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县
延川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北部,距延安市区80千米,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9°36′20″~110°26′44″,北纬36°37′15″~37°05′55″。全县东西长74.25千米,南北宽51.5千米。东临黄河与山西省永和县隔河相望,北与本省榆林市清涧县接壤,西北与子长县毗邻,西接宝塔区,南靠延长县。总面积1941平方千米,辖14个乡镇,人口19万。是陕西省主要红枣、蚕茧、酸枣仁产区之一。年平均气温10.8℃,年降水量500毫米。交通以公路为主。名胜古迹有乾坤湾、贾桂墓、赫连勃勃墓等。
地名由来:《元和郡县志》卷3延州延川县:“取吐延川(即县东秀延水)为名。
【行政区划】
2015年,延川县辖1个街道、8个镇:大禹街道、永坪镇、延水关镇、文安驿镇、杨家圪台镇、贾家坪镇、禹居镇、关庄镇、乾坤湾镇。
【历史沿革】
椐《延川县志》记载, 今延川县辖地,夏代为雍州属地,商代有鬼方部族居住,商代后期至西周初期属翟国范围,春秋时期由白翟族占据。
隋代,全国设州(郡)、县。开皇三年(583),取消郡制,以州统县。废文安郡,始置延川县,县治迁建于今延川县城,隶属延州。同时将安民县改称吉万县。大业三年(607),吉万县并入延川县。同年,改州为郡,延川县隶属延安郡。十三年(617)二月,朔方郡大豪族、鹰杨郎将梁师都举兵反隋,占据甘泉以北地区,随后自立梁国,自称皇帝,本境归梁国辖。梁国在今延川县城设立文州。梁国存在12年,文州存在不足1年。
唐代,全国设道、州、县。武德二年(619)九月初,唐将段德操出奇制胜攻克文州,为安抚稽胡族人增置州县,改文州为基州;分出文州东南部置西和州,辖安民、修文、桑园3县;分出文州西北部置南平州,辖义门、城平2县。武德四年(612)废南平州与义门县归基州辖。次年改为北基州。六年(623),绥州侨设于今延川县城,次年迁往魏平县。贞观二年(628)废西和州,修文、桑园2县并入安民县,隶属北基州。同时为避帝王李世民名讳,改安民县为安人县。八年(634)废北基州,复置延川县,与安人县并属关内道延州辖。二十二年(648),安人县改称弘风县。神龙元年(705)改弘风县为延水县。
清代,全国设省、道、府、县。顺治元年(1644)十二月,清军入据延川县。延川县隶属陕西省延榆绥道延安府。
辛亥革命后,废除府和直隶州建制,全国设省、道、县。
民国二年(1913),延川县改属榆林道辖。
民国二十二年(1933),废除道建制,延川县直属陕西省辖。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陕北特别委员会在革命根据地延川县西部置赤光县。2月,在延川县东部设置延水县,同月将赤光县改称延川县,延川、延水县隶属陕北省苏维埃政府辖。5月,永坪解放,延川县苏维埃政府迁驻永坪镇;6月,延川县城解放,延水县苏维埃政府迁驻县城。
1937年9月,延水县并入延川县,县府设在延川县城,归属陕甘宁边区政府直辖。
1943年1月,改归陕甘宁边区延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
1949年5月,撤销延属分区,改归陕北行政公署辖。
1950年5月,改归绥德专区辖。
1955年10月,改归延安专区辖。
1958年12月,延川县并入延长县。
1961年8月恢复延川县,隶属延安地区行政公署,后归属延安市。
1964年增设永坪镇。1973年,永坪镇、永坪公社合并。
1984年4月,设15个公社,345个生产大队,974个生产队。
