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区
“未央”区名就是来自汉未央宫遗址,意为“繁荣兴盛,不尽不衰”。未央区于1954年建区,历经5次区划调整,1980年恢复建制。行政区划东临灞河、南起纬二十六街、西接太平河、北倚渭水,位于西安市总体规划“九宫格局”的中心。地理位置北纬34°14′50″~34°26′22″,东经108°47′08″~109°02′21″。全区总面积2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1.14万,户籍人口53.7万。历史上未央是秦、汉、唐等12王朝的都城所在地,秦阿房宫、汉未央宫、唐大明宫、汉长安城“三宫一城”等遗址驰名中外,受保护面积67.5平方公里。唐太宗兵变的玄武门、武则天出家的感业寺、戏剧发源地唐梨园等文物古迹闻名遐迩,许多著名的历史典故都发生在未央。“未央”区名来自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意为“繁荣兴盛,不尽不衰”。
【行政区划】
全区辖张家堡、大明宫、辛家庙、徐家湾、谭家、草滩、汉城、未央宫、三桥、六村,堡10个街道。2010年,三桥、六村,堡两个街办全面托管给西咸新区的沣渭新区和泾渭新区,实质上已不受未央区管辖。
【历史沿革】
历史积淀深厚。先后有秦、汉、唐等12个王朝在未央建都,区域古遗迹数量之多、面积之大、价值之高堪称全国区县之最。境内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古遗址47处,受保护面积67.5平方公里。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等遗址驰名中外。
夏属崇国。周为函国。秦代分属芷阳、咸阳两县。西汉京畿长安。北周置万年县,隋 改为大兴,唐改为咸宁。民国2年撤咸宁并入长安。1954年9月设未央区。嗣后辖域几经沿变,1980年3月恢复现行建制。全区总面积262平方公里,总人口81.14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县下设乡,乡下设里。咸阳县所辖乡里,在今未央区辖地内现知名的仅有长安乡(在今六村,堡乡一带)、建章乡(在今三桥镇以北,高、低堡子一带)、阴乡(在今未央宫乡武库遗址一带)、樗里(在今未央宫乡讲武殿村,一带)。
汉代,长安县城内设里,城外设乡。据《三辅黄图》记载,都城内闾里160个。见于《三辅黄图》、《长安志》、《汉书》、《居延汉简》的有宣明、建阳、昌阴、尚冠、修城、黄棘、北焕、北燠、南平、大昌、有利、假利、戚里、函里、孝里、杜里、当利、梁陵、棘里、嚣里、宜里、南里、苟里、五里、穷里等闾里。以上诸里在今何处,如西晋潘岳《西征赋》所云:“皆夷漫涤荡,亡其处而有其名”,已难详其处地。都城外所设的乡,在今未央区辖境内,现知名的仅有长安乡(在今未央区西北部)、建章乡(在今未央区三桥镇以北)、千乡(在今西安城西北角外一带)。
三国魏时,长安县城内设里。西晋时县下设乡、里二级。前秦、后秦时县下设里,里下设闾。北魏时,县下改设党、里、邻三级。西魏沿用北魏制。北周时,县下设乡、里。这一时期,在今未央区辖境内所设的乡、里,现知名的仅有长安县的建章里。
隋、唐时,城内设坊,城外设乡,乡下设里。在今未央区辖境内,现知名的仅有属唐长安县所辖的承平乡(在今未央区三桥镇阿房宫村,向东一带)、青槐乡(在承平乡之南)、居德乡(唐长安城西北的龙首原上)、永平乡(今未央区三桥镇秦阿房宫遗址周围)、孝悌乡(今未央区三桥镇阎十村,附近)、修仁乡(今未央区三桥镇杈杨村,一带)、渭阴乡(今未央区西北部)、苑西乡(唐长安城北禁苑以西)。万年县设有龙首乡(唐长安城北龙首原一带),乡下设龙首里、未央里。
后梁开平元年至元代末(公元907~1367年),在今未央区辖地所设的乡、里(社),现仅知北宋时樊川县有龙首乡,长安县有苑西乡。
明代,在今未央区辖境内,长安县设有苑西乡,咸宁县设有苑东乡。
