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

革吉县位于西藏西部、狮泉河的源头。面积4.7万平方公里,共设有1镇4乡,19个行政村,总人口1.3万。“革吉”藏语意为“美丽富饶的土地”。该县地处羌塘高原大湖盆区,平均海拔4800米。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1座,5000米以上的有23座。属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风大寒冷。县府驻地革吉镇距拉萨1550公里,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县境在羌塘高原大湖盆区,平均海拔在48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山势高耸,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1座,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3座,其中最高山峰直龙拉峰,海拔高6380米。
西南部有冈底斯山山脉,冈仁波齐峰,海拔高6656米;东南部有丁拉日居山。境内北部有字末午日山,海拔高5580米。多扎日山,海拔高4618米,吉不桑山,海拔高5130米;东部有加拉山,海拔高4878米;东南方位有仲日纵青山,海拔高5888米。
西部有东西转南北流向的森格藏布河,狮泉河,西南部有东西流向的生拉藏布河;中部有南北流向的相曲河;南部有东西流向的扎贡曲河;东部有东西流向的阿毛藏布河。境内北部有热邦错湖,草不杂湖,纳屋错湖;中部有聂尔错湖,色卡执湖,茶里错湖;西南部有吓萨尔错湖;南部有君玛错湖,阿尔过错湖。
属高原亚寒干旱气候区。日照充足,无霜期短,风大寒冷,雨雪日19天。年均气温在零下2摄氏度,最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自然灾害主要有旱、风、雪、雹等。雪灾一般4年一次。旱灾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风灾多发生在2-4月。
【自然资源】
革吉县是羌塘草原的重要组成部门,革吉县是阿里三大纯牧业县之一,其草场面积就有4716平方公里。大多地方都是属于广阔的草原,从进入到革吉县境内开始,就可以轻松的观赏到很多野生动物品种齐、级别高、观赏价值极高。野生动物具有季节性的固定的迁移特点,数量多、品种齐、级别高、观赏价值极高。随着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的加大,其数量每年有增无减,规模也越来越大,在正常的情况下其活动是有规律的、固定的。革吉县盐湖乡和革吉县的金丝野牦牛群,盐湖乡和文布的藏羚羊,雄巴乡的野驴群等等都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适宜设立野生动物观赏点。
据统计,革吉境内的野生动物约有近百种,属国家保护动物的有野牦牛、野驴、藏羚、猞猁、旱獭、黑颈鹤、天鹅、斑头雁;其它有哈熊、岩羊、黄羊、草豹、狼、狐狸、雪猪、野兔、鼠兔、黄鸭、水鸭、棕头鸥、沙鸡、雪鸡、秃鹫、鹰雕、鹞鹰、草原鹞、野鸽、乌鸦、麻雀等。
另外,由于地理环境等各种因素,革吉境内约有植物114种,分属29科81属。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被子植物28科80属。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23科62属,单子叶植物5科18属。按科属分,主要有菊科、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十字花科。
革吉县是阿里三大纯牧业县之一,处于阿里地区的腹心地带,本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主要以游牧为主。由于本地的气温较低,季节交替不明显,常年基本只有冬夏两季的交替,而本地牧民的生活主要随着两季交替而迁移,本地的民俗风情也带有强烈的高原特点。
阿里是西藏本地宗教苯教的发源地。苯教是在原始的自然崇拜基础上形成,崇拜天、地、水、火、雪山等自然物。经过历史的不断发展,苯教与外来的佛教不断融合,取长补短,成为了本地牧民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
本地还广泛流传着西藏著名史诗《格萨尔王传》的重多故事,具有许多说唱格萨尔王传的艺人。
革吉县境内有多处寺庙,最著名的有“三寺两康”,即扎西曲林寺、扎加寺、芝热寺、香鲁康、加吾拉康,这些寺庙是革吉人民的圣地,供奉了多尊上师塑像,这些寺庙内还有许多丰富的佛教文献,经书等价值非凡的文化遗产,这些对于了解革吉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行政区划】
辖1镇4乡:革吉镇、雄巴乡、亚热乡、盐湖乡、文布当桑乡。
【历史沿革】
革吉,藏语意为“美丽富饶的土地”、“吉祥兴旺、发达”。
革吉县旧时境内曾驻有包括革吉部落在内的7个部落,与藏北其它部落一道被称作藏北十八区,统属阿里噶本所辖。1960年8月合并7部落设立革吉县。1962年春,县址正式确定在那坡。县府现驻革吉镇。
1997年,面积5.5万平方千米,人口1.1万,藏族占99%以上。辖4区(邦巴区、雄巴区、亚热区、盐湖区),15乡,52个村委会。县政府驻那坡,距狮泉河镇112千米。(根据《政区大典》整理)
2000年,革吉县辖1个镇、4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282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革吉镇3252、雄巴乡2652、亚热乡2874&、盐湖乡2072、文布当桑乡1976。
地名由来:藏语“革”意为“善”,“吉”意为“宏扬”。“革吉”意为“扬善”。又系“遍净天”天神名。或说是从康区革吉地方迁来的部落名。
截止2013年底全县总人口16944人,其中牧业人口4149户、15440人,占总人口的91%。全县共有5家宗教场所即三寺两康,共有在编僧人31人。全县共有5所小学,1所中学,在校老师有164人,学生有2240人。 盐湖乡
革吉原为从西康藏区迁来的一部落名称,意为“吉利兴旺”。革吉县为纯牧业县,境内的食盐开采有悠久历史,曾远销尼泊尔等地。
以盐命名的擦咔乡(意为“盐湖边”)坐落于革吉县东北部,距离县城200公里,是省道301线革吉与改则之间的重要站点,也是经北线往来狮泉河镇与拉萨的重要站点。藏北最大的盐湖、全国著名的硼镁矿基地——扎仓茶卡就位于盐湖乡境内。湖水中除含有普通盐类资源外,还含有丰富的锂、硼、钾、铷、铯等稀有元素,尤其是锂的含量很高,是很有远景的盐湖卤水矿床。依托于便利的交通和矿产资源开发,擦咔乡人员往来较多,经商氛围浓郁,不少群众通过经商过上了小康生活。
羌麦村人口超过2000人,在地广人稀的阿里地区,是除地、县两级政府所在地之外,人口最多的一个行政村。羌麦村经济合作组织目前已发展了盐厂、采石场、扶贫招待所、加油站和农家店5个经济实体,固定资产达到290万元。2009年,全村还清了所有的债务,2010年,羌麦村所有贫困户通过加入经济合作组织全部实现脱贫。

精选留言

革吉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