1984年5月,15个公社改为15个乡;8月,城关、永平、张家河、文安驿乡改为镇建置,改城关乡为延川镇,增置高家屯乡;9月,拓家川乡更名为杨家圪台乡,增置黑龙关乡;12月,张家河镇更名为延水关镇。全县设延川、永坪、文安驿、延水关4镇及黑龙关(县城)、土岗、贺家湾、稍道河、南河(曹家圪)、马家河、冯家坪、眼岔寺、禹居、杨家圪台、贾家坪、关庄、高家屯(永坪)13乡。1988年全县共31351户,134225人。
1996年,延川县面积1941平方千米,人口40477户,164465人人。辖4镇13乡:延川镇、永坪镇、文安驿镇、延水关镇、高家屯乡、冯家坪乡、贾家坪乡、关庄乡、禹居乡、贺家湾乡、眼岔寺乡、南河乡、马家河乡、杨家圪台乡、稍道河乡、土岗乡、黑龙关乡,共有345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县政府驻延川镇。
1998年,杨家圪台乡改为杨家圪台镇,贾家坪乡改为贾家坪镇,禹居乡改为禹居镇,关庄乡改为关庄镇。调整后,延川县辖8个镇、9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延川县常住总人口164902人,其中:延川镇26858人,永坪镇26634人,延水关镇10660人,文安驿镇5474人,杨家圪台镇5550人,贾家坪镇9800人,禹居镇9529人,关庄镇10440人,高家屯乡11980人,冯家坪乡6256人,贺家湾乡6194人,黑龙关乡5892人,南河乡3122人,马家河乡7257人,眼岔寺乡7433人,稍道河乡6369人,土岗乡5454人。
2001年,撤销黑龙关乡并入延川镇,撤销稍道河乡并入杨家圪台镇,撤销南河乡并入马家河乡。区划调整后,延川县辖8个镇、6个乡:延川镇、永坪镇、延水关镇、文安驿镇、杨家圪台镇、贾家坪镇、禹居镇、关庄镇、高家屯乡、冯家坪乡、贺家湾乡、马家河乡、眼岔寺乡、土岗乡。(346个行政村)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延川县常住总人口168375人,其中:延川镇64454人,永坪镇34747人,延水关镇7557人,文安驿镇4178人,杨家圪台镇6909人,贾家坪镇5602人,禹居镇6897人,关庄镇7038人,高家屯乡9173人,冯家坪乡4070人,贺家湾乡3644人,马家河乡6774人,眼岔寺乡3944人,土岗乡3388人。
2011年,撤销冯家坪乡、高家屯乡并入永坪镇,撤销贺家湾乡、眼岔寺乡并入延川镇。调整后,延川县辖8个镇、2个乡:延川镇、永坪镇、延水关镇、文安驿镇、杨家圪台镇、贾家坪镇、禹居镇、关庄镇、马家河乡、土岗乡。
2012年末,延川县面积1986.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96709人,常住人口16.93万人。2013年末,延川县辖8个镇、2个乡,共有4个社区,346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延川镇。
2015年,撤销延川镇,设立大禹街道;撤销禹居镇,并入文安驿镇;撤销马家河乡,将马家河乡的杜木塬、贺家河、木军沟、安家塬、坡石河、格奴山渠6个村,划归文安驿镇,将贺家塬、上佛腰、下佛腰、梅家山、阳山河、瓦河、干家河、杜家河、滑河、普则塬10个村,划归杨家圪坮镇,将李家河、庞家河、中塬、小园则、寺河、圪图河、李家迁、刘家、马家河、高家塬、郭家河、干北塬、王家河、贯头、牛木塬、古寺、玉龙河、王家塬、崾头、玉龙塬、陈家河21个村,划归延水关镇,将南河、曹家圪崂2个村,划归大禹街道;撤销土岗乡,设立乾坤湾镇;将杨家圪坮镇的李家疙瘩、沙地、古里、仙芸、上村,武家山、西塬、园则河、郭家塬、苏丰、闫家山、寺罗、冯家塬、丁家山、巨木塬、冯家山16个村,划归乾坤湾镇。
延川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6℃,年日照时数2558小时,无霜期185天,常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地形地貌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拔850米。
