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县

涡阳县位于安徽省北部,淮北平原腹地,地处亳州市中心,有皖北门户之称。地理坐标为北纬33°27′-33°47′,东经115°53′-116°33′之间。总面积2107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94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21个镇、1个省级工业园区和1个林场、390个村(居)委。总人口151万人。是一代先哲老子的故里,境内有道教祖庭天静宫、道源国家湿地公园、红城子遗址、东太清宫、尹喜墓、嵇康墓、范蠡墓等文物古迹及景点。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市之一,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
涡阳处于淮北平原腹地,境内涡河横贯东西,将全县分为涡南、涡北两个自然区域。除东北部有龙山和石弓山外,其余均为一望无际的沃野。涡阳历史悠久,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即诞于涡阳县闸北镇郑店村。涡阳汉为城父、山桑、至县地,北魏、北齐曾置涡阳、丹城、龙山县。隋改置肥水县。公元1864年(清同治三年),由亳州、宿州、阜阳、蒙城析置涡阳县。因袭北魏涡阳县名而命名。是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县市之一,国家粮食生产百强县,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扩大试点县。

涡阳县境涡河以北有7座残丘,即:龙山、东山、西山、石弓山、郭独山、齐山、辉山。分别弧不成岭,总占地面积为6.22平方公里,地面高程平均为26.5米至33.5米。除石弓山外,其余6座山石均系石灰岩。
县境主要河流有涡河、包河、北淝河、西淝河、武家河、茨河、界洪河。主要水系为:涡河水系、包河水系、北淝河水系、西淝河水系。均顺地势自西流向东南。涡河为最大河流,源自河南省通许县大青岗,东南流至安徽亳州市西北,流经城父寨七里桥入县境。经县境55公里,流域平均宽度16.7公里,流域面积1268平方公里。总落差58.7米,河床平均比降0.3‰,河上口宽190米至200米。
涡阳县境土壤发育为全新统中段青黄、杂色、褐黄色亚粘土。最初富含碳酸钙,在成土过程中被林冲至底层,加之地下水的影响,形成“砂石土层”。经草甸潜育化过程,又形成腐泥状“黑土层”,称为“沙礓黑土”。12世纪后,黄河泛滥,南侵入县境,经长期淤积,在河岸形成沙;远离河岸为棕红色亚粘土、黄潮土;在黄潮土和砂礓黑土之间,又有一淤黑土过渡带。
涡阳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雨热同步,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光、热资源比较丰富。年平均气温15.1℃,极端最高气温40.3℃(1994年7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17.2℃(1991年12月28日)。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15.7小时。县域内年平均降雨量851.6毫米左右,雨量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季节性变化明显,一般夏季多,冬季少,春雨多于秋雨。年平均风速为2.3米/秒,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北、西北风,春秋季多偏东风。(以上数据资料根据1981年-2010年新30年气候资料统计)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国土面积2107平方公里,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耕地面积1311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2.2%,全县受保护基本农田面积1198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的91.4%。