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市
崇州市位于四川省岷江中上游川西平原西部,坐落于东经103°07′-103°49′、北纬30°30′-30°53′之间。面积1090.17平方公里。东邻温江、双流,西与大邑相接,南同新津毗连,北与都江堰市相依,西北部与汶川县接壤,东距成都(成温邛高速公路)25公里。
【土地资源】崇州市总土地面积为1090.17k㎡。其中,山地面积471.52 k㎡,丘陵面积54.95 k㎡,平原面积563.7 k㎡。山、丘、坝内共有水域10万亩,崇州市大体形成“四山一水五分田”的土地结构。
【矿产资源】崇州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发现的有14种,其中探明储量的5种:煤、铅、锌、石灰石和泥炭;尚未查明储量的9种:硫铁矿、银、金、云母、雄黄、石膏、铝、盐和天然气。矿点分布于苟家、万家、毛郎、怀远、街子、公议、王场、道明和隆兴等乡镇。其中,以煤、石灰石储量最多,正开采的矿种有3个:煤、石灰石和金。曾开采过的矿种有6个:泥炭、锌、硫铁矿和石膏。
【水资源】除降水外,崇州市年河川径流总量为157074万立方米。其中都江堰输水量80511万立方米,本地河流水量73952万立方米,山丘塘库蓄水、机电提水、山溪沟引水和可利用的浅层地下水计2611万立方米。农业生产可利用水量为67648万立方米,平均每亩有水1090立方米。
崇州市水力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总计为110900kw,可开发量为53605kw。
崇州市由河流、池塘、水库、水凼等构成水面共计10万亩,可供养殖的水面为3807亩。尚有可开发水面3500余亩。
【生物资源】
崇州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宜于生物生长。植物方面树种繁多,遍布山、丘、坝的乔、灌木,主要有65科300余种,药用植物占120余种。属国家保护的珍贵稀有树木5种:红豆树、水杉、珙桐、罗汉松和紫檀。
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哺乳类、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昆虫类以及软体类、节肢类、环节类等动物达数百种,珍稀动物有金丝猴、岩驴、獐子、扭角羚(即野牛)、大熊猫、小熊猫。名贵鸟类有相思鸟、百灵鸟、野雉、鹦鹉、贝母鸡等。此外,还有罕见的大鲵(娃娃鱼)和雪豹、梆梆鱼(俗名)等。
【林木资源】崇州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中。森林植被类型丰富,树种繁多,共有65科200余种。乔、灌、针、阔叶林木皆有。崇州市森林覆盖率为42.1%,分为高山水杉涵养区,中山用材、经济林区,丘陵薪炭、经济林区和平坝路旁综合区。崇州市活立木总蓄积量近百万立方米。
【行政区划】
崇州市辖1街道(崇阳)18个镇(羊马、街子、怀远、元通、桤泉、大划、三江、三郎、廖家、文井江、观胜、道明、王场、隆兴、江源、白头、梓潼、崇平,6个乡(鸡冠山、济协、集贤、锦江、公议、燎原)。
【历史沿革】
崇州市历史悠久,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置江原县;公元686年(唐武则天垂拱二年)置蜀州,领晋原、唐隆、青城、新津四县;公元1144年(南宋绍兴十四年)升为崇庆府,亦领数县;公元1283年(元代至元二十年)改为崇庆州;公元1913年(民国二年)废州改为崇庆县;1994年撤县设崇州市。
1913年(民国二年),民国政府废除清朝设置的府、州、厅。崇庆州因此而改为崇庆县,先后隶川西道、西川道、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崇庆县属川西行署温江专员公署管辖,1952年后属四川省温江专员公署管辖。
1983年7月,温江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崇庆县划归成都市管辖。
199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崇庆县”之名自此成为历史。
崇州市境内属山地、丘陵、平原兼有的地貌类型,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中山区占了崇州市总面积的38.4%,低山和丘陵为8.7%,平坝为52.9%。地势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升高。西北部多有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海拔最高处为苟家乡境内极西处之大雪塘主峰,达5364米。丘陵和平原地区的平均海拔高度为560米,最低点为三江镇境内之蒙渡,海拔高度仅480米。
【水文】
崇州市境内主要河流有3条:西河、黑石河和金马河。
西河发源于苟家乡内火烧营北麓,向东流自鹞子岩出山口入平原,至元通与味江、干五里河、泊江汇合。元通以上又称文井江。自元通以下转向东南流,有沙沟河、向阳河、白马河流入。再向南流经三江镇的蒙渡入新津县境。全长109公里,市境内长96.8公里,流经14个乡镇,为崇州市最长河流。
