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县
峡江县地处赣中腹地,位于吉安市之北,东北邻新干县,南毗永丰、吉水,西靠吉安县,北与西北和新余市接壤。因巴邱镇玉峡两岸群峰夹赣水,江面狭窄而得名。南北长约39.5公里,位于北纬2727′50″至2745′20″之间,东西宽约64.5公里,位于东径11453′21″至11531′57″之间。全县总面积1287.43平方公里。赣江由南向北在腹地穿流而过,将峡江分为河东河西两部分,2004年7月建成的峡江赣江大桥将河东河西连为一体。县治于1997年7月1日由巴邱镇迁往水边镇,北距省会南昌147公里,南至吉安市74公里,西北离新余75公里,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赣粤高速公路、105国道、京九铁路、赣江水道4条水陆交通大动脉纵横县境南北,交通十分便捷。
【地势地貌】
境内地势为东南、西北部高,向中部赣江倾斜。地形以丘陵为主,兼有低山,境东桐林五朵梅花主峰(644米)为县境最高地,境北仁和涂家赣江河峪(26米)为县境最低处。全县低山主要分布在东西部边境,山体大都呈东北西南走向,有海拔高度500米以上山峰19座;中间大片丘陵,多在海拔高度100-300米之间,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62%。赣江及其Ⅰ级支流两岸多为河谷阶地。巴邱镇往南的玉峡仅宽400米,为千里赣江最峡处,是天然良好水电枢纽坝址。由此,峡江水利枢纽经国家立项,2009年动工兴建,2012年成功截流并装机试发电。西岸桥孔德由于江面水势平缓,河道宽坦水深,是一个有待开发建设的中型港口港址。
【水力资源】峡江县古称玉峡,县治原设巴邱镇,1997年7月1日东迁水边镇;巴邱镇以南的赣江江面,为千里赣江最狭处,峡江由此得名,峡江水利枢纽坝址位于此。
——水力资源。峡江县水资源总量11.31亿立方米,境内河流总长567.48公里,河网密度0.441公里/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深865毫米,地表水总量505.54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为75545.94千瓦(其中赣江干流62000千瓦),地方可开发量7340千瓦,已开发电能4540千瓦。
---饮水工程。赣江峡江段全长38公里,河面宽350~1000米,年平均径流量473.2亿平方米,峡江县境以上流域面积62428.67平方公里(境内流域面积486.75平方公里)。赣江为我县居民主要饮水水源地,有巴邱、漳口两个取水口,每月进行水质检测,水质基本维持在Ⅱ类。
---水利枢纽。赣江巴邱段上游隘口有玉峡、马鞍,下有刀剑、金刚四山对峙,江面狭窄,流水急湍,形成狭窄的河谷地段,峡江水利枢纽建于此。峡江水利枢纽正常蓄水位为46.0米,水库总库容为11.87亿立方米,防洪库容为6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360兆瓦,设计年发电量达11.42亿度,年均发电效益4亿元;峡江水利枢纽船闸通航能力为1000吨级,渠化坝址上游77公里航道;峡江灌区设计灌溉面积为32.95万亩,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赣江支流。赣江峡江段建有仁和、福民、乌口、江家4条防洪堤、全长23.32公里,保护耕地2.18万亩、人口1.58万人;境内有沂江、黄金江、盘龙江3条主要的赣江一级支流,流经我县七个乡镇,全长183公里,建有罗田、水边、马埠、戈坪四个防洪工程。三条支流水能资源蕴藏很少,仅可局部开发利用。其中境内水能蕴藏量较大的沂江,年平均径流量66.52亿立方米,流域面积978平方公里,有水能蕴藏量4700千瓦,是全县发展小水电的重点,沂江干流上建有马埠、大西头两座水电站,支流上建有藤坑、幸福水库两座水电站;此外黄金江干流上建有万宝水库三级电站,盘龙江干流上建有万能电站,盘龙江支流上建有雁头陂水电站,全县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4655千瓦,年均发电量1600万度。
---水库湖泊。全县有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7座,小(二)型水库115座,山塘1553座,引水工程144处,提灌站69座,装机容量957kw。全县水利工程蓄水量达13828万立方米,平均水资源总量11.27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4.8万亩,其中蓄水灌溉面积20.12万亩,引提水灌溉面积4.56万亩,旱涝保收总面积17.34万亩。
【土地资源】峡江县境处华南褶皱系东北域,属江南丘陵区,全境地势为东南、西北部高,向中部赣江倾斜,海拔最高处为五朵梅花主峰(位于水边镇湖洲与新干县接壤处),海拔644米,最低处为仁和镇涂家赣江江心。地形以丘陵为主,兼有低山,低山主要分布在东、西部边境,山体大都呈北东走向;中间大片丘陵,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62%。赣江自南向北贯穿县境,境内长34公里,主要支流有沂江、黄金江、盘龙江和象口水等。
截至2016年末,全县土地面积1301.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5001.6公顷,园地2020.05公顷,林地85036.64公顷,草地1574.59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702.1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009.8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969.24公顷,其他土地1464.92公顷。