地名由来:《元和郡县志》卷3延州延川县:“取吐延川(即县东秀延水)为名。
【行政区划】
2015年,延川县辖1个街道、8个镇:大禹街道、永坪镇、延水关镇、文安驿镇、杨家圪台镇、贾家坪镇、禹居镇、关庄镇、乾坤湾镇。
延川镇 | 河东社区,北关社区,南关社区,北新街社区,拐峁村,马家崖村,赵家沟村,杨家湾村,张家湾村,刘家湾村,王家坪村,马家坪村,龙眼村,杨家塬村,杨家圪塔村,马家店村,刘家圪崂村,新舍古村,曹家园则村,石家河村,董家塬村,北塬村,花家崾村,前刘家河村,高家圪台村,后刘家河村,贺土坪村,高家湾村,南塬村,都家河村 |
永坪镇 | 朝阳社区,红旗社区,枣林社区,永坪村,李家沟村,石油沟村,樊家沟村,崖窑村 |
延水关镇 | 张家河村,延水关村,高家畔村,伏寺村,杨家畔村,石佛村,苏亚村,新胜古村,冯家塬村,刘家塬村,呼家塬村,下刘塬村,桑洼村,刘泉村,石家山村,冯家崖村,贺家河村,东村,大连沟村,孙家山村,张家洼村,段家山村,郝家千村 |
文安驿镇 | 上驿村,高家坪村,瓦依沟村,下驿村,前马沟村,薜家沟村,马家沟村,辛家沟村,后马沟村,前袁家沟村,后袁家沟村,王家河村,依洛河村,舍和沟村,木瓜山村,梁家河村,梁家塔村,候家塬村,白家塬村,樊家塬村,周树塬村 |
杨家圪台镇 | 杨家圪台村,下大木村,白家寨村,拓家川村,岭上塬村,田家塬村,梁家塬村,铁卜河村,善佛村,西沟村,上张家河村,槐树坪村,刘坪店村,冯家村,车歌塬村,上大木村,下张家河村,陈家塬村,稍道河村,孙家塬村,湖泊村,应托村,新舍科村,冯家塬村,梁家河村,阁连村,乔郝家塬村,黄洋河村,去头村,南塬村,古里村,李家圪塔村,沙地村,武家山村,上村,苏丰村,仙芝村,闫家村,丁家山村,园则河村,寺罗村,郭家塬村,巨木塬村,西塬村,冯家山村 |
贾家坪镇 | 贾家坪村,高家千村,刘家沟村,刘家河村,磨义沟村,曲溪交村,樊家川村,樊家河村,下田家川村,刘马家圪塔村,石窑村,张家河村,上田家川村,马家河村,高家圪塔村,马家湾村,折家洼村,呼家老沟村,高家沟村,宜福沟村,白家河村,王家沟村,双庙村,闫家沟村,邀家河村 |
禹居镇 | 禹居村,蒿岔峪村,老庄河村,驮家岔村,杨家河村,杨家沟村,吕家河村,乔家河村,马家南沟村,南沟村,石窑沟村,圪塔山村,康家村,高家沟村,党家沟村,西沟村,封家湾村,高家坪村,张家屯村,马家坪村,高家圪图村,李家沟村,樊家沟村,南家沟村,刘家寨子村,郝家河村,大桥沟村,马家湾村,琯依沟村,东圪塔村,石家沟村 |
关庄镇 | 关庄村,二八家村,岔口村,张家河村,十甲村,下刘家河村,刘家湾村,杨家洼村,曹家河村,鸭巷村,甄家湾村,指王沟村,大张村,湫刘家河村,刘家圪塔村,东沟村,关家沟村,关家庄村,打则坪村,前楼河村,后楼河村,杨家坪村,齐家圪塔村,关家河村,马家沟村,呼家沟村,西洼村,太相寺村,王家沟村,贺家庄村,齐家坪村,高家塔村,贺家河村 |
高家屯乡 | 高家屯村,董家寺村,源流湾村,寒山石村,刘家崖村,麻子沟村,老虎沟村,张家湾村,高家沟村,丰柏胜村,散岔村,贺家崖村,贺李家沟村,上樊家沟村,同家崖村,白家河村,刘家渠村,余家塌村,樊家川村,贺家渠村,鲁家屯村,鲁家湾村,鲍家河村,新窑湾村,王家屯村,宜铁沟村 |
冯家坪乡 | 冯家坪村,黄家圪塔村,前张家沟村,后张家沟村,高家塌村,赵家河村,贺家河村,王家沟村,柏叶沟村,沙家沟村,大白家沟村,段家圪塔村,聂家坪村,彪家沟村,刘家沟村,寺村 |
贺家湾乡 | 贺家湾村,金家沟村,曹家沟村,园则沟村,邓家硷村,杨家山村,张家湾村,西沟河村,梁家岔村,赵山湾村,肖家沟村,董家沟村,郭家塔村,白家塬村,五眼泉村,虎白山村,刘家河村,白家硷村 |
