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区
高淳区位于江苏省西南端,东部和北部分别与溧阳、溧水毗邻,西南面与安徽省的当涂、宣州和郎溪三县(区)接壤。全区总面积802平方公里,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8个镇(1个街道)、139个行政村,总人口42.5万。境内西部为水网圩区,东部为丘陵山区,全境为固城湖、石臼湖和水阳江环抱,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陆路直上宁高高速,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45公里,宁望一级公路、芜太公路直达宁杭高速;水路西进长江黄金水道,东连太湖苏南水网,区位特点十分鲜明。
高淳属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过渡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157毫米),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9℃。高淳不属于地震带,历史上没有造成灾害性的地震记录。经查证,地块周边地区也没有因为雷电、洪水、干旱等造成自然灾害的记录,故无较大的天灾潜在危险。
高淳区地形东高西低,分为圩区、半山半圩、山区三大类,水田土壤主要为 桥李生态农业村青泥土、白泥土、黄泥土、马肝土、泥骨土,旱地土壤沙土、黄土、夜潮土等。高淳区东部低山丘陵为茅山山脉的余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延伸,山势平缓,是太湖水系与水阳江、青弋江水系的分水岭—西部圩区是固城、石臼、丹阳等湖的湖积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沟渠纵横交错。东部低山丘陵区河流东入太湖,河网密度较稀;西部圩区河流西通长江,河网密度较大。高淳区东部为茅山、天目山余脉结合部,是蜿蜒起伏的丘陵山区,西部为碧波荡漾的固城湖、石臼湖所环抱,是河网稠密的圩区,总面积约802平方公里。
【旅游】
天目山:雄踞黄山与东海之间。龙飞凤舞俯控吴越,狮蹲象立威镇东南。东西两峰遥相对峙。东峰大仙顶海拔1480米,西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两峰之巅各天成一池。宛若双眸仰望苍穹,因而得名。
茅山:地处江苏省西南部的句容市境内,是江苏省境内主要山脉之一。茅山因山势曲折,形似“已”字,故名句曲山,又名金陵地肺山,道家称“句曲之金陵,是养真之福境,成神之灵墟”。西汉年间,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来句曲山修道行善,益泽世人。后人为纪念茅氏功德,遂改句曲山为三茅山,简称茅山。主峰大茅峰海拔372.5米,景区面积约为71.2平方公里。
石臼湖:是溧水区、高淳区和安徽省当涂县的界湖,又名北湖,是由古丹阳湖分化而成的。湖水主要来自皖南的青戈江和水阳江水系,由当涂的姑溪河和清水河流入长江,现湖泊面积20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67米。石臼湖与秦淮河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明代以前,溧水区城西南的胭脂岗是秦淮河与石臼湖的分水岭,岗北的水属秦淮河水系,岗南的水属石臼湖水系。
固城湖 :位于高淳区南部,又名小南湖,湖区分属高淳区和安徽省宣城县,但以高淳区为主,在历史上与石臼湖同为古丹阳湖的一部分。现湖泊面积35.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6米,湖水主要来自安徽的水阳江与青戈江水系,并可通过胥溪河和溧阳、宜兴间的漕河接通太湖水系。石臼湖东岸的固城镇是胥溪河的起点,也是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于吴国、楚国、越国的军事要邑。高淳属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过渡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157毫米),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9℃。高淳不属于地震带,历史上没有造成灾害性的地震记录。经查证,地块周边地区也没有因为雷电、洪水、干旱等造成自然灾害的记录,故无较大的天灾潜在危险。
