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敏县
额敏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塔城盆地中心,北抵哈萨克斯坦,南连,托里县和油城克拉玛依,东邻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西接塔城市和裕民县。地处北纬46°09′-47°03′,东经83°24′-85°10′,辖区面积9532平方公里。县辖4镇7乡6个农牧场,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师部及所属7个农牧团场,居住着汉、哈、维、蒙等25个民族22万人。额敏县就像一面光彩夺目的红旗在祖国的西北迎风飘扬。
这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克拉玛依至塔城高速公路横贯县境,省道201线、221线和318线穿城而过,克塔资源铁路正在立项,公路总里程达到857公里。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500余公里,距塔城机场23公里,距国家一类口岸巴克图口岸68公里。
这里土地辽阔、物华天宝。肥沃良田160万亩,天然草场1050万亩,盛产玉米、小麦、油菜、打瓜、甜菜等农作物,是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国家粮食基地县、油料百强县;现代畜牧业发展迅速,是自治区细毛羊改良县、百万头(只)牲畜发展县、新疆飞鹅养殖基地和全国褐牛基地,素有“粮仓、肉库、油缸”之美称,被授予中国红花之乡、中国飞鹅之乡、中国打瓜之乡等九大特色之乡美誉。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有可耕地面积26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3.39%,其中耕地面积为88.803万亩,有各类草场1049.25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为944.47万亩;有林地面积23.2万亩。
水资源:额敏县境河流属额敏河水系,其支流有萨尔也木勒、喀拉也木勒、玛热勒苏、阿克苏、乌雪特等五条支流注入额敏河。向西南经裕民县流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阿拉湖中。另有库鲁木苏、锡伯特、麦海因、达因苏、库斯特等大小溪流34条。
矿产资源:额敏县境内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金、铁、锰、铀、铜、水晶、花岗岩、大理石、石油、高岭土、白垩土、芒硝、石膏、石灰岩等。县境内有两条煤层,储量达数亿吨。
植物资源:自然植被比较丰富,河滩中主要生长有芦苇、芨芨、蒲草等,山涧深谷各阴坡面长有土尔条、野玫瑰、山楂、枸杞子、蔷薇、白梭梭、红柳、刺铃铛、灰毛柳等灌木,经济用材林有山杨、柳、桦树等。吾尔喀夏尔山北部森林覆盖率达15%,其中喀拉也木勒林区面积为2.802万亩。县境内有乔木68种,柳树、杨树、榆树、白腊树为主要树种。
动物资源:野生动物有雪豹、狼、熊、鹿、狐狸、大头羊、黄羊、青羊及山鹰、雪鸡等珍禽异兽;有野生贝母、甘草、大黄、党参等名贵药材;土地肥沃,草场辽阔,适宜农牧业的发展。额敏县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山区有10万亩待开发的野果林,夏牧场“海航”、“孟布拉克”以它独特的美景吸引着四方宾客,境内文化遗址有“樊梨花点将台”、“樊梨花石像”、喀拉也木勒古岩画群。
地名由来:因额敏河而得名。
【行政区划】
截止2014年10月,额敏县辖5镇6乡6个农牧场:额敏镇、玉什喀拉苏镇、杰勒阿尕什镇、上户镇、玛热勒苏镇、喀拉也木勒镇、郊区乡、额玛勒郭楞蒙古民族乡、二道桥乡、霍吉尔特蒙古民族乡、喇嘛昭乡、阔什比克良种场、加尔布拉克农场二支河牧场、也木勒牧场、吾宗布拉克牧场、萨尔也木勒牧场;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师部及所属7个农牧团场。
【历史沿革】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0月1日,额敏同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1950年4月1日,改三区革命额敏县政府为额敏县人民政府,同时废除千户长制,在农区和牧区建立以劳动人民为基础的区、乡人民政府,全县共建5个区、31个乡和托里牧业中心区。第一区辖七个乡,机关驻地额敏镇;第二区辖四个乡24个自然村,机关驻地上户;第三区辖六个乡19个自然村,机关驻地乌什水;第四区辖六个乡,机关驻地满汉营(麦海因);第五区辖十一个乡,机关驻地玛热勒苏。
