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县

岢岚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因境内有“岢岚山”、“岚漪河”而得名。东邻宁武、静乐,西与保德相连,南靠兴县、岚县,北依五寨、河曲。总面积1984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总人口8万人,县政府驻岚漪镇。12个乡镇分别是:岚漪镇、三井镇、神堂坪乡、高家会乡、李家沟乡、水峪贯乡、西豹峪乡、温泉乡、阳坪乡、大涧乡、宋家沟乡、王家岔乡。岢岚地处晋西北高寒山区,农田面积广阔,土层深厚,气候凉爽,种植以豆为主的小杂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引进生产的英国红芸豆,以籽粒硕大、色泽鲜艳,绿色无公害,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和美容、药用价值,而享誉国际市场。全县红芸豆播种面积11.15万亩,总产量达1.5万吨,销售收入1.4亿元,人均纯收入380元,占到种植总收入的58.9%,成为国内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多、出口量最大、质量最好的“中华红芸豆第一县”。
岢岚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因境内有“岢岚山”、“岚漪河”而得名。东邻宁武、静乐,西与保德相连,南靠兴县、岚县,北依五寨、河曲。总面积1984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总人口8万人,县政府驻岚漪镇。12个乡镇分别是:岚漪镇、三井镇、神堂坪乡、高家会乡、李家沟乡、水峪贯乡、西豹峪乡、温泉乡、阳坪乡、大涧乡、宋家沟乡、王家岔乡。
岢岚别称舟城,从空中俯瞰,全城轮廓貌似一舟,故而称之为舟城。
岢岚交通便捷,公路铁路均通过本县,乘坐铁路客运可达太原、大同、忻州、朔州、原平等县市。209国道贯穿本县,路况较好。此外,不久前开工的忻保高速公路途径岢岚,将在岢岚设两个出口,按计划2011年全线贯通,到时,岢岚的交通将更加便捷,到太原的时间可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
行政区划:
岚漪镇 东街村,西街村,坪后沟村,砖窑沟村,乔家湾村,牛家庄村,管家庄村,阳蒿塔村,梁家会村,玉龙村,道生沟村,石家会村,前曹湖村,后曹湖村,南山村,长柳村,刘家湾村,北道坡村,马坊村,第三沟村,黑石圪台村,大庙沟村,崔家沟村,南高庄村,辛家沟村,大巨会村,下石沟村,马家焉村,天桥洼村,弓箭峪村,武家沟村,舍窠村,井溢村,王现庄村,朝阳村,东豹峪村,井沟村,羊应子村
三井镇 三井村,谷河村,秦家庄村,宋家寨村,焦山村,孟家坡村,西坡村,西张义庄村,大坪村,咀子村,寨子村,焉头村,南川村,古城村,安吉村
神堂坪乡 神堂坪村,阎家坪村,安塘村,康家会村,丈子村,卡修坪村,五秀村,西洼村,团城子村,新民村,水门村,大营盘村,黑峪村,马仙庄村
高家会乡 后会村,圪坨村,上川坪村,上村,梨元坪村,马铺塔村,李家坪村,高家会村,草城村,店坪村,西会村,五里水村,天洼村,羊圈会村,团龙沟村
李家沟乡 李家沟村,长塔村,圪辽村,水草沟村,荒沟村,牛栏村,范家塔村,石塔村,石佛河村,胡家洼村,樊家洼村
水峪贯乡 芦子河村,张家沟村,娘娘庙村,新窑村,刘村,寨子村,草滩坪村,旧舍科村,后山村,水峪贯村,沙塔村,维塔村,桑洼村,长塔村,大化村,大南沟村,小化沟村,补子梁村,则堡塔村,寨上村,华咀渠村
西豹峪乡 前西豹峪村,后西豹峪村,谢家坪村,山庄头村,白家湾村,井条村,正沟村,甘钦村,马家河村,官道底村,豹峪沟村,芦家山村,泉子沟村,三义庄村,十字焉村
温泉乡 田家崖村,后温泉村,路家岔村,土鱼坪村,咸康村,贺家沟村,刘家岔村,雷家坪村,前温泉村,付家洼村,山神堂村
阳坪乡 赵家洼村,赵二坡村,阳坪村,石窑坪村,田家湾村,松井村,新舍科村,下寨村,王兰沟村,中寨村,井儿上村,神岭沟村,石盘头村
大涧乡 第二沟村,官庄村,张家村,曹家沟村,条子沟村,南吴家庄村,阎家庄村,掌头村,寺沟会村,沙麻沟村,孟圪台村,大涧村,寨沟村,何家湾村,梁家店村,下五井村,小涧村
