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区
长沙市雨花区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长沙市东南部,是1996年7月长沙市行政区划调整设立的新城区,雨花区名源于自长沙城东南古佛道圣地之名胜雨花亭,建制沿革于原长沙市郊区。2014年,境域范围为北纬28°02′30″~28°11′30″,东经112°57′30″~113°06′30″。东面以浏阳河为界,与长沙县黄兴镇和梨镇相接;南部和东南面以井湾子街道与跳马镇、暮云镇镇界为界,相邻长沙县;西面以芙蓉路、韶山路(至井湾子)和井湾子街道红星村与文源、青园两街街界、洞井街道与桂花坪街道街界、先锋街道街界为界,与天心区接壤;北以人民路(识字岭至花桥)和浏阳河为界,与芙蓉区毗邻。全区面积115.23平方千米,边界线全长67.72千米,其中,与芙蓉区边界线13.10千米,与天心边界线18.80千米,与长沙县边界线35.82千米。2015年,长沙县跳马镇划归雨花区,全区面积扩大至292.2平方千米。东面以浏阳河为界,与长沙县黄兴镇等相接,南部以跳马镇为界,与浏阳市柏加镇、株洲市云田乡相邻;西面以芙蓉路、韶山路(至井湾子)和井湾子街道与文源、青园两街街界、洞井街道与桂花坪街道街界、先锋街道街界为界,与天心区接壤;北以人民路(识字岭至花桥)和浏阳河为界,与芙蓉区毗邻。
【地质地貌】雨花区地域呈南北长、东西较窄的地理走向。地形呈波状起伏,地势南高北低,东南面黄狮山海拔146米,为境内最高峰。全区地貌类型多样,主要为堆积地貌(平原)、侵蚀剥蚀地貌(岗地、丘陵)和侵蚀构造地貌(低山)。平原主要分布在洞井街道的白田铺至圭塘的溪谷平原和浏阳河黎托冲积平原;岗地主要分布在雨花亭街道、井湾子街道、同升街道、洞井街道、黎托街道和东山街道。境内分布红色砂岩、砂砾岩、粉砂岩和页岩。全区成土母质以第四纪红土、河流冲积物为主。第四纪红土主要分布在洞井街道、井湾子街道、雨花亭街道一带,经垦殖后成为浅红黄泥、红黄泥、耕型红土红壤等土属,一般土层深厚,质地料粘,养分缺乏,呈酸性,耕性较差;河流冲积物主要分布于浏阳河两岸冲积平原,由其发育而成的土壤有河沙泥、耕型河潮土等土属,一般土层深厚,质地沙壤至壤土,呈酸性、微酸性或中性,肥力高,适种性广;紫色风化岩风化物零星散布于同升街道全境、洞井街道的和平、鄱阳、天华、牛头,黎托街道的大桥,东山街道的边山、侯照、由其发育而成的紫色土,土壤抗蚀力差,土层较浅,不耐旱、易坼裂,磷、钾含量较丰富。
【水文气候】雨花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由于位居盆地内部、距海较远、受冬夏季风转换、地势向北倾斜等因素的影响,冬冷夏热,季节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为17.2℃,积温为5457℃。全年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62.64小时,年平均无霜期为296~298天。全年雨水充沛,多集中在春夏两季,年均降水量为1361.6毫米。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夏季约118~127天,冬季117~122天,春季61~64天,秋季59~69天。春温变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温久,冬季严寒少。3月下旬至5月中旬,冷暖空气相互交绥,形成连绵阴雨低温寡照天气。从5月下旬起,气温显著提高,夏季日平均气温在30℃以上有85天,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年平均约30天,盛夏酷热少雨。9月下旬后,白天较暖,入夜转凉,降水量减少,低云量日多。从11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节届冬令,长沙气候平均气温低于0℃的严寒期很短暂,全年以1月最冷,月平均为4.4℃~5.1℃,越冬作物可以安全越冬,缓慢生长。2015年雨花区年平均气温为18.23℃,极端最高温度为41.3℃,极端最低气温为﹣4℃。流经全区河流二条,浏阳河自长沙县黄兴镇入境东山街道,经黎托街道花桥进入芙蓉区,蜿蜒32.6千米;圭塘河位于长沙市的东南部,系浏阳河一级支流,也是最后一条支流,发源于雨花区跳马镇鸭巢冲(石燕湖水库),由南向北贯穿雨花区,在人民东路浏阳河大桥处汇入浏阳河,起止均在雨花区境内,全程约28千米,是长沙唯一的城市内河。
【人口分布】
1996年底,雨花区总户数有100117户,其中农业户21979户。总人口347557人,其中农业人口78594人,人口密度为3043人。纯城市居民的街道有侯家塘、左家塘、东塘、砂子塘4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有黎托乡、洞井镇、高桥街道。圭塘、雨花亭2个街道以城市居民为主。雨花区建区以后,城市建设提速,以高桥大市场和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为中心的市场群体建成,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剧增,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区总人口502388人,其中户籍人口339806人(不含户籍在区外出半年以上和待定人口),占总人口的67.64%,汉族人口494052人,占总人口的98.34%;外来人口160096人,占31.87%;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占71.21%,农业人口占28.79%。2002年,按户籍统计全区总户数121754户,其中农业户17752户;总人口426222人,其中农业人口71004人。