【行政区划】
高淳位于江苏省西南端,东部和北部分别与溧阳、溧水毗邻,西南面与安徽省的当涂、宣州和郎溪三(区)接壤。全县总面积802平方公里,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8个镇、134个行政村,总人口42.17万。
2011年底高淳区总共管辖8个镇:淳溪镇、阳江镇、砖墙镇、古柏镇、漆桥镇、东坝镇、固城镇、桠溪镇。
淳溪镇 总面积82.6平方公里,总人口 111307 人。下辖8个居委会:淳西社区、大桥社区、河滨社区、栗园社区、淳安社区、南漪社区、北漪社区、凤岭社区。 21个村委会:西舍村、渔业村、王村、甘村、八字角村、花奔村、宝塔村、戴村、渭凤村、邢丰村、临城村、薛城村、长乐村、杨家村、姜家村、南塘村、双进村、甫头村、河城村、驼头村、荣复村。
阳江镇 总面积125.03平方公里,总人口 69973 人。下辖 26 个村委会:东湖村、横溪村、南溪村、狮树村、关王村、西莲村、新正村、永联村、丹湖村、潦田村、一字村、龙潭村、小花村、费家嘴村、襟湖村、太平村、官城村、保城村、永丰村、沧溪村、胜利村、北固村、大月村、临湖村、高墩村、屏埂村。
砖墙镇 总面积64.73平方公里,总人口 34514 人。下辖14个村委会:仙圩村、三和村、永成村、大涵村、茅城村、北埂陈村、木樨村、凤卞村、陡门村、桥湾村、夹沟村、港口村、水碧桥村、四园村。
古柏镇 总面积52.62平方公里,总人口35730人。下辖15个村委会:段曲头村、永宋村、戴家城村、韩村、凤纬村、三保村、武家嘴村、袁村、唐翔村、双红村、卫棠村、江张村、古柏村、丁坛村、联合村。
固城镇 总面积83.47平方公里,总人口40694人。下辖17个村委会:蒋山村、花联村、桥头村、曙光村、固城村、双岗村、双全村、游山村、庙岗村、禅林村、振兴村、漕塘村、九龙村、花庙村、义保村、前进村、三陇村。
漆桥镇 总面积52.46平方公里,总人口25564人。下辖7个村委会:漆桥村、双联村、中心村、双游村、茅山村、和平村、荆溪村。
东坝镇 总面积110.07平方公里,总人口44175人。下辖1个居委会:东坝居委会;12个村委会:东坝村、沛桥村、东风村、新中村、红松村、付家坛村、青山村、和睦涧村、游子山、下坝村、河南村、青枫村。
桠溪镇 总面积149.22平方公里,总人口59749人。下辖1个居委会:桠溪居委会;22个村委会:新墙村、胥河村、镇东村、韩桥村、花义村、镇南村、桠溪村、安乐村、观圩村、兴旺村、新塘村、顾陇村、瑶宕村、穆家庄村、兰溪村、桥李村、跃进村、尚义村、荆山村、永庆村、赵村、观溪村。
2013年2月21日高淳县撤县设区后,其行政管辖范围不变,行政区域面积802平方公里,人口42.5万,辖淳溪、固城、东坝、桠溪、漆桥、阳江、砖墙、古柏8个镇。
淳溪镇 | 凤岭社区,淳西社区,河滨社区,南漪社区,栗园社区,淳安社区,北漪社区,大桥社区,王村,西舍村,八字角村,姜家村,渭凤村,宝塔村,戴村,河城村,甫头村,渔业村,甘村,南塘村,驼头村,双进村,杨家村,花奔村,荣复村,临城村,薛城村,邢丰村,长乐村 |
阳江镇 | 襟湖村,官城村,胜利村,北固村,大月村,临湖村,高墩村,屏埂村,太平村,保城村,永丰村,沧溪村,新正村,永联村,丹湖村,潦田村,一字村,龙潭村,小花村,西莲村,费家嘴村,狮树村,东湖村,横溪村,南溪村,关王村 |
砖墙镇 | 仙圩村,茅城村,永成村,三和村,桥湾村,北埂陈村,凤卞村,大涵村,港口村,四园村,夹沟村,木樨村,陡门村,水碧桥村 |
古柏镇 | 韩村,三保村,武家嘴村,唐翔村,双红村,卫棠村,永宋村,袁村,凤纬村,戴家城村,古柏村,江张村,段曲头村,丁檀村,联合村 |
漆桥镇 | 漆桥村,中心村,和平村,茅山村,双游村,双联村,荆溪村 |
固城镇 | 固城村,双岗村,双全村,游山村,庙岗村,禅林村,振兴村,曙光村,桥头村,蒋山村,花联村,漕塘村,九龙村,前进村,三陇村,花庙村,义保村 |
东坝镇 | 东坝镇社区,东坝村,沛桥村,红松村,新中村,东风村,游子山村,傅家坛村,青山村,和睦涧村,下坝村,河南村,青枫村 |
