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县
霞浦县处于我国海岸线的中部,福建省东北部,东濒东海,西接福安,北邻福鼎、柘荣,西南与宁德、罗源、连江隔海相望,介于北纬26°25′~27°09′,东经119°46′~120°26′之间,北距温州、南距福州均160公里。县境东西宽约60公里,南北长约70公里,陆地面积148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9592.6平方公里,为陆地总面积的19.9倍。
【行政区划】
辖2街道6镇6乡:松城街道、松港街道、三沙镇、牙城镇、溪南镇、沙江镇、下浒镇、长春镇、北壁乡、海岛乡、盐田畲族乡、水门畲族乡、崇儒畲族乡、柏洋乡。
【历史沿革】
霞浦是闽东最古老的县份。早在3000多年前,黄瓜山一带就有先民居住。
晋太康三年(282)建温麻县。
隋开皇九年(589)撤并于原丰县。
唐武德六年(623)复县,改名长溪,不久迁治连江,改称连江县。
唐长安二年(702),与连江分治,复置长溪县。
唐开成年间分设感德场(后升为宁德县)。
宋淳祐五年(1245)分置福安县。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升为福宁州。
明洪武二年(1369)降为福宁县。
明成化九年(1473)复为州。
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为福宁府,以原福宁州地置霞浦附郭县。
乾隆四年(1739),分置福鼎县。至清末,素为闽东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民国元年(1912年),下东区分设中东(青皓)区,全县共10个自治区,主要村,庄(境)574个。
民国25~26年,实施分区设署,全境改划4区,第四区为柘洋特种区,霞浦县3个区辖40联保、394保、4035甲。
民国27年,第一区县下塘、鸥港、松山3联保改属第二区,各联保改用办公处所在地名为名,保甲缩编为314保、3210甲。
民国28年,从第三区分设第四区,下辖长春、大京、闾峡、下浒、东冲5联保、59保。
民国29年,实施新县制,撤销联保,改置8镇、13乡,下辖314个保。
民国30年,全县改设3区,县直辖长溪、松南、关东3个乡镇。
民国32年,撤销大南区,全县改设7乡镇、99保、2126甲。
1949年10月,全县成立5个区,区以下利用原保甲开展工作。
1950年6~10月,进行民主建政,废除保甲,并从第一区、第三区分设第六区(沙江),从第二区分设第七区(下浒塘)。全县划分7区、105乡,除未解放岛屿外,建立102个乡(街)政权。
1952年6月,第一区分设城关区,第五区分设第八区。同年9月,城关区改称第一区,原第一区改称第九区,全县为9区、98乡、1镇、3街(不含待解放岛屿)。第一区区公所驻万贤街,辖3街5乡;第二区区公所驻长春,辖12乡;第三区区公所驻盐田,辖10乡;第四区区公所驻水门,辖15乡1镇;第五区区公所驻溪西,辖10乡;第六区区公所驻水潮,辖13乡;第七区区公所驻下浒塘,辖12乡;第八区区公所驻柏洋,辖10乡;第九区区公所驻后港,辖11乡。
1954年11月,成立海岛区,区公所驻三沙,辖东角、芦竹、三沙、古镇、浮鹰、北礵、大澳、烟台8个乡镇。
1955年5月,海岛区分设三沙区,海岛区公所迁浮鹰(后迁西洋),下辖4个乡。同年12月,第九区撤并于第一区,改设城关区,全县行政区划为10个区、131个乡镇。
1956年2月,五、八区合并为溪西区,城关区改为城关镇,复设后港区,其他区改按驻地命名,全县行政区划调整为9区、5镇(含1个直辖镇)、87乡、3街。
1958年3~5月,实行撤区并乡并社,除保留海岛区外,撤销长春等8区建制,乡镇调整为2镇46乡。同年9月起,48个乡镇先后合并为城关、长春、盐田、牙城、水门、崇儒、溪西、柏洋、溪南、沙江、下浒、三沙、海岛13个乡镇,按乡镇成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管理体制。