【矿产资源】峡江县区域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相对频繁。县域内地层发育较全,其中晚元古代一套复理石—类复理石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建造及含铁硅质岩建造遍布全区,是区内铁矿源层;石炭—二叠纪海相碳酸盐岩及泥砂质含煤建造,是区内水泥灰岩、煤的重要产出层位;晚三叠世湖沼相碎屑岩含煤建造为烟煤的产出层位;早侏罗世内陆河湖相碎屑岩建造控制了区内长石石英砂岩的展布;与白垩—第三纪陆相砂砾岩夹陆相火山岩建造相关矿产有建筑石料;第四纪砂砾石堆积是红土型金、砖瓦粘土及建筑砂的重要层位。岩浆岩主要为加里东期及印支期岩体,与之有关的矿产有钨、银、钴、稀土、花岗岩、瓷土、铀等。
截至2016年末,峡江县已发现燃料、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土金属、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等七大类共计21种矿产。矿种有煤、铀、铁、铅、镍、钴、锰、砷、钨、金、银、稀土、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石(材)料、饰面用花岗岩、玻璃用硅石、瓷土、硅线石、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矿及水气矿产—矿泉水等。已探明储量的矿产11种,列入《江西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种8种。矿产地111处,其中小型煤矿3处,保有资源储量149.9万吨;小型铁矿15处,保有资源储量200.75万吨矿石;钨矿1处,保有资源储量2839.5(WO3)吨;稀土1处,保有资源储量206(氧化物)吨;水泥用灰岩9处,保有资源储量577.6万吨;饰面用花岗岩12处,保有资源储量1895.3万立方米;瓷土8处,保有资源储量>379.8万吨。有开发前景的矿种14种,铀、铁、金、银铅、钨、稀土、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石(材)料、饰面用石材、玻璃用硅石、瓷土、砖瓦用粘土矿及矿泉水等。
【动植物资源】峡江县是全省林业重点县。据统计,县境内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约有220科、790属、1400种左右。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林及人工栽培的杉树林、湿地松林等,经济林以油茶、柑桔为主。脊椎动物有31目85科285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苏门羚、虎纹蛙、鸳鸯、林雕、游隼、白鹇、穿山甲等24种。水生动物有鱼类15科、66种,水生生物有6科48种,以绿藻居多。
【森林资源】全县林地面积87267.2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72829.3公顷,占林地面积83.5%;疏林地面积103.7公顷,占林地面积0.1%;灌木林地面积10810.7公顷,占林地面积12.4%;未成林地面积2026.7公顷,占林地面积2.3%;苗圃地面积43.5公顷,占林地面积0.1%;无立木林地面积1011.2公顷,占林地面积1.1%;宜林地面积442.1公顷,占林地面积0.5%。
全县森林覆盖率64.7%,活立木总蓄积为4341526立方米,分布如下:①有林地面积为72829.3公顷,其中乔木林面积为70747.2公顷、蓄积为4249456立方米;竹林面积为2082.1公顷、株数为6150926根。②疏林地蓄积为2502立方米。③四旁树株数为401325株、蓄积为39818立方米。④散生木株数为401823株、蓄积为49750立方米。
【生物资源】境内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可利用的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森林资源。全县林地面积87267.2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72829.3公顷,占林地面积83.5%;疏林地面积103.7公顷,占林地面积0.1%;灌木林地面积10810.7公顷,占林地面积12.4%;未成林地面积2026.7公顷,占林地面积2.3%;苗圃地面积43.5公顷,占林地面积0.1%;无立木林地面积1011.2公顷,占林地面积1.1%;宜林地面积442.1公顷,占林地面积0.5%。全县森林覆盖率64.7%,活立木总蓄积为4341526立方米,分布如下:①有林地面积为72829.3公顷,其中乔木林面积为70747.2公顷、蓄积为4249456立方米;竹林面积为2082.1公顷、株数为6150926根。②疏林地蓄积为2502立方米。③四旁树株数为401325株、蓄积为39818立方米。④散生木株数为401823株、蓄积为49750立方米。
---野生植物:200余科1400余种。主要有山苍子、黄栀子、白栎、黄荆、枫香、小山竹、金银花、谷皮、荆芥、砂仁、鸡血藤、乌桕、香附、弥猴桃、杜仲、杨梅、葛藤、钩藤、杜鹃、山茶、野当归、牛夕、楠木、罗汉松、云松、雪松、黄杨、樟、柏、檫、枫、荷、栎、银杏等。珍贵树种有湘楠、红楠、华中楠、银杏、水杉、苏铁等。药用植物260余种,如黄栀子、金银花、钩藤、近年来引进的草珊瑚等。牧草种类约107种。
---养殖动物:猪、牛、羊、兔、鸡、鸭、鹅、鸽、火鸡、孔雀、野鸭、贵妃鸡、珍珠鸡、竹鼠等近20种。