1952年5月,托里牧业中心区从额敏划出,成立托里县。1952年,依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将第二区的4个乡和第五区的7个乡合并,成立额玛勒郭楞蒙古自治区。
1954年全国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替以前的政治协商会议形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3月,额敏县人民政府改为额敏县人民委员会。
1956年成立额敏镇。
1958年,额敏县同全国一样开展撤区建社工作,撤消区乡建置,建立红旗、东风、十月、胜利之光、突击、前进和团结7个人民公社。
1959年撤消团结公社。
1962年4月,“伊塔”事件波及额敏,大批边民去苏,一些基层组织瘫痪,为迅速恢复生产,同年10月,撤消了胜利之光人民公社,同时对各社场所辖区域作了部分调整,当时额敏县下辖5个人民公社。
1976年12月增设二道桥公社。
1978年,全县开展地名普查工作,东风公社更名为上户公社,十月公社更名为玉什喀拉苏公社,前进公社更名为杰勒阿尕什公社,突击更名为玛热勒苏公社,红旗公社更名为郊区公社。
1984年,全县进行撤社建乡,全县建立郊区乡、上户乡、玛热勒苏乡、杰勒阿尕什乡、额玛勒郭楞蒙古乡、玉什喀拉苏乡、喀拉也木勒乡、霍吉尔特蒙古乡、二道桥乡、喇嘛昭共10个乡人民政府。
2005年全县辖10乡1镇,6个农牧场。
2014年10月2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撤销额敏县喀拉也木勒乡建制,设立喀拉也木勒镇,其行政区域界线、镇政府驻地及隶属关系不变。
额敏属大陆性温带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升温快而不稳定,夏季炎热而短促,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寒冷而漫长,冷空气活动频繁,全年平均气温为5.5℃,极端最高气温41.7℃(1975年8月13日),极端最低气温-30℃以下,曾经出现过一次-42℃。霜期较长,绝对无霜期为138天。日照较长,全年日照时数2833小时。县境年均降雨量为150毫米,但分布不均匀。全年盛行东北风,定时测最大风速20米/秒,平均风速在3.1-3.6米/秒之间。
额敏县境河流属额敏河水系,其支流有萨尔也木勒、喀拉也木勒、玛热勒苏、阿克苏、乌雪特等五条支流注入额敏河。向西南经裕民县流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阿拉湖中。另有库鲁木苏、锡伯特、麦海因、达因苏、库斯特等大小溪流34条。山涧河溪纵横交错,全年径流量一亿多立方米,地表水年径流量10.8亿立方米。
这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克拉玛依至塔城高速公路横贯县境,省道201线、221线和318线穿城而过,克塔资源铁路正在立项,公路总里程达到857公里。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500余公里,距塔城机场23公里,距国家一类口岸巴克图口岸68公里。
这里土地辽阔、物华天宝。肥沃良田160万亩,天然草场1050万亩,盛产玉米、小麦、油菜、打瓜、甜菜等农作物,是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国家粮食基地县、油料百强县;现代畜牧业发展迅速,是自治区细毛羊改良县、百万头(只)牲畜发展县、新疆飞鹅养殖基地和全国褐牛基地,素有“粮仓、肉库、油缸”之美称,被授予中国红花之乡、中国飞鹅之乡、中国打瓜之乡等九大特色之乡美誉。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有可耕地面积26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3.39%,其中耕地面积为88.803万亩,有各类草场1049.25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为944.47万亩;有林地面积23.2万亩。