县境为淮北平原典型的砂礓黑土地区,土地开发利用率达98%以上。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大规模的以“四旁植树”与“农田林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平原绿化工程,以“3231”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工程,初步改善了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以抓老龙窝、黄庄生态村,建设为试点,以植树造林、治水改土培肥为重点,抓点治片,实施了华北平原砂礓黑土外资治理项目、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治理项目,以及利用世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项目等为重点的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工程,改造了一大批中低产田,有效改善了农业生态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1996年,国家环保局批准涡阳县为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
矿产资源:本县已探明一定储量的矿种有10种:煤、油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中有水泥用灰岩、饰面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河砂、陶瓷土、砖瓦用粘土;水气矿产中有矿泉水等。已探明矿产地180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2处,小型矿床5处,小矿6处,零星资源l64处。燃料矿产煤是本县优势矿产,占全省的八分之一,资源前景较为广阔。含煤面积431平方公里,估算地质储量32.5亿吨。煤种以肥煤为主,其次为焦煤、瘦煤,个别煤层为气煤。县境内山石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是水泥用灰岩和建筑石料用灰岩。山石矿产地分5山7处,资源储量293万立方米,占全市储量的85.4%。砖瓦用粘土十分丰富,粘土矿产地157处,资源量1931万吨。
水资源:本县河流均属淮河水系,境内河流主要有淮河的一级支流涡河横穿中部,两岸支流呈叶脉状,县内流域面积128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0.8%,其次是北淝河、西淝河、釉包河流经县境边缘地区,流域面积分别为285平方公里、262平方公里和263平方公里。沿河有81条大沟流入。全县水资源总量为7.0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4.01亿立方米,常年可利用量为1.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浅层地下水资源年补给总量为4.18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3.1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505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21%,属贫水地区。
生物资源:本县适宜暖温带各种植物生长,由于人为影响,原生植物不复存在,林木属暖温带落叶阔叶类,呈网带片结合状分布,即农田林网、营造在主干道路和大中型沟河堤坝上的林带和村,片林及农田成片经济林。全县主要木本类植物有杨、泡、桐、椿、楝、柳、桑、榆、水杉以及苹果、柿、梨、桃、枣、银杏等50余种;水生植物主要有蒲草、香蒲、菱、莲藕等;粮食作物以麦、豆、薯为主,辅以水稻、玉米、小豆、绿豆、荞麦、谷子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芝麻、花生、油菜、烟叶和麻类等,苔干为地方特色蔬菜种类,中药材有白芍、紫苑等。