宋家沟乡 宋家沟村,高家湾村,口子上村,铺上村,柳林湾村,明家沟村,吴家岔村,鸡儿焉村,黄道川村,马跑泉村,官地村,沙坡子村,和尚泉村,长崖子村,甘沟村,牛碾沟村,北方沟村,南沟村,偏道沟村,燕家村,程家村,安子村
王家岔乡 王家岔村,宁家岔村,辛家湾村,水泉子村,黄土坡村,贾楼底村,朱家湾村,武家沟村,楼房底村,寇家村
历史沿革: 殷商(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时为冀州领域。
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0年)为蕃服燕京戎地。
春秋时属晋。晋三分后,为林胡楼烦王所据。赵武灵王元年(公元前325年),赵武灵王起兵逾黄花岭,驱逐林胡楼烦王,复置楼烦郡,岢岚属赵。
西汉初,属太原郡,隶属朔方刺史部西河郡。
东汉隶属并州刺吏部西河郡。建安末,魏立新郡,岢岚名“广衍”,为其属地。
三国时期(220年—295年),为羌胡属地。
西晋,仍为羌胡属地,西晋末为刘元海之赵地。
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319—337年)属永石郡。前燕(337—350年),前秦(350—384年),后燕(384—409年)皆属西河郡。
南北朝时期:北魏(420—534年)岢岚为秀容郡地,后因其地有岢岚山,名岚州。北齐河清二年(563年),筑苏孤戍。
隋初复置楼烦郡,岢岚为其属地。大业三年(607年)置岢岚镇。
唐朝,永淳二年(683年)改为岢岚栅。长安三年(703年)置岚谷县,属岚州。神龙二年(706年)废县置军。开元十二年(724年)复置岚谷县,属岚州,隶河东道。
五代,因袭前置,仍名岚谷县。
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于县置岢岚郡,属河东路。熙宁二年(1069年),废县入军。元丰六年(1083年)复置县,名岚谷。靖康二年(1127年)陷于金。
金设镇西节度使,改名房顺郡。贞佑五年(1217年)复为岚谷县,隶河东北路。
元,初名岚县,太祖十六年(1221年)省县入管州,只立巡检司。
明洪武七年(1374年)建镇西卫,八年(1375年)设岢岚县,九年(1376年)升为岢岚州。
清,仍为岢岚州,辖岚县,兴县,直隶太原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改县,名岢岚县,属山西省冀宁道。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属山西省第二行政区政治主任公署。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冬,“晋西事变”后,岢岚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属晋西北行署第二专署,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6月,岢岚县城沦为日战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11月,日军退离岢岚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岢岚县属晋绥边区第二专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属五寨中心专署。
1949年10月,岢岚属兴县专员公署。
1952年,属忻县专员公署。
1958年,撤销县署,与神池、五寨并为五寨县,县政府驻五寨城内,岢岚为镇,属雁北专署。
1961年,恢复岢岚县建置,属忻县专署。
1967年2月,县政府改称革命委员会,隶属于忻县地区革命委员会。
1981年5月,撤销岢岚县革命委员会,选举产生岢岚县人民政府,属忻县地区行政公署。
2000年,地级忻州市成立,岢岚县属之。
人口
据2013年年末辖区常住总人口为85784人,出生人口1063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死亡人口524人,死亡率为6.13‰;自然增长率为6.30‰。
经济发展
2013年,岢岚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1447万元,比2012年增长12%。

精选留言

忻州岢岚县简介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