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锋区
铁锋区属市中心城区,地处哈大齐工业走廊规划区内,幅员面积695平方公里,居住着汉、满、蒙、回等21个民族,总人口33.2万,耕地面积8.7万亩。区位优势明显:在生态优势上,有闻名遐迩的世界三大生态系统资源之一的扎龙湿地41.5万亩,该湿地占我区总面积的39.9%、占扎龙镇面积的47.8%。并勘探出国内罕见的医疗热矿泉。全区有草原40万亩,苇塘28.8万亩,自然水面4.6万亩,林地4.3万亩;在空间优势上,北三区唯一的乡镇就是我区的扎龙镇。
以联通大道、齐扎公路为轴,拥有53平方公里的土地可开发利用;在交通优势上,齐齐哈尔火车站、公路客运总站位于境内,齐北、齐平、滨洲等铁路线,G015、G301等多条国道和省道,齐甘、齐泰高速公路在区内交汇;在产业优势上,农业方面,城郊型农业特色非常突出,现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绿色食品认证5个,有机农产品认证1个,地理标志1个。
工业方面,辖区内有亚洲最大的铁路货车制造集团---齐轨道装备公司、国家重点军工企业---北方机器有限公司、齐齐哈尔铁路等大中型企业,依托老工业基地优势,初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商贸流通方面,区域内有百花园、汇博、景新、站前、万力等多家大型商贸市场,人流密集,物流畅通,是黑龙江西北部最大的商贸物流集散地。旅游业方面,国家级扎龙自然保护区和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大乘寺位于境内,借助市委、市政府打造齐扎公路文化旅游线,扎龙温泉小镇、飞鹤乳业生态观光牧场、国防教育基地和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等旅游节点项目先后开工建设,为我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行政区划】
截至2010年铁锋区辖7个街道,1乡:站前街道、南浦街道、通东街道、光荣街道、龙华街道、北局宅街道、东湖街道、扎龙乡。
【历史沿革】
1946年5月24日,齐齐哈尔市政府将全市原以地名称谓的11个行政区改划为以数字称谓的6个区,铁锋区称第四区,区长陈昆。
1949年3月18日,市政府又将第三区与第四区合并,组成第三区政府,区长原镑,副区长张进学。同年8月,将第三区政府改为第三区公所,为齐齐哈尔市政府的派出机关。
1951年又恢复区一级政权机构,并将第三区改为第六区。
1955年2月又将第五区所辖的工人屯一带划归第六区,将第六区改称铁东区。铁东区政府的内部设有办公室、民政股、粮食股、文教股、卫生股。隶属于区政府的基层单位有南八里岗子、通东、光荣、站前四个街道。
1956年7月,区政府将各股改成科。下设办公室、财政税务科、卫生建设科、文教科、民政科、城市建设科、手工业办事处(后改称工业局)、商业科等。
1957年将中华街道划归铁东区管辖。
1958年,为了实现人民公社化,实行政企合一的体制,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撤销了铁东区建制,并将所辖的区域划成铁锋、和平、火车头三个人民公社,并分别设立了公社委员会,其中铁锋人民公社内设机构有办公室、粮食局、民政局、商业局、服务局、文教局、卫生局、体育运动委员会、建设局、工业局、交通局、农业局、计划委员会、农林畜牧局(局、委、办是科级单位)。火车头人民公社(区)、和平人民公社(区)内设机构于此基本相似。区属的各街道改为人民公社分社。铁锋人民公社(区)辖有光荣分社、文化分社、春光农业管理区及所辖14个村,屯。和平人民公社(区)辖有南浦分社、新马路分社、水师农业管理区及28个村,屯。火车头人民公社(区)辖有通东、站前分社、跃进农业管理区及2个村,屯。同年,将中华街道划回建华区。
1961年8月30日,将铁锋、火车头、和平3个公民公社合并组成一个铁锋人民公社,辖有光荣、通东、站前、南浦、龙华5个街道,(龙华办事处原为新马路办事处)水师农业管理区划归龙沙区人民公社,春光、跃进2个管理区合并改称铁锋农业公社,这一年将城市的五个分社改为街道称谓。