清代,县以下改乡、里为仓(社)、廒。嘉庆年间(1796~1820年),咸宁、长安两县约以今未央、西铜路为界,东、西分治时,分别设仓(社)、廒。
咸宁县在今未央区辖境东部设午门、白花、五龙、北辰4社。午门社驻午门村(午门村,修建陇海铁路时已迁),白花社驻白花村,五龙社驻伍家堡南五龙坡,北辰社驻北辰堡。另有八旗①绿营马厂(今草滩镇沿河一带),后因外籍客户在草滩一带垦荒逐步形成村,庄,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咸宁县改社为仓时始设马厂仓。
长安县在今未央区辖境西部设红庙、杨善、叶马、三桥、王寺(有今未央区辖境的部分村)5廒。红庙廒驻红庙坡(驻地今属莲湖区辖地,现域仅有红庙廒部分村,庄),杨善廒驻东杨善寨,叶马廒驻西叶寨,三桥廒驻三桥街,王寺廒驻王寺村(其驻地今属长安县辖)。仓、廒建制沿用至民国初年。
1949年10月至1954年12月,现未央辖区除小部分隶属陕西省西安市外,大部分归陕西省长安县管辖,设有渭滨等区公署。
1954年9月,为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经政务院批准,将陕西省长安县所辖的第七区和第八区所辖的3个乡划归西安市管辖,组建成西安市草滩区(即未央区前身),机关驻地在东扬善村(后迁到张家堡);
1955年1月正式对外办公。同时,将西安市第八区和第十一区合并组建成西安市未央区。
1957年4月20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西安市区划方案,决定撤销原长乐、未央两区建制,同时将原未央区一部分辖域与草滩区合并,更名为未央区,人口118923人,驻地在张家堡,从1957年7月1日开始对外办公。
1960年5月20日,经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撤销新成区的建制,并将新城区部分辖区并入未央区。未央区机关驻地由张家堡迁至尚德路。
1962年4月17日,经陕西省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恢复新城、莲湖、碑林三个区的建置。未央区与新城区分设后,未央区下辖6个农村,人民公社和1个街道人民公社。机关驻地迁回张家堡,同年7月1日对外正式办公。
1965年10月,西安市区划调整,撤销灞桥、雁塔、阿房、未央等四个郊区的建制,合并为西安市郊区,驻地在南郊小寨。今未央辖域大部分隶属西安市郊区管辖。
1980年4月,西安市进行区划调整,撤销了西安市郊区建制,恢复了雁塔、灞桥和未央区建置。并将原阿房宫公社、新城区的徐家湾街道办事外、莲湖区的三桥街道办事外划归未央区管辖。未央区下辖6个人民公社和徐家湾、三桥街两个街道。
1996年,未央区人口34.8万人。辖4个街道、2个镇、5个乡:二府庄街道、徐家湾街道、张家堡街道、辛家庙街道、草滩镇、三桥镇、谭家乡、大明宫乡、未央宫乡、汉城乡、六村堡乡。区政府驻龙首北路。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总人口460416人,其中(6个街道、2个镇、3个乡):二府庄街道35333人、张家堡街道18269人、辛家庙街道33150人、徐家湾街道42503人、大明宫街道30548人、谭家街道30399人、三桥镇99796人、草滩镇27589人、未央宫乡33644人、六村堡乡43383人、汉城乡32690人、市经济开发区33112人。
2001年,二府庄街道并入张家堡街道。
2002年,未央区总人口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近20万人,辖10个街道:张家堡街道、三桥街道、辛家庙街道、徐家湾街道、大明宫街道、谭家街道、草滩街道、六村堡街道、未央宫街道、汉城街道。共有212个行政村,41个社区。区政府驻张家堡街道。
2010年,三桥街道,六村堡街道全面托管给西咸新区,实质不受未央管辖。