马家河乡 | 马家河村,陈家河村,寺河村,克图村,牛木塬村,贯头村,王家塬村,高家塬村,王家河村,古寺村,干北塬村,玉龙塬村,玉龙河村,崾头村,郭家河村,李家千村,刘家村,中塬村,小塬则村,庞家河村,李家河村,南河村,瓦村,下佛崾村,上佛崾村,贺家塬村,滑河村,杜家河村,干家河村,杨山河村,安家塬村,坡石河村,木军沟村,梅家山村,贺家河村,善则塬村,杜木塬村,圪崂村,格奴山村 |
眼岔寺乡 | 杏山村,幕家崾村,新店河村,杨家坪村,冯家山村,会举塬村,马家千村,高家畔村,东洼村,刘家畔村,郝家山村,石克村,芦则洼村,刘家崾村,大高山村,小高山村,眼头村,抹山村 |
土岗乡 | 土岗村,大程村,碾畔村,槐卜圪崂村,白家山村,石崾子村,阿占村,联卜沟村,牛家山村,刘家山村,马家塬村,石畔村,温家塬村,雷家塬村,龙耳则村,樊家洼村,贺家坪村,伏义河村,滩则村,枣洼村 |
椐《延川县志》记载, 今延川县辖地,夏代为雍州属地,商代有鬼方部族居住,商代后期至西周初期属翟国范围,春秋时期由白翟族占据。
隋代,全国设州(郡)、县。开皇三年(583),取消郡制,以州统县。废文安郡,始置延川县,县治迁建于今延川县城,隶属延州。同时将安民县改称吉万县。大业三年(607),吉万县并入延川县。同年,改州为郡,延川县隶属延安郡。十三年(617)二月,朔方郡大豪族、鹰杨郎将梁师都举兵反隋,占据甘泉以北地区,随后自立梁国,自称皇帝,本境归梁国辖。梁国在今延川县城设立文州。梁国存在12年,文州存在不足1年。
唐代,全国设道、州、县。武德二年(619)九月初,唐将段德操出奇制胜攻克文州,为安抚稽胡族人增置州县,改文州为基州;分出文州东南部置西和州,辖安民、修文、桑园3县;分出文州西北部置南平州,辖义门、城平2县。武德四年(612)废南平州与义门县归基州辖。次年改为北基州。六年(623),绥州侨设于今延川县城,次年迁往魏平县。贞观二年(628)废西和州,修文、桑园2县并入安民县,隶属北基州。同时为避帝王李世民名讳,改安民县为安人县。八年(634)废北基州,复置延川县,与安人县并属关内道延州辖。二十二年(648),安人县改称弘风县。神龙元年(705)改弘风县为延水县。
清代,全国设省、道、府、县。顺治元年(1644)十二月,清军入据延川县。延川县隶属陕西省延榆绥道延安府。
辛亥革命后,废除府和直隶州建制,全国设省、道、县。
民国二年(1913),延川县改属榆林道辖。
民国二十二年(1933),废除道建制,延川县直属陕西省辖。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陕北特别委员会在革命根据地延川县西部置赤光县。2月,在延川县东部设置延水县,同月将赤光县改称延川县,延川、延水县隶属陕北省苏维埃政府辖。5月,永坪解放,延川县苏维埃政府迁驻永坪镇;6月,延川县城解放,延水县苏维埃政府迁驻县城。
1937年9月,延水县并入延川县,县府设在延川县城,归属陕甘宁边区政府直辖。
1943年1月,改归陕甘宁边区延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
1949年5月,撤销延属分区,改归陕北行政公署辖。
1950年5月,改归绥德专区辖。
1955年10月,改归延安专区辖。
1958年12月,延川县并入延长县。
1961年8月恢复延川县,隶属延安地区行政公署,后归属延安市。
1964年增设永坪镇。1973年,永坪镇、永坪公社合并。
1984年4月,设15个公社,345个生产大队,974个生产队。
1984年5月,15个公社改为15个乡;8月,城关、永平、张家河、文安驿乡改为镇建置,改城关乡为延川镇,增置高家屯乡;9月,拓家川乡更名为杨家圪台乡,增置黑龙关乡;12月,张家河镇更名为延水关镇。全县设延川、永坪、文安驿、延水关4镇及黑龙关(县城)、土岗、贺家湾、稍道河、南河(曹家圪)、马家河、冯家坪、眼岔寺、禹居、杨家圪台、贾家坪、关庄、高家屯(永坪)13乡。1988年全县共31351户,134225人。