水资源:额敏县境河流属额敏河水系,其支流有萨尔也木勒、喀拉也木勒、玛热勒苏、阿克苏、乌雪特等五条支流注入额敏河。向西南经裕民县流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阿拉湖中。另有库鲁木苏、锡伯特、麦海因、达因苏、库斯特等大小溪流34条。
矿产资源:额敏县境内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金、铁、锰、铀、铜、水晶、花岗岩、大理石、石油、高岭土、白垩土、芒硝、石膏、石灰岩等。县境内有两条煤层,储量达数亿吨。
植物资源:自然植被比较丰富,河滩中主要生长有芦苇、芨芨、蒲草等,山涧深谷各阴坡面长有土尔条、野玫瑰、山楂、枸杞子、蔷薇、白梭梭、红柳、刺铃铛、灰毛柳等灌木,经济用材林有山杨、柳、桦树等。吾尔喀夏尔山北部森林覆盖率达15%,其中喀拉也木勒林区面积为2.802万亩。县境内有乔木68种,柳树、杨树、榆树、白腊树为主要树种。
动物资源:野生动物有雪豹、狼、熊、鹿、狐狸、大头羊、黄羊、青羊及山鹰、雪鸡等珍禽异兽;有野生贝母、甘草、大黄、党参等名贵药材;土地肥沃,草场辽阔,适宜农牧业的发展。额敏县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山区有10万亩待开发的野果林,夏牧场“海航”、“孟布拉克”以它独特的美景吸引着四方宾客,境内文化遗址有“樊梨花点将台”、“樊梨花石像”、喀拉也木勒古岩画群。
地名由来:因额敏河而得名。
【行政区划】
截止2014年10月,额敏县辖5镇6乡6个农牧场:额敏镇、玉什喀拉苏镇、杰勒阿尕什镇、上户镇、玛热勒苏镇、喀拉也木勒镇、郊区乡、额玛勒郭楞蒙古民族乡、二道桥乡、霍吉尔特蒙古民族乡、喇嘛昭乡、阔什比克良种场、加尔布拉克农场二支河牧场、也木勒牧场、吾宗布拉克牧场、萨尔也木勒牧场;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师部及所属7个农牧团场。
额敏镇 | 阿尔夏特路社区,塔城路社区,上户路社区,红花路社区,中心路社区,阿格勒克路社区,桥西社区,桥东社区,朝阳新村,社区,西郊社区,塔斯尔海村,桥南村 |
郊区乡 | 郊东村,依萨塔木村,三里庄村,七里堡村,八里营村,九家户村,吾守尔台巴斯陶村,霍斯巴斯陶村,吐尔宫村,北郊村,清泉村,甘泉村,喀拉墩村,加依勒玛村,阿尔夏特村,萨斯克阔普尔村,阔克加依达克村,宫塔木村,霍尤尔莫墩村,巴尔鲁克库热一村,新村,巴尔鲁克库热二村,锡伯特村,霍斯吉拉村 |
上户乡 | 直属一村,直属二村,直属三村,直属四村,直属五村,直属六村,直属七村,吾巴勒一村,萨铁克村,库尔布拉克二村,库尔布拉克三村,库尔布拉克四村,库玛克一村,库玛克二村,库玛克三村,麦海因村,吾巴勒二村,吾巴勒三村,吾巴勒四村,牧场农业队,牧场牧业队,知青村 |
额玛勒郭楞蒙古民族乡 | 多尔加甫村,吐鲁巴苏瓦提村,巴克新布鲁克村,毕依克加尔东村,比依克加尔西村,恰尔格阿吉尔干东村,恰尔格阿吉尔干西村,喀拉尕什库热东村,喀拉尕什库热西村,牧业队 |
玉什喀拉苏乡 | 喀拉苏一村,喀拉苏二村,喀拉苏三村,铁列克特一村,铁列克特二村,加勒格孜塔勒村,阿克布拉克村,喀拉开门村,拉斯拜村,萨尔吾楞村,喀拉尕什村,巴拉拜村,齐勒布拉克村,牧业队 |
杰勒阿尕什乡 | 阔达尔村,阿克努拉村,吉也尼铁克村,乌勒肯托尕木村,桑墩东村,农中村,纳仁恰汗库勒村,喀尔尕勒东村,桑墩西村,木呼苏村,阔克塔斯村,喀拉苏村,布呼图村,上杰勒阿尕什村,喀尔尕勒西村,克孜勒黑亚村,中杰勒阿尕什村,下杰勒阿尕什村,牧业队 |
玛热勒苏乡 | 直属一村,直属二村,直属三村,直属四村,直属五村,六户村,阿克苏村,别斯塔因恰村,吐孜哈那村,库尔吉拉村,塔斯吾特开勒村,赛特尔开村,吐普克尔村,加吾尔开占村,布尔汗德喀拉苏村,阿克米克特甫村,克孜勒阿更村,多拉台村,乌兰布哈村,牧业村 |
喀拉也木勒乡 | 喀拉也木勒一村,喀拉也木勒二村,阿克阔迈村,阿克霍依玛村,塔斯别依提村,玛勒塔尕什村,吾音克村,克什克尼托别村,布拉克托别村,加拉克村,阿布拉托尕木村,直兰提勒村,交勒布拉克三村,交勒布拉克四村,铁另直拉一村,铁另直拉二村,牧业一队,牧业二队 |
喇嘛昭乡 | 哈拉苏村,喀拉布拉克村,玛依塔斯村 |
霍吉尔特蒙古民族乡 | 布尔汗村,阿热勒苏村,京什克苏村,阿克加尔卓塔村,阔克萨依村,牧业队 |
二道桥乡 | 吉也克村,阔克苏村,库尔特村,萨尔巴斯村,莫因牧业村 |
二支河牧场 | 斯海因村,吐尔滚村,哈拉苏村,切恩格勒德哈仁村,汇干村 |
加尔布拉克农场 | 下大渠村,杨柳村,苏木村,果园村,酒花村,牧业队 |
阔什比克良种场 | 阔什比克村,哈萨克拜村,别斯塔勒村,江格孜塔勒村,吾尔塔上户村,百户村 |
