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塔区
双塔区隶属辽宁省朝阳市,位于辽宁西部朝阳市境内,坐落在努鲁儿虎山脉东侧、松岭山脉西麓,是大凌河河谷中的长形盘地。是朝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城内筑有保存完好的北魏时期的北塔和唐代南塔而得其名。双塔区东联辽宁中部城市群和辽东半岛,西接京津冀都市圈,南邻渤海,北靠内蒙古腹地,是连接关内外的重要节点城区。
双塔区境内有4条高速公路、10条国省干道、6条铁路纵横交错。距锦州港90公里。双塔自古以来为塞外战略要地,自西汉以来历代均在此设置郡县,前燕、后燕、北燕三个王朝曾在此建都,素有“三燕古都”之称。
【行政区划】
2011年,双塔区辖11个街道、3个镇、1个乡:南塔街道、北塔街道、前进街道、凌河街道、光明街道、凌凤街道、龙山街道、站南街道、红旗街道、燕北街道、燕都街道、桃花吐镇、他拉皋镇、孙家湾镇、长宝营子乡。
【历史沿革】
双塔区原为朝阳县城,春秋时期,属山戎、东胡的活动区域。
战国时,秦、西汉、东汉时期,属辽西郡。
三国时、西晋时,属昌黎郡。
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属前燕、前秦、后燕、北燕。前、后燕曾建都龙城(双塔区境)。
南北朝时,北魏、东魏、北齐设营州,领昌黎、建德二郡。
隋置柳城郡。
唐置营州。
辽属中京大定府,置霸州。兴宗重熙十年(1041年)升兴中府,领建州、惠州、榆州、谭州、安德州和川州。
金属北京路大定府,设兴中州、利州、川州、建州。
元属大宁路。
明洪武二十五年至永乐元年(1392年~1403年)置营州后屯卫、营州右屯卫和营州中屯卫,后均入泰宁卫。
清朝阳县(双塔区)为蒙古土默特左右翼地。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清政府在凌源设塔子沟厅,朝阳县(双塔区)为塔子沟厅东境,隶承德府。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在塔子沟厅东境置三座塔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撤消二厅。光绪三十年(1904年),升朝阳县(双塔区)为朝阳府,领朝阳、建昌、建平、阜新、绥东五县。
民国二十年(1931年)属热河省管辖。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分属热河、锦州省管辖。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朝阳县(双塔区)改为吐默特右旗,属锦州省管辖。
1945年九月境内相继解放,归热河省管辖。
1946年一度被国民党占领。
1947年秋,全境第二次解放,仍属热河省。
1956年划归辽宁省。1958年以朝阳县城区(双塔区)设立朝阳市。
1964年撤销朝阳市,并入朝阳县(双塔区)。设立朝阳专区,专署驻朝阳县(双塔区)。
1970年朝阳专区改称朝阳地区。
1979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准复设朝阳市(1980年6月正式成立),朝阳市由朝阳地区领导。
1984年6月30日,朝阳市升为省辖市,设立双塔、龙城两个区,撤销朝阳地区。以原朝阳市的行政区域(除七道泉子乡外)设立双塔区,双塔区从此诞生。
1984年9月,双塔区正式成立;撤销朝阳公社,设立孟克乡、八里堡乡。双塔区辖南塔街道、北塔街道、光明街道、前进街道、凌河街道5个街道,孟克乡、八里堡乡2个乡,共109个居民委,15个村委会,114个村,民组。
1986年4月,设立新华街道,以光明街道划分出8个居民委员会、前进街道划分出5个居民委员会合计13个居民委员会为新华街道的行政区域。区划调整后,双塔区辖南塔街道、北塔街道、光明街道、前进街道、凌河街道、新华街道6个街道,孟克乡、八里堡乡2个乡。
