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北县
浦北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隶属钦州市,全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5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9万公顷,林地面积17.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3.03%,辖15个镇、2个街道,273个村委(社区),总人口93万。西接灵山县,东临玉林市博白县,南连北海市合浦县,北靠贵港市、南宁市横县、玉林市兴业县。南北走向的贵(贵港)合(合浦)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东西走向的南宁大塘—北流清湾的高速公路已经动工建设,交通十分便利。
浦北县位于广西的南部,隶属钦州市,面积2520平方公里,辖15个镇,2个街道办,总人口约93万。县城距离首府南宁约210公里,距离沿海开放城市北海市约为120公里,东靠玉林市的博白县,南邻北海市的合浦县,北与南宁市的横县、贵港市、玉林市的兴业县接壤。是中国种蕉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县,被誉为“中国香蕉之乡”;同时,浦北还是中国红椎菌之乡、中华蜂蜜之乡以及国家园林县城、自治区第七批文明县城;2017年荣获世界长寿之乡。
浦北属六万山隆起西南缘,受印支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大量岩浆入侵而形成由花岗岩体所盘据的格局。仅在县境内的西北部及南部残留少量古生代地层及复盖新生代地层。根据1977年广西区第三地质队普查结果,县境内基本上分为两大地质区:(一)、张黄、大成以北为堇青石黑云母花岗岩区。(二)、张黄、大成以南为砂岩、页岩互层夹砂和砾岩地质区。花岗岩占该县面积的85.2%,砂页岩、砾岩等占12.83%,红土占1.57%,石灰岩夹白云岩占0.4%。[6]
浦北县地貌以丘陵为主,由于东北部的六万山脉、中部的勾头嶂山脉和西部的泗洲山脉、五黄岭山脉延绵交错,形成北部西江和南部南流江两水系的分水岭。分水岭东自六硍乡的关埲与白花交界处起,向西南经江城乡与博白县交界处的腊鸭岭,转向西北至福旺乡与官垌乡交界处的勾头嶂再折向西北至福旺与灵山县交界处的铜罗山。县境地势中部高,南、北低,自中部分水岭起分别向南、北倾斜,但北部高于南部,北部由东向西倾斜,南部由西向东倾斜。水系呈南北流向。
气候
浦北地处低纬地区,太阳辐射强,日光充足,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冬短夏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根据县气象站1957~1990年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21.59°C,总积温7862.6℃,年平均降雨量1763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631.5小时,年均太阳辐射值104.23千卡每平方厘米,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
浦北县是中国香蕉之乡,公路两旁的山岭林木茂盛,郁郁葱葱,继2005年荣获广西绿化先进县后,2006年,又摘取“广西绿化模范县”的桂冠。该县共有森林面积227.16万亩,森林蓄积量33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高达73.01%,林地绿化率在96%以上,两率均超过国家标准。
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该县森林总积蓄量达20亿立方米,中国连片面积最大的11多万亩天然次生红椎林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林区,有20多万亩竹林和丰富的芒编资源。县内有南流江水系和西江水系,能开发利用的淡水养殖面积达10多万亩。该县矿产资源丰富,发现以铅锌矿、锰矿、磷矿、铁矿、石膏矿等为主的矿床及重要矿点共70多处,其中已批准储量的矿床5处,矿点25处,矿化点40多处,分布在各镇。
全县辖2街道15镇:小江街道、江城街道、泉水镇、石埇镇、安石镇、张黄镇、大成镇、白石水镇、北通镇、三合镇、龙门镇、福旺镇、寨圩镇、乐民镇、六硍镇、平睦镇、官垌镇。
【历史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浦北县境属象郡辖地。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合浦县,隶属合浦郡,今浦北县境属合浦县辖。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合浦郡驻地由广东徐闻县迁徒合浦县城,即今浦北县泉水镇旧州古城头。
南 北朝宋泰始七年(471年),立越州置临漳郡,州治、郡治在今浦北县石冲镇仰天窝(又名“青牛城”)。
齐建元元年(479年),合浦郡治迁广东徐闻县。齐建元二年(480年),合浦郡地置封山郡和龙苏郡(又名蔡龙郡),后改为龙苏县,郡治在今浦北县福旺镇古立村。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合浦郡称合浦县,属越州辖地。大业元年(605年),越州改称禄州。大业三年又称合浦郡。州治、郡治、县治仍在今浦北县泉水镇旧州古城头。