2011年,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全区常住人口总数为:81.14万人。
未央区春季常有寒潮霜冻,风速较大,多浮尘,常有春旱出现;夏季多雨,盛夏易伏旱;初秋多连阴雨,气温下降快,晚秋多晴朗天气,秋高气爽;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少雨。境域幅员不大,气候地区性差异较小。
一、季节物候
春季:一般从2月20日至5月2日,约72天,分初春、仲春、季春3个阶段。2月20日至3月10日为初春,日平均气温3℃~7℃,地面解冻,垂柳发芽,野草返青,蜂出巢,迎春花、榆树、梅花、毛白杨依次发芽开花。3月11日至4月9日为仲春,日平均气温7℃~10℃,山桃始花,加拿大杨、垂柳、玉兰、杏树次第开花,垂柳、牡丹、柿树、加拿大杨、槐树依次展叶。4月10日至5月2日为季春,日平均气温12℃~17℃,终霜,牡丹、紫藤、构树、刺槐次第开花,绿树成荫,柳絮飞扬。
夏季:一般从5月3日至9月12日,约133天。入夏的标志为刺槐盛花。5月3日至6月14日为初夏,日平均气温18℃~25℃,此时芍药、苦楝、柿树、石榴、臭椿、枣树依次开花,蚊蝇出现,冬麦成熟。6月15日至8月16日为仲夏,日平均气温达25℃以上,合欢树始花为进入仲夏的标志,蝉始鸣,合欢、女贞、梧桐次第始花。8月17日至9月12日为季夏,日平均气温从26℃渐降至20℃,日夜温差增大,树木生长渐缓,果实种子陆续成熟,桂花开花。
秋季:一般从9月13日至11月14日,约63天,分初秋、仲秋两个阶段。9月13日至10月11日为初秋,进入初秋的物候标志为核桃成熟,日平均气温由20℃渐降至14℃,蝉终鸣,梧桐、合欢、侧柏、泡桐种子成熟,苦楝、枣树、榆树树叶开始变色。10月12日至11月14日为仲秋,野菊开花为进入仲秋的物候标志。期间,日平均气温由14℃渐降至10℃,枣树、柿树、榆树、牡丹叶子完全变色,女贞种子成熟,出现早霜,后期核桃、柿树落叶,野草开始枯黄,蚊子藏匿越冬。
冬季:自11月15日始入,至翌年2月19日终止,约97天,分初冬、隆冬两个阶段。11月15日~25日为初冬,柿树叶落尽为进入初冬的物候标志,日平均气温由10℃渐降至5℃,百虫蛰伏,石榴、毛白杨、牡丹、梧桐、合欢、玉兰、榆树、刺槐、桑树枯叶相继落尽。11月26日至翌年2月19日为隆冬,进入隆冬的物候标志是垂柳树叶落尽,日平均气温由4℃渐降至0℃以下,地面结冰,土壤冻结。
二、太阳辐射日照
太阳辐射:未央区太阳总辐射平均46.46×10焦耳/(平方米·年),其中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生理辐射23.65×10焦耳/(平方米·年)。太阳总辐射1966年最多,为50.76×10焦耳/(平方米·年);1980年最少,为41.03×10焦耳/(平方米·年)。
未央区≥10℃期间的太阳总辐射占年总量的70.2%;≥20℃期间的太阳总辐射占年总量的38.4%;日平均气温<0℃的无效辐射占年总量的9.3%。
【行政区划】
全区辖张家堡、大明宫、辛家庙、徐家湾、谭家、草滩、汉城、未央宫、三桥、六村,堡10个街道。2010年,三桥、六村,堡两个街办全面托管给西咸新区的沣渭新区和泾渭新区,实质上已不受未央区管辖。
张家堡街道 | 二府庄社区,方新社区,联合社区,玄武路社区,枣圆南岭社区,纬二十九街社区,张家堡社区,兴隆园社区,文景社区,五龙汤社区,北康居委会,王前居委会,南李居委会,盐东居委会,康城社区,方家村,南康村,肖家村,二府庄村,红色村,翁家庄村,尤家庄村,盐西村 |
三桥街道 | 三桥火车站社区,建章路社区,三桥街社区,阿房四路社区,新西北社区,武警路社区,西户路社区,红光路社区,西纺社区,和平社区,天台路社区,三桥村,五一村,车刘村,杨何村,南何村,张万村,贺家村,石家村,蔺高村,东凹里村,西凹里村,肖里村,和平村,西围墙村,巨家庄村,赵家堡村,阿房宫村,车张村,闫十村,小苏村,后围寨村,新店村,双吕村,孙围墙村,新军村,北沙口村 |
辛家庙街道 | 重型机器厂社区,煤矿机械厂社区,重研所社区,东元路社区,工业学校社区,新广路社区,辛家庙社区,刘北堡村,辛家庙村,刘南堡村,新房村,广大门村 |
