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
林州位于东径113°37′~114°51′,北纬35°40′~36°21′,地处河南省最北部、太行山脉东麓,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汇处,东与安阳县、鹤壁市鹤山区、淇滨区接壤,南与辉县市、卫辉市为邻,西与山西省平顺县、壶关县毗连,北隔漳河与河北省涉县相望。全市总面积2046平方千米,其中山坡、丘陵占86%,耕地76万亩。市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市区海拔306.8米。截止2015年,全市总人口105.97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17.94人,是我国人口密度较高的县级市之一,市区人口近30万。林州市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望大海,西通晋陕,南依中原,北连京畿,乃南下北上、东进西达、三省通衢之要地,人称“金三角”,史书有“卫弃之而弱,晋有之而霸”的记载。
林州市地处太行山南段东麓,境内多山,山坡、丘陵占总面积的86%。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市区海拔高度为306.8米。属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有漳(浊漳河)、洹(河)、淅(河)、淇(河)4条河流以及红旗渠。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8℃,年降水总量672.1毫米。矿藏有铁、煤、白云石、石英石、耐火粘土、大理石、花岗岩等。盛产党参、全虫、山楂、五加皮等中药材。特产“大红袍”花椒、双背鲫鱼。
矿产资源:截止当前,已探明的矿藏资源有铁、钴、镁、铅、铌、钽、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大理岩、板石、硅石、铸石、方解石、冰洲石、硅灰石、水晶、钾长石、磷、含钾岩石、煤、耐火粘土、建筑石料、砖瓦粘土、河沙、麦饭石等32种,其中20余种已开发利用,其中铁矿储量3401万吨,现保有储量1000万吨,煤储量为1200万吨,白云石储量为8300万吨,石英石储量12000万吨,耐火粘土储量2300万吨,大理石、花岗岩遍布林虑山脉,其中花岗岩分红、黑、花三个系列10多个品种,储量约6亿立方米。
旅游资源:林州风景名胜众多,现已形成以红旗渠和太行大峡谷为龙头、以黄华神苑、天平山、洪谷山、柏尖山、龙凤山、万泉湖、五龙洞为侧冀的景区格局。红旗渠的红色旅游与太行大峡谷绿色生态旅游“红”“绿”交辉,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旗渠、林虑山景区,以其“雄、奇、险、绝”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红旗渠景区被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区。林虑山乃“北雄风光最胜处”,群峰秀拔,峭壁险峻,林木葱郁,飞瀑流泉、景观奇物,为世所称,内有天然公园“王相岩”,有高达346米的亚洲第一高瀑,以及三九严寒桃花怒绽、三伏酷暑寒水结冰、千古之谜猪叫石等神奇的自然景观。被国际航联誉为“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吸引着中外滑翔健儿竞相来此大展雄姿。
人文旅游资源:以绿美城,以水活城。林州市围绕建设大气、秀气、灵气和宜居城市的中心,启动了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实施扩地增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沿街植绿等城市绿化活动,来提升绿化品位。共新建城市防护林1400余亩,建设游园绿地20余片300余亩。初步形成了一街一景、一园一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花草相映、以绿促美的城市园林绿化格局。林州市还分期建设、逐步完善水系工程,与道路建设同步,修建了引水入城的景观渠。在红旗渠大道南侧建设了2.8米宽的叠瀑式景观渠,对穿城而过的12支渠进行了局部整治,并以人民公园建设为契机,启动了对黄华河和马肩河的规划整治,水系建设初见成效。随着城市框架的逐步拉大,还将建设水磨山郊野公园和四道河湿地公园等多样的生态景观,对迎宾大道南侧河道进行防渗漏和综合治理,建设小型水坝,形成新的水系。以水活城,让林州这座山城充满了灵性。
