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县

全椒县位于安徽省东部,西汉置县,古称椒邑,至今已有2200多年。全县辖10个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国土面积1568平方公里,人口约48万人。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乡”。
一是崇文重教的文化之乡。全椒自古文风鼎盛,文人学士代不乏人,孕育了唐朝名相张洎、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大师、中国实验及应用心理学的奠基人周先庚、中国城市规划和水卫生专业的开山鼻祖朱皆平、中国复关谈判研究先驱者汪尧田等乡贤名士近百人。最为著名的是《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被鲁迅称为我国第一部真正的讽刺文学作品,开创了中国讽刺小说的先河。全椒儒林文化与太平文化等民俗文化相互交融、共生共荣。省级重点中学—全椒中学,始于北宋崇宁年间的学宫,起于民国初年的公学,堪称千年文脉、百年老校。

二是环境优美的生态之乡。全椒属典型的江淮丘陵,呈“三山五丘二分圩”地貌,境内拥有“三山、两河、三湖”(神山、龙山、牧龙山、滁河、襄河、碧云湖、岱山湖、卧龙湖)等原生态旅游资源,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全省旅游强县、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
三是交通便捷的枢纽之乡。全椒东临南京、西接合肥,素有“江淮背腹”、“吴楚冲衢”之称。京沪高铁、沪汉蓉高铁、合宁高速、马滁扬高速穿境而过。距南京禄口机场、合肥新桥机场均在1小时车程,千吨船舶通江达海。

  四是产业特色明显的发展之乡。以皖东第一家上市公司—全柴集团为龙头的动力机械制造已经形成具有明显优势的产业集聚。近几年,新兴发展的家电信息、新型建材、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正逐步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产业板块。

自然资源丰富。全椒境内多为丘陵地区,有水稻土、黄棕壤、潮土、紫色土、石灰岩(土)等5个土类,其中水稻土占土壤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全县水域28万亩,养殖水面16.4万亩。境内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达900毫米以上。全县耕地面积117万亩,林地面积43万亩,多为人工林,森林覆盖率超过30%;矿产资源品味高,境内有2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大理石、花岗岩、重晶石、海泡石、绢云母储量多、品味高,已探明大理石储量为6万吨、铜矿储量32万多吨、石灰岩矿的储量5000万吨。

地名由来: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卷130滁州《山川》:覆釜山“在全椒县治北,形如覆釜,故名。城跨其上,为县治主山”。县治在山上,因名全椒。

行政区划

全椒县共辖10个镇(襄河镇、古河镇、大墅镇、二郎口镇、武岗镇、马厂镇、石沛镇、西王镇、六镇镇、十字镇),县城驻地襄河镇。

襄河镇 新华居委会,新南居委会,儒林居委会,汪塘居委会,屏山居委会,南城居委会,河湾居委会,水上居委会,果园居委会,太平居委会,城东居委会,宝林居委会,南屏居委会,庄曹居委会,襄河居委会,秦岗居委会,花园村,老观陈村,千佛庵村,杨桥村,长安村,邱唐村,八波村,教场村
古河镇 建设居委会,胜利居委会,解放居委会,新民居委会,太平居委会,古河村,大同村,艾塘村,周湖村,晋集村,石溪村,石涧村,独山村,蔡集村,再安村
大墅镇 大墅居委会,章辉居委会,汪店村,黄集村,刘兴村,大墅村,章辉村,肥全村,新兴村,张岗村
二郎口镇 二郎街道居委会,赤镇街道居委会,程家市街道居委会,太平村,上陶村,项集村,二郎村,曹埠村,赤镇村,宝塔村,古城村,浦北村,卜集村,峨嵋村,广平村,下陶村
武岗镇 武岗居委会,武岗村,荒草圩村,康合村,官渡村,沙石村,中心村
马厂镇 马厂街道居委会,玉屏村,马厂村,铜井村,岗杨村,喻河村,黄安村,方岗村,新安村,复兴村,三合村,卧龙村
石沛镇 石沛居委会,大季村,石沛村,联盟村,枣岭村,黄栗树村,周岗村,孤山村,白庙村
十字镇 十字居委会,汊河村,陈浅村,百子村,杨庄村,界首村,高桥村,王郢村,十字村,华林村,化龙村,全椒县工业园区社区
西王镇 西王居委会,隆兴居委会,管坝居委会,西王村,东张村,夏集村,隆兴村,罗塘村,华光村,管坝村,龙山村,马塘村
六镇镇 小集街道居委会,六镇村,小集村,大殷村,柴岗村,东王村,孙家村,草庵村,郑桥村,白酒村,大张村,赵店村

历史沿革

全椒县初建于西汉,县名由古国演变而来。相传古代高阳氏在椒陵山(又名覆釜山,在今城内)建立古椒国。春秋时为楚椒邑,后为全氏居住,汉在故椒邑置县设治,故名“全椒县”。
西汉始置全椒县初属淮南国。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复设九江郡,全椒改属九江郡,辖于扬州刺史部。
东汉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全椒为侯国,属九江郡。建初四年(公元79年),全椒侯国改属下邳国。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国除,复为全椒县。
三国时期全椒先属吴,后属魏,辖于淮南郡。
西晋复置全椒、阜陵县,属淮南郡。
东晋王导行“侨寄法”,侨置南谯州。废全椒县,侨置山桑县,属南谯州。
南北朝宋仍置南谯郡。永初年间(公元420—422年)全椒为山桑、酂县所在地,属南豫州。元嘉八年(公元431年)酂县划属历阳郡,后废帝元徽元年(公元473年),酂县又划属新昌郡。南齐,酂县改属临江郡。梁改南谯郡为北谯郡。
隋开皇(公元581—600年)初,废北谯郡,置滁州。大业(公元605—618年)初,州废,复为全椒县,属江都郡。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复置滁州,全椒县属之。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滁州为永阳郡,辖全椒县。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属滁州。
宋全椒属滁州,隶属淮南路,后属淮南东路。
元全椒属滁州,初隶滁州路,后隶扬州路。
明初,废全椒县入滁州。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以滁州隶凤阳府;十四年(公元1381年),复为全椒县,属滁州,仍隶凤阳府;十九年(公元1386年),升滁州为直隶州,全椒县属之。
清初,全椒县属江南行省。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设安徽省,全椒县属之。后分属安庐滁和道。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4月,全椒县直属安徽省。三年至十七年,属淮泗道。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属安徽省。二十一年以后,属安徽省第五专区。
1949年元月25日,全椒县解放。4月21日改属皖北行署滁县专区。1952年4月12日改属安徽省滁县专区。1956年元月12日改属安徽省蚌埠专区。1961年4月13日蚌埠专区仍划分为滁县、宿县两专区,全椒县属滁县专区。1971年3月29日,滁县专区改名为滁县地区,全椒县隶属不变。1993年元月5日,撤销滁县地区,设立滁州市(地级),全椒县属其管辖。

经济发展

2017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4亿元、增长8.7%;财政收入24.5亿元、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增长1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亿元、增长11.7%;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6395元、12199元,分别增长9.1%、8.9%。

精选留言

滁州全椒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