徐家湾街道 | 西航社区,徐家湾社区,河址西村,张千户村,联合村,红光村,袁雒村,北晨村,新光村,薛家寨村 |
大明宫街道 | 太华路社区,雅荷社区,铁路小区社区,连心社区,锦园新世纪花园社区,孙家湾居委会,曹家庙村,杨家庄村,井上村,刚家寨村,十里铺村,炕底寨村,东前进村,先锋村 |
谭家街道 | 谭家社区,渭滨街社区,红旗社区,百花园社区,红旗村,团结村,百花村,帽耳冢村,三家庄村,谭家村,十里铺村,赵村,呼沱寨村,红方红村 |
草滩街道 | 草滩社区,华山分厂社区,长庆未央湖花园社区,东兴隆一村,东兴隆二村,东兴隆三村,东兴隆四村,东兴隆五村,李家街村,韩家湾村,杜家村,吕小寨村,老洼滩村,郑家寺村,湖北庄村,草店村,苏席村,小滩村,北钱村,上庄村,夏家村,苏家村,文家村,八家村,后村,新房村,王家堡村,陈家堡村,景家村,冯家滩村,贾家滩村,王家棚村,牛王庙村,柳树林村,草一村,草二村 |
六村,堡街道 | 六村,堡社区,石化社区,长庆建工社区,现代农业社区,中官亭村,后所寨村,东席村,西席村,中营村,师道口村,唐家村,曹家堡村,关庙村,相小堡村,袁家堡村,相家巷村,六村,堡村,闫家村,南皂河村,北皂河村,八兴滩村,泥河村,二府营村,新民村,西坡村,杜家村,沙河滩村,师家营村,郑家村,西贺村,东贺村,西柏梁村,东柏梁村,孟家村,八家滩村,焦家村,夹城村,民娄村,铁锁村,黄家庄村,南徐村,北徐村,何家寨村,周家堡村,施家寨村,窦寨村 |
未央宫街道 | 朱宏路社区,青门新区社区,枣园安居社区,董家村,范北村,范南村,枣园村,马呼沱村,大白杨东村,大白杨西村,小白杨村,阁老门村,东唐村,西唐寨村,讲武殿北村,讲武殿南村,张家巷村,李下壕村,李上壕村,东叶村,西叶村,东张村,东马村,西马村,大刘村,天录村,周河湾村,芦家口村 |
汉城街道 | 海红社区,三九居委会,蔡家居委会,杨家居委会,东杨善村,郭家村,贾家村,雷寨村,罗寨村,樊寨村,东查村,中查村,西查村,南玉丰村,北玉丰村,刘家村,朱宏村,西杨善村,楼阁台村,青东村,青西村,庞马村,店子村,西一村,张道口村,吴高墙村,三官庙村,西二村,西三村,东长吊村,西长吊村,麻什字村,南党村,北党村,全家村,北李村,惠东村,惠西村,高南村,高北村,高中村,席王村,东营村 |
历史积淀深厚。先后有秦、汉、唐等12个王朝在未央建都,区域古遗迹数量之多、面积之大、价值之高堪称全国区县之最。境内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古遗址47处,受保护面积67.5平方公里。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等遗址驰名中外。
夏属崇国。周为函国。秦代分属芷阳、咸阳两县。西汉京畿长安。北周置万年县,隋 改为大兴,唐改为咸宁。民国2年撤咸宁并入长安。1954年9月设未央区。嗣后辖域几经沿变,1980年3月恢复现行建制。全区总面积262平方公里,总人口81.14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县下设乡,乡下设里。咸阳县所辖乡里,在今未央区辖地内现知名的仅有长安乡(在今六村,堡乡一带)、建章乡(在今三桥镇以北,高、低堡子一带)、阴乡(在今未央宫乡武库遗址一带)、樗里(在今未央宫乡讲武殿村,一带)。
汉代,长安县城内设里,城外设乡。据《三辅黄图》记载,都城内闾里160个。见于《三辅黄图》、《长安志》、《汉书》、《居延汉简》的有宣明、建阳、昌阴、尚冠、修城、黄棘、北焕、北燠、南平、大昌、有利、假利、戚里、函里、孝里、杜里、当利、梁陵、棘里、嚣里、宜里、南里、苟里、五里、穷里等闾里。以上诸里在今何处,如西晋潘岳《西征赋》所云:“皆夷漫涤荡,亡其处而有其名”,已难详其处地。都城外所设的乡,在今未央区辖境内,现知名的仅有长安乡(在今未央区西北部)、建章乡(在今未央区三桥镇以北)、千乡(在今西安城西北角外一带)。