随着雨花区“东进南拓”政策的深入实施,新城区拓展步伐加快,城镇人口逐年增加。2003年,按户籍统计全区总户数126392户,总人口444211人,其中农业人口72587人。2004年,全区总户数131969户,总人口460967人,其中农业人口74036人。2005年,全区总户数137185户,户籍总人口48.8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5650人。2006年,全区总户数143406户,户籍总人口50.2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62万人,农业人口8.64万人。2007年,全区总户数143406户,户籍总人口52.1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3.36万人,农业人口8.79万人。2008年,全区总户数158058户,户籍总人口51.55万人(因两所学校外迁,减少0.6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3.08万人,农业人口8.47万人。纯城市居民的街道有侯家塘、左家塘、东塘、砂子塘4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有黎托乡,占95.28%,洞井镇、高桥街道城镇人口已占一半左右,圭塘、雨花亭2个街道以城镇人口为主。
【人口变化】
1996年长沙市区划调整后,雨花区人口增长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加快。2002年总人口为426222人,比新区成立之时的1996年增长23.11%。2008年总人口为515499人,比2002年增长20.95%
机械变化。1997~2002年,雨花区共迁入148044人,年均迁入24674人;迁出85743人,机械变动净增62301人。2005~2008年,雨花区共迁入113954人,年均迁入28489人;迁出70861人,机械变动净增43093人。
自然变化。雨花区实施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未完成人口计划目标的实行“一票否决权”,1996~2002年,人口出生率每年都在10‰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5‰左右。2003~2008年,人口出生率每年继续保持在10‰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为6.63‰。
【人口构成】
性别构成。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雨花区总人口502388人,其中男性259750人,女性242638人,性别比为107.05,其中家庭户男性20275人,女204066人,性别比为101.57;集体户性别比为136.04。性别比最低为侯家塘街道,为99.88,最高为高桥街道124.51。2008年,雨花区总人口中男性264900人,女性250599人,性别比为105.71。
年龄构成。2000年,雨花区人口普查统计,0~14岁的人口有64898人,占总人口的12.92%;15~64岁的有410176人,占总人口的81.65%;65岁以上的27314人,占总人口的5.44%,其中95~99岁的有32人,百岁老人2人。按照国际上对年轻型、成年型及老年型人口规定标准,雨花区人口已步入老龄化。年龄构成指数,总抚养比为22.48,其中少儿抚养比15.82,老年抚养比6.66。2005年,雨花区总人口中,18岁以下人口7.44万人,18-35岁18.53万人,35-60岁17.09万人,60岁以上5.75万人。2008年,总人口中,18岁以下人口7.41万人,18-35岁17.91万人,35-60岁19.24万人,60岁以上6.99万人。
文化构成。雨花区2000年人口普查时,6岁以上人口479515人,其中大学专科文化的62231人,大学本科30527人,研究生1928人,合占总人口的19.75%(男性占11.49%,女性占8.26%);中专文化60160人(男27455人,女32705人),占总人口的12.55%;高中文化的83467人(男性43507人,女39960人),占总人口的17.41%;初中文化的150001人(男78065人,女71936人),占总人口的31.28%;未上过学或参加过扫盲学习的有7972人(男1638人,女6334人),占人口的1.62%。15岁及以上人口中,文盲5915人(男986人,女4929人),占总数的1.35%。其中15~49岁的人口中文盲有1016人(男295人,女721人)。
2008年,6岁以上人口505421人,其中大学专科文化72451人,大学本科73188人,研究生2852人,合占总人口的28.05%(男性占16.30%,女性占11.75%);高中文化124951人(男性59966人,女性64985人),占总人口的23.61%;初中文化126674人(男性60290人,女性66384人),占总人口23.93%;未上过学或未参加过扫盲学习的有15952人(男性7040人,女性8912人),占总人口的3.01%。15岁及以上人口中,文盲3289人(男性435人,女性2854人),占总数的0.64%。