---野生动物:兽类有野猪、野兔、獐、鹿、獾、黄鼠狼、水獭、刺猬、松鼠、田鼠等;稀有珍贵动物有马鹿、穿山甲等;爬行动物有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黄荆蛇、泥蛇、竹叶青、水蛇、白花蛇等;飞禽类有野鸽、野鸡、野鸭、鸳鸯、斑鸠、喜鹊、乌鸦、麻雀、斑鸡、白鹭、画眉、黄雀、白鹤、八哥、啄木鸟、猫头鹰等;两栖动物有青蛙、田鸡、石鸡、癞蛤蟆等。昆虫类则更多,难以列举。
---养殖鱼类:四大家鱼的青鱼、草鱼、鳙鱼、白鲢,还有鲫鱼、鲈鱼、红鮊、斑点叉尾鮰等。
---野生鱼类:鳡鱼、长春鳊、三角鲂、团头鲂、红鲴、黄鲴、中华鲛、翘嘴、红鮊、鲤鱼、蛇鮈、长鲍、圆筒吻鮈、赤眼鳟、油条鱼鯵、银鲴、高体鱼鯵、银鱼、花鳅、大班花鳅、泥鳅、河鳅、大阿鲶鱼、胡子鲶、黄颡鱼、粗唇蛫、清规鳗鱼、乌鳢、黄鳝、鳜鱼等。
---甲介类。有甲鱼、龟、蟹、虾;蚌、螺类有三角肌蚌、褶纹冠蚌、长蚌、锥蚌、蹄蚌、扭蚌、黄蚬、湖螺、中华圆田螺等。
行政区划
2016年底峡江县辖水边、巴邱、仁和、砚溪、马埠、罗田6个镇,桐林、福民、戈坪、金江、金坪民族乡5个乡,共11个乡级行政区;辖85个村民委员会、7个居民委员会,下设990个村(居)民小组。
水边镇:国土面积183平方公里。辖区居委会4个,石阳、百花、沂溪、玉笥;村委会11个,郭正、下痕、湖洲、馆头、分界、众村、佩贝、何君、璃田、武溪、北龙。村民小组173个,年末总户数18075户,户籍总人口52336人。党政机关驻石阳街。
巴邱镇:国土面积110.43平方公里。辖区居委会3个,东门、南门、西门;村委会8个,北门、晏家、坳上、油陂庙、洲上、何家、泗汾、蒋沙。村民小组112个,年末总户数12209户,户籍总人口32529人。党政机关驻北门村。
罗田镇:国土面积162.5平方公里。辖区村委会11个,罗田、店前、安山、桂林、神林、峡里、官洲、沙坊、新江、江口、东梅。村民小组120个,年末总户数5865户,户籍总人口19605人。党政机关驻罗田村。
仁和镇:国土面积132平方公里。辖区村委会9个,仁和、枥坑、新陂、刁田、大田、大里、官田、彭家。村民小组108个,年末总户数4641,户籍总人口15214人。党政机关驻仁和村。
马埠镇:国土面积162平方公里。辖区村委会8个,马埠、固山、曾安、朱家、芦溪、凰洲、上盖、夏塘。村民小组94个,年末总户数5120户,户籍总人口15521人。党政机关驻马埠村。
砚溪镇:国土面积122平方公里。辖区村委会10个,砚溪、鹏溪、步溪、灼溪、灼岭、虹桥、觉溪、坪头、因山、金坊。村民小组114个,年末总户数4366户,户籍总人口13495人。党政机关驻砚溪村。
金江乡:国土面积101.5平方公里。辖区村委会6个,城上、黑虎、新溪、金滩、庙前、庙下。村民小组67个,年末总户数3346户,户籍总人口10684人。党政机关驻董家庙。
戈坪乡:国土面积81平方公里。辖区村委会6个,戈坪、芳洲、小坑、汀溪、舍龙、白沙。村民小组60个,年末总户数2456,户籍总人口8009人,党政机关驻戈坪村。
福民乡:国土面积101.5平方公里。辖区村委会6个,娄屋得、方家、郭下、宋家、小枥、田心。村民小组69个,年末总户数2939,户籍总人口9531人。党政机关驻娄屋得村。
桐林乡:国土面积111.5平方公里。辖区村委会5个,桐林、流源、长田、张家、庙口。村民小组54个,年末总户数2735户,户籍总人口8738人。党政机关驻桐林村。
金坪民族乡:国土面积20平方公里。辖区村委会5个,朝阳、金坪、新民、移山、南下。村民小组19个,年末总户数1346户,户籍总人口3183人。党政机关驻朝阳村。
历史沿革
古为新淦、石阳县地。
三国,吴宝鼎二年(267年)析新淦、石阳置巴邱县。
隋朝,开皇十年(590年)废石阳、巴邱县,县地分别并入庐陵、新淦县,以巴邱故冶地置峡江镇。
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析新淦县原巴丘县故地置峡江县,县以镇名。县治原设赣江西岸的巴邱镇,
1985年06月19日,水边乡改设镇建制。
1993年,撤销马埠乡、砚溪乡、仁和乡,设立马埠镇、砚溪镇、仁和镇。
199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东迁县治,
1997年07月1日,正式迁至水边镇。
1997年04月16日,金江乡政府驻地迁至董家庙。
1999年07月15日,福民乡政府驻地迁至娄屋得。
2001年05月09日,撤销巴邱乡,划归巴邱镇。
2001年12月03日,撤销沙坊乡、罗田乡,合并设立罗田镇。
2007年11月20日,设立金坪京族乡。
县城概况
【县城规划】峡江县县城位于水边镇,东起京九铁路,北至郑家湾,西始玉笥山山脚,南止水边镇众村村委霞州村。105国道、京九铁路、赣粤高速、赣江水道在峡江县南北贯通,对发展峡江边贸市场,扩大流通,搞活经济十分有利。通过便捷的交通,峡江县县城依托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增强区域经济关联度,位优势使区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进一步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街道巷路】2016年县城主要道路28条:玉峡大道、玉笥大道、玉华路、碧玉路、水晶路、石阳路、会仙路、承天路、元阳路、玉梁路、百花路、月华路、大秀路、普正路、郁木路、环玉路、工业一路、工业二路、工业三路、工业四路、工业五路、工业六路、工业七路、工业八路、工业九路、工业十路。
【园林绿化】养护城区绿地面积44万平方米,绿化苗木长势良好。完成县中心城区草花四季种植更换工作。完成了玉笥路、锦绣路等街道部分树木移栽、补栽工作。
【市政公用管理】疏通下水道近600米,清理检查井800余座,更换检查井圈盖100余套,修复市政道路破损路面、人行道板400余平方米,更换路缘石600米。多次检修城区路灯,亮灯率达98%。
【城市供水】县城区供水普及率达99%。县城区供水量400万吨,增长8.4%,新增用水客户1708户。完成湿地公园工程供水管道安装。完成杨家新村、何君小康新村、金色家园二期等小区建设供水工程。巴邱镇供水量205吨,增长5.8%。第二水厂新建供水工程项目已竣工,现在已投入使用。
