东郡。
西汉高祖二年(前205),建蒲反县,属河东郡。新莽改为蒲城县,属兆阳郡。
东汉建武元年(25)改蒲城为蒲坂县,属河东郡。
北魏神麚元年(428)置雍州。延和元年(432)改为泰州,属泰州河东郡。
北周明帝二年(558)改泰州为蒲州,属蒲州河东郡。
隋开皇三年(583)废郡存州。十六年(596)别置河东县,属蒲州。大业二年(606)省蒲坂县入河东县。次年改州为郡,属河东郡。
唐武德三年(620),改郡为州。开元八年(720)属河中府,置中都。同年,复属蒲州。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属河东郡。乾元二年(759)复属河中府。
宝应元年(762)复为中都。元和二年(807)罢中都,复河中府治。
金天会六年(1128)降河中府为蒲州,河东县属蒲州。天德元年(1149)升蒲州为河中府。
明洪武二年(1369)改河中府为蒲州,省河东县,直隶于州,属平阳府。
清雍正六年(1728)升州为府,置永济县,属蒲州府。
民国元年(1912)撤府制,直属山西省辖。民国3年(1914)省下设道,属河东道。民国16年(1927)撤道属省。民国26年(1937)属山西省第七行政区。民国36年(1947)4月25日解放,9月同虞乡县合并,称永虞县。先后属太岳区第三专署。晋绥区临汾工委第十一分区,陕甘宁边区晋南行署运城分区,山西省晋南专区。民国38年(1949)9月属山西省运城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4月25日,永虞分治,复设永济县,属运城专区,1954年属晋南专区。1958年永济、临猗、解虞、安邑四县合并为郓城县。1961年分运城县,复置永济县,将原虞乡县辖境划归永济县。1970年属运城专区。
1994年1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永济撤县设市。属运城地区。
荣誉
先后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平安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农村,信息化电商惠农先进集体”、“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省级园林城市”、“全省农民增收先进集体”、“全省城乡卫生整洁行动先进市”、“全省卫生城市”、“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全省文化强县(市)”等荣誉。
气候
永济市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自然降水不足,气象灾害频繁。日照年平均为2191.4小时,全年有光照的日数近200天。年平均气温14.1℃,最冷月平均气温-0.4℃,最热月平均气温27.1℃,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14.3℃。年平均降水量493.4毫米(1980-2009),最多年达851.8毫米,最少年仅279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19天。年平均风速2.5米/秒。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干热风、大风、霜冻、雷击、冰雹、暴雨及连阴雨。
自然资源
1、铝资源。永济市及运城市辖区内的铝资源十分丰富,中铝集团山西铝厂、华圣铝业、华泽铝业、关铝集团四家大型铝产品加工企业年产电解铝100多万吨,氧化铝220万吨,我市的华圣铝业目前电解铝年产量是23万吨,新的30万吨的电解铝生产线正在申报。华圣铝业生产的铝液可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运送到企业加工车间,每吨可节约成本700元左右。
2、旅游资源。全市现存的文化遗址、古寺名刹、将相陵寝、名人故里、山川名胜达140多处,总面积300平方公里。我们愿意放开一切旅游资源的控股权,采取合作、买断等多种方式,出台土地、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鼓励各位有识之士前来开发。
3、土地资源。永济全市现有耕地73万亩,黄河滩涂国有土地30万亩,中条山洪积扇13万亩,土地占补平衡在我市全部能够得到解决。
4、电力资源。永济电力资源丰富,现发电装机容量90万千瓦,再加上风陵渡2×60万千瓦电厂、运城2×20万千瓦电厂,共计发电装机容量250万千瓦。目前,我市新的2×30万千瓦扩建项目即将动工实施,电力供应能够满足大企业生产需要。电价成本低廉,目前我市工业平均电价平均为不到0.488元。
5、水资源。由于近靠黄河的缘故,永济水资源十分丰富,全市现有四大供水工程:一是黄河滩涂西水东调工程;二是城市供水工程;三是中条山前沿南水北调工程;四是夹马口小樊黄河提水工程。不仅完全满足了全市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而且承担了对运城市区和闻喜海鑫集团的供水任务。
6、劳动力资源。永济全市劳动力总量23万人,城市和农村中拥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特别是永济电机厂、永济印染厂等诸多市营以上大型企业为我市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市内两个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可以根据企业需要随时调整培训专业。