1993年1月至3月,朝阳市政府批准:将龙城区的他拉皋乡、长宝营子乡划入双塔区管辖;将双塔区沈承路以西(包括龙城区政府所在地)以及新华街道划入龙城区管辖;将双塔区孟克乡的东三家村、八里堡乡的吴家洼村,划归龙城区七道泉子镇管辖。区划调整后,双塔区辖南塔街道、北塔街道、光明街道、前进街道、凌河街道5个街道,他拉皋乡、孟克乡、八里堡乡、长宝营子乡4个乡,122个居民委,村民委员会增至30个,双塔区总面积211平方公里。
1996年,双塔区辖5个街道、4个乡:南塔街道、北塔街道、光明街道、凌河街道、前进街道、八里堡乡、长宝营子乡、孟克乡、他拉皋乡。
1999年,辽宁省政府(辽政[1999]151号)批准:撤销八里堡乡、孟克乡,设立站南、龙山、燕北、红旗、凌凤5个街道。将原孟克乡的三岔口村、新荒地村,和二其营子村,划入他拉皋乡。区划调整后,双塔区辖南塔街道、北塔街道、光明街道、前进街道、凌河街道、站南街道、龙山街道、燕北街道、红旗街道、凌凤街道10个街道,他拉皋乡、长宝营子乡2个乡,57个社区、30个行政村。其中涉农街道6个,辖10个村。
2001年,省政府(辽政[2001]124号)批复同意撤销他拉皋乡,设立他拉皋镇。2002年6月,双塔区辖10个街道、1个镇、1个乡,57个社区、30个行政村。
2002年末,市政府批准将双塔区他拉皋镇和长宝营子乡划归龙城区。区划调整后,双塔区变为纯城区,辖南塔街道、北塔街道、光明街道、前进街道、凌河街道、站南街道、龙山街道、燕北街道、红旗街道、凌凤街道10个街道,57个社区、10个行政村。
2004年,朝阳市政府批准:双塔区北大街改造,撤销北塔街道所属的营州社区。调整后,双塔区共辖56个社区。2005年3月,朝阳市政府批准:双塔区调整撤销6个社区,新增5个社区。整合后双塔区共辖55个社区,调整情况为:一、光明街道建设路社区,与红星社区,合并为建设路社区;燕园社区,与爱民社区,合并为燕园社区。二、南塔街道撤销胜利桥社区,其人口分别划归银河社区,和双兴社区。三、红旗街道西梁社区,与井巷社区,合并为西梁社区;红旗社区,与长青社区,合并为长青社区。四、燕北街道撤销扣北社区,增建燕湖、燕河、燕城、燕山4个社区。五、龙山街道增建怡盛园社区。
2006年4月11日,国务院批准:将北票市桃花吐镇、朝阳县孙家湾乡和柳城镇四家子村,划归朝阳市双塔区管辖,将双塔区站南街道八里堡村,划归龙城区管辖。朝阳市政府于2005年末批准,2006年3月正式实行以下调整:将北票市桃花吐镇、朝阳县孙家湾乡和柳城镇四家子村,划归双塔区管辖;同时将事先由朝阳市政府批准划入龙城区的他拉皋镇、长宝营子乡划回双塔区管辖;将双塔区站南街道八里堡村,和和平社区,划归龙城区管辖;将龙城区政府和龙城区法院现址由双塔区划归龙城区的龙泉社区,管辖。区划调整后,双塔区辖南塔街道、北塔街道、光明街道、前进街道、凌河街道、站南街道、龙山街道、燕北街道、红旗街道、凌凤街道10个街道,他拉皋镇、桃花吐镇2个镇,长宝营子乡、孙家湾乡2个乡,54个社区,47个行政村,349个村民小组。
2011年,省政府批复同意孙家湾乡撤乡建镇。
地名由来:1959年置双塔区,以境内有双塔得名
双塔区属低山丘陵地貌,地质结构较为复杂,有低山、丘陵及阶地。区内地貌分布特点是四周低山丘陵,中间低洼平坦,南部和东部低山丘陵海拔在200—670米之间,北部和西部丘陵海拔在204—341之间。[3] 其中山岭南有凤凰山(主峰称“天柱孤峰”,高667米,为双塔区最高点),中有桃花山,东有麒麟山。
双塔区属北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多样,由于受松岭山脉阻隔,海洋暖湿空气直接影响较小,而内蒙古高原干冷空气入侵频繁,形成了半干旱半湿润、易旱的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秋季短,雨热同季,寒冷期长,日照丰富,蒸发量大,空气干燥,春秋风大,气象灾害频繁。
双塔区境内有4条高速公路、10条国省干道、6条铁路纵横交错。距锦州港90公里。双塔自古以来为塞外战略要地,自西汉以来历代均在此设置郡县,前燕、后燕、北燕三个王朝曾在此建都,素有“三燕古都”之称。
【行政区划】
2011年,双塔区辖11个街道、3个镇、1个乡:南塔街道、北塔街道、前进街道、凌河街道、光明街道、凌凤街道、龙山街道、站南街道、红旗街道、燕北街道、燕都街道、桃花吐镇、他拉皋镇、孙家湾镇、长宝营子乡。