【住宅建设】2016年,全县新开工的项目29个,总建筑面积约282233㎡,造价30745万元;重大项目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建筑面积39805㎡,造价约4378万元;保障性住房工程建筑面积50334㎡,造价5536万元。
人口状况
【户籍人口】2016年,全县年末总户数63098户,人口188845人,其中:男101228人,女87617人,农业人口118456人,非农业人口70389人。18岁以下人口48325人,占总人口的25.59%;18-34岁人口43566人,占总人口的23.07%;35-59岁人口69377人,占总人口的36.74%;60岁以上人口27577人,占总人口的14.60%。
【常住人口】根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经市统计局认定,2016年末全县有常住人口188315人,其中:男97530人,女90785人,城镇人口82294人,乡村人口106021人,城镇化率为43.7%。年出生人口2613人,死亡人口1125人,出生率为13.92‰,死亡率5.99‰,自然增长率为7.93‰。
【人口控制】2016年,全县有一孩育龄妇女人数为11401人,领取独生子女证累计人数5411人,采取各种节育措施人数30777人,全县一孩率为40.11%,节育率84.95%。
环境质量
【空气质量】县内设有1个空气质量评价点即县环保局办公大楼,1个空气质量背景点即水边镇曾家村,监测显示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
【水质量】县内设有1个水环境监测点,漳口取水口和赣江峡江县与新干交界处(峡江车头),赣江峡江段水质常年稳定在Ⅲ类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
【节能减排】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全面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同比下降1.5%,氨氮排放量同比下降1%。
气象状况
【气候概况】2016年平均气温为18.4度,比历年同期平均值17.8度,偏高0.6度,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4度,出现在7月29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6.9度,出现在1月25日,其中5月和9月气温偏低历年,7月份较历年同期持平,其余月份均偏高历年。年总降水量为1894.1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值1635.0毫米,偏多259.1毫米,其中1月、4月、5月、9月和11月降水量偏多历年,其余月份均偏少历年。全年一日最大降水量为108.6毫米,出现在5月20日。年总日照时数为1449.6小时,比历年同期平均值1586.6小时,偏少137小时,其中2月、3月、6月和8月日照偏多历年,其余月份均偏少历年。
【极端天气及灾害情况】受高空低槽东移、中低层切变、西南急流和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5月5日出现冰雹天气,阴有雷阵雨转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受此次降水过程影响,峡江县共造成4984人受灾,农作物受灾310公顷,绝收面积42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76万元。
受高空槽、低涡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共同影响,5月20日到5月23日全县阴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受降水过程影响,峡江县共造成11567人受灾,农作物受灾707公顷,绝收面积147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376万元。
【总的气候特征】2016年年度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2016年我县属气象灾害不明显年份,各种农作物生育期间气象条件利大于弊,农业年景综合评价为偏丰年。
水文状况
峡江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641.9毫米,降雨主要收季风影响,多集中在3-6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8%,一般从4月前后起,暖湿的夏季风开始盛行,雨量逐渐增加,进入汛期。
2016年,巴邱水文站监测峡江全年降雨量1847.5毫米,较水平年增加12.5%,赣江峡江段年最高水位42.14米,最大流量11300立方米每秒(3月24日),最低水位34.13米,最小流量392立方米每秒(12月30日),年最高水温32.0摄氏度,最低水温8.3摄氏度。
经济发展
201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29808万元,同比增长9.0%。分产业看: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403万元,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350529万元,同比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249876万元,同比增长11.3%。三次产业结构比从上年的21.2:45.6:33.2调整为17.7:48.0:34.3,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38411元,增长10.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24774元,占GDP的比重58.2%。