黑石河又称“黑石大江”,于都江堰市柳街乡流入市境,向南流经9个乡镇,于三江大桥处与羊马河汇合流入新津县,总长65公里,市境内长32.15公里。
金马河系岷江之正流,自都江堰市沿江乡流入市境,沿市东界,断续为崇州与温江、双流的界河。市内河岸(右岸)全长10公里。
上述3条主要河流同市境内180多条大小支流相联结,在崇州市构成水道网,至新津县境内汇入岷江。
崇州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雨量充沛,日照偏少,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15.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5.4℃温差为19.7℃。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61.5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012.4mm,雨日和雨量均为夏多冬少,春季为176.1mm,夏季为588.0mm,秋季218.4mm,冬季为29.9mm。风向频率以静风最多,占全年的37%;其次是北风,占9%。年平均风速为1.3m/s。平均霜日19天,平均无霜期为285天。年平均雪日3天,且雪量较小。主要灾害性天气为连续性阴雨、洪涝、干旱、大风、冰雹、寒潮、霜冻等。
【土地资源】崇州市总土地面积为1090.17k㎡。其中,山地面积471.52 k㎡,丘陵面积54.95 k㎡,平原面积563.7 k㎡。山、丘、坝内共有水域10万亩,崇州市大体形成“四山一水五分田”的土地结构。
【矿产资源】崇州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发现的有14种,其中探明储量的5种:煤、铅、锌、石灰石和泥炭;尚未查明储量的9种:硫铁矿、银、金、云母、雄黄、石膏、铝、盐和天然气。矿点分布于苟家、万家、毛郎、怀远、街子、公议、王场、道明和隆兴等乡镇。其中,以煤、石灰石储量最多,正开采的矿种有3个:煤、石灰石和金。曾开采过的矿种有6个:泥炭、锌、硫铁矿和石膏。
【水资源】除降水外,崇州市年河川径流总量为157074万立方米。其中都江堰输水量80511万立方米,本地河流水量73952万立方米,山丘塘库蓄水、机电提水、山溪沟引水和可利用的浅层地下水计2611万立方米。农业生产可利用水量为67648万立方米,平均每亩有水1090立方米。
崇州市水力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总计为110900kw,可开发量为53605kw。
崇州市由河流、池塘、水库、水凼等构成水面共计10万亩,可供养殖的水面为3807亩。尚有可开发水面3500余亩。
【生物资源】
崇州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宜于生物生长。植物方面树种繁多,遍布山、丘、坝的乔、灌木,主要有65科300余种,药用植物占120余种。属国家保护的珍贵稀有树木5种:红豆树、水杉、珙桐、罗汉松和紫檀。
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哺乳类、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昆虫类以及软体类、节肢类、环节类等动物达数百种,珍稀动物有金丝猴、岩驴、獐子、扭角羚(即野牛)、大熊猫、小熊猫。名贵鸟类有相思鸟、百灵鸟、野雉、鹦鹉、贝母鸡等。此外,还有罕见的大鲵(娃娃鱼)和雪豹、梆梆鱼(俗名)等。
【林木资源】崇州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中。森林植被类型丰富,树种繁多,共有65科200余种。乔、灌、针、阔叶林木皆有。崇州市森林覆盖率为42.1%,分为高山水杉涵养区,中山用材、经济林区,丘陵薪炭、经济林区和平坝路旁综合区。崇州市活立木总蓄积量近百万立方米。
【行政区划】
崇州市辖1街道(崇阳)18个镇(羊马、街子、怀远、元通、桤泉、大划、三江、三郎、廖家、文井江、观胜、道明、王场、隆兴、江源、白头、梓潼、崇平,6个乡(鸡冠山、济协、集贤、锦江、公议、燎原)。
崇阳镇 | 汇蜀社区,蜀州北路社区,永安路社区,北揪社区,唐安西路社区,杨祠街社区,三元街社区,崇庆北路社区,崇庆中路社区,上南街社区,蜀州南路社区,永康东路社区,朱氏街社区,北郊社区,仁里社区,石羊社区,毛桥社区,三和社区,白碾社区,西河社区,西桥社区,唐安村,白云村,永安村,石埂村,白石村,王殿村,黑铺村,高墩村,小罗村,棋盘村,东泉村,清平村,红桥村,水陆村,彭庙村,同心村,罗墩村 |
三江镇 | 桥东社区,崇新社区,顺金社区,沿河村,永同村,蒙渡村,舒桥村,胜利村,古泉村,牂牁村,三江村,方碾村,富国村,三桥村,宋桥村,崇新村,王桥村,仁和村,皂角村,听江村 |
江源镇 | 唐兴社区,寨子社区,红土村,石鱼村,大庙村,江源村,文观村,桅杆村,崇福村,邓公村 |
羊马镇 | 崇江路社区,凌翔街社区,安阜社区,全友社区,伏虎村,永和村,中华村,经功村,菩提村,福田村,东平村,大土村,漕溪村,白鸽村,猫渡村,泗安村 |
廖家镇 | 天元社区,建华村,龙岗村,廖场村,詹湾村,民和村,高庆村,新桃村,龙福村 |
元通镇 | 麒麟街社区,双凤街社区,禹王村,三宝村,清溪村,通顺村,聚源村,景汇村,大罗村 |
观胜镇 | 天胜路社区,八角村,白鹤村,池塘村,五桥村,青柳村,联义村 |
