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市

偃师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地区的洛阳盆地东隅,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12°26′15″~113°00′00″和北纬34°27′30″~34°50′00″之间。偃师市东西长约44 km,南北宽约34 km,总面积948.43 km,约占洛阳市总土地面积的6.24%,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0.568%。偃师市东邻巩义市,距巩义市30 km;西接洛阳市郊区和孟津县,距洛阳市30 km;南倚嵩山接登封市、伊川县;北与孟州市隔黄河相望 【行政区划】 2013年,全市辖3个街道、9个镇:商城街道、工业区街道、首阳山街道、翟镇镇、岳滩镇、顾县镇、缑氏镇、府店镇、高龙镇、山化镇、邙岭镇、大口镇。

城关镇新新村,北窑村,北关村,城西村,许庄村,齐庄村,东寺庄村,西寺庄村,高庄村,后庄村,塔庄村,新城村,槐庙村,窑头村,石硖村,大槐树村,杏元村,吓田寨村,新寨村,前杜楼村,后杜楼村,潘屯村,第一居民委员会,第二居民委员会,第三居民委员会,第四居民委员会,第五居民委员会,第六居民委员会,第七居民委员会,第八居民委员会,第九居民委员会,第十居民委员会,第十一居民委员会,第十二居民委员会,第十三居民委员会,第十四居民委员会,第十五居民委员会,第十六居民委员会,第十七居民委员会,第十八居民委员会,第十九居民委员会,第二十居民委员会
首阳山镇沟口头村,古城村,城东村,前纸庄村,后纸庄村,大冢头村,坟庄村,香玉村,南蔡庄村,新庄村,羊二庄村,白村,前张村,后张村,渔古村,义井村,龙虎滩村,韩旗村,保庄村,寺里碑村,石桥村,寨后村,郭坟村,邢沟村
佃庄镇黄庄村,东马庄村,后石罢村,大郎庙村,酒务村,西石桥村,东石桥村,牛王庙村,河头村,佃庄村,碑楼村,西马庄村,王圪当村,相公庄村,倪庄村,东大郊村,西大郊村,朱圪当村,关庄村
翟镇翟西村,翟东村,宁南村,宁北村,田中村,田西村,田北村,大炉庄村,东洼村,西洼村,北许村,二里头村,四角楼村,圪当头村,前李村,甄庄村,王七村,卧龙村,前王村
岳滩镇寇圪垯村,岳滩村,东庄村,王庄村,前马郡村,后马郡村,赵庄寨村,赵庄街村,周堂村,黄大王庙村,佛滩头村,仝庄村,尚庄村,喂南村,喂北村,西谷堆头村,东谷堆头村,堤头村
顾县镇顾县村,史家湾村,营防口村,杨村,木阁沟村,中宫底村,西宫底村,曲家寨村,东王村,安滩村,回龙湾村,苗湾村,李湾村,段东村,段西村
缑氏镇缑氏村,化寨村,盆窑村,程子沟村,崔河村,郑窑村,夫子庙村,南家村,双泉村,刘庄村,孙坡村,邢村,布村,扒头村,官庄村,李庄村,唐僧寺村,马河村,柏谷坞村,金屯村,王湾村,马屯村,贾屯村,呼沱村
府店镇府西村,府北村,府南村,新寨村,周寨村,西管茅村,东管茅村,西口孜村,东口孜村,庙前村,夹沟村,寨孜村,双塔村,参驾店村,韩庄村,唐窑村,刘村,牛窑村,东窑村,来定村,杨窑村,柏峪村,安乐村,佛光村,杏沟村,史家窑村,曹窑村,任窑村,车李村
高龙镇高崖村,郜寨村,姬桥村,石牛村,辛村,高龙村,赵寨村,半个寨村,五岔沟村,逯寨村,陶化店村,铺刘村,左村,郭屯村,谢村,大屯村
寇店镇寇店村,水泉村,五龙村,朱窑村,马寨村,孙窑村,韩寨村,杨裴屯村,沙沟村,干村,李家村,封沟村,李家寨村,东朱村,西朱村,舜帝庙村,常村,杜寨村,刘李村,大王村,二教塔村
庞村镇、掘山村,东庞村,门庄村,辛庄村,九贤村,军屯村,白草坡村,西庞村,赵屯村,草店村,大庄村,窑沟村,彭店村,彭店寨村
李村镇、李东村,李西村,李南村,李北村,南寨村,武屯村,西李村,提庄村,上庄村,下庄村,东柿园村,西柿园村,石罢村,袁付村,新民村,杨湾村,白塔村,申明村,油赵村,偏桥村,袁沟村,魏村,陈沟村,雷村,老井村,耿沟村,南宋沟村,东宋沟村,苇园村
诸葛镇诸葛村,谭翟村,王府村,方楼村,东棘针村,西棘针村,司马村,西马村,梁村,道湛村,康庄村,杨堂村,刘井村,西韩村,刘窑村,杨沟村,西山张村,潘沟村,上徐马村,下徐马村,苏沟村,刘沟村,白塔村
山化乡山化村,寺沟村,忠义村,台沟村,石家庄村,王窑村,东屯村,汤泉村,蔺窑村,关窑村,张窑村,牙庄村,马洼村,光明村,新明村,油店村,向阳村
邙岭乡杨庄村,赵坡村,丁门口村,西蔡庄村,东蔡庄村,兰庄村,省庄村,刘坡村,牛庄村,牛新村,古路沟村,申阳村,吉沟村,周山村
大口乡大口村,张村,温村,韩村,袁寨村,草庙村,吕桥村,后周村,宁村,经周村,南窑村,经周寨村,西寨村,肖村,南寨村,铁村,山张村,马村,焦村,董村,宋村,翟湾村,引礼寨村,符寨村,郭村,翟寨村,曹寨村,张大寨村