【地势地貌】
境内地势为东南、西北部高,向中部赣江倾斜。地形以丘陵为主,兼有低山,境东桐林五朵梅花主峰(644米)为县境最高地,境北仁和涂家赣江河峪(26米)为县境最低处。全县低山主要分布在东西部边境,山体大都呈东北西南走向,有海拔高度500米以上山峰19座;中间大片丘陵,多在海拔高度100-300米之间,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62%。赣江及其Ⅰ级支流两岸多为河谷阶地。巴邱镇往南的玉峡仅宽400米,为千里赣江最峡处,是天然良好水电枢纽坝址。由此,峡江水利枢纽经国家立项,2009年动工兴建,2012年成功截流并装机试发电。西岸桥孔德由于江面水势平缓,河道宽坦水深,是一个有待开发建设的中型港口港址。
【水力资源】峡江县古称玉峡,县治原设巴邱镇,1997年7月1日东迁水边镇;巴邱镇以南的赣江江面,为千里赣江最狭处,峡江由此得名,峡江水利枢纽坝址位于此。
——水力资源。峡江县水资源总量11.31亿立方米,境内河流总长567.48公里,河网密度0.441公里/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深865毫米,地表水总量505.54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为75545.94千瓦(其中赣江干流62000千瓦),地方可开发量7340千瓦,已开发电能4540千瓦。
---饮水工程。赣江峡江段全长38公里,河面宽350~1000米,年平均径流量473.2亿平方米,峡江县境以上流域面积62428.67平方公里(境内流域面积486.75平方公里)。赣江为我县居民主要饮水水源地,有巴邱、漳口两个取水口,每月进行水质检测,水质基本维持在Ⅱ类。
---水利枢纽。赣江巴邱段上游隘口有玉峡、马鞍,下有刀剑、金刚四山对峙,江面狭窄,流水急湍,形成狭窄的河谷地段,峡江水利枢纽建于此。峡江水利枢纽正常蓄水位为46.0米,水库总库容为11.87亿立方米,防洪库容为6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360兆瓦,设计年发电量达11.42亿度,年均发电效益4亿元;峡江水利枢纽船闸通航能力为1000吨级,渠化坝址上游77公里航道;峡江灌区设计灌溉面积为32.95万亩,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赣江支流。赣江峡江段建有仁和、福民、乌口、江家4条防洪堤、全长23.32公里,保护耕地2.18万亩、人口1.58万人;境内有沂江、黄金江、盘龙江3条主要的赣江一级支流,流经我县七个乡镇,全长183公里,建有罗田、水边、马埠、戈坪四个防洪工程。三条支流水能资源蕴藏很少,仅可局部开发利用。其中境内水能蕴藏量较大的沂江,年平均径流量66.52亿立方米,流域面积978平方公里,有水能蕴藏量4700千瓦,是全县发展小水电的重点,沂江干流上建有马埠、大西头两座水电站,支流上建有藤坑、幸福水库两座水电站;此外黄金江干流上建有万宝水库三级电站,盘龙江干流上建有万能电站,盘龙江支流上建有雁头陂水电站,全县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4655千瓦,年均发电量1600万度。
---水库湖泊。全县有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7座,小(二)型水库115座,山塘1553座,引水工程144处,提灌站69座,装机容量957kw。全县水利工程蓄水量达13828万立方米,平均水资源总量11.27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4.8万亩,其中蓄水灌溉面积20.12万亩,引提水灌溉面积4.56万亩,旱涝保收总面积17.34万亩。
【土地资源】峡江县境处华南褶皱系东北域,属江南丘陵区,全境地势为东南、西北部高,向中部赣江倾斜,海拔最高处为五朵梅花主峰(位于水边镇湖洲与新干县接壤处),海拔644米,最低处为仁和镇涂家赣江江心。地形以丘陵为主,兼有低山,低山主要分布在东、西部边境,山体大都呈北东走向;中间大片丘陵,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62%。赣江自南向北贯穿县境,境内长34公里,主要支流有沂江、黄金江、盘龙江和象口水等。
截至2016年末,全县土地面积1301.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5001.6公顷,园地2020.05公顷,林地85036.64公顷,草地1574.59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702.1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009.8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969.24公顷,其他土地1464.92公顷。
【矿产资源】峡江县区域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相对频繁。县域内地层发育较全,其中晚元古代一套复理石—类复理石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建造及含铁硅质岩建造遍布全区,是区内铁矿源层;石炭—二叠纪海相碳酸盐岩及泥砂质含煤建造,是区内水泥灰岩、煤的重要产出层位;晚三叠世湖沼相碎屑岩含煤建造为烟煤的产出层位;早侏罗世内陆河湖相碎屑岩建造控制了区内长石石英砂岩的展布;与白垩—第三纪陆相砂砾岩夹陆相火山岩建造相关矿产有建筑石料;第四纪砂砾石堆积是红土型金、砖瓦粘土及建筑砂的重要层位。岩浆岩主要为加里东期及印支期岩体,与之有关的矿产有钨、银、钴、稀土、花岗岩、瓷土、铀等。