全县物产丰富,是国家商品粮、优质棉、优质烟、山羊板皮生产基地,是中国苔干之乡,与蒙城、利辛县一并被誉为“中国中部黄牛金三角”,盛产粮、油、棉、中药材、烟叶和猪、牛、羊、兔、鸡、鸭、鹅、鸽、鱼、虾、鳖等多种大宗农副产品及土特产品。
【行政区划】
涡阳县下辖4个街道、20个镇、1个林场、1个工业园区、390个村(居)委。总人口151万人。辖:城关街道、城东街道、城西街道、涡北街道、西阳镇、涡南镇、楚店镇、高公镇、高炉镇、曹市镇、青町镇、石弓镇、龙山镇、义门镇、新兴镇、临湖镇、丹城镇、马店集镇、花沟镇、店集镇、陈大镇、牌坊镇、公吉寺镇、标里镇、单集林场、安徽省涡阳工业园区。

城关镇 南关社区,向阳社区,红旗社区,团结社区,光明社区,东风社区,滨河社区,新安社区,新城社区,官路口居委会,交通社区,胜利社区,王土楼社区,紫光居委会,道源居委会,三里黄居委会,西园居委会,长青居委会,孙楼居委会,水上居委会
城西镇 新城居委会,陈李村,史寨村,赵瓦房村,五里湾村,十里丁村,焦尧村,马腰村,潘寨村,尹沟村,俞庄村,何大村,李马村
城东镇 马寨居委会,杨王村,田小庙村,黄庄村,刘旮旯村,蒙关村,盛庄村,胜利村,七里朱村
西阳镇 西阳居委会,三里居委会,王楼村,郭寨村,解沟村,文庙村,张沟村,刘庙村,瓦房村,王庙村,王桥村,太平村,葛楼村
双庙镇 双庙居委会,郭长郢村,大于村,王寅村,王堂村,邵大村,杨楼村,史庙村,郑庙村,前王村,丰集村,杨桥村,胡俭村,张长郢村,董楼村,朱梨元村
楚店镇 楚店居委会,楚南村,楚栗村,赵寨村,三里赵村,前水坡村,后水坡村,王庄村,李寨村,宋徐村,王桥村,周东村,汪楼村,李楼村
高公镇 高公居委会,镇北居委会,河北村,五里靳村,三合村,张心宅村,吕湖村,木营村,黄祖庙村,天庙村,姚楼村,宗郢村,三兴村
闸北镇 涡北居委会,张老家居委会,刘楼村,蔡楼村,郑店村,马棚村,临涡村,涡光村,洼张村,凡桥村,皇店村,李楼村,水牛羊村,席楼村,涡东村,牛庙村,徐广楼村,卢庄村,赵庄村,大田村,鲁庄村,桑楼村
高炉镇 四零居委会,杨瓦房村,陆杨村,杨大村,代集村,大呼村,邵桥村,赵沃村,杨楼村,大刘村
曹市镇 淝河居委会,圣严寺居委会,淝南村,四里村,徐楼村,侯桥村,辉山村,王槽坊村,骑路村,长营村,后平村,柴村,程楼村,王彦口村,石佛寺村,太清村,王老家村,顺河村,黄塘村
青町镇 青疃居委会,刘村,魏圩村,魏庙村,孙庄村,鲁庄村,大史村,桥李村,大于村,殷庙村,蒿堰村,周墓村,邱寨村,冯圩村,王小庙村,张阁村,李圩村,蒋瓦房村,大蒋村,大袁村
石弓镇 东关居委会,西关村,耿楼村,王浅村,山后村,姚湖村,石羊村,大寺村,大黄村,高楼村,于张村,温庄村,神桥村,李楼村
龙山镇 龙南居委会,龙北居委会,南三里村,东山村,东大王村,段营村,大何村,南大王村,大蒿村,小高村,张杨李村,十里邹村,大孔村,赵庄村,罗楼村,薛长营村,武楼村,董相村,西山村,大高村
义门镇 小辛居委会,四桥居委会,真源居委会,民族居委会,赵屯居委会,刘老村,周营村,刘营村,陶赵村,菜元村,药材村,杨楼村,程楼村,东姬村,王小寨村,武举村,四里张村,滕刘村,袁楼村,李元村,李集村
新兴镇 新兴居委会,新四村镇、北村,曹王村,雪枫村,大李村,王集村,兴南村,石冢村,大曹村,曹庙村,寺后村,左楼村,中心村,宝冢村,大潘村,吴桥村,新华村,文明村,东华村
临湖镇 临湖村,西于村,程老家村,宗圩村,崔庄村,邓井村,黄尧村,西桥村,李庄村,孙店村,王庄村,黄古同村,郭营村,孙营村,段营村,刘沟村,三堂村,林庄村
丹城镇 丹城居委会,常庄村,白果村,相老家村,相楼村,徐楼村,红旗村,谢庙村,齐西村,董阁村,齐东村,重兴村,重南村,岭孜村,陈老家村,王阁村
马店集镇 马店居委会,大胡居委会,前贾村,大丁村,吴府村,蒋吴村,胜利村,魏庄村,大高村,大罗村,小康村,三相村,小刘村,刘店村,红旗村
花沟镇 花沟居委会,王楼村,邓寨村,孙瓦村,于大村,鲍庙村,姜大村,孙小桥村,杨元村,柳树村,韩王村,东方村,信辛村,王大村,陈庄村,张老家村
店集镇 店集居委会,镇东村,聂小庙村,肖寨村,姚湾村,姜庄村,程小集村,宋牌坊村,洪光村,王元村