三国魏时,长安县城内设里。西晋时县下设乡、里二级。前秦、后秦时县下设里,里下设闾。北魏时,县下改设党、里、邻三级。西魏沿用北魏制。北周时,县下设乡、里。这一时期,在今未央区辖境内所设的乡、里,现知名的仅有长安县的建章里。
隋、唐时,城内设坊,城外设乡,乡下设里。在今未央区辖境内,现知名的仅有属唐长安县所辖的承平乡(在今未央区三桥镇阿房宫村,向东一带)、青槐乡(在承平乡之南)、居德乡(唐长安城西北的龙首原上)、永平乡(今未央区三桥镇秦阿房宫遗址周围)、孝悌乡(今未央区三桥镇阎十村,附近)、修仁乡(今未央区三桥镇杈杨村,一带)、渭阴乡(今未央区西北部)、苑西乡(唐长安城北禁苑以西)。万年县设有龙首乡(唐长安城北龙首原一带),乡下设龙首里、未央里。
后梁开平元年至元代末(公元907~1367年),在今未央区辖地所设的乡、里(社),现仅知北宋时樊川县有龙首乡,长安县有苑西乡。
明代,在今未央区辖境内,长安县设有苑西乡,咸宁县设有苑东乡。
清代,县以下改乡、里为仓(社)、廒。嘉庆年间(1796~1820年),咸宁、长安两县约以今未央、西铜路为界,东、西分治时,分别设仓(社)、廒。
咸宁县在今未央区辖境东部设午门、白花、五龙、北辰4社。午门社驻午门村(午门村,修建陇海铁路时已迁),白花社驻白花村,五龙社驻伍家堡南五龙坡,北辰社驻北辰堡。另有八旗①绿营马厂(今草滩镇沿河一带),后因外籍客户在草滩一带垦荒逐步形成村,庄,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咸宁县改社为仓时始设马厂仓。
长安县在今未央区辖境西部设红庙、杨善、叶马、三桥、王寺(有今未央区辖境的部分村)5廒。红庙廒驻红庙坡(驻地今属莲湖区辖地,现域仅有红庙廒部分村,庄),杨善廒驻东杨善寨,叶马廒驻西叶寨,三桥廒驻三桥街,王寺廒驻王寺村(其驻地今属长安县辖)。仓、廒建制沿用至民国初年。
1949年10月至1954年12月,现未央辖区除小部分隶属陕西省西安市外,大部分归陕西省长安县管辖,设有渭滨等区公署。
1954年9月,为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经政务院批准,将陕西省长安县所辖的第七区和第八区所辖的3个乡划归西安市管辖,组建成西安市草滩区(即未央区前身),机关驻地在东扬善村(后迁到张家堡);
1955年1月正式对外办公。同时,将西安市第八区和第十一区合并组建成西安市未央区。
1957年4月20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西安市区划方案,决定撤销原长乐、未央两区建制,同时将原未央区一部分辖域与草滩区合并,更名为未央区,人口118923人,驻地在张家堡,从1957年7月1日开始对外办公。
1960年5月20日,经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撤销新成区的建制,并将新城区部分辖区并入未央区。未央区机关驻地由张家堡迁至尚德路。
1962年4月17日,经陕西省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恢复新城、莲湖、碑林三个区的建置。未央区与新城区分设后,未央区下辖6个农村,人民公社和1个街道人民公社。机关驻地迁回张家堡,同年7月1日对外正式办公。
1965年10月,西安市区划调整,撤销灞桥、雁塔、阿房、未央等四个郊区的建制,合并为西安市郊区,驻地在南郊小寨。今未央辖域大部分隶属西安市郊区管辖。
1980年4月,西安市进行区划调整,撤销了西安市郊区建制,恢复了雁塔、灞桥和未央区建置。并将原阿房宫公社、新城区的徐家湾街道办事外、莲湖区的三桥街道办事外划归未央区管辖。未央区下辖6个人民公社和徐家湾、三桥街两个街道。
