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县

钟山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偏北,贺州市西部。全境在东经110°58′~111°31′、北纬24°17′~24°46′北回归线偏北1度左右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地处南岭“五岭”山脉之都庞岭与萌渚岭余脉西南,富江下游流域,是珠江流域桂江水系的源头。东邻贺州市平桂管理区,南同昭平县接壤,西与平乐县、恭城瑶族自治县交界,北与富川瑶族自治县及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相连。县治钟山镇距贺州市50公里、自治区首府南宁市525公里、桂林市178公里、梧州市176公里、广州市370公里。2008年,全县总面积1472平方公里。

  地形与地貌  钟山县地形复杂多样,主要有平原、丘陵、盆地、山地。县境东、北、西及西南四面为山地地形,诸山环拱,地势高峻。中间是低陷的盆地,在山地边缘与盆地之间分布着起伏不大的平原和坡度缓和的丘陵,整个地势由北向东南倾斜,因而冷空气易进滞出。

  山脉与山峰  境内山脉主要有大桶山脉,大桶山脉位于县西面,延伸至中南部,属都庞岭山脉支脉。主要山峰有大桶山、蓝靛山、塘肚山、苦竹界、天峰岭、鸡母顶、羊头山、白帽岭等。大桶山脉分为两支,一支由大桶山经红花东岭向东南延伸经城厢、回龙绵延至凤翔、珊瑚犁头山与葫芦岭山地相环抱,呈长梁状山脉延伸,长约40千米,往南延伸进入贺州。主要山峰为东岭、凉亭岭(龙岐岭)、西山岭等。另一支挂壁山则自花山向南绵延至清塘与平乐、昭平县交界处转向东复而崛起,于大瑶山(大酋山)山脉相衔接,屹立于县西南角,主峰有雷电山、大坦坪、挂壁山、葫芦岭等。县境最高峰为位于两安瑶族乡北面10公里与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分界岭大桶山,主峰海拔1528米。

  河流  县内大小河流纵横交错,年均1个流量以上的河流有17条。主要河流思勤江,珊瑚河为桂江一级支流,富江为西江一级支流,三条主河共有14条支流,河流总长418.70公里,流域面积326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量17.45亿立方米。富江由富川经龟石流入经钟山县城,蜿蜒曲折向东南流入贺江,发源于西北部大桶山的思勤江与南部西流的珊瑚河在清塘乡桔芬汇合流入昭平汇入桂江。三条主河境内集雨面积为1741平方公里,其中思勤江728平方公里,珊瑚河521平方公里,富江492平方公里。

钟山县山川毓秀,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其类型主要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在全国旅游资源类型的8大主类31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中,全县旅游资源6主类齐全,31个亚类中钟山县有12个亚类,在全国155个基本类型中钟山县有25个。拥有花山等森林生态景观,英家粤东会馆、回龙龙道古民居等历史人文景观,既有十里画廊等喀斯特地质地貌景观、又有朝阳生态休闲及现代农业项目,还有以两安、花山为主要代表的瑶族风情。极具市场竞争力和开发价值,是广大游客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行政区划

2013年末,全县共设10个镇即钟山镇、回龙镇、石龙镇、凤翔镇、同古镇、珊瑚镇、公安镇、燕塘镇、清塘镇、红花镇,2个瑶族乡即花山瑶族乡和两安瑶族乡,113个行政村、3个社区,812个自然村,1847个村民小组。

