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阳区

庐阳区,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是省会合肥的核心城区,是合肥老城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位于合肥市区中心和北部,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6°41′-117°52′,北纬31°30′-32°37′,庐阳区以合肥老城区为主体,向西北延伸与长丰县、肥西县接壤。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四季分明是一个适宜居住的生态型城区。
区域面积1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万(其中,户籍人口48万),现辖9个街道、1乡1镇和1个省级开发区(庐阳工业区)。庐阳区作为省委、省政府驻地,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张辽威震逍遥津”古战场,曹操点将“教弩台”,清末北洋大臣李鸿章故居等。

庐阳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春天: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夏季: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节。秋季: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冬季: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多年平均气温15.5℃,年平均降雨量985.4毫米,毫微米相对而言温度78%,风向以东南风为主,风速月季变化不大。
合肥地区土地承载力在2.5~2.8kg/cm之间,地下基岩埋深10-15米,为第三纪红砂岩,无明显地下河道,无地质断层。合肥市庐阳区地势全部高于洪水水位,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大的洪灾。合肥市庐山阳区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大的地震灾害。
【行政区划】
庐阳区辖1个乡、1个镇,9个街道:逍遥津街道、三孝口街道、亳州路街道、双岗街道、杏花村,街道、海棠街道、杏林街道、四里河街道、林店街道、大杨镇、三十岗乡。

亳州路街道 水西门社区,钢苑社区,柏景湾社区,亳州城社区,古城社区,濉溪路社区,畅园社区,可苑社区,南国花园社区
双岗街道 钢铁新村,社区,绿都花园社区,大岗社区,小岗社区,劳动村,社区,五河新村,社区,濉溪新村,社区,白水坝社区,高河埂社区,深圳花园社区,一里井社区
杏林街道 杏林社区,北都社区,望城店社区,丽都社区,丰大苑社区,上城社区,固镇路社区
海棠街道 藕塘社区,清华社区,海棠社区,和煦园社区,滨水城社区,荷塘月色社区
杏花村,街道 五里社区,园艺场社区,井湾社区,桃花园社区,汲桥新村,社区,松竹社区,灵壁路社区,四河社区,银河湾社区,林店社区,陈塘社区,金都社区
逍遥津街道 大东门社区,公园社区,九狮桥社区,义仓社区,宿州路社区
三牌楼街道 省医社区,四牌楼社区,红旗社区,南门社区
县桥街道 广场社区,安庆东路社区,五星寺社区,拱辰社区,花园社区
益民街道 人民巷社区,庐江路社区,舒城路社区,环城南路社区,迴龙桥社区
安庆路街道 大夫第社区,城隍庙社区,蒙城路社区,学府社区,四古巷社区,淮河西路社区,杏花社区
光明街道 龚湾巷社区,龚大塘社区,大西门社区,安庆西路社区
大杨镇 高桥社区,龙王社区,照山社区,王墩社区,吴郢社区,草塘社区,五里拐社区,夹塘社区,大杨村,十张村,谢岗村,水库村,岗西村
三十岗乡 三十岗村,陈龙村,东瞿村,汪堰村,柴冲村,瞿嘴村,堰稍村,风景村,崔岗村
庐阳工业区 尚店社区,邵大郢社区,兴业社区,刘冲社区