截至2016年末,峡江县已发现燃料、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土金属、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等七大类共计21种矿产。矿种有煤、铀、铁、铅、镍、钴、锰、砷、钨、金、银、稀土、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石(材)料、饰面用花岗岩、玻璃用硅石、瓷土、硅线石、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矿及水气矿产—矿泉水等。已探明储量的矿产11种,列入《江西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种8种。矿产地111处,其中小型煤矿3处,保有资源储量149.9万吨;小型铁矿15处,保有资源储量200.75万吨矿石;钨矿1处,保有资源储量2839.5(WO3)吨;稀土1处,保有资源储量206(氧化物)吨;水泥用灰岩9处,保有资源储量577.6万吨;饰面用花岗岩12处,保有资源储量1895.3万立方米;瓷土8处,保有资源储量>379.8万吨。有开发前景的矿种14种,铀、铁、金、银铅、钨、稀土、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石(材)料、饰面用石材、玻璃用硅石、瓷土、砖瓦用粘土矿及矿泉水等。
【动植物资源】峡江县是全省林业重点县。据统计,县境内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约有220科、790属、1400种左右。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林及人工栽培的杉树林、湿地松林等,经济林以油茶、柑桔为主。脊椎动物有31目85科285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苏门羚、虎纹蛙、鸳鸯、林雕、游隼、白鹇、穿山甲等24种。水生动物有鱼类15科、66种,水生生物有6科48种,以绿藻居多。
【森林资源】全县林地面积87267.2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72829.3公顷,占林地面积83.5%;疏林地面积103.7公顷,占林地面积0.1%;灌木林地面积10810.7公顷,占林地面积12.4%;未成林地面积2026.7公顷,占林地面积2.3%;苗圃地面积43.5公顷,占林地面积0.1%;无立木林地面积1011.2公顷,占林地面积1.1%;宜林地面积442.1公顷,占林地面积0.5%。
全县森林覆盖率64.7%,活立木总蓄积为4341526立方米,分布如下:①有林地面积为72829.3公顷,其中乔木林面积为70747.2公顷、蓄积为4249456立方米;竹林面积为2082.1公顷、株数为6150926根。②疏林地蓄积为2502立方米。③四旁树株数为401325株、蓄积为39818立方米。④散生木株数为401823株、蓄积为49750立方米。
【生物资源】境内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可利用的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森林资源。全县林地面积87267.2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72829.3公顷,占林地面积83.5%;疏林地面积103.7公顷,占林地面积0.1%;灌木林地面积10810.7公顷,占林地面积12.4%;未成林地面积2026.7公顷,占林地面积2.3%;苗圃地面积43.5公顷,占林地面积0.1%;无立木林地面积1011.2公顷,占林地面积1.1%;宜林地面积442.1公顷,占林地面积0.5%。全县森林覆盖率64.7%,活立木总蓄积为4341526立方米,分布如下:①有林地面积为72829.3公顷,其中乔木林面积为70747.2公顷、蓄积为4249456立方米;竹林面积为2082.1公顷、株数为6150926根。②疏林地蓄积为2502立方米。③四旁树株数为401325株、蓄积为39818立方米。④散生木株数为401823株、蓄积为49750立方米。
---野生植物:200余科1400余种。主要有山苍子、黄栀子、白栎、黄荆、枫香、小山竹、金银花、谷皮、荆芥、砂仁、鸡血藤、乌桕、香附、弥猴桃、杜仲、杨梅、葛藤、钩藤、杜鹃、山茶、野当归、牛夕、楠木、罗汉松、云松、雪松、黄杨、樟、柏、檫、枫、荷、栎、银杏等。珍贵树种有湘楠、红楠、华中楠、银杏、水杉、苏铁等。药用植物260余种,如黄栀子、金银花、钩藤、近年来引进的草珊瑚等。牧草种类约107种。
---养殖动物:猪、牛、羊、兔、鸡、鸭、鹅、鸽、火鸡、孔雀、野鸭、贵妃鸡、珍珠鸡、竹鼠等近20种。
---野生动物:兽类有野猪、野兔、獐、鹿、獾、黄鼠狼、水獭、刺猬、松鼠、田鼠等;稀有珍贵动物有马鹿、穿山甲等;爬行动物有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黄荆蛇、泥蛇、竹叶青、水蛇、白花蛇等;飞禽类有野鸽、野鸡、野鸭、鸳鸯、斑鸠、喜鹊、乌鸦、麻雀、斑鸡、白鹭、画眉、黄雀、白鹤、八哥、啄木鸟、猫头鹰等;两栖动物有青蛙、田鸡、石鸡、癞蛤蟆等。昆虫类则更多,难以列举。
---养殖鱼类:四大家鱼的青鱼、草鱼、鳙鱼、白鲢,还有鲫鱼、鲈鱼、红鮊、斑点叉尾鮰等。