1996年,延川县面积1941平方千米,人口40477户,164465人人。辖4镇13乡:延川镇、永坪镇、文安驿镇、延水关镇、高家屯乡、冯家坪乡、贾家坪乡、关庄乡、禹居乡、贺家湾乡、眼岔寺乡、南河乡、马家河乡、杨家圪台乡、稍道河乡、土岗乡、黑龙关乡,共有345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县政府驻延川镇。
1998年,杨家圪台乡改为杨家圪台镇,贾家坪乡改为贾家坪镇,禹居乡改为禹居镇,关庄乡改为关庄镇。调整后,延川县辖8个镇、9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延川县常住总人口164902人,其中:延川镇26858人,永坪镇26634人,延水关镇10660人,文安驿镇5474人,杨家圪台镇5550人,贾家坪镇9800人,禹居镇9529人,关庄镇10440人,高家屯乡11980人,冯家坪乡6256人,贺家湾乡6194人,黑龙关乡5892人,南河乡3122人,马家河乡7257人,眼岔寺乡7433人,稍道河乡6369人,土岗乡5454人。
2001年,撤销黑龙关乡并入延川镇,撤销稍道河乡并入杨家圪台镇,撤销南河乡并入马家河乡。区划调整后,延川县辖8个镇、6个乡:延川镇、永坪镇、延水关镇、文安驿镇、杨家圪台镇、贾家坪镇、禹居镇、关庄镇、高家屯乡、冯家坪乡、贺家湾乡、马家河乡、眼岔寺乡、土岗乡。(346个行政村)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延川县常住总人口168375人,其中:延川镇64454人,永坪镇34747人,延水关镇7557人,文安驿镇4178人,杨家圪台镇6909人,贾家坪镇5602人,禹居镇6897人,关庄镇7038人,高家屯乡9173人,冯家坪乡4070人,贺家湾乡3644人,马家河乡6774人,眼岔寺乡3944人,土岗乡3388人。
2011年,撤销冯家坪乡、高家屯乡并入永坪镇,撤销贺家湾乡、眼岔寺乡并入延川镇。调整后,延川县辖8个镇、2个乡:延川镇、永坪镇、延水关镇、文安驿镇、杨家圪台镇、贾家坪镇、禹居镇、关庄镇、马家河乡、土岗乡。
2012年末,延川县面积1986.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96709人,常住人口16.93万人。2013年末,延川县辖8个镇、2个乡,共有4个社区,346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延川镇。
2015年,撤销延川镇,设立大禹街道;撤销禹居镇,并入文安驿镇;撤销马家河乡,将马家河乡的杜木塬、贺家河、木军沟、安家塬、坡石河、格奴山渠6个村,划归文安驿镇,将贺家塬、上佛腰、下佛腰、梅家山、阳山河、瓦河、干家河、杜家河、滑河、普则塬10个村,划归杨家圪坮镇,将李家河、庞家河、中塬、小园则、寺河、圪图河、李家迁、刘家、马家河、高家塬、郭家河、干北塬、王家河、贯头、牛木塬、古寺、玉龙河、王家塬、崾头、玉龙塬、陈家河21个村,划归延水关镇,将南河、曹家圪崂2个村,划归大禹街道;撤销土岗乡,设立乾坤湾镇;将杨家圪坮镇的李家疙瘩、沙地、古里、仙芸、上村,武家山、西塬、园则河、郭家塬、苏丰、闫家山、寺罗、冯家塬、丁家山、巨木塬、冯家山16个村,划归乾坤湾镇。
延川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6℃,年日照时数2558小时,无霜期185天,常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地形地貌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拔850米。
精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