【历史沿革】
庐阳区始建于1949年2月,当时称合肥市第一区、第二区,是合肥市老城区,其文明历史可追溯到西周时代。正因为庐阳区是合肥市中心区域,故庐阳区建置从属于合肥市建置沿革,庐阳区为合肥市行政区划组成部分。
合肥古为淮夷地,商代称虎方,西周称夷虎。
春秋战国时期,先属楚,后属吴、属越,再后又属楚。
秦朝置合肥县,属九江郡。
西汉时先属淮南王国九江郡,后淮南国废,设九江郡,合肥仍属之。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四月,合肥改属扬州九江郡。
东汉建武六年(30年),刘秀封功臣鉴谭为合肥侯,改合肥县为合肥侯国,历4世,废国为县。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派刘馥任扬州刺史,单马造合肥,为扬州治。
三国时,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合肥县改属淮南国;四年,改属淮南郡。明帝太和六年(232年),改属楚国。齐王嘉平元年(249年),改属淮南郡。吴、魏在合肥地区进行过多次争夺战,魏以合肥为重镇兼扬州治。
西晋时属淮南郡。
南朝宋置南豫州,于合肥县地置汝阴县,属南豫州南汝阴郡,为郡治。梁武帝改属汝阴郡,为南豫州治;复又置合州,属合州汝阴郡,为州、郡治。北周宣帝时属北周。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改汝阴县为合肥县,改合州为庐州,属庐州,为州治;大业初,改庐州为庐江郡,属庐江郡,为郡治。
唐朝时改庐江郡为庐州,先后属庐州、淮南道庐州、庐江郡。
后梁、后唐时属吴国庐州。后晋、后汉时属南唐庐州。后周时属后周庐州。
北宋时先后属淮南道庐州、淮南路庐州、淮南西路庐州,均为州治。
南宋时,庐州曾为金占领,寄治巢县,旋即收复,仍为州治。
元朝时,先后属淮西道庐州路、河南江北行省庐州路。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占庐州,改路为府,先属江淮行省庐州府,后属江浙行省庐州府,为府治。
明朝时先属中书省直隶庐州府,后属南京直隶庐州府,均为府治。
清初属江南省庐州府。清康熙六年七月甲寅(1667年8月30日),江南左布政使司改为安徽布政使司,安徽正式建省,属安徽省庐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庐州府废,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1914年),全省分为三道,属安庆道。民国17年(1928年),废道,直属安徽省。民国21年(1932年),置行政督察区,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1940年),改属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34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安徽省省会从立煌(今金寨)迁至合肥,省政府机关驻区境。
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2月,合肥市设区,第一区、第二区在今庐阳区境内。
1951年11月在第一、第二两区基础上成立东市区。
1960年6月,东市区更名为南市区,同时成立南市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
1963年8月南市区更名为中市区,撤销南市人民公社。
2002年3月6日,合肥市实行新区划建制,中市区更名为庐阳区。
2004年,撤销杏花村镇、设立杏花村,街道。2004年底,庐阳区辖11个街道、1个镇、1个乡。繁华的长江中路  繁华的长江中路
2005年6月,庐阳区进行行政区划大调整,原寿春街道管辖范围整体划入县桥街道。逍遥津街道和鼓楼街道也合二为一,成为新的逍遥津街道,逍遥津街道仍驻淮河路4号。在合肥的北部,新成立海棠街道,杏林街道。海棠街道管理机构以原鼓楼街道机关为基础组成,办事处办公地点暂驻宿州路170号(原鼓楼街道驻地)。杏林街道管理机构以原寿春街道机关为基础组成,办事处办公地点暂驻寿春路197号(原寿春街道)。
调整杏花村,街道管辖范围:东与产业园区交界,北与长丰接壤,南以二环路往西沿西线铁路至四河村,区域范围。杏花村,街道仍驻茨河路。刘冲、尚店、邵大郢三个行政村,和兴业社区,划归庐阳产业园管理,原双岗街道的临泉路以北部分划入杏林街道管辖。庐阳区仍辖11个街道、1个镇、1个乡。
至2005年年底,庐阳区辖三十岗乡、大杨镇和逍遥津、三牌楼、益民、光明、安庆路、县桥、双岗、亳州路、杏花村、杏林、海棠等1乡、1镇、11个街道及1个庐阳产业园,有8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14个村民委员会。区人民政府驻濉溪路287号。
2011年,庐阳区总面积139.32平方公里,辖1乡1镇、11个街道和1个工业区。
2012年3月,庐阳区再次区划调整:将三牌楼街道、县桥街道并入逍遥津街道。将安庆路街道、光明街道、益民街道合并,新设立三孝口街道;以路为界,调整双岗、亳州路、杏林、海棠4个街道管辖范围;重新划分杏花村,街道管辖范围,增设四里河、林店2个街道;保持三十岗乡和大杨镇行政区划不变。

精选留言

合肥庐阳区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