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县
鹿邑县位于豫皖交界的河南省东部,属河南周口市。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3°43′~34°51′,东经115°25′~115°37′之间。鹿邑县东邻安徽亳州市,北与商丘市柘城县相连,是古代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故里和宋初著名学者、道家修士陈抟出生地,自古被称作“道德真源”。鹿邑县东距京九铁路30公里,北近陇海铁路70公里,宋河酒厂距京九铁路亳州站和陇海铁路商丘站均为30公里。311国道和永(城)登(封)高速公路贯穿全境,省道商临路、老沈线、鹿柘路纵横交错,境内已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涡河明年可实现通航,届时老子故里鹿邑县将通江达海,拟建中的许亳铁路将穿境而过。
【行政区划】
鹿邑县辖4个街道13个镇7个乡:真源街道、卫真街道、鸣鹿街道、谷阳街道、马铺镇、宋河镇、太清宫镇、王皮溜镇、试量镇、辛集镇、玄武镇、涡北镇、贾滩镇、杨湖口镇、张店镇、观堂镇、生铁冢镇、郑家集乡、赵村乡、任集乡、唐集乡、高集乡、邱集乡、穆店乡。两个管委会,:农场管理委会,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
【历史沿革】
夏商时期,境内置小诸侯国(今鹿邑县太清宫镇)始称“厉(Lài)”,属豫州。此乃鹿邑县有史记载的设城建置之始,距今已有4000余年。此设置一直延续至西周。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一度名相和鸣鹿(今鹿邑县辛集镇),均属豫州陈国。公元前571年,周敬王42年7月(前478年),楚惠王灭陈,苦又属楚。秦时,苦县属豫州陈国。
西汉,苦县属兖州淮阳国。新莽时期改苦为赖陵,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改赖陵复苦县。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献帝封曹操为武平侯,食邑于此,属豫州陈国。现鹿邑县境内还存有三国曹魏修建的武平城(今鹿邑县邱集乡武平城村)及观武台(今鹿邑县玄武镇)遗址。
晋咸康三年(公元337年),改苦为父阳和武平属陈留郡。
南北朝孝明帝正光年间改父阳为谷阳,属陈留郡。
隋,谷阳属豫州谯郡。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更武平为鹿邑,并移治今试量镇属淮阳郡。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农民军田黑社占据鹿邑,改鹿邑为涡州。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田黑社败,更涡州复名鹿邑。
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改真源为卫真和鹿邑同属淮南东路亳州辖。
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鹿邑、卫真两县合并,取名鹿邑,治所设置在今县城,属河南江北行省归德府亳州。从此,县名始一,境域至清末亦无大变化。
明清时期,鹿邑均隶属河南归德府。
民国时期先后属开封、商丘、淮阳等专区。
建国初期鹿邑县先后属淮阳、商丘、开封、周口等专区。
1968年6月属周口地区。
2000年6月至今,国务院批准周口撤地设市,鹿邑从之。
2005年11月16日,将鹿邑县辛集镇孔集村,和唐集乡张老一村,正式归属淮阳县四通镇所管辖。调整后,鹿邑县辖9个镇、13个乡:城关镇、枣集镇、玄武镇、试量镇、辛集镇、马铺镇、王皮溜镇、太清宫镇、涡北镇、高集乡、穆店乡、贾滩乡、邱集乡、观堂乡、任集乡、杨湖口乡、唐集乡、赵村乡、郑家集乡、生铁冢乡、张店乡、城郊乡。
2009年,经省政府批准,鹿邑县撤销城关镇、城郊乡,设立卫真、谷阳、鸣鹿、真源4个街道。调整后,全县辖4个街道、8个镇、12个乡。
2009年,杨湖口乡撤乡建镇;枣集镇更名为宋河镇;贾滩乡撤乡建镇。
2010年11月,经河南省政府批准,观堂乡撤乡设镇。
2011年,生铁冢乡撤乡设镇。
2014年1月1日,鹿邑晋升为省直管县,由河南省政府管理。
【行政区划】
鹿邑县辖4个街道13个镇7个乡:真源街道、卫真街道、鸣鹿街道、谷阳街道、马铺镇、宋河镇、太清宫镇、王皮溜镇、试量镇、辛集镇、玄武镇、涡北镇、贾滩镇、杨湖口镇、张店镇、观堂镇、生铁冢镇、郑家集乡、赵村乡、任集乡、唐集乡、高集乡、邱集乡、穆店乡。两个管委会,:农场管理委会,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
人民街道 | 中山街社区,风光路南段社区,风光路中段社区,健康路社区,建新街社区,向阳街社区 |
东风街道 | 朝阳街社区,南海路北段社区,仓库路社区,前进路南段社区,雪松路东段社区,前进路北段社区,周庄社区,东张庄社区,小刘庄社区 |
