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

榆林市榆阳区位于陕西省北部,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接壤,西南与横山县毗邻,东北与神木相连,东南与佳县地接,南与米脂县互邻。地理座标:东径108°58′~110°24′,北纬37°49′~38°58′。区境呈不规则平行四方形,最北端为小壕兔乡公合补兔村,最西端为红石桥乡沙漩湾村,最东端为大河塔镇芦家铺村,最南端为镇川镇八塌湾村。南北最长距离124公里,东西最宽距离128公里,总面积7053平方公里。
榆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春秋时魏置上郡,距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明成化年间筑榆林城,成为九边重镇之一。1949年6月榆林和平解放,建立了人民政府;1988年9月撤县设市,2000年6月撤市设区,榆阳一直是榆林市的行政中心。区境内文物遗址星罗棋布,自然风光迤逦奇特,红石峡、镇北台、青云寺闻名遐迩,素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之美誉。陕蒙文化交融源远流长,信天游、大秧歌风俗独特,剪纸、泥塑、石雕巧夺天工。已普查收录各类文物点1417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达13类255项。
【行政区划】
榆阳区辖8个街道、14个镇、5个乡:鼓楼街道、青山路街道、上郡路街道、新明楼街道、航宇路街道、崇文路街道、驼峰路街道、长城路街道、鱼河镇、上盐湾镇、镇川镇、麻黄梁镇、牛家梁镇、金鸡滩镇、马合镇、巴拉素镇、鱼河峁镇、大河塔镇、古塔镇、青云镇、芹河镇、小纪汗镇、孟家湾乡、小壕兔乡、岔河则乡、补浪河乡、红石桥乡。
鼓楼街道 鸳鸯湖社区,红文昌楼社区,普惠泉社区,城皇庙滩社区,凯歌楼社区,二里半社区
青山路街道 常乐路社区,建安路社区,保宁路社区,柳营路社区,文化路社区,福安社区
上郡路街道 凌霄塔社区,秦怀路社区,德静路社区,夏洲路社区,永康路社区,开光路社区,肤施路社区
新明楼街道 万佛楼社区,新楼社区,灵秀街社区,三官会社区,定慧寺社区,八狮社区
驼峰路街道 东岳庙社区,长虹路社区,兴中路社区,金华路社区,望湖路社区,金阳社区,桃园路社区,金苑社区
崇文路街道 聚财路社区,春苑路社区,崇文路社区,芹涧路社区,迎滨路社区,学院社区
航宇路街道 航宇路社区,龙洋社区,乡企城社区,松林路社区,明珠社区,榆康路社区
鱼河镇 鱼河村,郑家沟村,王新庄村,南沙村,新立村,新建村,梁渠村,李家沟村,高家坬村,新庄科村,王庄村,许家崖村,房家沟村,王沙坬村,寺伙沟村,米家园则村,清兴庄村
上盐湾镇 碎金驿村,崖窑沟村,姬家坡村,孙山村,林家沟村,武家沟村,林家山村,杨柳川村,郭家沟村,柏树沟村,强家渠村,好皮梁村,周家墕村,鱼家沟村,高家湾村,石马沟村,上盐湾村,马山村,郭山村,铁炉峁村,党街则村,赵家畔村,陈兴庄村,陈崖窑村,党山村,高家墕村,桑林坬村,伙梁城村,二官山村,苏家墕村,郭兴庄村,寨坬村
镇川镇 瓦岗寨村,八塌湾村,红柳滩村,陈家坡村,柳湾村,高梁村,朱寨村,河上村,杨庄村,花渠村,寺沟村,刘家湾村,南坬村,庙湾村,东街村,西街村,赵山村,秦山村,芦草沟村,方渠村,候渠村,葛村,高沙沟村,刘兴庄村,樊河畔村,街上村,张硷村,田寨坬村,周圪坨村,周沟村,石崖地村,杨正沟村
清泉镇 刘山村,石跃村,吴庄村,马家梁村,持家峁村,大麦条村,石窑坪村,崔坪村,设家沟村,大石滩村,赵渠村,秦圪垯村,新庄则村,书房湾村,寇寨则村,尹家庄村,曹家湾村,青草梁村,向阳山村,向阳沟村,小庄村,赵家沟村,王寨村,崖窑墕村,旋水湾村,崖窑畔村,寨峁山村,埝则湾村,钟家墕村,井道峁村,党家墕村,炭峁沟村,芦家沟村,王界村,双念村