唐武德四年(621年),合浦郡改称越州。增置蔡龙县,县治在今浦北县福旺镇古立境内。贞观八年(634年),改越州称廉州,以大廉峒而得名。州治在今浦北县泉水镇旧州唐城遗址。
宋开宝五年(972年),撤销封山、蔡龙、大廉三县,并入合浦县。浦北为合浦县地,属廉州辖。同年,廉州治地从今浦北县泉水镇旧州唐城遗址迁至今合浦县石康镇境内长沙场。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廉州为廉州路,合浦县属廉州路辖地。浦北境为合浦县的一部分。
明洪武七年(1374年),撤销合浦县,并入石康县。洪武十四年(1381年),恢复合浦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廉州路改为廉州府。七年(1374年),廉州府降为州,撤销合浦县,并入石康县,今浦北境属石康县辖。十四年(1381年),廉州升为府,称廉州府。恢复合浦县。浦北境为合浦县辖地,延至清代。
民国元年、3年、9年、19年、25年(1936年)合浦县先后隶属钦廉军政府(后改名绥靖处)、钦廉道、广东省南区绥靖公署、广东省第八区医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今浦北境仍属合浦县一部分。
民国36年9月,县境第一个人民政府—中共合灵南区军政府在浦北境内的白石水双冲口(今大成乡)成立,辖合浦、灵山。
民国38年(1949)8月1日,成立合浦县人民政府直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段时期。今浦北仍属合浦县的一部分辖地。
1951年12月,“合浦县人民政府中北区办事处”在张黄镇成立。
1952年5月12日,广西省人民政府行文通知,划合浦县北部的十三区至二十一区,设立浦北县(政务院1952年8月11日下文批准),因地处合浦之北,这是浦北县得名之始。隶属广西省钦州专区。
195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浦北县归属广东省合浦专区辖。
1958年12月31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扩大)通过决定,撤销浦北县,并入合浦县(国务院1959年3月20日下文批准),隶属广东省湛江专区。
1965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复置浦北县,属归广西钦州专区(地区)管辖至今。
1996年,浦北县面积2510平方千米,人口约71万人。辖17个镇、1个乡:小江镇、张黄镇、寨圩镇、泉水镇、石埇镇、安石镇、大成镇、白石水镇、北通镇、三合镇、龙门镇、江城镇、福旺镇、乐民镇、六硍镇、平睦镇、官垌镇、樟家乡。县政府驻小江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浦北县总人口718104人。其中:小江镇35981人,泉水镇23875人,石椅镇15619人,安石镇28770人,张黄镇68184人,大成镇28129人,石白水镇34811人,北通镇49962人,三合镇29725人,龙门镇68031人,江城镇67557人,福旺镇64802人,寨圩镇60507人,乐民镇38119人,六硍镇33923人,平睦镇19540人,官垌镇32962人,樟家乡17607人。
2003年,浦北县辖17个镇、1个乡:小江镇、泉水镇、石埇镇、安石镇、张黄镇、大成镇、白石水镇、北通镇、三合镇、龙门镇、江城镇、福旺镇、寨圩镇、乐民镇、六硍镇、平睦镇、官垌镇、樟家乡。
2005年6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桂政函[2005]180号)同意调整浦北县部分乡镇的行政区划:撤销江城镇,整建制并入小江镇,小江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樟家乡,整建制并入龙门镇,龙门镇政府驻地不变(注:原樟家乡的樟家、合群、公家、长田、梅江5村现属小江镇,日新、居木、新丰、高坡4村现属龙门镇)。调整后,全县辖16个镇:小江镇、泉水镇、石埇镇、安石镇、张黄镇、大成镇、白石水镇、北通镇、三合镇、龙门镇、福旺镇、寨圩镇、乐民镇、六硍镇、平睦镇、官垌镇。
2013年,拟撤销小江镇,设立小江、江城2个街道。根据该县有关工作方案:(1)小江镇面积268.8平方千米,辖3个社区、31个行政村,22个居民小组、73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224户135543人,其中农业人口102890人。(2)小江街道驻地设在现小江镇政府办公楼,管辖金浦大街以北(含金浦大街)原小江镇管辖的各社区和行政村,面积146.9平方千米,人口71787人,辖环城社区和田山、西塘、文山、平马、沙江、云坊、沙场、建群、新南、六新、街口、苏村、光明、黎木、和平、凤平16个行政村(其中田山、西塘、文山3村为此次“村改居”试点村)。(3)江城街道驻地设在旧江城镇政府办公楼,管辖金浦大街以南(不含金浦大街)原小江镇管辖的各社区和行政村,面积121.9平方千米,人口63756人,辖解放、江滨2个社区和北河、青春、平六、六桥、桥山、木麻根、塘头、塘胜、中心、林村、樟家、合群、公家、长田、梅江15个行政村(其中北河、木麻根2村为此次“村改居”试点村)。
人口民族
2016年末,浦北县93.92万人,民族主要以汉族为主。












精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