农林牧资源:林州盛产小麦、玉米、谷子、红薯、水稻、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等。全市山坡面积广大,林果资源丰富,主要土特产品有柿子、柿饼、核桃、山楂、板栗、花椒、苹果等。畜禽品种有牛、羊、猪、鸡、兔等。
药材资源:林州山坡林间草地中生长有党参、柴胡、元参、当归、黄芩、元胡、远志、板兰根、灵芝等800多种中药材,其中常用药材160多种,年收购量达2000多吨。林虑山主峰四方脑北部山谷中,有药用植物92种,素有“太行天然药物园”之称。
【行政区划】
截止2016年4月1日,林州市辖4个街道、16个镇、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振林街道、桂园街道、开元街道、龙山街道、合涧镇、原康镇、茶店镇、临淇镇、五龙镇、桂林镇、采桑镇、东姚镇、横水镇、河顺镇、姚村镇、任村镇、东岗镇、陵阳镇、石板岩镇、黄华镇,34个社区居委会,542个村委会,1643个自然村。
【历史沿革】
林州历史悠久,古名隆虑,以西邻隆虑山得名。
在夏属冀州,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
战国时为韩国临虑邑,后属魏国,而后又属赵国。
秦属邯郸郡。
西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置县,以山取名,称之为隆虑县,属河内郡。
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因避殇帝刘隆讳,改名林虑县,建安十七年(212)属魏郡。
三国属魏国朝歌郡。
西晋泰始元年(265)属司州汲郡,永嘉元年(307)属前赵。
东晋大兴二年(319)属后赵,永和七年(351)属前燕,太和五年(370)属前秦,太元九年(384)属后燕。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5年),并入邺。
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复置林虑县。
永安元年(528)由林虑县分置临淇县,置林虑郡,属相州。
北齐天保七年(556),废林虑郡。
北周复置林虑郡。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林虑郡废,南部分置淇阳县,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岩州,大业元年(605)废州,淇阳县、临淇县并入林虑县,属魏郡。
唐武德二年(619)复置岩州,武德五年(622)废州为县,属相州。
金贞佑三年(1215),升为林州,属河北西路彰德府,兴定三年(1219)增置辅岩县,属林州。
元至元二年(1265年)废州为县,辅岩县并入,至元六年(1269)复升为州,划辅岩入安阳县,属中书省彰德路。
明洪武三年(1370年)降州为县,改名林县,属河南布政司彰德府。清属河南省彰德府。
中华民国2年(1913)属河南省河北道,
中华民国29年(1940)3月分为林县和林北县,林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五专区,林县属国民党统治区。
中华民国32年(1943)5月成立林县抗日民主政府,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七专区。
中华民国35年(1946)6月林县、林北二县合并,复称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五专区。
1949年8月属平原省安阳专区。
1952年11月属河南省安阳专区。
1958年4月属新乡专区。
1962年属安阳专区。
1983年10月属安阳市。
1994年1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林县设立林州市,由安阳市代管。
2003年1月,撤销城关镇,新置4个街道:开元街道、桂园街道、龙山街道、振林街道。
2012年,茶店乡撤乡设镇。
2012年10月24日,设立红旗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4年8月18日石板岩乡撤乡设镇。
2016年3月29日城郊乡东街、深沟、南营、下庄、迭坡、上庄、蒿园、井院等8个行政村划归龙山街道;刘家街、槐树池、王家池等3个行政村,和山水甲秀社区划归振林街道;大河头、田西峪等2个行政村划归开元街道;精细化工园区城郊乡管辖范围划归合涧镇。
2016年3月29日撤销城郊乡设立黄华镇。