安崖镇 安崖底村,高沙峁村,韩家坡村,页梁湾村,黄家沟村,王岔村,刘岔村,鱼河湾村,枣树墕村,胡家圪劳村,房家崖村,杨会塌村,烟洞山村,卢家铺村,石瓦寺村,红花渠村,房家老庄村,黑柏沟村,驮柴峁村,庞窑则村,沙舍科村,前杜家沟村,后杜家沟村,王南沟村,白南沟村,王达畔村,暖水沟村,梢沟村,焦崖窑村,白兴庄村,田家寨村
麻黄梁镇 北大村,花龙镇村,旧堡村,乔界村,盘云界村,十八墩村,王家湾村,磨庄村,东河村,断桥村,李家峁村,刘占峁村,王庄村,黑龙滩村,崖窑沟村,瓦窑沟村,张虎沟村,十字墕村,店坊村,段家湾村,东刘畔村,双山村,闫山村,大沟村
牛家梁镇 转龙湾村,赵元湾村,高家伙场村,郭家伙场村,什拉滩村,王则湾村,牛家梁村,谢家坬村,城大圪堵村,边墙村,大伙场村,常乐堡村
金鸡滩镇 金鸡滩村,曹家滩村,喇嘛滩村,小坟滩村,柳卜滩村,柳树滩村,白舍牛滩村,海流滩村,上河村,掌盖界村,金海南村,金海北村
马合镇 补浪村,乌杜当村,东马合村,西马合村,补兔村,郝家伙场村,杨家滩村,达拉什村,麻生圐圙村,脑冒海则村
巴拉素镇 巴拉素村,讨忽兔村,忽惊兔村,小旭吕村,大旭吕村,新庙滩村,大顺店村,白城台村,三场村,讨讨滩村,马家兔村,元大滩村
榆阳镇 榆阳东村,永乐西村,广济北村,广榆村,永乐东村,新乐村,榆阳西村,广济南村,五雷沟村,北岳庙村,流水沟村,杏墕村,红山村,沙河口村,沙河村,吴家梁村,王家楼村,金刚寺村,南川村,官井滩村,刘官寨村,三岔湾村,向阳山村,大河滩村,韦家楼村,归德堡村,西沟村,花园沟村,徐庄则村
鱼河峁镇 鱼河峁村,桃黍沟村,田兴庄村,胡家沟村,郭家湾村,董家湾村,拐上村,刘寨村,西岔村,沙墕村,冯茶庄村,刘崖窑村,东岔村,柏盖梁村,黄崖窑村,付家畔村,谢家峁村,常楼村,刘贺山村,崔墕村,桐条沟村,南付家畔村,唐峡沟村,高成沟村,梅家畔村,杨庄村,朱庄村,李府沟村,白家沟村,杏树峁村,高家峁村,张硷村,小范地村,冯庄村,桃家沟村,王家沟村,大碾庄村,沙沟梁村,小常峁村,刘小沟村,田园村
余兴庄乡 余兴庄村,马家峁村,马响水村,黄峁沟村,宋家沟村,张家畔村,闫家沟村,赵家峁村,崔家河村,王岗畔村,陈家沟村,双伏则村,酸刺墕村,常家墕村,闫庄沟村,铁沟坬村,曹家坬村,马家沟村,石庄村,王渠村,朱家峁村,王前畔村,洪水沟村,木瓜峁村
刘千河乡 刘千河村,鸦罗畔村,达连沟村,蔺家畔村,高家沟村,杨渠村,乐家畔村,殷家墕村,新寨村,白城峁村,郭沙畔村,果元塌村,王家坬村,康家湾村,刘家畔村,刘家沟村,巨福梁村,南大村,李家崾村,慕渠村,朱岔村,胡岗村,朱家墕村,丰山村
古塔乡 姚庄村,清水沟村,张雷沟村,悟明寺村,韩家梁村,郭石畔村,石井村,王昌沟村,松树峁村,黄家圪劳村,赵庄村,堡山村,石山村,王家峁村,罗硷村,杭庄村,张大沟村,任家沟村,许家山村,庞寨则村
青云乡 青云村,尤家湾村,崔家畔村,刘家坬村,跳沟村,钟家沟村,南峁庄村,稻科湾村,李家山村,太平沟村,郑川村,柳树沟村,宣沟村,色草湾村,杜家沟村
大河塔乡 大河塔村,杨家畔村,王崖村,马家梁村,任庄则村,青草沟村,石灰窑村,柴兴梁村,刘家沟村,兰家峁村,牛圈沟村,断桥沟村,方家畔村,后畔村,香水村,西窑则村
孟家湾乡 孟家湾村,圪求河村,王家圪堵村,大海则湾村,四道河则村,三道河则村,三滩村,神树湾村,恍忽兔村,马场村,马大滩村,野目盖村,书肯壕村,波直汗村,板城滩村
小壕兔乡 小壕兔村,大壕兔村,贾明采当村,东奔滩村,公合村,乌素采当村,沙则汗村,早留太村,刀兔村,旋河村,耳林村,巴汉采当村,史不扣村,掌高兔村,西奔滩村,特拉采当村,忽缠户村,贾拉滩村,包兔村,海代村
岔河则乡 石峁村,岔河则村,排则湾村,白河庙村,河口村,什它汗村,灯炉滩村