1967年4月,建立铁锋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同年,10月18日,选举了以军代表黄宝玺为主任的铁锋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区),取代中共铁锋人民公社委员会和铁锋人民公社委员会的职权。同年,依据齐齐哈尔市革命委员会[1967]15号文件批示,将铁锋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称铁锋区革命委员会。内设机构有:办公室、政治委员会、文化革命委员会、群众工作委员会、生产委员会、人民武装委员会,各委员会内设若干个工作小组。
1972年9月,铁锋区革命委员会将内设机构作了调整,将工作委员会改为3个部,设有:办公室、政治部(下设组织组、宣传组、文教组)、生产指挥部(下设有综合办公室、工业科、财税科、人事监察科、人防办公室、广播事业科、计划生育办公室、体育运动委员会、城建科、工商管理科、农林办公室后改称农业科)、另一个是人民保卫部。
区政府改为革命委员会同时将街道改为街道革命委员会。区辖有通东、光荣、南浦、站前、龙华5个街道革命委员会,一个铁锋农业公社革命委员会,铁锋区“五七”干校革命委员会。1974年11月,边屯人民公社划归铁锋区管辖。
1980年,取消了铁锋区革命委员会称谓。恢复了区人民政府称谓。
1982年,各分社恢复了街道称谓。
1983年,根据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进一步明确了街道的任务,组织居民学习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开展“五好”家庭,文明居委会活动,市容环境管理,落实计划生育,调解民事纠纷等。根据任务需要各街道内设秘书、民政、司法、城建、卫生、文教、计划生育、劳动等助理。
1984年11月,将铁锋、边屯2个农业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乡政府,并将所辖的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改为村民委员会。是年,经过区政府研究决定将管理区域过大、人口过多的光荣、南浦、站前、龙华街道,一分为二增设曙光、东湖、北局宅、新工地4个办事处,至此铁锋区人民政府辖9个街道。
1986年,将边屯乡所辖的扎龙村、哈拉乌苏村、吐木柯村、翁海村、赵凯村、塘土岗6个村,划出成立扎龙乡人民政府。乡政府内设:行政秘书、民政、文教、财政、卫生、农业、科技、计划生育等助理。乡政府下辖事业单位有: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机管理站、水利站、草原畜牧站、林业站、经管站,每站设站长、技术员、干事若干人。
1992年末,铁锋区位于齐齐哈尔市境东部,北邻建华区和富裕县,东濒乌裕尔河,南与昂昂溪区毗连,西靠龙沙区。总面积695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28平方千米。总人口28.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7万人;满、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4%。辖站前、通东、光荣、北局宅、龙华、南浦、东湖、新工地、曙光等9个街道和铁锋、边屯、扎龙3个乡。区政府驻地龙华路东端北侧。(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有改动)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铁锋区总人口332341人,其中:龙华街道39359人,站前街道30345人,南浦街道26875人,通东街道37565人,光荣街道22637人,北局宅街道31297人,曙光街道32184人,东湖街道32042人,新工地街道29920人,铁锋镇28013人,边屯乡7782人,扎龙乡5737人,省齐齐哈尔种畜场8585人。
2005年7月7日,撤销铁锋镇,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扎龙乡管辖(黑民区[2005]80号)。
人口
截至2010年,铁锋区总人口332341人。
经济发展
