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市

霍州市位于山西中南部,地处临汾、晋中盆地交界,东倚太岳山,与沁源县、古县毗邻;西跨汾河,与汾西县接壤;北籍韩信岭,和灵石县交界,南扼白壁关,同洪洞县相连。
霍州市交通以铁路和公路为主,交通十分便利。南同蒲铁路和正在建设中的大同——西安高速客运专线贯穿南北;大同——运城和即将开工的霍州——永和关高速公路在境内相交,霍侯一级公路、108国道连通南北,霍沁、桃临公路纵贯东西,形成了一个以市区为中心,以铁路和国、省道为主线,市、乡、村,公路支线辐射周边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地貌
霍州市地处霍山背斜和吕梁隆折带之间,地层出露较为完整。受地层地质影响,境内四周环山,中间低洼,山高塬阔,丘陵起伏,山谷梁峁、台塬阶地、沟堰河滩俱全。总地势东高西低,海拔516米(辛置镇北益昌滩)至2504.3米(三教乡五龙壑)。东部与北部边境为霍山成弓形环抱,山势险峻,老爷顶海拔标高2343.8m,是太岳山的主峰。全境东西长40km,南北宽30km,总面积765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238平方公里,丘陵面积294平方公里,山地面积233平方公里。
气候
霍州市地处温带纬度,四季变化分明,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年平均气温12.2℃,年降水量为437.3mm,年日照时数2265.1小时,全年无霜期日数235天。
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
霍州市矿产资源丰富,截止目前境内发现的矿产资源共计23种,其中有金属矿产4种,即铁、铜、铝、金。非金属矿产19种,即石灰岩、白云岩、石膏、耐火粘土、磷、硅线石、高岭石粘土岩、伟晶岩(长石、石英)、石英砂、重晶石、石墨、花岗石、紫砂、陶土、硫铁矿、水源粘土和砖瓦粘土、砂和砾石、稀土矿产、能源矿产煤、矿泉水。经普查而探明的地质储量石英砂为1.7亿吨,煤保有储量为17.35亿吨。
2.水利资源
全市地表水3.29亿立方米,其中排入汾河2.78亿立方米,全市可利用的水资源0.39亿立方米,占总水量的11.79%。地下水贮量1.3亿立方米,其中开采贮量0.9亿立方米,已开采0.43亿立方米,占可开采量的47.7%,待开发的0.47亿立方米。合计全市水资源4.59亿立方米。
全市境内共有大小河流32条。汾河是境内最大河流,长30公里,年平均流径量1.2亿立方米。其它均为季节性河流。拥有山西省第二大泉源——郭庄泉,平均流量达7立方/秒。沿东部霍山山峪尚有百多条山间小溪流出,因霍山山区降雨量较充裕,植被覆盖较好,长年基流不断。
3.主要物产
霍州的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大豆、薯类等;经济作物:苹果、核桃、棉花、油葵、油菜和各种蔬菜。
野生动物70余种,主要有:金钱豹、野猪、狼、狸豹、山羊、鸨、苍鹰、水獭、鼯鼠、枭、鹘、雕、凫、鹳、啄木鸟、野鸡、草鹭、黄鼬、艾虎等。
植物124种,其中树木、乔灌木76种。
树木:油松、侧柏、桦、杨、辽东栎、冷杉、云杉、华北落叶松、黑檀、白檀、白果花楸、红果花楸、椴、石榆、大小黄榆、山核桃、水曲柳等。经济树木以苹果、枣、核桃为主,零散的有花椒、柿子等。
灌木:石君子、野檀李、照山白、照山红、荆条、柠条、沙棘、黄刺梅、锦鸡、毛黄橹、毛榛子、三叶锈球、麻叶锈球等。
中药材:党参、黄芪、冬花、柴胡、枣仁、生地、远志、连翘、山杏、山桃、山里红、狼毒物、猪苓等。其中珍贵药材:鼠李(大叶、小叶)、黑木耳、猴头、金针、蕨菜等。
4.旅游资源
霍州历史悠久,文化、自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全市共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6处,其中国保单位4处(霍州署、娲皇庙、观音庙、霍窑遗址)、省保单位3处(鼓楼、祝圣寺、韩壁遗址),最著名的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州级署衙——霍州署和被誉为“天然大氧吧”、“生物多样性宝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七里峪。
行政区划
霍州市市域总面积765平方公里,共有3乡4镇5个街道。3个乡分别是师庄乡、三教乡、陶唐峪乡。4个镇分别是辛置镇、白龙镇、大张镇、李曹镇。5个街道分别是南环街道、鼓楼街道、开元街道、北环街道、退沙街道。
鼓楼街道 观坡街居委会,偏门居委会,南通居委会,桥西居委会,后塞居委会,鼓南居委会,车站路居委会,北峰村,西街村,南街村,北街村
北环路街道 建材路西居委会,永军居委会,建材路东居委会,北河居委会,北苑居委会,邢家泉村,永合村,北关村,三合村,沟口村
南环路街道 南坛村,南庄村,红崖堡村,南沟村,赤峪村,龙口村,圣佛村,东湾村
开元街道 农贸居委会,北涧河居委会,赵家庄村,李诠庄村,东关村,东堡村,煤电集团局机关居委会
退沙街道 什林村,坡底村,姚村,退沙村,朱杨庄村,许村,枣洼村,王庄村,煤电集团李雅庄什林煤矿居委会