补浪河乡 那泥滩村,蒿老兔村,点石村,小滩村,纳林村,乌拉耳林村,曹家峁村,吴家房村,魏家峁村,昌汗敖包村,巴什壕村,点连素村,省不扣村,云家滩村,补浪河村
红石桥乡 红石桥村,马路湾村,双红村,王连圪堵村,韩家峁村,武松界村,闹牛海则村,房梁村,井界村,油房湾村,张家湾村,古城界村,左界村,肖峁村
小纪汗乡 小纪汗村,奔滩村,波罗滩村,长草滩村,井克梁村,大纪汗村,黄土梁村,昌汗界村,可可盖村,牙世兔村,大海子村,阿拉补村,敖包村,昌汗峁村
芹河乡 谷地峁村,水掌村,纪小滩村,红墩村,郑滩村,张滩村,黄沙七墩村,马家峁村,思家海则村,莽坑村,天娥海则村,长城则村,阿达汗村,酸梨海子村,前湾滩村,长海则村
【历史沿革】
《史记》崔浩注:“蒙恬树榆为塞也”,即榆溪塞。《史记·项羽本纪》称榆中。《水经注》:“诸次水东经榆林塞,即《汉书》所谓榆溪旧塞”。明、清设卫、县时取榆林为名。
战国魏于今市东南无定河北岸鱼河堡附近置肤施县,秦昭王三年(公元前304年)于县置上郡。
西汉于市区北设龟兹县,以处龟兹降人得名,属上郡。于市区东北设鸿门县,因有鸿门亭,故名,属西河郡。
东汉废鸿门县,永和五年(140年)上郡和肤施、龟兹二年弃废。
北魏与境内设革融县,属化政郡。北周初废革融县,保定二年(562年)在东部建安堡南置开光县并兼为开光郡治。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开光郡,大业九年(613年)在西部升德静镇为德静县。西夏废县,金末后为米脂县地。明永乐初置榆林寨,正统二年(1437年)筑榆林城,成化七年(1471年)于今址设榆林卫。
清雍正二年(1724年)撤销榆林卫,省入绥德;九年以双山、常乐、保宁、归德、鱼河王堡地设榆林县,兼为榆林府治。
1913年废府兼为陕北道治。
1914年为榆林道治。
1920年移道治于肤施县(今延安市)。
1928年废道直属省。
1946年于镇川堡设陕甘宁边区镇川县。
1949年改称榆林县并移治鱼河堡,同年于今市区设榆林市,属榆林分区。
1950年4月省榆林市入榆林县并移治今市区,属榆林专区。
1958年省横山县部分地并入。
1961年原区域划出复设横山县。
1969年属榆林地区。
1988年9月以县改市(县级)。
1999年12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榆林地区和县级榆林市,改设地级榆林市,原县级榆林市改设榆阳区(2000年7月正式实施)。
1997年,金鸡滩乡改为金鸡滩镇,上盐湾乡改为上盐湾镇,清泉乡改为清泉镇,牛家梁乡改为牛家梁镇,安崖乡改为安崖镇,麻黄梁乡改为麻黄梁镇,马合乡改为马合镇。调整后,榆林市辖4个街道、10个镇、18个乡:鼓楼街道、上郡路街道、新明楼街道、青山路街道、镇川镇、鱼河镇、巴拉素镇、上盐湾镇、清泉镇、麻黄梁镇、安崖镇、牛家梁镇、金鸡滩镇、马合镇、桐条沟乡、余兴庄乡、董家湾乡、刘官寨乡、青云乡、古塔乡、刘千河乡、大河塌乡、孟家湾乡、小壕兔乡、耳林乡、岔河则乡、可可盖乡、小纪汗乡、补浪河乡、红石桥乡、芹河乡、榆阳乡。总面积7053平方千米,总人口39.1万人,市政府驻鼓楼街道。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榆阳区常住总人口451337人,其中:鼓楼街道35557人、青山路街道55196人、上郡路街道25882人、新明楼街道30443人、鱼河镇14912人、上盐湾镇11548人、镇川镇26244人、清泉镇12114人、安崖镇10411人、麻黄梁镇9829人、牛家梁镇15714人、金鸡滩镇12994人、马合镇9764人、巴拉素镇10897人、榆阳乡25578人、刘官寨乡7389人、桐条沟乡8586人、董家湾乡10926人、余兴庄乡6375人、刘千河乡7556人、古塔乡7425人、青云乡11622人、大河塔乡8134人、孟家湾乡12127人、小壕兔乡5314人、耳林乡5532人、可可盖乡3396人、岔河则乡7150人、小纪汗乡8490人、补浪河乡10949人、红石桥乡11090人、芹河乡12193人。
