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津县

布尔津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阿尔泰山脉西南麓,准噶尔盆地北沿。地处东经86°25′-88°06′,北纬47°22′-49°11′。西北部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接壤,是中国西部唯一与俄罗斯交界的县,国界线长218公里,境内河流众多。是进出口新疆西北部两个边贸口岸的必经之地。与俄罗斯接壤处有一理想口岸极具开发价值,是打开西北地区与俄罗斯经贸往来的唯一最近通道。中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最大的支流发源地。东北部毗邻蒙古国,东邻阿勒泰市,西邻哈巴河县,南与吉木乃县和福海县相连。全县总面积10369.45平方千米,总人口65217人(2003年)。有哈、汉、回、蒙等21个民族。布尔津县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春大豆、春小麦、玉米、油葵等作物。
地名由来:因布尔津河得名。
【行政区划】
布尔津县辖2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布尔津镇、冲乎尔镇、阔斯特克乡、杜来提乡、窝依莫克乡、也格孜托别乡、禾木哈纳斯蒙古族乡。
布尔津镇 额河居委会,美丽峰居委会,神湖居委会,白山布居委会,友谊峰居委会,津河居委会,切克台村
窝依莫克乡 强吐别克村,恰尔巴克奥提克勒村,阿勒特拜村,窝依莫克村,阿克别依特村,加勒格孜塔勒村,库尔木斯村,克孜勒喀巴克村,窝依阔克别克村,喀拉加勒村,托库木特村,也拉曼村,阿克布勒根村,喀拉库勒村,哈太村,阿克吐别克村,蒙艾提巴斯村,阿克加尔村,也格孜托别村,通克村
杜来提乡 杜来提村,阿肯齐村,喀拉塔勒村,草原一村,草原二村,草原三村,草原新村,库尔吉拉村,阿合塔木村,萨尔铁热克村,额尔齐斯村
阔斯特克乡 阔斯特克村,克孜勒乌英克村,阿克铁热克村,结特阿尕什村,阔克达拉村,阔斯托干村,喀拉墩村,萨尔库木村,吉迭勒村
冲乎尔乡 喀拉克木尔村,库须根村,孔吐汗村,布拉乃村,齐巴尔托布勒格村,阿克阿依日克村,阿木拉西台村,阿克齐村,冲乎尔村,江阿吉尔村,克孜勒塔斯村
也格孜托别乡 托普铁热克村,也格孜托别村,喀拉阿尕什村,克孜勒托盖村,克孜勒加尔村,江阿塔勒村,阔斯阿尔阿勒村,吉迭勒村,尔格尔胡木村
禾木哈纳斯蒙古民族乡 禾木村,哈纳斯村
【历史沿革】
县因布尔津河而得名。“布尔津”,蒙古语。在蒙古语,把三岁公骆驼称为“布尔”,“津”则为放牧者之意。当地哈萨克语还称此地为“奎干”(为汇合处之意),因布尔津河在这里汇入额尔齐斯河。
在西汉时期是西匈奴的游牧地。三国时属鲜卑,隋唐时期属突厥。清朝在平定准噶尔部后,布尔津一带属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节制下的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同时这里也是阿尔泰乌梁海左翼属下的游牧地。
光绪三十一年(1905)是阿尔泰办事大臣的管辖地。
1919年阿尔泰划归新疆省,设阿山道。同年,布尔津正式设县,先后属阿山道、阿山行政区、阿山专区、阿勒泰专区辖。
1970年后属阿勒泰地区。
布尔津县高山逶迤,草原辽阔,水草丰美,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部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
据史料记载,布尔津隶属阿勒泰地区,古称蒙古西部草原。历代建制均属中国地方政权,秦代与两汉时期均属匈奴,三国时期属鲜卑,宋朝后,布尔津一带归铁木真统有,是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的封地。
元朝,属元朝中央政府管辖。明代属卫拉特部首领管辖。
清代,以满族为代表的中国中央王朝统辖蒙古草原和西域。清政府在漠北、职权勒泰山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府、科布多参赞大臣行使军政权力。清光绪三十年,科布多、阿勒泰分治,设阿勒泰办事大臣,归清廷理藩院节制,布尔津归阿勒泰办事大臣管辖。民国初期,沿袭清朝旧制,阿勒泰作为特区,直属北京中央政府管辖。
民国元年,北京中央政府设阿勒泰办事长官公署 ,为一特别行政区。
1919年后,人们省去“河”字称为“布尔津县”,属阿山道管辖。同年8月委任鲁效祖为县治委员。翌年,任命鲁效祖为县知事。
1945年9月1日,伊、塔、职权三区革命,阿勒泰民族军击败国民党军他占领布尔津,建立了布尔津县政府,阿克扎木被任命为县长。
1949年9月25、26 日新疆和平解放后,伊、塔、阿三区组建的布尔津县政府继续行使管理权,1950年8月,在布尔津县城召开了首次各民族各界人民代表会仪,选举产生了布尔津县人民政府。
2000年,布尔津县辖2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布尔津镇、冲乎尔镇、阔斯特克乡、杜来提乡、窝依莫克乡、也格孜托别乡、禾木哈纳斯蒙古族乡。

布尔津县气候概况


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分三部分:北部的高、中山区,中部的低山丘陵、河谷地,南部的半荒漠低山区。主要有额尔齐斯河、布尔津河两大水系。属大陆性北温带寒凉气候,夏季干热,冬季严寒,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全年多季风。

精选留言

阿勒泰布尔津县简介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