白龙镇 白龙村,寺庄村,陈家庄村,燕南庄村,牛腰村,后柏木沟村,前柏木沟村,马岭村,柳树腰村,陈村,虎头山村,养马岭村,涧北村,韩南庄村,煤电集团白龙矿居委会
辛置镇 郭庄村,辛置村,宋庄村,北益昌村,北村,新村,段庄村,前河底村,北泉村,塔底村,下曹村,上曹村,下马洼村,董家庄村,南东村,辛庄村,南下庄村,十里铺村,阴底村,后河底村,发电厂居委会,煤电集团机电总厂居委会,煤电集团辛置矿居委会,煤电集团总医院居委会,煤电集团水电中心居委会,煤电集团团柏矿居委会,煤电集团云厦公司居委会,煤电集团曹村,矿居委会
大张镇 五理窑村,大张村,贾村,靳壁村,北张村,贾孟村,张望村,西张村,小张望村,下乐坪村,上乐坪村,河底村,青朗坪村,狮子洼村
李曹镇 李曹村,罗涧村,悬泉山村,东村,西村,韩比村,杨枣村,上王村,下王村,张楼村,小涧村,刘家山村,杨家庄村,柏乐村,南堡村,杜苏沟村,秦家岭村,王家岭村,峪里村,尉侯村,石比村,板节村,范村,窖底村,鸭底村,北侯村,源头村,七里峪村,驹沟村,沟东村,安家庄村,瓦殿梁村
陶唐峪乡 闫家庄村,南王村,南杜比村,乔沟村,百亩沟村,琵琶坦村,南李庄村,桃花渠村,南泉村,南庄村,义旺村,沙窝村,孔涧村,刘家庄村,义城村,大沟村,偏墙村,成家庄村,王海坪村,茹村,窖子头村,南辛庄村,南程村,双头坦村,观堆村,成庄村,曲坡村
三教乡 下三教村,上三教村,杜庄村,宋比村,杜比村,李垣村,山底村,梨湾村,东城村,李涧村,主乐村,上辛庄村,下辛庄村,库拨村,高王庄村,安乐村,杨节村,山头村,安乐庄村,赵比村,李比村,东王村,南车腰村,干节村,神半节村,史家庄村,郭家庄村,梁子节村,冯村,沟西村,龙泉村,娃节村
师庄乡 师庄村,东庄村,董南岑村,冯南垣村,曹洼山村,白山村,赵洼山村,西庄村,南庄村,周村,李雅庄村,白道村,陈家窳村,狮家窳村,枫西村,新四村,陈家山头村,老张湾村,坡底村,坡底堡村,马赛沟村,蔡家沟村,南坡村,朱家岭村,靳安村,下靳安村,郝家腰村,成王庄村,陶村,李家脑村,韩家岭村
历史沿革:
霍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数十万年前,境内已有古人居住,属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文化,在汾河东岸的永合村、红崖堡村,一带有考古发现。
传说颛顼画九州,霍为冀州之地,以东有霍太山而得名。
夏、商时,霍仍为冀州之地。
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其弟叔处于霍,称为霍国。因境内有彘水,故又名彘。都城在今汾河西岸白龙镇陈村,一带。
春秋时期,晋献公于公元前661年率军灭霍,霍哀公奔齐。霍地由此归晋,称为霍邑。
战国时,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霍邑先属魏,后属韩。韩将冯亭以上党降赵,霍又属赵。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分天下为36郡,霍邑属河东郡。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设彘县,仍属河东郡。
王莽建国四年(12年)改彘县为黄城。
东汉阳嘉三年(134年)改黄城为永安,辖汾西、赵城。永安县治建于霍国故都之地,即今霍州市白龙镇陈村。
三国魏正始三年(242年),移县治于赵城仇池壁。
魏正始八年(247年),划河东之汾北10县为平阳郡,永安属之。
北魏建义元年(528年),置永安郡,辖永安县、杨县。郡治设永安城。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汾州,永安属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汾州为吕州,改永安为霍邑。
大业三年(607年)罢邑州,霍邑属晋州。大业十三年(617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隋将宋老生率军3万守霍邑。霍邑之战,宋老生兵败身亡,唐兵长驱直入,攻陷隋都长安。
隋恭帝元年(617年)置霍山郡,辖霍邑、赵城、汾西、灵石4县。
唐武德元年(618元),改霍山郡为吕州。
贞观十七年(643年)州罢,以霍邑县复归晋州,霍邑属之。
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改晋州为平阳府,霍邑属之。
金贞佑三年(1215年),置霍州,领霍邑、赵城、汾西、灵石4县。
元改平阳府为平阳路,后又改称晋宁路,霍州属之。霍州下领霍邑、赵城、灵石3县。
元贞三年(1297年)复立霍州,统管霍邑、赵城、汾西、灵石、岳阳5县。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霍州升为直隶州,领赵城、灵石2县。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又增辖汾西县。
民国元年(1912年)改霍州为霍县,隶属河东道。
解放初期仍为霍县。
1958年与汾西县合并为霍汾县。
1961年与汾西县分开,复称霍县。
1990年,撤县建霍州市。

精选留言

临汾霍州市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