2001年,撤销榆阳乡、刘官寨乡合并设立榆阳镇,撤销董家湾乡、桐条沟乡合并设立鱼河峁镇,撤销耳林滩乡并入小壕兔乡,撤销可可盖乡并入小纪汗乡。2002年对原有的4个街道进行调整,增设航宇路等3个街道(2003年2月正式成立)。调整后,榆阳区辖7个街道、12个镇、12个乡:鼓楼街道、青山路街道、上郡路街道、新明楼街道、驼峰路街道、崇文路街道、航宇路街道、鱼河镇、上盐湾镇、镇川镇、清泉镇、安崖镇、麻黄梁镇、牛家梁镇、金鸡滩镇、马合镇、巴拉素镇、榆阳镇、鱼河峁镇、余兴庄乡、刘千河乡、古塔乡、青云乡、大河塔乡、孟家湾乡、小壕兔乡、岔河则乡、补浪河乡、红石桥乡、小纪汗乡、芹河乡。488个行政村、43个居委会。
至2005年12月,全区辖榆阳、鱼河、上盐湾、镇川、清泉、鱼河峁、安崖、麻黄梁、牛家梁、金鸡滩、马合、巴拉素12个镇,余兴庄、刘千河、古塔、青云、大河塔、孟家湾、小壕兔、岔河则、小纪汗、补浪河、红石桥、芹河12个乡,486个行政村,1880个村民小组,设鼓楼、新明楼、上郡路、青山路、崇文路、航宇路、驼峰路7个街道,43个社区,202个居民小组。2010年全区共487个行政村、45个社区,总人口52万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榆阳区常住总人口637617人,其中:鼓楼街道43816人,青山路街道55019人,上郡路街道60304人,新明楼街道27416人,驼峰路街道60124人,崇文路街道51873人,航宇路街道47959人,鱼河镇15728人,上盐湾镇6446人,镇川镇23946人,清泉镇5053人,安崖镇4537人,麻黄梁镇9136人,牛家梁镇17352人,金鸡滩镇13672人,马合镇9435人,巴拉素镇7541人,榆阳镇73459人。
2011年,撤销青云乡、刘千河乡合并设立青云镇,撤销古塔乡、余兴庄乡合并设立古塔镇,撤销大河塔乡、安崖镇合并设立大河塔镇。调整后,榆阳区辖7个街道、14个镇、7个乡:鼓楼街道、青山路街道、上郡路街道、新明楼街道、航宇路街道、崇文路街道、驼峰路街道、鱼河镇、上盐湾镇、镇川镇、清泉镇、麻黄梁镇、牛家梁镇、金鸡滩镇、马合镇、巴拉素镇、榆阳镇、鱼河峁镇、大河塔镇、古塔镇、青云镇、孟家湾乡、小壕兔乡、岔河则乡、补浪河乡、红石桥乡、小纪汗乡、芹河乡。
2012年末,榆阳区面积6796.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545706人,常住人口64.07万人。2013年末,榆阳区辖7个街道、14个镇、7个乡,共有45个社区、488个行政村,区政府驻兴榆路。
2015年3月,撤销榆阳镇,设立长城路街道,行政区域和驻地不变;撤销清泉镇,并入上盐湾镇,镇名上盐湾镇,镇政府驻地为上盐湾村,原清泉镇政府驻地设上盐湾镇清泉办事处;撤销芹河乡,设立芹河镇,行政区域和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小纪汗乡,设立小纪汗镇,行政区域和镇政府驻地不变。
【地质地貌】榆林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鄂尔多斯台向斜陕北台凹东冀地区,地质活动相对隐定,地震较少。据地质研究,今陕北、内蒙鄂尔多斯等地原为一片汪洋,后地壳几经升降,到中生代三叠纪,海水退去,进入内陆盆地发育时期。新生代第四期,气候变冷干燥,西北风将蒙古高原上的尘粉沙土向东南卷运,经数十万年,黄土堆积覆盖了陕北等地基岩,最厚处达300多米,逐渐形成黄土丘陵区。下新纪末期,境内无定河、峁沟等河雏形水系形成,地面起伏加大。上更新世初期,气候湿润、多雨,榆溪河等宽谷河上游形成河谷式静水盆地、凹地,其它各大河流堆积了砂粘土。上更新世晚期,气候温暖干旱,湖泊消失,榆溪河上游断流在低洼地形成季节性积水洼地、封闭式湖盆、沼泽。全新世初期,气候干旱,风沙盛行,榆林北西部一些河流干枯,形成许多堵塞的湖盆凹地,部分滩地形成。全新世晚期,北部开始风沙堆积,逐渐形成黄土风沙草滩区。