---野生鱼类:鳡鱼、长春鳊、三角鲂、团头鲂、红鲴、黄鲴、中华鲛、翘嘴、红鮊、鲤鱼、蛇鮈、长鲍、圆筒吻鮈、赤眼鳟、油条鱼鯵、银鲴、高体鱼鯵、银鱼、花鳅、大班花鳅、泥鳅、河鳅、大阿鲶鱼、胡子鲶、黄颡鱼、粗唇蛫、清规鳗鱼、乌鳢、黄鳝、鳜鱼等。
---甲介类。有甲鱼、龟、蟹、虾;蚌、螺类有三角肌蚌、褶纹冠蚌、长蚌、锥蚌、蹄蚌、扭蚌、黄蚬、湖螺、中华圆田螺等。
行政区划
2016年底峡江县辖水边、巴邱、仁和、砚溪、马埠、罗田6个镇,桐林、福民、戈坪、金江、金坪民族乡5个乡,共11个乡级行政区;辖85个村民委员会、7个居民委员会,下设990个村(居)民小组。
水边镇:国土面积183平方公里。辖区居委会4个,石阳、百花、沂溪、玉笥;村委会11个,郭正、下痕、湖洲、馆头、分界、众村、佩贝、何君、璃田、武溪、北龙。村民小组173个,年末总户数18075户,户籍总人口52336人。党政机关驻石阳街。
巴邱镇:国土面积110.43平方公里。辖区居委会3个,东门、南门、西门;村委会8个,北门、晏家、坳上、油陂庙、洲上、何家、泗汾、蒋沙。村民小组112个,年末总户数12209户,户籍总人口32529人。党政机关驻北门村。
罗田镇:国土面积162.5平方公里。辖区村委会11个,罗田、店前、安山、桂林、神林、峡里、官洲、沙坊、新江、江口、东梅。村民小组120个,年末总户数5865户,户籍总人口19605人。党政机关驻罗田村。
仁和镇:国土面积132平方公里。辖区村委会9个,仁和、枥坑、新陂、刁田、大田、大里、官田、彭家。村民小组108个,年末总户数4641,户籍总人口15214人。党政机关驻仁和村。
马埠镇:国土面积162平方公里。辖区村委会8个,马埠、固山、曾安、朱家、芦溪、凰洲、上盖、夏塘。村民小组94个,年末总户数5120户,户籍总人口15521人。党政机关驻马埠村。
砚溪镇:国土面积122平方公里。辖区村委会10个,砚溪、鹏溪、步溪、灼溪、灼岭、虹桥、觉溪、坪头、因山、金坊。村民小组114个,年末总户数4366户,户籍总人口13495人。党政机关驻砚溪村。
金江乡:国土面积101.5平方公里。辖区村委会6个,城上、黑虎、新溪、金滩、庙前、庙下。村民小组67个,年末总户数3346户,户籍总人口10684人。党政机关驻董家庙。
戈坪乡:国土面积81平方公里。辖区村委会6个,戈坪、芳洲、小坑、汀溪、舍龙、白沙。村民小组60个,年末总户数2456,户籍总人口8009人,党政机关驻戈坪村。
福民乡:国土面积101.5平方公里。辖区村委会6个,娄屋得、方家、郭下、宋家、小枥、田心。村民小组69个,年末总户数2939,户籍总人口9531人。党政机关驻娄屋得村。
桐林乡:国土面积111.5平方公里。辖区村委会5个,桐林、流源、长田、张家、庙口。村民小组54个,年末总户数2735户,户籍总人口8738人。党政机关驻桐林村。
金坪民族乡:国土面积20平方公里。辖区村委会5个,朝阳、金坪、新民、移山、南下。村民小组19个,年末总户数1346户,户籍总人口3183人。党政机关驻朝阳村。
历史沿革
古为新淦、石阳县地。
三国,吴宝鼎二年(267年)析新淦、石阳置巴邱县。
隋朝,开皇十年(590年)废石阳、巴邱县,县地分别并入庐陵、新淦县,以巴邱故冶地置峡江镇。
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析新淦县原巴丘县故地置峡江县,县以镇名。县治原设赣江西岸的巴邱镇,
1985年06月19日,水边乡改设镇建制。
1993年,撤销马埠乡、砚溪乡、仁和乡,设立马埠镇、砚溪镇、仁和镇。
199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东迁县治,
1997年07月1日,正式迁至水边镇。
1997年04月16日,金江乡政府驻地迁至董家庙。
1999年07月15日,福民乡政府驻地迁至娄屋得。
2001年05月09日,撤销巴邱乡,划归巴邱镇。
2001年12月03日,撤销沙坊乡、罗田乡,合并设立罗田镇。
2007年11月20日,设立金坪京族乡。
县城概况
【县城规划】峡江县县城位于水边镇,东起京九铁路,北至郑家湾,西始玉笥山山脚,南止水边镇众村村委霞州村。105国道、京九铁路、赣粤高速、赣江水道在峡江县南北贯通,对发展峡江边贸市场,扩大流通,搞活经济十分有利。通过便捷的交通,峡江县县城依托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增强区域经济关联度,位优势使区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进一步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街道巷路】2016年县城主要道路28条:玉峡大道、玉笥大道、玉华路、碧玉路、水晶路、石阳路、会仙路、承天路、元阳路、玉梁路、百花路、月华路、大秀路、普正路、郁木路、环玉路、工业一路、工业二路、工业三路、工业四路、工业五路、工业六路、工业七路、工业八路、工业九路、工业十路。
【园林绿化】养护城区绿地面积44万平方米,绿化苗木长势良好。完成县中心城区草花四季种植更换工作。完成了玉笥路、锦绣路等街道部分树木移栽、补栽工作。
【市政公用管理】疏通下水道近600米,清理检查井800余座,更换检查井圈盖100余套,修复市政道路破损路面、人行道板400余平方米,更换路缘石600米。多次检修城区路灯,亮灯率达98%。
【城市供水】县城区供水普及率达99%。县城区供水量400万吨,增长8.4%,新增用水客户1708户。完成湿地公园工程供水管道安装。完成杨家新村、何君小康新村、金色家园二期等小区建设供水工程。巴邱镇供水量205吨,增长5.8%。第二水厂新建供水工程项目已竣工,现在已投入使用。
【住宅建设】2016年,全县新开工的项目29个,总建筑面积约282233㎡,造价30745万元;重大项目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建筑面积39805㎡,造价约4378万元;保障性住房工程建筑面积50334㎡,造价5536万元。
人口状况