2013年钟山县行政区划一览表

序号 乡镇 名称 所辖村委会名称 村委会数
(个)
所辖社区名称 社区数
(个)
自然村(屯)数(个) 村民小组数
(个)
1 钟山镇 护平、丹龙、太平、大耀、杨岩、城厢街、新里、程石、龙团、罗旧、龙马、龙井、榕马、民和、钟山街、龟石、牛岩、乌洞、民富、升平、潮滩。 21 城东
城南
城北
3 127 323
2 回龙镇 回龙、泉岭、东凤、东寨、龙虎、西乐、龙岛、力争、兴联、龙福。 10 60 86
3 石龙镇 新凤、大虞、黎塘、石龙、松桂。 5 50 137
4 凤翔镇 舞龙、江亚、凤翔、新栗、同枝、林樟。 6 38 113
5 同古镇 义伍、义安、和平、奉政、同古、金鸡、四合、平竹、瓦屋。 9 81 179
6 珊瑚镇 珊瑚、新民、卫田、金鹅 4 32 31
7 公安镇 马安、大田、梁屋、大桥、双元、荷塘、公安、牛庙、大龙、塘贝、江台、廖屋、凤岭、黄凤、里太。 15 77 328
8 红花镇 桃加、汤公、龙燕、俄柳、铜盆、古楼、红花。 7 32 61
9 两安乡 三联、两安、星寨、沙坪、小白、竹梅。 6 33 28
10 花山乡 平西、板冠、宝鹿、三叉、保安、林坪。 6 53 50
11 燕塘镇 燕塘、张屋、合群、聚义、玉坡、九龙、黄宝。 7 59 132
12 清塘镇 英家、河东、东平、大同、康平、清塘、榕水、印山、林岩、黄桥、六寨、新合、南妙、周岩、五权、新龙、新竹。 17 170 379
合计 113 3 812 1847
历史沿革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南海郡,钟山地属南海郡(郡治在番禺,即今广州市)。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南海赵佗击并象郡、桂林郡。自立为南越王,县地属南越国(都城设在番禺)。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平南越,置富川县,治设钟山。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隶交趾刺史部苍梧郡(部治和郡治均在广信县,即今梧州市),东汉建安八年(203年)隶交州苍梧郡(州治和郡治均设在广信县,即今梧州市)。三国时期属吴,黄武五年(226年),分苍梧置临贺郡,县域属荆州(州治在今湖北省襄樊市)临贺郡地(郡治在今八步)。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平吴,划始安、临贺郡隶广州、县域属广州临贺郡地。永嘉元年(307年)八月,以临贺、始安、始兴3郡20县为湘州,县域属湘州临贺郡地。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改临贺郡为临庆郡,县域属湘州临庆郡地。泰始六年(470年),改临庆郡为临庆国(封国),县域属临庆国地。齐建元二年(480年),临庆国复为临贺郡,县域属之。梁天监元年(502年)。

县域属湘州临贺郡地,普通元年(520年),县域仍属临贺郡地,大同六年(540年),置静州梁寿郡龙平县,县西南部属龙平县地。陈太建年间(569~581年),在富川县南(今钟山境内)置绥越县,隋省入富川。隋开皇年间(581~600年)县域隶桂州(州治在今桂林市)临贺郡。大业元年(605年)县域属杨州始安郡(郡治在始安县,即今桂林市)。唐贞观元年(627年)置道,县域隶岭南道桂州(道治在广州,州治仍在始安县即今桂林市),后隶广州。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分富州之龙平县置思勤县(治今钟山县清塘乡陶唐村)属富州。天宝二年(743年),富川县更名富水县,乾元元年(758年),复名富川县。咸通三年(862年),岭南分东、西道,县域先属岭南东道(道治在广州)广管,后属岭南西道(道治在今梧州市)桂管贺州(州治在今八步)、富川地。五代时期,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湖南节度使马殷攻占桂州,割据岭南,自称楚国,县域属楚国贺州,富州地。后汉乾佑元年(948年),南汉并楚,县域属南汉富州、贺州地。宋开宝四年(971年),县域属广南路(路治在广州)。五年(972年),县域西部之思勤县省入龙平县隶昭州(州治在今昭平县)。至道三年(997年),广南路分东、西两路,县域西南属广南西路(路治在今桂林市)昭州,其余属广南东路(路治在广州)贺州。大观二年(1108年)贺州割属广南西路,境域属广南西路贺州、昭州地。元初,县域属广南西路贺州、昭州地;元贞元年(1295年),广南西路隶湖广行中书省广西两江道(道治在今桂林市),县域属广西两江道贺州,平乐府地(州、府治均在今八步)。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广西两江道改为广西行中书省,县域属广西行中书省贺州,平乐府地(州、府治所不变)。明洪武九年(1376年)属贺州,十年(1377年)改属浔州府(府治在今桂平市),后属平乐府(治所在今平乐县城)。二十九年(1396年)十一月,富川县治从钟山迁至今富阳镇,钟山始名钟山镇,置边蓬寨巡检司。万历四年(1576年)析富川之二五都(今县境南部)入昭平县,均属平乐府。清顺治十二年(南明桂王永历九年,即1655年),县域属平乐府。道光十四年(1834年),平乐理苗通判移至钟山。