1996年,未央区人口34.8万人。辖4个街道、2个镇、5个乡:二府庄街道、徐家湾街道、张家堡街道、辛家庙街道、草滩镇、三桥镇、谭家乡、大明宫乡、未央宫乡、汉城乡、六村堡乡。区政府驻龙首北路。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总人口460416人,其中(6个街道、2个镇、3个乡):二府庄街道35333人、张家堡街道18269人、辛家庙街道33150人、徐家湾街道42503人、大明宫街道30548人、谭家街道30399人、三桥镇99796人、草滩镇27589人、未央宫乡33644人、六村堡乡43383人、汉城乡32690人、市经济开发区33112人。
2001年,二府庄街道并入张家堡街道。
2002年,未央区总人口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近20万人,辖10个街道:张家堡街道、三桥街道、辛家庙街道、徐家湾街道、大明宫街道、谭家街道、草滩街道、六村堡街道、未央宫街道、汉城街道。共有212个行政村,41个社区。区政府驻张家堡街道。
2010年,三桥街道,六村堡街道全面托管给西咸新区,实质不受未央管辖。
2011年,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全区常住人口总数为:81.14万人。
未央区春季常有寒潮霜冻,风速较大,多浮尘,常有春旱出现;夏季多雨,盛夏易伏旱;初秋多连阴雨,气温下降快,晚秋多晴朗天气,秋高气爽;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少雨。境域幅员不大,气候地区性差异较小。
一、季节物候
春季:一般从2月20日至5月2日,约72天,分初春、仲春、季春3个阶段。2月20日至3月10日为初春,日平均气温3℃~7℃,地面解冻,垂柳发芽,野草返青,蜂出巢,迎春花、榆树、梅花、毛白杨依次发芽开花。3月11日至4月9日为仲春,日平均气温7℃~10℃,山桃始花,加拿大杨、垂柳、玉兰、杏树次第开花,垂柳、牡丹、柿树、加拿大杨、槐树依次展叶。4月10日至5月2日为季春,日平均气温12℃~17℃,终霜,牡丹、紫藤、构树、刺槐次第开花,绿树成荫,柳絮飞扬。
夏季:一般从5月3日至9月12日,约133天。入夏的标志为刺槐盛花。5月3日至6月14日为初夏,日平均气温18℃~25℃,此时芍药、苦楝、柿树、石榴、臭椿、枣树依次开花,蚊蝇出现,冬麦成熟。6月15日至8月16日为仲夏,日平均气温达25℃以上,合欢树始花为进入仲夏的标志,蝉始鸣,合欢、女贞、梧桐次第始花。8月17日至9月12日为季夏,日平均气温从26℃渐降至20℃,日夜温差增大,树木生长渐缓,果实种子陆续成熟,桂花开花。
秋季:一般从9月13日至11月14日,约63天,分初秋、仲秋两个阶段。9月13日至10月11日为初秋,进入初秋的物候标志为核桃成熟,日平均气温由20℃渐降至14℃,蝉终鸣,梧桐、合欢、侧柏、泡桐种子成熟,苦楝、枣树、榆树树叶开始变色。10月12日至11月14日为仲秋,野菊开花为进入仲秋的物候标志。期间,日平均气温由14℃渐降至10℃,枣树、柿树、榆树、牡丹叶子完全变色,女贞种子成熟,出现早霜,后期核桃、柿树落叶,野草开始枯黄,蚊子藏匿越冬。
冬季:自11月15日始入,至翌年2月19日终止,约97天,分初冬、隆冬两个阶段。11月15日~25日为初冬,柿树叶落尽为进入初冬的物候标志,日平均气温由10℃渐降至5℃,百虫蛰伏,石榴、毛白杨、牡丹、梧桐、合欢、玉兰、榆树、刺槐、桑树枯叶相继落尽。11月26日至翌年2月19日为隆冬,进入隆冬的物候标志是垂柳树叶落尽,日平均气温由4℃渐降至0℃以下,地面结冰,土壤冻结。
二、太阳辐射日照
太阳辐射:未央区太阳总辐射平均46.46×10焦耳/(平方米·年),其中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生理辐射23.65×10焦耳/(平方米·年)。太阳总辐射1966年最多,为50.76×10焦耳/(平方米·年);1980年最少,为41.03×10焦耳/(平方米·年)。
未央区≥10℃期间的太阳总辐射占年总量的70.2%;≥20℃期间的太阳总辐射占年总量的38.4%;日平均气温<0℃的无效辐射占年总量的9.3%。
精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