林州市境内多山,山地、丘陵占86%。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海拔最高处是四方垴(海拔1632米),最低处位于五龙镇东北部(海拔200左右),市区海拔306.8米。林州地处太行山东麓,属于华北地震带,境内断层较多,大多属于正断层。最大的断层位于林州盆地的西部并延长到北部,长35公里,断层面倾向东,倾角50-80度,垂直断距1000米。此外还有4处较大的断层和众多小断层。林州大部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多裂隙、溶洞,致使地表水极易散失。在有隔水层的地方,地下水埋藏较深,开采相当困难。在太行山东麓,地表被强烈侵蚀,多陡崖、峡谷,造成了太行山与林州地面的巨大高差,形成了太行山悬崖峭壁的雄伟画卷。
水文:林州市属于半湿润地区,境内的河流属于雨水补给类型,水位变化深受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影响,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夏秋为丰水期,冬春为枯水期。全市属海河水系漳、卫南运河水系,有漳河、洹河、淅河、淇河4条天然河流以及红旗渠,水资源总量5.652亿立方米,另有可利用的过境水3.78亿立方米,水资源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5.04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556亿立方米。
林州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林州年平均气温12.8℃,年降水量672.1mm,年日照时间2251.6小时,平均无霜期192天,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25.8℃,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 -2.5℃。林州最大冻土深度42cm,最大降雨量1081.0mm/日,最大积雪厚度180mm。全年主导风向及频率分别为南风6.6%,东风6.4%,静风40.8%;夏季主导风向及频率分别为南风6.6%,东风5.3%,静风39.6%。
林州市地处太行山南段东麓,境内多山,山坡、丘陵占总面积的86%。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市区海拔高度为306.8米。属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有漳(浊漳河)、洹(河)、淅(河)、淇(河)4条河流以及红旗渠。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8℃,年降水总量672.1毫米。矿藏有铁、煤、白云石、石英石、耐火粘土、大理石、花岗岩等。盛产党参、全虫、山楂、五加皮等中药材。特产“大红袍”花椒、双背鲫鱼。
矿产资源:截止当前,已探明的矿藏资源有铁、钴、镁、铅、铌、钽、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大理岩、板石、硅石、铸石、方解石、冰洲石、硅灰石、水晶、钾长石、磷、含钾岩石、煤、耐火粘土、建筑石料、砖瓦粘土、河沙、麦饭石等32种,其中20余种已开发利用,其中铁矿储量3401万吨,现保有储量1000万吨,煤储量为1200万吨,白云石储量为8300万吨,石英石储量12000万吨,耐火粘土储量2300万吨,大理石、花岗岩遍布林虑山脉,其中花岗岩分红、黑、花三个系列10多个品种,储量约6亿立方米。
旅游资源:林州风景名胜众多,现已形成以红旗渠和太行大峡谷为龙头、以黄华神苑、天平山、洪谷山、柏尖山、龙凤山、万泉湖、五龙洞为侧冀的景区格局。红旗渠的红色旅游与太行大峡谷绿色生态旅游“红”“绿”交辉,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旗渠、林虑山景区,以其“雄、奇、险、绝”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红旗渠景区被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区。林虑山乃“北雄风光最胜处”,群峰秀拔,峭壁险峻,林木葱郁,飞瀑流泉、景观奇物,为世所称,内有天然公园“王相岩”,有高达346米的亚洲第一高瀑,以及三九严寒桃花怒绽、三伏酷暑寒水结冰、千古之谜猪叫石等神奇的自然景观。被国际航联誉为“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吸引着中外滑翔健儿竞相来此大展雄姿。