西园街道 | 解放路西段社区,文化路社区,文明路社区,驿城新村,社区,前王庄社区 |
新华街道 | 风光社区,富强社区,新华社区 |
南海路街道 | 南海路社区,光明路社区,练江路社区,安楼社区,周湾居委会,居委会 |
老街街道 | 白桥路社区,电业新村,社区,飞龙社区,天中社区,老街居委会,居委会,邓瓦房居委会,居委会 |
橡林街道 | 健康路中段社区,橡林社区,六里庄社区,刘庄社区,张楼社区,塘坊庄居委会,居委会,王楼居委会,居委会 |
雪松街道 | 西刘庄社区,十三香社区,纱厂社区,雪松社区,乐北社区,地矿院社区 |
顺河街道 | 顺河社区,刘竹元居委会,柳堰庙居委会,罗庄居委会,雷庄村,马庄村,马堰村,小陈庄村,小李庄村,大陈庄村 |
刘阁街道 | 刘阁居委会,西高庄居委会,高集居委会,苗庄居委会,单高楼居委会,周楼村,门庄村,姜岗村 |
香山街道 | 香山村,前张村,梨园村,闫楼村,杨楼村,孙店村 |
水屯镇 | 水屯村,刘付汉村,孟庄村,王坡村,大郭村,王庄村,大刘村,朱洼村,新坡村,余冢村,雷寨村,田庄村,新李庄村,汉世桥村,乔庄村,钟楼村,关帝庙村,陈楼村,石庄村,赵桥村 |
诸市乡 | 诸南村,诸北村,任马庄村,沈楼村,姜庄村,五里岗村,石庄村,李楼村,魏庄村,闫庄村,熊庄村,相元村,马老庄村 |
朱古洞乡 | 秦庄村,朱古洞村,老藏庄村,北泉村,柴坡村,钱庄村,胡庄村,五道庙村,窑后村 |
胡庙乡 | 胡庙村,夏庄村,龙泉村,郑庄村,藏集村,洼李村,岳楼村,周井村,叶庄村,大韦庄村,韦岗村,龚楼村,林业村,吴楼村,王庄村,高庄村 |
古城乡 | 古城村,朱李庄村,洪村,铺村,吴桂桥村,张教庄村,马园庄村,大余庄村,洪沟庙村,朱楼寨村,东新庄村,李湾村 |
关王庙乡 | 关王庙村,孙吴庄村,熊楼村,何庄村,八里铺村,荒坡陆村,杨楼村,洪堂村,杨桥村,杜庄村,潘庄村,余庄村,吴楼村 |
金河街道 | 东高居委会,郭庄居委会,桑王庄居委会,小界牌村,汪刘庄村 |
金桥街道 | 全庄居委会,烧山居委会 |
金山街道 | 翟庄居委会,贾庄居委会,界牌居委会 |
夏商时期,境内置小诸侯国(今鹿邑县太清宫镇)始称“厉(Lài)”,属豫州。此乃鹿邑县有史记载的设城建置之始,距今已有4000余年。此设置一直延续至西周。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一度名相和鸣鹿(今鹿邑县辛集镇),均属豫州陈国。公元前571年,周敬王42年7月(前478年),楚惠王灭陈,苦又属楚。秦时,苦县属豫州陈国。
西汉,苦县属兖州淮阳国。新莽时期改苦为赖陵,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改赖陵复苦县。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献帝封曹操为武平侯,食邑于此,属豫州陈国。现鹿邑县境内还存有三国曹魏修建的武平城(今鹿邑县邱集乡武平城村)及观武台(今鹿邑县玄武镇)遗址。
晋咸康三年(公元337年),改苦为父阳和武平属陈留郡。
南北朝孝明帝正光年间改父阳为谷阳,属陈留郡。
隋,谷阳属豫州谯郡。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更武平为鹿邑,并移治今试量镇属淮阳郡。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农民军田黑社占据鹿邑,改鹿邑为涡州。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田黑社败,更涡州复名鹿邑。
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改真源为卫真和鹿邑同属淮南东路亳州辖。
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鹿邑、卫真两县合并,取名鹿邑,治所设置在今县城,属河南江北行省归德府亳州。从此,县名始一,境域至清末亦无大变化。
明清时期,鹿邑均隶属河南归德府。
民国时期先后属开封、商丘、淮阳等专区。
建国初期鹿邑县先后属淮阳、商丘、开封、周口等专区。
1968年6月属周口地区。
2000年6月至今,国务院批准周口撤地设市,鹿邑从之。
2005年11月16日,将鹿邑县辛集镇孔集村,和唐集乡张老一村,正式归属淮阳县四通镇所管辖。调整后,鹿邑县辖9个镇、13个乡:城关镇、枣集镇、玄武镇、试量镇、辛集镇、马铺镇、王皮溜镇、太清宫镇、涡北镇、高集乡、穆店乡、贾滩乡、邱集乡、观堂乡、任集乡、杨湖口乡、唐集乡、赵村乡、郑家集乡、生铁冢乡、张店乡、城郊乡。
2009年,经省政府批准,鹿邑县撤销城关镇、城郊乡,设立卫真、谷阳、鸣鹿、真源4个街道。调整后,全县辖4个街道、8个镇、12个乡。
2009年,杨湖口乡撤乡建镇;枣集镇更名为宋河镇;贾滩乡撤乡建镇。
2010年11月,经河南省政府批准,观堂乡撤乡设镇。
2011年,生铁冢乡撤乡设镇。
2014年1月1日,鹿邑晋升为省直管县,由河南省政府管理。
精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