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平县

昭平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辖县,地处广西东部、桂江中游,县域面积3273平方公里,介于北纬23°39′-24°24′,东经110°34′-111°19′之间,东邻贺州市八步区,西靠梧州市蒙山县,东南与梧州市苍梧县接壤,西南与梧州市藤县交界,北与桂林市荔蒲县、平乐县和贺州市钟山县相依。

昭平县县境地处南亚热带气候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基本特征是:夏长冬短,春湿冬干,夏涝秋旱,冬有霜雪。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9.8摄氏度,年降雨量为2046毫米,为广西多雨、暴雨中心地带之一。无霜期平均在310天以上。

【行政区划】
2013年,昭平县辖7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昭平镇、文竹镇、黄姚镇、富罗镇、北陀镇、马江镇、五将镇、走马乡、樟木林乡、凤凰乡、木格乡、仙回瑶族乡。

昭平镇 城东社区,城南社区,城西社区,城北社区,龙潭村,马圣村,龙坪村,大壮村,上岸村,江口村,附城村,富裕村,裕礼村,塘山村,上楠村,裕益村,玉河村,福登村
文竹镇 文竹村,桂花村,大广村,七冲村,纸社村
黄姚镇 黄姚街村,春甫村,白山村,崩江村,新寨村,阳朔村,巩桥村,界塘村,岩头村,杨村,北莱村,皇竹村,文洞村,凤立村,罗望村,枧盘村,笔头村,中洞村,古碌村
富罗镇 富罗村,砂子村,瑶山村,百宜村,富强村,牛角村,金龙村镇、南村,三合村,登垌村,石齿村,思乐村,汤水村
北陀镇 乐群村,民福村,风清村,敬业村,立教村,善政村,良佑村,大贤村,上贤村,平恩村,观音村,大龙村,山秀村
马江镇 马江街居委会,水运居委会,熊埠村,白梅村,盘古村,江塘村,砂冲村,古袍村,新兴村,湾岛村,花罗村,清洲村,东旺村,枫木村,古岛村,沙婆村
五将镇 五将街居委会,良风村,南兴村,古店村,平水村,大胜村,坪冲村,新旺村,庆安村,河井村,恭城村,仁德村,义德村,天保村,四桂村,文曲村,武阳村,大坪村,三界村,四旺村
仙回瑶族乡 新中村,茶山村,大中村,鹿鸣村,古盘村,茅坪村
走马乡 走马村,裕路村,西坪村,东坪村,庇江村,福行村,森冲村,黄胆村,佛丁村,利济村,联安村,庙桠村
樟木林乡 樟林村,三江村,陶坡村,高岩村,岩口村,九如村,新华村,水龙村,樟村,潮江村,龙井村,平田村,古连村,佳田村
凤凰乡 凤凰村,中央洞村,营盘村,黄屋村,太平村,独石村,白坭村,大同村,美村,四和村,莲塘村,鹧鸪村
木格乡 木格村,富约村,大旦村,古池村,大洞村,盘石村,中平村,进源村,高车村,招林村,鹿坡村
【历史沿革】
昭平,古为百越地,因地处岭南,亦称南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置桂林郡,县地属之。
汉初90余年,县地属南越国。
汉元鼎六年(前111)武帝平定南越,置苍梧郡,辖临贺、猛陵等县,县地大部属临贺县,今马江、木格属猛陵县。东汉献帝建安八年(203),县地仍属临贺、猛陵2县,隶苍梧郡。
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县地仍临贺、猛陵2县,临贺县属临贺郡,猛陵县属苍梧郡。
两晋和南朝宋,因汉制,县地仍属临贺、猛陵2县。
南朝梁普通元年(520),武帝分临贺县地在今昭平县地上部置静州,并先后置梁寿、静慰2郡,龙平、安乐、宁新、博劳、荡山5县。静州统梁寿、静慰2郡。梁寿郡辖龙平、宁新2县;静慰郡辖安乐、博劳2县;荡山县隶乐梁郡(治今钟山县),属东静州(治开建,即今广东封开县南丰镇)。又分猛陵县在今昭平县地下部置武城、开江2郡及豪静、开江、猛陵3县。武城郡统豪静县,开江郡统开江县,均属东静州;猛陵县隶阴石郡,属石州。
南朝陈永定二年(558),武帝于诸郡外又立逍遥郡,辖猛陵县,并把梁寿、静慰、武城、开江、逍遥5郡统归静州管辖。
隋开皇十年(590),撤销梁寿、静慰、开江、武城、逍遥5郡,改宁新为归化县,与龙平、安乐、博劳同属静州;豪静、开江、猛陵属梧州;荡山县属富州(今钟山县),皆受桂州总管府监察。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撤销静州及开江、安乐、博劳、归化、荡山等县,开江并入豪静县;安乐、博劳、归化并入龙平县;荡山并入贺川县,皆属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621),高祖复置静州,并分龙平县地复置博劳、归化、安乐等县,属静州。分豪静县复置开江县,属梧州;九年(626),撤销归化、安乐、博劳3县入龙平县,开江、豪静从梧州改属静州。此时,静州辖龙平、开江、豪静8县。贞观元年(627),太宗设道,静州属岭南道;八年(634)改静州为富州;十二年撤销豪静县,其地并入苍梧县。圣历元年(698),武则天分富州龙平县地置思勤县(治今钟山县清塘乡陶塘村)。此时,富州辖龙平、开江、思勤8县。天宝(742—758)后,玄宗复置荡山县,属贺州。长庆二年(822),穆宗改开江县为马江县,以志马援之功。咸通三年(862),懿宗分岭南道为东、西两道,富州属岭南西道桂管。