1959年12月,撤销溪西、沙江公社,其所辖大、小队并入附近公社和国营场,全县共11个公社、190个大队、919个小队(后称生产队)。
1961年5月,恢复沙江公社建制。嗣后恢复区建制,12个公社改为12个区,下辖90个公社(俗称小公社)。后城关区墓斗公社分设青福公社,崇儒区横江公社分设洋里公社,全县为92公社、533大队、2939生产队。
1966年6月,城关区分设城关镇,三沙区分设三沙镇。同年10月,撤销区建制,实行一区一社,全县设2镇、12公社,辖294个大队、2747个生产队。
1968年4月,城关公社改称城郊公社。
1969年11月,三沙镇撤并入三沙公社。
1971年12月,城关镇与城郊公社并为城关公社,全县复为12个公社,下辖246个大队、2599个生产队。
1980年3月,城关公社又分为城关镇和城郊公社。年底,全县共1镇、12公社、287大队、2844生产队、14街道。
1981年,城关镇和城郊公社分别改称松城镇、州洋公社。
1983年11月,三沙公社改为三沙镇,全县复设2镇、11公社,下辖293个大队、3080个生产队。
1984年,贯彻《各级地方政府组织法》,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镇建制,公社、大队、生产队分别改为乡(镇)、行政村,和村民小组。全县设松城、三沙、牙城、溪南、沙江5镇,州洋、长春、下浒、盐田、崇儒、水门、柏洋、海岛8乡,下辖293个行政村、3080个村民小组、14个街道。
1986年7月,撤销下浒乡,分设下浒镇和北壁乡。
1990年底,全县行政区划为14个乡镇、295个行政村、3078个村民小组、14个街道、156个居民小组,自然村,2099个。
2000年,霞浦县辖7镇4乡3民族乡:松城镇、三沙镇、牙城镇、溪南镇、沙江镇、下浒镇、长春镇、洲洋乡、柏洋乡、北壁乡、海岛乡、盐田畲族乡、水门畲族乡、崇儒畲族乡。
2003年7月14日,撤销松城镇,设立松城、松港2个街道:(1)松城街道辖万贤、俊星、中乘、西关、龙贤5个居委会,和万贤、俊星、中乘、西关、青福、墓斗、涌山、马洋、宝清、七宝洋10个村委会。松城街道驻原松城镇政府驻地。(2)松港街道辖东关居委会,和东关、古岭下、赤岸、利埕、松农、松渔、北岐、青岐、后岐、塔下、竹下、下村、八斗坝、佳湖、章家侗、江边、桥头、沙头、小沙、大沙、长沙、后港、水坑、利洋、岭头25个村委会。松港街道驻后港村。
2003年底,霞浦县辖2个街道、6个镇、3个乡、3个民族乡。
霞浦县年平均气温16℃—19℃,春多雨水,夏多台风,冬凉夏热,霜雪少见。受海洋气候影响,季风特点明显。灾害性天气以台风、暴雨为主,有影响的台风年平均出现3次。
【行政区划】
辖2街道6镇6乡:松城街道、松港街道、三沙镇、牙城镇、溪南镇、沙江镇、下浒镇、长春镇、北壁乡、海岛乡、盐田畲族乡、水门畲族乡、崇儒畲族乡、柏洋乡。
松城街道 | 龙津社区,西关社区,彩虹社区,城北社区,松兴社区,俊星社区,中乘社区,俊贤社区,万贤社区,集贤社区,龙贤社区,兴贤社区,青福村,墓斗村,涌山村,马洋村,宝清村,七宝洋村 |
松港街道 | 东关社区,东兴社区,东关村,古岭下村,赤岸村,利埕村,松农村,松渔村,北岐村,青岐村,后岐村,塔下村,竹下村,下村,八斗坝村,佳湖村,章家衕村,江边村,桥头村,沙头村,小沙村,大沙村,长沙村,后港村,水坑村,利洋村,岭头村 |
长春镇 | 洪江村,渔洋里村,渔洋垾村,秋竹岗村,长门村,武曲村,长春村,传胪村,祖厝村,长溪村,文岐村,武岐村,埕坞村,大京村,斗米村,蜘蛛网村,闾峡村,小京村,法华村,里城村,外城村,赤沙村,加竹村,亭下溪村,下洋城村,渔家地村,积石村 |
牙城镇 | 牙城社区,牙城村,前街村,西门村,洪山村,雉溪村,凤门村,渡头村,杨家溪村,茶坑村,凤阳村,凤江村,斗门村,梅花村,一层村,文洋村,后洋村,敖岭村,后山村,箩伍村,枣岭村,前楼村,田家心村,东街头村,龙亭村,凤楼村 |
溪南镇 | 溪南社区,溪南村,长兴村,南岸村,左湾村,芹头村,白露坑村,仙东村,后慕村,台江村,南门山村,溪尾村,关门村,东安村,西安村,七星村,下砚村,甘棠村,猴屿村,长腰村,青山村,岱岐头村,霞塘村,傅竹村,南坂村 |