人文旅游资源:以绿美城,以水活城。林州市围绕建设大气、秀气、灵气和宜居城市的中心,启动了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实施扩地增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沿街植绿等城市绿化活动,来提升绿化品位。共新建城市防护林1400余亩,建设游园绿地20余片300余亩。初步形成了一街一景、一园一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花草相映、以绿促美的城市园林绿化格局。林州市还分期建设、逐步完善水系工程,与道路建设同步,修建了引水入城的景观渠。在红旗渠大道南侧建设了2.8米宽的叠瀑式景观渠,对穿城而过的12支渠进行了局部整治,并以人民公园建设为契机,启动了对黄华河和马肩河的规划整治,水系建设初见成效。随着城市框架的逐步拉大,还将建设水磨山郊野公园和四道河湿地公园等多样的生态景观,对迎宾大道南侧河道进行防渗漏和综合治理,建设小型水坝,形成新的水系。以水活城,让林州这座山城充满了灵性。
农林牧资源:林州盛产小麦、玉米、谷子、红薯、水稻、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等。全市山坡面积广大,林果资源丰富,主要土特产品有柿子、柿饼、核桃、山楂、板栗、花椒、苹果等。畜禽品种有牛、羊、猪、鸡、兔等。
药材资源:林州山坡林间草地中生长有党参、柴胡、元参、当归、黄芩、元胡、远志、板兰根、灵芝等800多种中药材,其中常用药材160多种,年收购量达2000多吨。林虑山主峰四方脑北部山谷中,有药用植物92种,素有“太行天然药物园”之称。
【行政区划】
截止2016年4月1日,林州市辖4个街道、16个镇、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振林街道、桂园街道、开元街道、龙山街道、合涧镇、原康镇、茶店镇、临淇镇、五龙镇、桂林镇、采桑镇、东姚镇、横水镇、河顺镇、姚村镇、任村镇、东岗镇、陵阳镇、石板岩镇、黄华镇,34个社区居委会,542个村委会,1643个自然村。
开元街道 | 开元居民委员会,兴林居民委员会,小池居民委员会,瓦窑街居民委员会,东门里居民委员会,仓口街居民委员会,北关村,下申街村,水车园村,逆河头村 |
振林街道 | 向阳街居民委员会,商业街居民委员会,南池居民委员会,长青居民委员会,闫家台居民委员会,西花园居民委员会,林隆居民委员会,东营居民委员会,南关村,李庄村 |
龙山街道 | 龙山居民委员会,光明居民委员会,环山居民委员会,利民居民委员会,沙岗居民委员会,新华居民委员会,新兴居民委员会,其林台村,西街村 |
桂园街道 | 东关居民委员会,红旗居民委员会,汇丰居民委员会,桂园居民委员会,安居居民委员会,东方苑社区紫薇园社区大菜园村,小菜园村,曲山村 |
合涧镇 | 合涧村,万羊坡村,郭家园村,河南元村,上庄村,王家村,刘家洼村,郭家岗村,庙平村,小寨村,河西村,茶饭庄村,石板沟村,豆村,东山底村,稳政村,大南山村,北小庄村,道棚庵村,肖街村,八达村,大付街村,小付街村,木纂村,小屯村,辛安村,马军池村,南平村,路家岭村,三羊村,墁坡村 |
临淇镇 | 临淇居民委员会,小岑村,胡山坡村,牛庄村,孔峪村,杨村,陈庄村,崔庄村,北河村,南园村,吕庄村,石门寺村,洪泉村,党街村,联庄村,前寨村,蔡家院村,郭家屯村,关也庙村,下峪口村,刑掌村,荒庄村,淇阳城村,李家寨村,存龙村,后坡村,社书村,河东村,付村,张家岗村,梨林村,秦家岗村,苇涧村,草庄村,黄落池村,官岭村,欠十步村,龙泉村,占元村,白泉村,东张村,西张村,南河村,南庄村,后寨村,小庄村 |
东姚镇 | 东姚村,东沟村,马平村,北巷口村,南窑村,安家峪村,冯举沟村,石大沟村,辛村,东坡村,早阳岗村,洪河村,北坡村,董坝村,长沙村,马安山村,黄虻峪村,黄路坡村,白象井村,下郊村,陈仓沟村,齐家村,芬草峪村,李家厂村,合顺厂村,梨园村,西北泉村,老里沟村,下庄村,西良村,李家湾村,上庄村,伯文村,西峪村,谭家村,玉崇村,大庄村,南沟村,南岗村 |
横水镇 | 东横水村,晋家坡村,乔家屯村,杨家窑村,马家庄村,横水村,焦家湾村,范家庄村,辛庄村,窑头村,常路郊村,西河村,河北村,西下洹村,东下洹村,东屯村,卸甲平村,翟曲村,南屯村,小崔脑村,后白村,涧西村,铁炉村,马店村,吴家井村,杨家庄村,上台村,下台村,西沟村,寒镇村,前白村,张家井村,西白村,留马村,营里村,杨伯山屯村,西赵村,东赵村,晋家庄村,蒋或村,石家或村,南庄村,太平庄村,达连池村,郭家窑村,海洼村,蒋里村,九家庄村,桥东村,小庙凹村 |
河顺镇 | 河顺村,柳泉村,东里村,上坡村,西里村,可乐山村,前庄村,东寨村,井上村,官庄村,百石湾村,南苇底村,北苇底村,黄家坡村,路家脑村,申家脑村,王家沟村,魏家庄村,河湾村,栗家沟村,庞村,马家坟村,东曲阳村,南曲阳村,西曲阳村,杨家营村,马家山村,石村,城北村,申村,东马安村,郭庄村,付家沟村,西庄村,西皇木村,段家窑村,东皇木村,石口村,东山村,屯头村,郭家庄村 |