榆阳区地势总体东北高,中南部低,大致以明长城为界,形成两大类型地貌布局:长城以北为风沙草滩区,包括红石桥、补浪河、巴拉素、小纪汗、马合、岔河则、小壕兔、孟家湾、金鸡滩、牛家梁等10个乡(镇)和芹河、榆阳、麻黄梁、大河塔等乡(镇)的北部地区。区内地势较平坦,沙丘、草滩、海子(小湖泊)交错分布,地下水储量丰富,易开采,主要有五十里沙、柳卜滩、古城滩、麻黄梁、走马梁、七里沙、大墩梁等20多处沙地、滩地和山梁。明长城以南为丘陵沟壑区,包括鱼河、安崖、青云、古塔、刘千河、余兴庄、鱼河峁、上盐湾、清泉、镇川等14个乡(镇)和芹河、榆阳、麻黄梁、大河塔等乡(镇)的南部地区。区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为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有山梁、峁3000多个,其中较大的梁有红山、大墩梁、四里沙梁、赵家梁、张家峁、谢家梁等10多处;有较大常流水沟34条,较大沟壑2000多条,中南部河川区红石峡以南的榆溪河、无定河沿岸至镇川八塌湾的狭长地带,地势较平坦,土壤肥沃,水利骨干工程设施配套到位,林网田园化已形成规模,是以水稻为主的粮蔬作物高产区。
【气候】榆阳区地处鄂尔多斯台地东部,属于典型的大陆性边缘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分明,干湿各异。年平均降水量365.7毫米,年平均气温8.3℃。冬季处在强大的西伯利亚冷气团控制之下,气候寒冷干燥少雨雪。春季因极地大陆性气团消退,东南暖湿气流逐渐北进,大地回暖快,降水渐增,易出现寒潮、霜冻和大风沙尘天气,春旱频繁发生。冬春多行西北风,最大风力可达10级。夏季西南暖湿气流明显加强,是一年中降水最集中的季节,多阵性降水,雨量集中并常伴有大风、沙尘暴、冰雹天气;雨量分布不均,有不同程度的伏旱和雹灾出现。秋季因暖湿气团和干冷气团交替出现,同时因太阳高度角变小,辐射减弱,低空温度迅速下降,大气层结构稳定,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
【河流、水系】境内河流属黄河水系。境北、西及东南部为无定河流域,面积5904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86.4%。东北小部分(麻黄梁、大河塌、安崖和刘千河乡局部)为秃尾河、佳芦河流域.面积分别为720和429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市面积的9.1%、4.5%。境内河道纵横,有大小河流837条,其中常年流水河570条,季节性流水支沟261条,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道53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3条。流域地形复杂,沙漠滩地区河流水量较大,流量稳定,河道比降缓,洪水小;黄土丘陵沟壑区沟谷河道狭窄,河床比降大,河流水量随季节变化,多呈间歇性溪流,雨季流量大,且含泥沙量高,河流洪、枯流量差值极大,如峁沟河,历史最大洪流量达1000立方米/秒.而枯水季节流量为0.3立方米/秒。最大的河是过境无定河,其次是境内的榆溪河和过境的秃尾河,其余河流多为这3条较大河流的小支流、小溪淘。

精选留言

榆林榆阳区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