沙江镇 | 沙江社区,沙江村,竹江村,涵江村,古县村,沙塘里村,沙塘街村,大墓里村,南屏村,梅洋村,小马村,水潮村,白鹭村,厚首村,围江村,大坪村,浿头村,八堡村,龙湾村,坡头村,炉坑村 |
下浒镇 | 下浒社区,下浒村,前洋村,西岐村,柏溪村,柘洋村,赤壁村,三洲村,磺砂村,上澳村,文星明村,王家衕村,石湖村,留金村,金蟹村,延亭村,四斗村,九斗洋村,大安村居安村,浒水村,外浒村 |
三沙镇 | 中心社区,五澳社区,东澳社区,西澳社区,中心村,五澳村,东澳村,西澳村,三澳村,三农村,金洋村,古镇村,烽火村,陇头村,东山村,浮山村,三坪村,石头鼻村,小皓村,蔡洋村,单斗村,古桶村,虞公亭村,东壁村,大路顶村,八斗村,二坑村,金鸡村,花竹村,青官司村,青官蓝村 |
盐田畲族乡 | 盐田社区,盐田村,村,里村,中浿村,钓岐村,西胜村,北斗村,官岭尾村,杨梅岭村,北洋村,洋边村,二铺村,水升村,浒屿村,浒屿澳村,南塘澳村,南塘村,姚澳村,瓦窑头村,上村,里马村,王高店村,龙凤店村 |
水门畲族乡 | 水门村,玉山村,大浿村,承天村,八斗坵村,桥头村,大洋村,芦阳村,武坪村,百笕村,湖里村,里洋村,半岭村,七斗岔村,大平村,茶岗村,长湖村,上洋村,小竹湾村,水井头村,高盘村,墩后村,青岙村 |
崇儒畲族乡 | 溪边村,路口村,半路张村,洋尾兰村,溪坪村,新村,崇儒村,霞坪村,坪园村,丘山村,上水村,郑洋村,保安村,石亭村,笕下村,亭头村,岚下村,汴洋村,濂溪村,东杞洋村,左岭村,樟桥村,溪西村,东坡村,岙里村,长坑村,洋沙溪村 |
柏洋乡 | 柏洋村,长岩村,林洋村,车下村,郑家山村,陈墩村,谢墩村,董墩村,洋中村,柘头村,南山后村,凤洋村,禅洋村,戴家山村,黄土丘村,塔后村,西坑村,大岭村,阮洋村,坑口村,周厝坑村,吴洋村,横江村,坂头村,前宅村,西宅村,后垅村,洋里村 |
北壁乡 | 北壁村,铁炉村,会洋村,河山村,上岐村,下岐村,池澳村,东冲村,四门桥村,盘前村,武岩村 |
海岛乡 | 宫东村,宫西村,烟台村,北礵村,里澳村,文澳村 |
霞浦是闽东最古老的县份。早在3000多年前,黄瓜山一带就有先民居住。
晋太康三年(282)建温麻县。
隋开皇九年(589)撤并于原丰县。
唐武德六年(623)复县,改名长溪,不久迁治连江,改称连江县。
唐长安二年(702),与连江分治,复置长溪县。
唐开成年间分设感德场(后升为宁德县)。
宋淳祐五年(1245)分置福安县。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升为福宁州。
明洪武二年(1369)降为福宁县。
明成化九年(1473)复为州。
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为福宁府,以原福宁州地置霞浦附郭县。
乾隆四年(1739),分置福鼎县。至清末,素为闽东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民国元年(1912年),下东区分设中东(青皓)区,全县共10个自治区,主要村,庄(境)574个。
民国25~26年,实施分区设署,全境改划4区,第四区为柘洋特种区,霞浦县3个区辖40联保、394保、4035甲。
民国27年,第一区县下塘、鸥港、松山3联保改属第二区,各联保改用办公处所在地名为名,保甲缩编为314保、3210甲。
民国28年,从第三区分设第四区,下辖长春、大京、闾峡、下浒、东冲5联保、59保。
民国29年,实施新县制,撤销联保,改置8镇、13乡,下辖314个保。
民国30年,全县改设3区,县直辖长溪、松南、关东3个乡镇。
民国32年,撤销大南区,全县改设7乡镇、99保、2126甲。
1949年10月,全县成立5个区,区以下利用原保甲开展工作。
1950年6~10月,进行民主建政,废除保甲,并从第一区、第三区分设第六区(沙江),从第二区分设第七区(下浒塘)。全县划分7区、105乡,除未解放岛屿外,建立102个乡(街)政权。