南塔街道 | 南塔宝亨社区,商业路社区,金元社区,文化社区,双兴社区,银河社区 |
北塔街道 | 五一社区,三千米社区,大什字社区,北塔社区 |
前进街道 | 前进社区,铁通社区,城信社区,网通社区,联通社区,富祥社区,云竹社区 |
凌河街道 | 东风社区,振兴社区,孟克社区,凌河社区,朝柴社区,铁西社区,孟克村 |
光明街道 | 光明社区,建设路社区,坝南社区,柏山社区,燕园社区,珠北社区 |
凌凤街道 | 凌东社区,宏博社区,八宝村,四家子村 |
龙山街道 | 龙山社区,风鸣社区,机场社区,玫瑰社区,水利社区,怡盛园社区,中山村,哨口村,马场村 |
站南街道 | 珠南社区,铁路社区,新华社区,北方社区,肖家村,榆树林子村 |
红旗街道 | 朝重社区,长青社区,蓬莱社区,辽河社区,朝工社区,西梁社区 |
燕北街道 | 燕河社区,燕北社区,燕南社区,燕东社区,燕湖社区,燕山社区,燕城社区,二其营子村,三岔口村 |
桃花吐镇 | 李家窝铺村,上桃花吐村,下桃花吐村,梨树沟村,下洼村,平顶山村,南台村,坤头营村,林四家村,小桃花吐村,荒地村,白腰村 |
他拉皋镇 | 他拉皋村,凌东村,木匠营子村,金沟村,铁匠营子村,八里村,褚仗子村,王杖子村,姜家窝铺村,新荒地村 |
长宝营子乡 | 长宝营子村,海里营子村,骆驼山子村,平房村,嘎岔村 |
孙家湾乡 | 花章营子村,洞子沟村,小房申村,平房店村,李杖子村,房申村,白大营子村,东娘娘庙村,十五家子村,代家店村,曹家窝铺村,双胜村 |
双塔区原为朝阳县城,春秋时期,属山戎、东胡的活动区域。
战国时,秦、西汉、东汉时期,属辽西郡。
三国时、西晋时,属昌黎郡。
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属前燕、前秦、后燕、北燕。前、后燕曾建都龙城(双塔区境)。
南北朝时,北魏、东魏、北齐设营州,领昌黎、建德二郡。
隋置柳城郡。
唐置营州。
辽属中京大定府,置霸州。兴宗重熙十年(1041年)升兴中府,领建州、惠州、榆州、谭州、安德州和川州。
金属北京路大定府,设兴中州、利州、川州、建州。
元属大宁路。
明洪武二十五年至永乐元年(1392年~1403年)置营州后屯卫、营州右屯卫和营州中屯卫,后均入泰宁卫。
清朝阳县(双塔区)为蒙古土默特左右翼地。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清政府在凌源设塔子沟厅,朝阳县(双塔区)为塔子沟厅东境,隶承德府。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在塔子沟厅东境置三座塔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撤消二厅。光绪三十年(1904年),升朝阳县(双塔区)为朝阳府,领朝阳、建昌、建平、阜新、绥东五县。
民国二十年(1931年)属热河省管辖。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分属热河、锦州省管辖。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朝阳县(双塔区)改为吐默特右旗,属锦州省管辖。
1945年九月境内相继解放,归热河省管辖。
1946年一度被国民党占领。
1947年秋,全境第二次解放,仍属热河省。
1956年划归辽宁省。1958年以朝阳县城区(双塔区)设立朝阳市。
1964年撤销朝阳市,并入朝阳县(双塔区)。设立朝阳专区,专署驻朝阳县(双塔区)。
1970年朝阳专区改称朝阳地区。
1979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准复设朝阳市(1980年6月正式成立),朝阳市由朝阳地区领导。
1984年6月30日,朝阳市升为省辖市,设立双塔、龙城两个区,撤销朝阳地区。以原朝阳市的行政区域(除七道泉子乡外)设立双塔区,双塔区从此诞生。
1984年9月,双塔区正式成立;撤销朝阳公社,设立孟克乡、八里堡乡。双塔区辖南塔街道、北塔街道、光明街道、前进街道、凌河街道5个街道,孟克乡、八里堡乡2个乡,共109个居民委,15个村委会,114个村,民组。