怀远镇 | 洄澜街社区,大顺街社区,定江桥社区,泉水社区,文井江社区,安乐社区,青峰岭社区,天泉社区,富丽村,福桥村,黎店村,龙潭村,前锋村,宝峰村,三官村,黄鹤村,德通村,共和村,玉圭村,二江村,富强村,和平村,石子村,清江村,枫南村 |
三郎镇 | 和平社区,天国村,欢喜村,三台村,益善村,红纸村,茶园村,凤鸣村 |
街子镇 | 唐公社区,双河社区,天顺村,莲经村,古寺村,味江村,忙城村,余庆村,上元村,会元村,白圣村 |
文井江镇 | 万家社区,马家社区,大坪村,清泉村,铁索村,大同村 |
王场镇 | 五福社区,中心社区,觉皇村,清明村,东风村,桂花村,大雨村,板槽村,莲花村,菜花村 |
白头镇 | 天竺社区,和乐村,高览村,三洞村,甘泉村,五星村 |
道明镇 | 白塔路社区,东岳社区,龙黄村,顺交村,双杨村,升平村,永乐村,天水村,四河村,斜阳村,红旗村,三龙村 |
隆兴镇 | 香樟社区,丰乐村,石马村,高塔村,顺江村,青桥村,黎坝村 |
大划镇 | 大划场镇社区,崇镇村,石桥村,德寿村,登田村,灰窑村,划石村,净居村,白果村 |
崇平镇 | 明珠社区,全兴村,新乐村,君渡村,春风村 |
梓潼镇 | 兴裕社区,真武村,天府村,自公村,天寿村,城白村 |
桤泉镇 | 中和社区,生建村,千功村,灵通村,群安村 |
锦江乡 | 白马社区,新华村,乌尤村,天明村,余塘村 |
公议乡 | 桤木河社区,花果山社区,林秀村,天冬堰村,三合堰村 |
鸡冠山乡 | 鞍子河社区,苟家村,薤子村,大木村,竹根村,岩峰村,琉璃村 |
济协乡 | 协和社区,文昌村,济民村,双凤村,天宫村 |
燎原乡 | 安顺社区,崇德社区,铧头村,梓乐村,紫竹村,回龙村,壁山村,七洞村 |
集贤乡 | 文锦社区,华兴村,梁景村,山泉村 |
崇州市历史悠久,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置江原县;公元686年(唐武则天垂拱二年)置蜀州,领晋原、唐隆、青城、新津四县;公元1144年(南宋绍兴十四年)升为崇庆府,亦领数县;公元1283年(元代至元二十年)改为崇庆州;公元1913年(民国二年)废州改为崇庆县;1994年撤县设崇州市。
1913年(民国二年),民国政府废除清朝设置的府、州、厅。崇庆州因此而改为崇庆县,先后隶川西道、西川道、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崇庆县属川西行署温江专员公署管辖,1952年后属四川省温江专员公署管辖。
1983年7月,温江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崇庆县划归成都市管辖。
199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崇庆县”之名自此成为历史。
崇州市境内属山地、丘陵、平原兼有的地貌类型,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中山区占了崇州市总面积的38.4%,低山和丘陵为8.7%,平坝为52.9%。地势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升高。西北部多有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海拔最高处为苟家乡境内极西处之大雪塘主峰,达5364米。丘陵和平原地区的平均海拔高度为560米,最低点为三江镇境内之蒙渡,海拔高度仅480米。
【水文】
崇州市境内主要河流有3条:西河、黑石河和金马河。
西河发源于苟家乡内火烧营北麓,向东流自鹞子岩出山口入平原,至元通与味江、干五里河、泊江汇合。元通以上又称文井江。自元通以下转向东南流,有沙沟河、向阳河、白马河流入。再向南流经三江镇的蒙渡入新津县境。全长109公里,市境内长96.8公里,流经14个乡镇,为崇州市最长河流。
黑石河又称“黑石大江”,于都江堰市柳街乡流入市境,向南流经9个乡镇,于三江大桥处与羊马河汇合流入新津县,总长65公里,市境内长32.15公里。
金马河系岷江之正流,自都江堰市沿江乡流入市境,沿市东界,断续为崇州与温江、双流的界河。市内河岸(右岸)全长10公里。
上述3条主要河流同市境内180多条大小支流相联结,在崇州市构成水道网,至新津县境内汇入岷江。
崇州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雨量充沛,日照偏少,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15.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5.4℃温差为19.7℃。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61.5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012.4mm,雨日和雨量均为夏多冬少,春季为176.1mm,夏季为588.0mm,秋季218.4mm,冬季为29.9mm。风向频率以静风最多,占全年的37%;其次是北风,占9%。年平均风速为1.3m/s。平均霜日19天,平均无霜期为285天。年平均雪日3天,且雪量较小。主要灾害性天气为连续性阴雨、洪涝、干旱、大风、冰雹、寒潮、霜冻等。
精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