行政区划
城西街道 | 康乐社区,西厢社区,樱花社区,小张村,北王村,李店村,庄子村,上庄村,水峪口村,太峪口村,介峪口村,太谷屯村,任阳村,太宁村,张志村,张华村,桃李村,吕坂村,西姚温村,东姚温村 |
城北街道 | 新社区,涑水社区,府西社区,赵伊村,七社村,晓朝村,杏村,郭平店村,下麻坡村,赵柏村,三张村,席村,下高市村,西信村,新庄村,任家庄村,西白村,东信村,下朝村,郭家庄村,东伍姓村,西伍姓村 |
城东街道 | 杏南社区,杏北社区,东环社区,铝电社区,四冯村,孙李村,榆林村,赵坊村,马铺头村,吴村,干樊村,新街村,郭李村,孙常村,平壕村,王朔村,候孟村,南郭村,南郭沟村,荣盛庄村 |
于乡镇 | 于乡村,吴闫村,东源头村,新义村,西源头村,屯里村,风柏峪村,义合屯村,仁里村,申家营村,扶窑村,刘家营村,定远村,肖家堡村,百户村,东阳朝村,西阳朝村,东坦朝村,西坦朝村,张家窑村,黄家窑村,永安村,罗村,南梯村,北梯村,石佛寺村,清华村,楼上村,王官村,洗马村,陶窑村,三窑村,土乐村,石卫村,庞营村,雷庄村,古市营村 |
卿头镇 | 卿头村,三娄寺村,张锁村,白坊村,尚志村,东安头村,西安头村,许家营村,永喜庄村,曾家营村,伍冢村,千户营村,廉家庄村,关家庄村,朱小张村,西卿头村,桥上村,东长杆村,董村,王杜村,樊卫村,圪塔营村,杜家营村,东社村,西卫村,张坊村,王村,胥村,麻村 |
开张镇 | 民生村,东开张村,普乐头村,杨庄村,常旗营村,胜光村,南营村,王店村,田营村,毛营村,东陈村,宋家卓村,古城村,杜村,西开张村,黄营村,石桥村,枣圪塔村,城子埒村,杨村,朱家庄村,寒暑村,三义村,高淮村,土桥村,牌首村 |
栲栳镇 | 栲栳村,南赵村,龙行村,南苏村,北苏村,上高市村,略芝村,方池村,北赵村,大鸳鸯村,小鸳鸯村,王西村,韩村,吕车村,南湖村,田村,卫村,长杆村,长城村,小郭村,青台村,青台庄村,岔道村,吕封村,任村,过远村,正阳村,尚信村,王东村,常青村,大敬村,秦村,姚村,长宁村,北青村,青渠屯村,上村,西下村,东下村,大屯村 |
蒲州镇 | 蒲州村,石庄村,孟盟桥村,张留庄村,堡则村,古新庄村,鹿峪村,宝泉村,王庄村,候家庄村,寨子村,薛崖村,弘道园村,新乐庄村,杨马村,花园村,西厢村,鲁家村,西闫村,北闫村,西文学村,太吕村,韩家庄村,程胡庄村,常家堡村,窑店村,南文学村,上吕芝村,下吕芝村,上麻坡村,东文学村,北文学村 |
韩阳镇 | 祁家巷村,下寺村,南郑村,北郑村,贺家村,牛家村,祁家村,陈村,坛家庄村,韩阳村,李巷村,盘底村,辛店村,三新村,双店村,长旺村,独头村,上源头村,夏阳村 |
张营镇 | 张营村,冯营村,小姚村,常里村,长处村,尊村,吕庄村,康蜀村,坛底村,小敬村,丰乐庄村,敬祥村,西敬村,东吕村,西吕村,窑头村,南社村,小樊村,下吴村,南阳村,北阳村,北陶村,南陶村,永宁村,黄龙村,舜帝村,辛营村 |
伍姓湖农场 | 农场居委会虚拟 |
于乡农场 | 农场居委会虚拟 |
董村,农场 | 农场居委会虚拟 |
永济古称蒲坂,商属缶邦,春秋属晋,战国属魏,秦属河东郡。
西汉高祖二年(前205),建蒲反县,属河东郡。新莽改为蒲城县,属兆阳郡。
东汉建武元年(25)改蒲城为蒲坂县,属河东郡。
北魏神麚元年(428)置雍州。延和元年(432)改为泰州,属泰州河东郡。
北周明帝二年(558)改泰州为蒲州,属蒲州河东郡。
隋开皇三年(583)废郡存州。十六年(596)别置河东县,属蒲州。大业二年(606)省蒲坂县入河东县。次年改州为郡,属河东郡。
唐武德三年(620),改郡为州。开元八年(720)属河中府,置中都。同年,复属蒲州。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属河东郡。乾元二年(759)复属河中府。
宝应元年(762)复为中都。元和二年(807)罢中都,复河中府治。
金天会六年(1128)降河中府为蒲州,河东县属蒲州。天德元年(1149)升蒲州为河中府。
明洪武二年(1369)改河中府为蒲州,省河东县,直隶于州,属平阳府。
清雍正六年(1728)升州为府,置永济县,属蒲州府。
民国元年(1912)撤府制,直属山西省辖。民国3年(1914)省下设道,属河东道。民国16年(1927)撤道属省。民国26年(1937)属山西省第七行政区。民国36年(1947)4月25日解放,9月同虞乡县合并,称永虞县。先后属太岳区第三专署。晋绥区临汾工委第十一分区,陕甘宁边区晋南行署运城分区,山西省晋南专区。民国38年(1949)9月属山西省运城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4月25日,永虞分治,复设永济县,属运城专区,1954年属晋南专区。1958年永济、临猗、解虞、安邑四县合并为郓城县。1961年分运城县,复置永济县,将原虞乡县辖境划归永济县。1970年属运城专区。
1994年1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永济撤县设市。属运城地区。
荣誉
先后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平安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农村,信息化电商惠农先进集体”、“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省级园林城市”、“全省农民增收先进集体”、“全省城乡卫生整洁行动先进市”、“全省卫生城市”、“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全省文化强县(市)”等荣誉。
精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