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口县

交口县地处山西省中部西侧,吕梁山脉中段。1971年,基于“三线建设”需要,由当时的孝义、灵石、隰县划出9个边远乡镇组建交口县。现辖4镇3乡、95个行政村,381个自然村,国土总面积1259.92平方公里,总人口12.39万,其中:农业人口7.24万,占人口总数的58%,是省定贫困县。虽然建县时间短,但历史久远,早在殷商时期,这里便有人类聚居繁衍,重耳筑城,汉初置县,唐朝设温泉县,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一、地理位置

   交口县位于山西省西部的吕梁山脉中段,地处吕梁市最南端。是太原盆地沟通晋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介于北纬36°43'至37°12'和东经111°03'至111°34'之间,东与孝义、灵石接壤,南与汾西、隰县相连,西与石楼县相靠,北与中阳县为邻。东西最长距离46公里,南北最长距离53公里。

   二、地形概貌

   交口县地处吕梁复背斜的核部及其东翼,呈西高东低之势。西部为基岩裸露土石山区,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其中较为突出的高大山峰有高庙山、棋盘山、人参圪垯、黄崖山等。位于交口、石楼、中阳三县交界处的黄云洞,海拔2954米,是全县的最高点。由此处向东、向南逐步倾斜。区内山体巍峨高峻,沟谷深切,基岩出露,森林密布,风光旖旎,是交口境内从河沟的发源地。东南部黄土丘陵区,区内黄土覆盖深厚,沟谷内常见有奥陶系石灰岩的出露。平均海拔1200米,与灵石县界处的官桑园村,前的双池河河床海拔高程为830米,是全县的最低点。境内的主要河流有宝岩河、大麦郊河、石口河、康城河和温泉河,均属季节性河流。全县共有1公里以上的小河沟621道。

交口主要有林木和灌草丛两大类,近年来,相继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及六大造林绿化工程,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15.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为33.8%,林木绿化率56.6%,居全省前列。动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有139个树种、200种草本植物和200余种中药材资源,是全国沙棘和汾洲核桃主产区之一。林区分布着20余种禽类和30种兽类,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等珍稀野生动物。地下矿产资源蕴藏丰富。主要有煤、硫、铁、铝、石灰岩、白云岩、耐火粘土等14种,含矿面积850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67.1%,且分布广、储量大、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其中:煤炭资源属霍西煤田的边缘部分,含矿面积326.2平方公里,稳定可采9#、10#、11#煤层,保有储量约5亿吨左右;铁矿资源主要分布于下村,河、宝岩河、回龙河3条水系、8个密集含矿地段、46个集中连片区域,含矿面积166.5平方公里,可采储量1926万吨,矿体呈窝子状、囊状,规模小、不稳定、不适宜规模化开采,属典型的“山西式铁矿”,品位在20%—58%之间;铝土矿赋存于太原组湖田段上部,含矿面积457.6平方公里,探明储量为4.04亿吨,可采储量约1亿吨左右,品位在60%—90%之间;白云岩资源有15个岩层,其中可作为金属镁原料的共有8层,每层厚度1.7—40米,储量约上百亿吨,品位在50%左右,开发潜力巨大。


行政区划:

   1971年5月,基于"三线建设"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交口县,由当时的孝义县划出大麦郊、温泉和坛索3个乡镇,灵石县划出双池和回龙2个乡镇,隰县划出石口、水头、川口和康城4个乡镇,三地9乡交汇形成了不同地域特征的交口文化,既相互接近,又互相融合,各具特色而又兼容并蓄。2001年撤并为4镇3乡,分别是水头镇、康城镇、双池镇、桃红坡镇、石口乡、回龙乡、温泉乡。现辖95个行政村,381个自然村,全县国土总面积1259.92平方公里。

水头镇 水头居委会,交口村,腰庄村,铁金村,上庄村,樊家庄村,安头村,水头村,塔上村,后峪村,广武庄村,后水头村,卫家崖村
康城镇 康城村,支进村,上村,南庄村,中村,炭腰吉村,田家洼村,下仙村,尚家沟村,南故乡村,丁家沟村,杨家沟村
双池镇 双池村,讲理村,侯家渠村,枣林村,光桑园村,蔡家沟村,长史庄村,石口村,李家坡村,西罗村,店则沟村,梁家沟村,神堂底村,蟠龙庄村,西庄村
桃红坡镇 大麦郊村,桃红坡村,吉子沟村,西宋庄村,西交子村,高家条村,齐家庄村,元沟村,冯家港村,红焰村
石口乡 石口村,桥上村,山神峪村,龙神殿村,岭后村,浦依村,丁家垣村,川口村,下嵩城村,阳春堡村,孔家庄村,贺家庄村,张家川村,陈家峪村,王家庄村,岔口村,下村,庄上村,郭家岭村
回龙乡 回龙村,山头村,茶坊村,张家岭村,刘外村,王润村,均庄村,田庄村,陶上村,窑上村
温泉乡 城北沟村,庞子窳村,曹家社村,樊家沿村,杏泉村,郭家掌村,白兑庄村,响义村,古桑园村,阎家山村,前务城村,石岭后村

历史沿革:

交口县境域在历史上多为分治区域。据考,春秋为晋属蒲地,晋文公重耳曾封于蒲,即在今县境内。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依蒲地设立蒲子县,属河东郡。魏改属平阳郡。晋永嘉元年(307),刘渊迁都蒲子城,建立政权。国号为“汉”。永嘉三年(309)依蒲子城设大昌郡,不久废县。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设岭东县,属吐京郡。太平真君二十一年(460)岭东县改为新城县,仍为吐京郡属县。隋代,废新城县。唐武德三年(620),设温泉县和高唐县,属北温州。贞观元年(627),高唐县并入隰州。不久,温泉县改属隰州。乾元元年(758),温泉县改属石州。五代、宋、金未变。元至元三年(1337),废温泉县,其境域分别改属于孝义县、灵石县和隰州。从此,经明清两代至民国年间,其境域的归属基本上保持不变。

抗日战争期间,曾在双池镇西庄村,设立灵西县抗日民主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原灵西县抗日民主政府改组为灵西县民主政府。新中国建立后,今交口县境内的孝义县辖区属于汾阳专区,灵石县辖区属于榆次专区,隰县辖区属于临汾专区。

  197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交口县,由孝义县划出大麦郊、温泉和坛索3个人民公社,由灵石县划出双池和回龙2个人民公社,由隰县划出交口、石口、川口和康城4个人民公社,属于新成立的交口县。县城选定在交口人民公社境内的水头村,南,县名遂称为交口县。

人口

    2017年底交口县常住人口为12.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51人,同比增长0.6%。其中,男性人口6.5万人,女性人口5.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108.38(以女性为100)。

  全年交口县出生人口1510人,死亡人口759人,人口出生率为12.14‰,死亡率为6.1‰。与2016年相比,人口出生率上升了2.09个千分点,死亡率上升了1.5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4‰,同比上升了0.54个千分点。

经济发展

2017年完成区内生产总值55.12亿,同比增长6.8%

精选留言

吕梁交口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