任村镇、 | 任村,盘龙山村,赵家墁村,皇后村,石岗村,豹台村,后峪村,南丰村,白家庄村,石界村,井头村,杓铺村,木秋泉村,西坡村,小王庄村,仙岩村,石株村,赵所村,盘山村,尖庄村,前峪村,马家岩村,芦家拐村,盘阳村,王目村,圪针林村,清沙村,杨耳庄村,石贯村,桑耳庄村,牛岭山村,古城村,木家庄村 |
姚村镇、 | 姚村,武家泊村,井湾村,西牛村,赵家河村,坟头村,南牛村,北杨村,西丰村,南杨村,寨底村,河街村,师街村,下陶村,上陶村,水河村,柴家庙村,定角村,申家岗村,焦家屯村,东张村,龙泉庄村,东牛良村,西牛良村,柳瘫村,三孝村,史家河村,邢家墁村,秦家庄村,太平村,白草坡村,趄石板村,付家河村,刘家岗村,申家泊村,下里街村,北辛庄村,冯家口村,杨家泊村,柳林村,军营村,西张村,大池村,李家岗村,南洼村,施家岗村,两停岗村,河西村 |
陵阳镇 | 北陵阳村,西贤城村,东贤城村,官庄村,西郎垒村,东郎垒村,张官营村,南陵阳村,南辛庄村,水磨山村,沙蒋村,南郎垒村,高阜村 |
原康镇 | 原康村,秦家岗村,口上村,小池口村,红土甲村,大荒村,东坡村,大安村,李家村,椒楝峪村,连家坡村,牛窖沟村,岸下村,九龙村,小场村,三宗庙村,南沟村,西华村,砚华台村,宋村,柏尖沟村,申家凹村,石家庄村,东掌村,南觅村,南小庄村,宋村,岗村,下园村,栗园村,重兴店村,龙口村,田家井村,寨南背村,曹家沟村,番良村,仡挡村 |
五龙镇 | 丰峪村,上庄村,泽下村,文峪村,河头村,罗圈村,城峪村,岭后村,荷花村,渔村,合脉掌村,碾上村,长坡村,南沃村,西蒋村,岭南村,桑峪村,马兰村,石阵村,栗家凹村,牛家岗村,陈家岗村,薛家岗村,石官村,阳活村,七峪村 |
采桑镇 | 南采桑村,付东沟村,呼家窑村,南峪村,葛木村,南涧东村,大岭沟村,六家峪村,南景色村,天井沟村,洪峪村,土门村,秦家坡村,幸福庄村,柏峪村,王家庄村,棋梧村,狐王洞村,沙河村,舜王峪村,河北村,下川村,西岗村,南岗后村,宋老峪村,北景色村,北采桑村,秦家窑村 |
东岗镇 | 东岗村,教场村,南木井村,东冶村,武家水村,下砚科村,上砚科村,西卢寨村,中卢寨村,东卢寨村,后郊村,砚花水村,南丁冶村,南坡村,北丁冶村,八角村,大河村,罗匡村,大井村,岩峪村,西岗村,上寨村,下寨村,北木井村,杨家寨村 |
桂林镇 | 桂林村,平新庄村,管街村,丰乐店村,河西村,张家庄村,琅沃村,南山村,大店村,址坊村,朴池村,南屯村,元家庄村,张街村,王街村,鹤山村,桃科村,小店村,董街村,西油村,东油村,雷街村,南马巷村,翟街村,流山沟村,北马巷村,千家岗村,兴泉村,坟沟村,斗峪沟村,古善村,七泉村,三井村 |
城郊乡 | 迭坡村,石楼村,王家池村,未家庄村,上庄村,庙荒村,崔家庄村,二龙庙村,下庄村,止方村,黄华村,大屯村,王家庙村,杨水洼村,东街村,胡家庄村,土楼村,南营村,刘家街村,桑园村,圪道村,南马家庄村,南关西村,郭家庄村,董家村,井院村,马地掌村,郭家园村,青林村,大河头村,高家庄村,常家庄村,深沟村,桃园村,田西峪村,蒿元村,白杨洼村,席家洼村,宋家庄村,北关西村,李家墁村,槐树池村,付水洼村 |
茶店乡 | 庙郊村,郝家窖村,元加口村,好地掌村,张大郊村,后子岗村,李家庄村,茶店村,磊城村,八里沟村,翟二井村,小坡村,大峪村,小碾村,路家庄村,西峪村,红星村,北马沟村,仙掌村,贝村,辛店村,胡家沟村,山捌头村 |
石板岩乡 | 石板岩村,东脑坪村,三亩地村,贤麻沟村,高家台村,东脑村,朝阳村,桃花洞村,上坪村,郭家庄村,马安脑村,坪村,漏子头村,车佛沟村,大脑村,韩家洼村,梨元坪村 |
林州历史悠久,古名隆虑,以西邻隆虑山得名。
在夏属冀州,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
战国时为韩国临虑邑,后属魏国,而后又属赵国。
秦属邯郸郡。
西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置县,以山取名,称之为隆虑县,属河内郡。
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因避殇帝刘隆讳,改名林虑县,建安十七年(212)属魏郡。
三国属魏国朝歌郡。
西晋泰始元年(265)属司州汲郡,永嘉元年(307)属前赵。
东晋大兴二年(319)属后赵,永和七年(351)属前燕,太和五年(370)属前秦,太元九年(384)属后燕。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5年),并入邺。
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复置林虑县。
永安元年(528)由林虑县分置临淇县,置林虑郡,属相州。
北齐天保七年(556),废林虑郡。