  民国5年10月,经民国政府总统核准,析富川县之钟山镇区、昭平县之防字区、乐字区合并设立钟山县。12月,省府委北流冯汝翼来钟筹备县治。民国6年(1917)6月,省府始委湖南徐世铎来任钟山县知事。钟山县隶广西省桂林道。民国19年属平乐民团区(区治所在今八步区)。民国21年4月,属桂林民团区。民国22年10月,属平乐民团区。民国23年3月属平乐行政监察区(治所仍在今八步区)。民国29年4月属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治所不变)。民国31年3月至38年11月属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治所不变)。

  1949年11月20日钟山县解放,12月13日钟山县人民政府成立,县人民政府驻钟山镇,属广西省平乐专区(专区治所在今八步)。1952年7月,广西省政府报请中南军政委员会核转,并经政务院1953年4月23日批准,撤销富川、钟山2个县,合并置富钟县,治设钟山镇,属平乐专区。1958年7月,改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专区(专区治所在今梧州市)。1961年7月1日,富川与钟山分治。1962年3月27日,国务院第115次全会决定,恢复设置钟山县,县人民政府驻钟山镇,属梧州地区行政公署。1971年梧州专区更名为梧州地区,县属梧州地区。1997年3月,撤销梧州地区,设贺州地区,钟山县属贺州地区(治所在今八步区)。2002年6月18日,国务院批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撤销贺州地区和县级贺州市,设立地级贺州市。贺州市设立八步区,将原县级贺州市的行政区和钟山县的西湾镇划归八步区管辖。贺州市辖原贺州地区的富川瑶族自治县、钟山县、昭平县和八步区。2007年9月19日,贺州市设立平桂管理区,望高镇、羊头镇划入新设立的平桂管理区管辖。钟山县和富川瑶族自治县、昭平县、八步区及平桂管理区属贺州市。

【民族】县境内居住着汉、瑶、壮等3个世居民族。2013年,全县瑶、壮等少数民族人口6.72万人,占总人口的15.69﹪。其中瑶族人口40465人,壮族人口26721人。瑶族主要居住在两安、花山、红花、燕塘等乡镇,壮族主要居住在清塘、同古等乡镇。

【人口】2012年,全县总人口433927人,常住人口35.65万人。在总人口中,男性230541人,女性203386人;其中18岁以下97369人,18~35岁144195人,36~60岁136123人,60岁以上56240人。全年出生人口6243人,在出生人口中男孩3306人,女孩2937人;死亡人口4030人,在死亡人口中男性2049人,女性1981人。全年迁入1865人,迁出2693人。

  2013年,全县总人口432682人,常住人口35.74万人。在总人口中,男性229386人,女性203296人;其中18岁以下97076人,18~35岁142506人,36~60岁137697人,60岁以上55403人。全年出生人口7134人,在出生人口中男孩3795人,女孩3339人;死亡人口1478人,在死亡人口中男性961人,女性517人。全年迁入1989人,迁出3165人。

精选留言

贺州钟山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