【历史沿革】 公元前16世纪,商汤在今县城西南建都,史称西亳。 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在县城东筑城息偃戎师,遂名偃师。周末设偃师、缑氏(今为乡)两县。 自秦以后,偃师、缑氏两县屡有分合,明洪武元年(1368年)以后,单设偃师县至今。 民国初年,偃师属河洛道,后改属河南省政府豫西行政长官公署。 1944年,中共皮定钧部在县境南部解放区建立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豫西一专区。 1948年4月偃师解放,隶属豫西一专区、洛阳行政区。 1955年12月改属洛阳地区。 1983年划归洛阳市。 1993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偃师县,设立偃师市(县级)。 1996年,偃师市东西长约44千米,南北宽约34千米,总面积948.4平方千米,人口约78万人。辖12个镇、5个乡:城关镇、翟镇镇、首阳山镇、李村镇、诸葛镇、府店镇、高龙镇、庞村镇、缑氏镇、顾县镇、岳滩镇、寇店镇、山化乡、大口乡、邙岭乡、佛光乡、佃庄乡。市政府驻城关镇。 1997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佃庄乡,设立佃庄镇。调整后,偃师市辖13个镇、4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偃师市总人口816026人,其中:城关镇118823人、首阳山镇50487人、佃庄镇38686人、翟镇镇41268人、岳滩镇39042人、顾县镇58628人、缑氏镇62899人、府店镇41250人、高龙镇35816人、寇店镇36020人、庞村镇、36790人、李村镇、68888人、诸葛镇50860人、山化乡45905人、邙岭乡33217人、佛光乡13086人、大口乡44361人。 2001年底,全市辖城关、首阳山、岳滩、顾县、翟镇、佃庄、李村、庞村、寇店、高龙、缑氏、府店、诸葛等13个镇和邙岭、山化、佛光、大口等4个乡,332个行政村。 2005年,偃师市乡镇区划调整:撤销佛光乡,其行政区域划归府店镇管辖,府店镇政府驻地不变。调整后,偃师市辖13个镇、3个乡:城关镇、首阳山镇、诸葛镇、顾县镇、高龙镇、寇店镇、府店镇、庞村镇、岳滩镇、李村镇、翟镇镇、缑氏镇、佃庄镇;山化乡、邙岭乡、大口乡。 2007年,全市辖13个镇、3个乡:城关镇、首阳山镇、佃庄镇、翟镇镇、岳滩镇、顾县镇、缑氏镇、府店镇、高龙镇、寇店镇、庞村镇、李村镇、诸葛镇、山化乡、邙岭乡、大口乡。市政府驻城关镇。 2009年12月21日,河南省民政厅批复(豫民行批[2009]46号),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将偃师市诸葛镇整建制划归洛阳市洛龙区管辖。 2010年3月19日,河南省民政厅批复(豫民行批[2010]8号),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同意将偃师市李村镇、整建制划归洛阳市洛龙区管辖。 2011年5月9日,河南省民政厅批复(豫民行批[2011]35号),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同意将偃师市庞村镇、整建制划归洛阳市洛龙区管辖。 2012年8月17日,河南省民政厅(豫民行批[2012]10号)批复: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同意将偃师市佃庄镇整建制划归洛阳市洛龙区管辖;河南省民政厅(豫民行批[2012]11号)批复: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同意将偃师市寇店镇整建制划归洛阳市洛龙区管辖。 2012年,撤销城关镇,设立商城街道、工业区街道;撤销首阳山镇,设立首阳山街道(豫民行批[2011]83号,洛政文[2012]4号)。商城街道辖原城关镇新新、新城、槐庙、窑头、北窑、塔庄、后庄、高庄、西寺庄、东寺庄、齐庄、城西、北关、许庄14个村,面积29.52平方千米,人口15.11万人;工业区街道辖原城关镇大槐树、石硖、杏园、前杜楼、后杜楼、嚇田寨、潘屯、新寨8个村,面积17.68平方千米,人口3.48万人;首阳山街道辖原首阳山镇沟口头、古城、城东、前纸庄、后纸庄、大冢头、坟庄、香玉、南蔡庄、新庄、羊二庄、白村、前张、后张、渔古、义井、龙虎滩、韩旗、保庄、寺里碑、石桥、寨后、郭坟、邢沟24个村,面积52.9平方千米,人口5.2万人。 2012年,撤销山化乡,设立山化镇。 2013年,撤销邙岭乡、大口乡,设立邙岭镇、大口镇。

偃师市气候概况

偃师市南北高中间低,地貌景观略呈槽形,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大体可分为山地、丘陵、坡地、平原四种类型。南部万安山,山势由东向西降低,海拔300—900米,最高峰1302米,面积占全市的16.72%;万安山北侧为丘陵和洪积冲积坡地,海拔 150—400米,面积占全市的35.71%;中部伊洛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115—135米,面积占全市的31.37%;北部邙山丘陵,东西走向,岭脊突起,海拔140—300米,最高峰403.9米,面积占全市的16.2%。 偃师市地处暖温带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4.2℃,无霜期年平均为211天,年平均降水量在500—600mm之间,全年实际日照时数为2248.3小时,全年日照百分率为51%。多年平均风向以东北风、西风最多,其次是东风、南风,北风最小。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9%。

精选留言

偃师市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