五代十国富州领县如唐。后梁开平二年(908),湖南节度使马殷自称楚王,割据岭南,富州属楚,南汉乾和六年(948),南汉王刘晟击败马楚,岭南尽归南汉,富州属南汉。
宋初;太祖设广南路,开宝五年(972),废富州,撤销马江、思勤2县,并入龙平县,隶昭州;撤销荡山县并入临贺县,属广南路。至道三年(997),太宗分广南为东、西两路,昭州属广南西路。神宗熙宁八年(1075),龙平县改隶梧州。元丰八年(1085),复隶昭州,仍属广南西路。徽宗宣和六年(1124),龙平县改名招平县,意谓招抚平定。“招”字不雅,采用光明、明亮的“昭”代替“招”,定名为昭平县,仍隶昭州,这是昭平县得名之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昭平县复名龙平县,仍隶昭州,属广南西路。
元初,龙平县仍隶昭州,至元十三年(1276),世祖立广西道宣抚司,昭州属湖广行中书省广西道。成宗元贞元年(1295),并左右两江道为广西两江道,昭州改属湖广行省广西两江道。大德五年(1301),改昭州为平乐府,至正时(1341—1368),顺帝置广西行中书省,龙平县隶平乐府,属广西行中书省。
明洪武十八年(1395),太祖撤销龙平县并入平乐县,其地设昭平里和马江里。万历四年(1576),神宗分平乐、富川两县一部分复置昭平县。自始,昭平县名沿用至今。万历五年,又划贺县招贤里之西水樊家4屯及苍梧、藤县一小部分入昭平,仍隶平乐府属广西布政使司。
清初,昭平县属南明永历。清代,昭平县仍隶平乐府。光绪十三年(1887)前,受桂平梧郁道监察,是年郁林直隶州改属左江道,桂平梧郁道改名桂平梧道,平乐府受桂平梧道监察,属广西行省。
民国初,昭平县属广西省桂林道。
民国5年(1916)9月经省政府批准,于6年(1917)拨昭平的防、乐2区归钟山县。
民国23年(1934),昭平县属平乐行政督察区。
解放初,昭平县隶平乐专区属广西省人民政府。
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昭平县隶平乐专区属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7月,撤销平乐专区,昭平县改属梧州专区。
1971年专区改为地区,昭平县属梧州地区。
1983年7月(1982年1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发文批准),划昭平县樟木公社四和大队的新村片11个生产队归贺县公会镇新村大队管辖。
1996年,昭平县辖8个镇、9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昭平镇、文竹镇、黄姚镇、富罗镇、北陀镇、马江镇、古袍镇、五将镇、富裕乡、仙回瑶族乡、走马乡、庇江乡、巩桥乡、樟木林乡、凤凰乡、九龙乡、木格乡。
2005年6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同意调整昭平县部分乡镇的行政区划:撤销富裕乡,整建制并入昭平镇,昭平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庇江乡,整建制并入走马乡,走马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巩桥乡,整建制并入黄姚镇,黄姚镇政府驻原巩桥乡巩桥村;撤销九龙乡,整建制并入北陀镇,北陀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古袍镇,整建制并入马江镇,马江镇政府驻地不变。

人口民族

总人口44.7万,其中农业人口33.73万,有汉、壮、瑶等民族。

经济发展
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0.34亿元,增长6.5%。完成实现工业总产值28.01亿元,财政收入预计达4.005亿元,增长11.3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0亿元,增长9.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8350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0080元,分别增长8.8%、10.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0亿元,分别增长24%、19%。

精选留言

贺州昭平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