民族构成。2000年人口普查时,雨花区有36个民族。汉族人口494052人,占总人口的98.34%,少数民族人口共有8336人,占总人口的1.66%。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土家族3058人、苗族1798人,回族725人,其次有侗族、瑶族、满族、壮族等。
2008年,雨花区有41个民族,其中汉族513790人,占总人口97.07%,少数民族15534人,占总人口2.93%。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土家族5526人,苗族3472人,回族1419人,其次有瑶族,侗族等。
截止2017年年末常住人口为88.80万人,其中男性44.41万人,女性44.39万人。户籍总人口为69.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4.99万人,乡村人口4.01万人;户籍人口中男性34.23万人,女性34.7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7.07‰。城镇化率为97.7%。
截至2018年9月,雨花区下辖12个街道,1个镇;共计121个社区、15个社区筹委会、13个行政村。
长沙市雨花区行政区划一览 |
|||
街镇名称 |
下辖社区 |
下辖社区筹委会 |
办事处驻地 |
雨花亭街道 |
雅塘村社区、华云社区自然岭社区、正圆社区、新星社区、曲塘社区、雨新路社区、路桥社区、麻塘桥社区、香南郡社区 |
井塘社区筹委会 |
香樟路778号 |
高桥街道 |
火焰社区、金环社区、怡园社区、高桥大市场社区、永祥社区、永定社区、五一社区、鑫华社区 |
无 |
万家丽中路二段88号 |
左家塘 |
荷叶塘社区、赤岗社区、左家塘社区、曙光社区、狮子山社区、桂花社区、树木岭社区、阿弥岭社区、窑岭社区、王公塘社区、牛角塘社区、官塘冲社区、曹家坡社区、红花坡社区、营山巷社区、长钢社区、湖橡社区、长岭社区、长铁社区、车站南路社区、嘉园社区 |
无 |
桂花路271号 |
侯家塘 |
侯家塘社区、广济桥社区、廖家湾社区、麻园湾社区、枫树岸社区、活力社区、韶山路社区、湘农桥社区、梓园社区、水院社区、电院社区、泉塘社区 |
无 |
胜利路2号 |
砂子塘 |
茶园坡社区、野坡社区、砂子塘社区、桔园社区、梨子山社区、金地社区、白沙社区、金科园社区 |
无 |
曙光南路1号 |
东 塘 |
七里庙社区、牛婆塘社区、枫树山社区、新雨社区、东塘社区、芙蓉南路社区、省人大社区、政院社区、浦沅社区、华银园社区 |
无 |
新建西路188号 |
圭 塘 |
长重社区、劳动东路社区、雨花家园社区、美林景园社区、体院路社区、中南院社区、大塘社区、圭塘社区、泰安社区、景程社区、金福社区 |
无 |
杨子路 |
黎托街道 |
广益社区、东澜湾社区、黎锦苑社区、体育新城社区 |
合丰社区筹委会、潭阳社区筹委会、粟塘社区筹委会、川河社区筹委会 |
机场高速辅道入口处 |
洞井街道 |
新裕社区、新城社区、商贸城社区、丰园社区、高升社区、湘天社区、植物园社区、龙庭社区、歇马亭社区、南庭社区、星苑社区、天际岭社区 |
洞井社区筹委会、和平社区筹委会、鄱阳社区筹委会、牛头社区筹委会、桃花社区筹委会 |
时代阳光大道359号 |
井湾子街道 |
融城苑社区、井圭路社区、冯家冲社区、井湾子社区、井巷社区、三湘社区、德馨园社区、红星村社区、赤岗岭社区、香樟路社区、井湘社区、井旺社区、湘莲社区、农博社区 |
无 |
井湾路658号 |
同升街道 |
景环社区、同升湖社区、古樟树社区、联盟社区、新聚园社区 |
白田社区筹委会、洪塘社区筹委会、金井社区筹委会 |
雨花区环保大道东,红星冷库对面 |
东山街道 |
东山镇社区、南雅社区、黎郡社区、黎雅社区 |
边山社区筹委会、侯照社区筹委会 |
花侯路东山大厦 |
跳马镇 |
斑竹塘社区、金屏社区 |
白竹村、石燕湖村、田心桥村、石桥村、三仙岭村、跳马村、喜雨村、冬斯港村、新田村、复兴村、团然村、关刀新村、杨林新村 |
雨花区跳马镇斑竹塘社区 |
经济发展
201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30.87亿元,同比增长8.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74亿元,同比下降15.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03.91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282.06亿元,同比增长6.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21.22亿元,同比增长12.0%。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1、1.3、7.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14.9%、86.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38611元,较上年增加5473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5:32.8:66.7。
精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