1952年6月,第一区分设城关区,第五区分设第八区。同年9月,城关区改称第一区,原第一区改称第九区,全县为9区、98乡、1镇、3街(不含待解放岛屿)。第一区区公所驻万贤街,辖3街5乡;第二区区公所驻长春,辖12乡;第三区区公所驻盐田,辖10乡;第四区区公所驻水门,辖15乡1镇;第五区区公所驻溪西,辖10乡;第六区区公所驻水潮,辖13乡;第七区区公所驻下浒塘,辖12乡;第八区区公所驻柏洋,辖10乡;第九区区公所驻后港,辖11乡。
1954年11月,成立海岛区,区公所驻三沙,辖东角、芦竹、三沙、古镇、浮鹰、北礵、大澳、烟台8个乡镇。
1955年5月,海岛区分设三沙区,海岛区公所迁浮鹰(后迁西洋),下辖4个乡。同年12月,第九区撤并于第一区,改设城关区,全县行政区划为10个区、131个乡镇。
1956年2月,五、八区合并为溪西区,城关区改为城关镇,复设后港区,其他区改按驻地命名,全县行政区划调整为9区、5镇(含1个直辖镇)、87乡、3街。
1958年3~5月,实行撤区并乡并社,除保留海岛区外,撤销长春等8区建制,乡镇调整为2镇46乡。同年9月起,48个乡镇先后合并为城关、长春、盐田、牙城、水门、崇儒、溪西、柏洋、溪南、沙江、下浒、三沙、海岛13个乡镇,按乡镇成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管理体制。
1959年12月,撤销溪西、沙江公社,其所辖大、小队并入附近公社和国营场,全县共11个公社、190个大队、919个小队(后称生产队)。
1961年5月,恢复沙江公社建制。嗣后恢复区建制,12个公社改为12个区,下辖90个公社(俗称小公社)。后城关区墓斗公社分设青福公社,崇儒区横江公社分设洋里公社,全县为92公社、533大队、2939生产队。
1966年6月,城关区分设城关镇,三沙区分设三沙镇。同年10月,撤销区建制,实行一区一社,全县设2镇、12公社,辖294个大队、2747个生产队。
1968年4月,城关公社改称城郊公社。
1969年11月,三沙镇撤并入三沙公社。
1971年12月,城关镇与城郊公社并为城关公社,全县复为12个公社,下辖246个大队、2599个生产队。
1980年3月,城关公社又分为城关镇和城郊公社。年底,全县共1镇、12公社、287大队、2844生产队、14街道。
1981年,城关镇和城郊公社分别改称松城镇、州洋公社。
1983年11月,三沙公社改为三沙镇,全县复设2镇、11公社,下辖293个大队、3080个生产队。
1984年,贯彻《各级地方政府组织法》,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镇建制,公社、大队、生产队分别改为乡(镇)、行政村,和村民小组。全县设松城、三沙、牙城、溪南、沙江5镇,州洋、长春、下浒、盐田、崇儒、水门、柏洋、海岛8乡,下辖293个行政村、3080个村民小组、14个街道。
1986年7月,撤销下浒乡,分设下浒镇和北壁乡。
1990年底,全县行政区划为14个乡镇、295个行政村、3078个村民小组、14个街道、156个居民小组,自然村,2099个。
2000年,霞浦县辖7镇4乡3民族乡:松城镇、三沙镇、牙城镇、溪南镇、沙江镇、下浒镇、长春镇、洲洋乡、柏洋乡、北壁乡、海岛乡、盐田畲族乡、水门畲族乡、崇儒畲族乡。
2003年7月14日,撤销松城镇,设立松城、松港2个街道:(1)松城街道辖万贤、俊星、中乘、西关、龙贤5个居委会,和万贤、俊星、中乘、西关、青福、墓斗、涌山、马洋、宝清、七宝洋10个村委会。松城街道驻原松城镇政府驻地。(2)松港街道辖东关居委会,和东关、古岭下、赤岸、利埕、松农、松渔、北岐、青岐、后岐、塔下、竹下、下村、八斗坝、佳湖、章家侗、江边、桥头、沙头、小沙、大沙、长沙、后港、水坑、利洋、岭头25个村委会。松港街道驻后港村。
2003年底,霞浦县辖2个街道、6个镇、3个乡、3个民族乡。
霞浦县年平均气温16℃—19℃,春多雨水,夏多台风,冬凉夏热,霜雪少见。受海洋气候影响,季风特点明显。灾害性天气以台风、暴雨为主,有影响的台风年平均出现3次。
精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