萨尔也木勒牧场 | 新褐村,哈拉苏村,牧业一队,牧业二队,牧业三队,萨尔也木勒村 |
也木勒牧场 | 努尔恰西特村,京什克阿克苏村,托布塔勒村,别勒其尔一村,牧业一队,牧业二队,牧业三队,牧业四队,牧业五队,别勒其二村 |
塔城地区种羊场 | 多拉那布拉克村,奇朗村,柯克苏村,察哈尔库热村,莫合台村,赛尔墩村,加依尔村,新建村 |
吾宗布拉克牧场 | 牧业一队,牧业二队,牧业三队 |
兵团农九师一六五团 | 团部一连,二连,三连,四连,五连,六连,七连,八连 |
兵团农九师一六六团 | 团部一连,二连,三连,四连,五连,六连,七连,八连,九连,十连,十一连,十二连,十三连,牧二连 |
兵团农九师一六七团 | 团部一连,二连,三连,四连,五连,六连,七连,八连,九连 |
兵团农九师一六八团 | 团部一连,二连,三连,四连,五连,六连,七连,八连,九连,十连,南区一连,南区三连,南区四连,南区五连,南区六连,南区七连,南区林管站生活区,南区生活区 |
兵团农九师团结农场 | 场部一连,二连,三连,四连,五连,六连 |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0月1日,额敏同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1950年4月1日,改三区革命额敏县政府为额敏县人民政府,同时废除千户长制,在农区和牧区建立以劳动人民为基础的区、乡人民政府,全县共建5个区、31个乡和托里牧业中心区。第一区辖七个乡,机关驻地额敏镇;第二区辖四个乡24个自然村,机关驻地上户;第三区辖六个乡19个自然村,机关驻地乌什水;第四区辖六个乡,机关驻地满汉营(麦海因);第五区辖十一个乡,机关驻地玛热勒苏。
1952年5月,托里牧业中心区从额敏划出,成立托里县。1952年,依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将第二区的4个乡和第五区的7个乡合并,成立额玛勒郭楞蒙古自治区。
1954年全国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替以前的政治协商会议形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3月,额敏县人民政府改为额敏县人民委员会。
1956年成立额敏镇。
1958年,额敏县同全国一样开展撤区建社工作,撤消区乡建置,建立红旗、东风、十月、胜利之光、突击、前进和团结7个人民公社。
1959年撤消团结公社。
1962年4月,“伊塔”事件波及额敏,大批边民去苏,一些基层组织瘫痪,为迅速恢复生产,同年10月,撤消了胜利之光人民公社,同时对各社场所辖区域作了部分调整,当时额敏县下辖5个人民公社。
1976年12月增设二道桥公社。
1978年,全县开展地名普查工作,东风公社更名为上户公社,十月公社更名为玉什喀拉苏公社,前进公社更名为杰勒阿尕什公社,突击更名为玛热勒苏公社,红旗公社更名为郊区公社。
1984年,全县进行撤社建乡,全县建立郊区乡、上户乡、玛热勒苏乡、杰勒阿尕什乡、额玛勒郭楞蒙古乡、玉什喀拉苏乡、喀拉也木勒乡、霍吉尔特蒙古乡、二道桥乡、喇嘛昭共10个乡人民政府。
2005年全县辖10乡1镇,6个农牧场。
2014年10月2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撤销额敏县喀拉也木勒乡建制,设立喀拉也木勒镇,其行政区域界线、镇政府驻地及隶属关系不变。
额敏属大陆性温带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升温快而不稳定,夏季炎热而短促,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寒冷而漫长,冷空气活动频繁,全年平均气温为5.5℃,极端最高气温41.7℃(1975年8月13日),极端最低气温-30℃以下,曾经出现过一次-42℃。霜期较长,绝对无霜期为138天。日照较长,全年日照时数2833小时。县境年均降雨量为150毫米,但分布不均匀。全年盛行东北风,定时测最大风速20米/秒,平均风速在3.1-3.6米/秒之间。
额敏县境河流属额敏河水系,其支流有萨尔也木勒、喀拉也木勒、玛热勒苏、阿克苏、乌雪特等五条支流注入额敏河。向西南经裕民县流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阿拉湖中。另有库鲁木苏、锡伯特、麦海因、达因苏、库斯特等大小溪流34条。山涧河溪纵横交错,全年径流量一亿多立方米,地表水年径流量10.8亿立方米。
精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