北周复置林虑郡。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林虑郡废,南部分置淇阳县,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岩州,大业元年(605)废州,淇阳县、临淇县并入林虑县,属魏郡。
唐武德二年(619)复置岩州,武德五年(622)废州为县,属相州。
金贞佑三年(1215),升为林州,属河北西路彰德府,兴定三年(1219)增置辅岩县,属林州。
元至元二年(1265年)废州为县,辅岩县并入,至元六年(1269)复升为州,划辅岩入安阳县,属中书省彰德路。
明洪武三年(1370年)降州为县,改名林县,属河南布政司彰德府。清属河南省彰德府。
中华民国2年(1913)属河南省河北道,
中华民国29年(1940)3月分为林县和林北县,林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五专区,林县属国民党统治区。
中华民国32年(1943)5月成立林县抗日民主政府,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七专区。
中华民国35年(1946)6月林县、林北二县合并,复称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五专区。
1949年8月属平原省安阳专区。
1952年11月属河南省安阳专区。
1958年4月属新乡专区。
1962年属安阳专区。
1983年10月属安阳市。
1994年1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林县设立林州市,由安阳市代管。
2003年1月,撤销城关镇,新置4个街道:开元街道、桂园街道、龙山街道、振林街道。
2012年,茶店乡撤乡设镇。
2012年10月24日,设立红旗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4年8月18日石板岩乡撤乡设镇。
2016年3月29日城郊乡东街、深沟、南营、下庄、迭坡、上庄、蒿园、井院等8个行政村划归龙山街道;刘家街、槐树池、王家池等3个行政村,和山水甲秀社区划归振林街道;大河头、田西峪等2个行政村划归开元街道;精细化工园区城郊乡管辖范围划归合涧镇。
2016年3月29日撤销城郊乡设立黄华镇。
林州市气候概况
林州市境内多山,山地、丘陵占86%。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海拔最高处是四方垴(海拔1632米),最低处位于五龙镇东北部(海拔200左右),市区海拔306.8米。林州地处太行山东麓,属于华北地震带,境内断层较多,大多属于正断层。最大的断层位于林州盆地的西部并延长到北部,长35公里,断层面倾向东,倾角50-80度,垂直断距1000米。此外还有4处较大的断层和众多小断层。林州大部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多裂隙、溶洞,致使地表水极易散失。在有隔水层的地方,地下水埋藏较深,开采相当困难。在太行山东麓,地表被强烈侵蚀,多陡崖、峡谷,造成了太行山与林州地面的巨大高差,形成了太行山悬崖峭壁的雄伟画卷。
水文:林州市属于半湿润地区,境内的河流属于雨水补给类型,水位变化深受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影响,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夏秋为丰水期,冬春为枯水期。全市属海河水系漳、卫南运河水系,有漳河、洹河、淅河、淇河4条天然河流以及红旗渠,水资源总量5.652亿立方米,另有可利用的过境水3.78亿立方米,水资源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5.04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556亿立方米。
林州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林州年平均气温12.8℃,年降水量672.1mm,年日照时间2251.6小时,平均无霜期192天,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25.8℃,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 -2.5℃。林州最大冻土深度42cm,最大降雨量1081.0mm/日,最大积雪厚度180mm。全年主导风向及频率分别为南风6.6%,东风6.4%,静风40.8%;夏季主导风向及频率分别为南风6.6%,东风5.3%,静风39.6%。
精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