陈大镇 大王村,郑寨村,郑庄户村,孙老家村,张集村,于楼村,杨楼村,中心村,王桥村,姜洼村,尹庄村,史韩村,三徐村,邓柚村,黄庄村
牌坊镇 丁集居委会,牌坊居委会,周桥居委会,程楼村,大梁村,滨河村,五里郭村,西常村,双楼村,杨双楼村,张桥村,燕大村,三周村,曹庄村,张元村,高庄村,耿楼村,王安村,宋楼村,耿皇村
公吉寺镇 马寨村,马老家村,公吉寺村,洼北村,龚长营村,龚楼村,程大村,王大楼村,王准村,西刘村,张寨村,张楼村,大赵村,犁耙村
标里镇 标里村,团结村,前李村,新华村,柏华村,标北村,李大村,肖庙村,唐王村,新桥村,程岳村,刘竹村,高大村,新德村,汪庄村,王井村
单集林场 单集村,天齐村,晁湖村,五爱村,柴楼村,许圩村

【历史沿革】
涡阳,最初为南北朝时期郡、县名,北魏置郡,东魏置县。早在1500多年前,公元450年(南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太武帝率兵南掠,占豫州、淮西等地,淮河以北皆归北魏。自此,公元467年(北魏皇兴元年),时于今涡阳县城东南约90里,蒙城县城正北涡河北岸五里处,按“水北为阳”之例,则涡水之阳之义,始设涡阳郡,为汉山桑地,属谯州。公元548年,改西徐州为涡阳县,亦曰涡州,属南谯郡。公元596年(隋开皇十六年),改涡阳为淝水。公元611年(隋炀帝大业七年),称山桑名,此后涡阳地名止于1200多年间。公元1864年(清穆宗(载淳)帝同治三年)圣谕,“以雉河集为中心,周边接壤之区”割亳州、颍州、宿州、蒙城三州一县入地相连边区以隶之,设雉河集为县治(改雉河集为县城),循北魏古郡县名,定县名为“涡阳”(沿袭至今),属颍州府。
《读史方舆纪要》卷21凤阳府寿州蒙城县:涡阳城“在县东北,以涡水经其南而名”。涡阳故地,古名下城文聚。秦汉之际,隶铚和城文、山桑等县,属泗水郡、焦郡、沛郡。西晋永嘉乱后,淮北各地沦为战场,城邑毁坏严重,州郡建置易地频仍。北魏孝文帝在南焦郡置涡州,后又置涡阳郡和涡阳县,后废。
涡阳得名虽自北魏始,但当时之涡阳在今蒙城县北,不在现今的位置。真正意义上的涡阳,应追溯到此前的1864年,由清朝设立县制,迄今已有140多年的沧桑历史。
1852年(清咸丰二年),颖州、宿州两地饥民遍野,更兼太平军北伐节节胜利,民愤激扬。同年十月,捻军首领张乐行率众在亳、蒙间之雉河集起义,杀官吏、占城池,转战山东、江苏、安徽等数省,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清同治三年(1864),由亳州、宿州、阜阳、蒙城析置涡阳县,因袭北魏涡阳县名而命名。《水经注》:涡水“又东南迳涡阳城北”。可见涡阳在设县之初即在涡水之南。应名涡阴,取名“涡阳”名实不符。
1940年元月,为加强抗日根据地建设,豫皖苏边区成立由共产党领导的涡北县,辖原涡阳县下属的丹城、义门、龙山三个区,计15乡。
1946年秋,于县境西部建涡亳县,原属涡阳县境的有临湖、花沟两个区。
1947年冬,在县境南建涡阳县。原属涡阳县境的有花沟、西阳、张村、楚店、江集、路集、双庙等八个区,计886个行政村。
1949年3月,划三县原涡阳县境,仍并为涡阳县。
1964年,划县市郊间集、张村、江集三区归新设之利辛县。涡阳县属安徽省阜阳专署。
1979年3月,划雪涡、涡阳、涡亳合并为涡阳县。
1979年,撤销地区革委会,恢复阜阳行政公署,仍辖涡阳县。
2000年5月国务院批准新的地级亳州市成立,涡阳县由阜阳市划入亳州市。
2004年底,涡阳县辖24个镇、2个乡,1个林场。
2009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涡阳县调整行政区划:
一、撤消张老家乡,将张老家乡所辖行政村,分别并入义门镇、新兴镇和新设立涡北街道。
二、将耿皇乡并入牌坊镇。
三、撤消城关镇,设立城关街道。撤消城东镇,设立城东街道。撤消城西镇,设立城西街道。撤消闸北镇,设立涡北街道。
四、双庙镇更名为涡南镇。调整区划后的涡阳县下辖4个街道、20个镇、1个林场、1个工业园区。辖:城关街道、城东街道、城西街道、涡北街道、西阳镇、涡南镇、楚店镇、高公镇、高炉镇、曹市镇、青町镇、石弓镇、龙山镇、义门镇、新兴镇、临湖镇、丹城镇、马店集镇、花沟镇、店集镇、陈大镇、牌坊镇、公吉寺镇、标里镇、单集林场、安徽省涡阳工业园区。

精选留言

亳州涡阳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