【户籍人口】2016年,全县年末总户数63098户,人口188845人,其中:男101228人,女87617人,农业人口118456人,非农业人口70389人。18岁以下人口48325人,占总人口的25.59%;18-34岁人口43566人,占总人口的23.07%;35-59岁人口69377人,占总人口的36.74%;60岁以上人口27577人,占总人口的14.60%。
【常住人口】根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经市统计局认定,2016年末全县有常住人口188315人,其中:男97530人,女90785人,城镇人口82294人,乡村人口106021人,城镇化率为43.7%。年出生人口2613人,死亡人口1125人,出生率为13.92‰,死亡率5.99‰,自然增长率为7.93‰。
【人口控制】2016年,全县有一孩育龄妇女人数为11401人,领取独生子女证累计人数5411人,采取各种节育措施人数30777人,全县一孩率为40.11%,节育率84.95%。
环境质量
【空气质量】县内设有1个空气质量评价点即县环保局办公大楼,1个空气质量背景点即水边镇曾家村,监测显示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
【水质量】县内设有1个水环境监测点,漳口取水口和赣江峡江县与新干交界处(峡江车头),赣江峡江段水质常年稳定在Ⅲ类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
【节能减排】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全面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同比下降1.5%,氨氮排放量同比下降1%。
气象状况
【气候概况】2016年平均气温为18.4度,比历年同期平均值17.8度,偏高0.6度,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4度,出现在7月29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6.9度,出现在1月25日,其中5月和9月气温偏低历年,7月份较历年同期持平,其余月份均偏高历年。年总降水量为1894.1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值1635.0毫米,偏多259.1毫米,其中1月、4月、5月、9月和11月降水量偏多历年,其余月份均偏少历年。全年一日最大降水量为108.6毫米,出现在5月20日。年总日照时数为1449.6小时,比历年同期平均值1586.6小时,偏少137小时,其中2月、3月、6月和8月日照偏多历年,其余月份均偏少历年。
【极端天气及灾害情况】受高空低槽东移、中低层切变、西南急流和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5月5日出现冰雹天气,阴有雷阵雨转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受此次降水过程影响,峡江县共造成4984人受灾,农作物受灾310公顷,绝收面积42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76万元。
受高空槽、低涡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共同影响,5月20日到5月23日全县阴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受降水过程影响,峡江县共造成11567人受灾,农作物受灾707公顷,绝收面积147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376万元。
【总的气候特征】2016年年度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2016年我县属气象灾害不明显年份,各种农作物生育期间气象条件利大于弊,农业年景综合评价为偏丰年。
水文状况
峡江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641.9毫米,降雨主要收季风影响,多集中在3-6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8%,一般从4月前后起,暖湿的夏季风开始盛行,雨量逐渐增加,进入汛期。
2016年,巴邱水文站监测峡江全年降雨量1847.5毫米,较水平年增加12.5%,赣江峡江段年最高水位42.14米,最大流量11300立方米每秒(3月24日),最低水位34.13米,最小流量392立方米每秒(12月30日),年最高水温32.0摄氏度,最低水温8.3摄氏度。
经济发展
201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29808万元,同比增长9.0%。分产业看: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403万元,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350529万元,同比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249876万元,同比增长11.3%。三次产业结构比从上年的21.2:45.6:33.2调整为17.7:48.0:34.3,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38411元,增长10.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24774元,占GDP的比重58.2%。
精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