1986年4月,设立新华街道,以光明街道划分出8个居民委员会、前进街道划分出5个居民委员会合计13个居民委员会为新华街道的行政区域。区划调整后,双塔区辖南塔街道、北塔街道、光明街道、前进街道、凌河街道、新华街道6个街道,孟克乡、八里堡乡2个乡。
1993年1月至3月,朝阳市政府批准:将龙城区的他拉皋乡、长宝营子乡划入双塔区管辖;将双塔区沈承路以西(包括龙城区政府所在地)以及新华街道划入龙城区管辖;将双塔区孟克乡的东三家村、八里堡乡的吴家洼村,划归龙城区七道泉子镇管辖。区划调整后,双塔区辖南塔街道、北塔街道、光明街道、前进街道、凌河街道5个街道,他拉皋乡、孟克乡、八里堡乡、长宝营子乡4个乡,122个居民委,村民委员会增至30个,双塔区总面积211平方公里。
1996年,双塔区辖5个街道、4个乡:南塔街道、北塔街道、光明街道、凌河街道、前进街道、八里堡乡、长宝营子乡、孟克乡、他拉皋乡。
1999年,辽宁省政府(辽政[1999]151号)批准:撤销八里堡乡、孟克乡,设立站南、龙山、燕北、红旗、凌凤5个街道。将原孟克乡的三岔口村、新荒地村,和二其营子村,划入他拉皋乡。区划调整后,双塔区辖南塔街道、北塔街道、光明街道、前进街道、凌河街道、站南街道、龙山街道、燕北街道、红旗街道、凌凤街道10个街道,他拉皋乡、长宝营子乡2个乡,57个社区、30个行政村。其中涉农街道6个,辖10个村。
2001年,省政府(辽政[2001]124号)批复同意撤销他拉皋乡,设立他拉皋镇。2002年6月,双塔区辖10个街道、1个镇、1个乡,57个社区、30个行政村。
2002年末,市政府批准将双塔区他拉皋镇和长宝营子乡划归龙城区。区划调整后,双塔区变为纯城区,辖南塔街道、北塔街道、光明街道、前进街道、凌河街道、站南街道、龙山街道、燕北街道、红旗街道、凌凤街道10个街道,57个社区、10个行政村。
2004年,朝阳市政府批准:双塔区北大街改造,撤销北塔街道所属的营州社区。调整后,双塔区共辖56个社区。2005年3月,朝阳市政府批准:双塔区调整撤销6个社区,新增5个社区。整合后双塔区共辖55个社区,调整情况为:一、光明街道建设路社区,与红星社区,合并为建设路社区;燕园社区,与爱民社区,合并为燕园社区。二、南塔街道撤销胜利桥社区,其人口分别划归银河社区,和双兴社区。三、红旗街道西梁社区,与井巷社区,合并为西梁社区;红旗社区,与长青社区,合并为长青社区。四、燕北街道撤销扣北社区,增建燕湖、燕河、燕城、燕山4个社区。五、龙山街道增建怡盛园社区。
2006年4月11日,国务院批准:将北票市桃花吐镇、朝阳县孙家湾乡和柳城镇四家子村,划归朝阳市双塔区管辖,将双塔区站南街道八里堡村,划归龙城区管辖。朝阳市政府于2005年末批准,2006年3月正式实行以下调整:将北票市桃花吐镇、朝阳县孙家湾乡和柳城镇四家子村,划归双塔区管辖;同时将事先由朝阳市政府批准划入龙城区的他拉皋镇、长宝营子乡划回双塔区管辖;将双塔区站南街道八里堡村,和和平社区,划归龙城区管辖;将龙城区政府和龙城区法院现址由双塔区划归龙城区的龙泉社区,管辖。区划调整后,双塔区辖南塔街道、北塔街道、光明街道、前进街道、凌河街道、站南街道、龙山街道、燕北街道、红旗街道、凌凤街道10个街道,他拉皋镇、桃花吐镇2个镇,长宝营子乡、孙家湾乡2个乡,54个社区,47个行政村,349个村民小组。
2011年,省政府批复同意孙家湾乡撤乡建镇。
地名由来:1959年置双塔区,以境内有双塔得名
双塔区属低山丘陵地貌,地质结构较为复杂,有低山、丘陵及阶地。区内地貌分布特点是四周低山丘陵,中间低洼平坦,南部和东部低山丘陵海拔在200—670米之间,北部和西部丘陵海拔在204—341之间。[3] 其中山岭南有凤凰山(主峰称“天柱孤峰”,高667米,为双塔区最高点),中有桃花山,东有麒麟山。
双塔区属北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多样,由于受松岭山脉阻隔,海洋暖湿空气直接影响较小,而内蒙古高原干冷空气入侵频繁,形成了半干旱半湿润、易旱的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秋季短,雨热同季,寒冷期长,日照丰富,蒸发量大,空气干燥,春秋风大,气象灾害频繁。
精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