桠溪镇 | 桠溪镇社区,桠溪村,安乐村,观圩村,赵村,观溪村,跃进村,永庆村,尚义村,荆山村,蓝溪村,桥李村,顾陇村,瑶宕村,穆家庄村,新塘村,兴旺村,胥河村镇、东村,花义村,韩桥村镇、南村,新墙村 |
高淳县团结圩良种繁育场 | 高淳县团结圩良种繁育场行政村 |
高淳县茶叶实验场 | 高淳县茶叶实验场行政村 |
高淳监狱 | 高淳监狱 |
高淳县傅家坛林场 | 高淳县傅家坛林场行政村 |
春秋时期,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吴王余祭在离今高淳区城东面十五公里的地方筑“子罗城”。因城高坚固取名“固城” ,即今固城镇 。并以此为基础设立“濑渚邑”。因为古中江又名“濑水”,固城就建在中江北岸的沙滩上,所以取名“濑渚”。三年后楚灵王下固城。楚平王为太子时据守固城,后人又把固城叫做“楚王城”。
周景王五年(公元前540年),吴迁其邑于陵平山下,名陵平。十六年(公元前529年),楚国又攻打吴国,并夺取、占领陵平,更名平陵。
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攻下固城。进城后,伍子胥下令烧毁城内所有殿宇楼阁。史书记载:“吴伐楚烧固城,大火逾月未熄。”固城成了一片焦土。
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固城被越军占领,划到了越国的会稽郡。
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国打败越国,固城再属于楚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改濑渚邑为溧阳县,因地处濑水的北岸,“濑”与“溧”古音相通,古人又习惯以水之北为“阳”,这是高淳置县开始。县境范围含今高淳区、溧阳市全境及溧水区南境,县治今在固城镇。秦初到东汉四百多年间,固城是今高淳区、溧阳市、溧水区南境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国吴时,废溧阳县建制,作为屯田之用,在原县境东部置永平县(今溧阳市境内),治今溧阳市城南古县村附近,是今溧阳市内设县之始。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除永世县地外,又恢复设立溧阳县,属丹阳郡。
隋时,废永世县并入溧阳县;不久溧阳县并(古)丹阳县(县治在今江宁小丹阳镇)东部区域,改称溧水县,最初县治改在今高淳开化,后迁至今溧水县永阳;此时的溧水县辖区除了包括秦置溧阳县整个区域外,还包括(古)丹阳县东部地区。至此高淳使用长达810年的溧阳县之名终结。
唐朝(620年)分溧水县东部地区异地置溧阳县,即今溧阳市的前身,县治初在今溧阳市旧县村。
明朝弘治年间从溧水县分出置高淳县至今,县治为淳溪镇,属应天府。县因高淳古镇而得名。高淳镇即今淳溪镇。
清,改明应天府为江宁府,高淳属之。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期间,高淳县属天京省江宁郡。
清同治三年(1864年),陷天京,高淳复属江宁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高淳县隶江苏省。
1914年,于省、县两级间设道,高淳属江苏省金陵道。
1927年,废道,县隶于江苏省。
1934年,江苏省实行行政区督察制,高淳县属溧阳行政督察区。
1935年9月,改属第十行政督察区(驻江宁)。
1937年12月7日,侵华日军陷高淳县城,建立伪政权;民国高淳县政府撤至第五区青桂塘,受江南行署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1949年5月2日,属于苏南行政公署镇江地区专员公署领导。
1953年1月,撤销苏南行政区,成立江苏省,高淳县属江苏省镇江专区;1958年改为常州专区,高淳属之。
1959年,又改为镇江专区,高淳县属镇江专区。
1983年3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高淳县由镇江专区划归南京市管辖。
2013年2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高淳县,设立南京市高淳区,以原高淳县的行政区域为高淳区行政区域。
2013年3月28日,南京市高淳区正式成立。
精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