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9亿元,比2006年增长1.72倍,年均增长22.1%;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完成3.48亿元,比2006年增长4.22倍,年均增长33.4%。
以联通大道、齐扎公路为轴,拥有53平方公里的土地可开发利用;在交通优势上,齐齐哈尔火车站、公路客运总站位于境内,齐北、齐平、滨洲等铁路线,G015、G301等多条国道和省道,齐甘、齐泰高速公路在区内交汇;在产业优势上,农业方面,城郊型农业特色非常突出,现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绿色食品认证5个,有机农产品认证1个,地理标志1个。
工业方面,辖区内有亚洲最大的铁路货车制造集团---齐轨道装备公司、国家重点军工企业---北方机器有限公司、齐齐哈尔铁路等大中型企业,依托老工业基地优势,初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商贸流通方面,区域内有百花园、汇博、景新、站前、万力等多家大型商贸市场,人流密集,物流畅通,是黑龙江西北部最大的商贸物流集散地。旅游业方面,国家级扎龙自然保护区和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大乘寺位于境内,借助市委、市政府打造齐扎公路文化旅游线,扎龙温泉小镇、飞鹤乳业生态观光牧场、国防教育基地和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等旅游节点项目先后开工建设,为我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行政区划】
截至2010年铁锋区辖7个街道,1乡:站前街道、南浦街道、通东街道、光荣街道、龙华街道、北局宅街道、东湖街道、扎龙乡。
站前街道 | 联合社区,建工社区,南虹社区,新木社区,太平社区,南树园社区,南花园社区,建筑社区 |
南浦街道 | 和平社区,黎明社区,化工社区,新兴社区,南化社区,文明社区 |
通东街道 | 桥洞子社区,东苑西社区,东苑东社区,前程社区,人民东社区,繁荣社区,人民西社区 |
光荣街道 | 曙光社区,光荣社区,先进社区,鹤乡社区,俭朴五社区,建材路社区,文建路社区,跃进社区 |
龙华街道 | 中东社区,景新社区,新民社区,龙南一社区,天齐社区,龙南二社区,和平一社区,和平二社区 |
北局宅街道 | 新自卫社区,北五楼社区,北花园社区,纺织社区,北八里社区,劳动社区 |
东湖街道 | 东湖社区,八里社区,通南社区,自建一社区,自建二社区 |
扎龙乡 | 扎龙村,哈拉乌苏村,克钦村,长沟村,边屯村,查罕诺村,宛屯村,向阳村,先锋村,胡屯村,卢屯村,四家子村 |
齐齐哈尔种畜场 | 齐齐哈尔场直齐齐哈尔种畜场第一管理区齐齐哈尔种畜场第二管理区齐齐哈尔种畜场第三管理区 |
1946年5月24日,齐齐哈尔市政府将全市原以地名称谓的11个行政区改划为以数字称谓的6个区,铁锋区称第四区,区长陈昆。
1949年3月18日,市政府又将第三区与第四区合并,组成第三区政府,区长原镑,副区长张进学。同年8月,将第三区政府改为第三区公所,为齐齐哈尔市政府的派出机关。
1951年又恢复区一级政权机构,并将第三区改为第六区。
1955年2月又将第五区所辖的工人屯一带划归第六区,将第六区改称铁东区。铁东区政府的内部设有办公室、民政股、粮食股、文教股、卫生股。隶属于区政府的基层单位有南八里岗子、通东、光荣、站前四个街道。
1956年7月,区政府将各股改成科。下设办公室、财政税务科、卫生建设科、文教科、民政科、城市建设科、手工业办事处(后改称工业局)、商业科等。
1957年将中华街道划归铁东区管辖。
1958年,为了实现人民公社化,实行政企合一的体制,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撤销了铁东区建制,并将所辖的区域划成铁锋、和平、火车头三个人民公社,并分别设立了公社委员会,其中铁锋人民公社内设机构有办公室、粮食局、民政局、商业局、服务局、文教局、卫生局、体育运动委员会、建设局、工业局、交通局、农业局、计划委员会、农林畜牧局(局、委、办是科级单位)。火车头人民公社(区)、和平人民公社(区)内设机构于此基本相似。区属的各街道改为人民公社分社。铁锋人民公社(区)辖有光荣分社、文化分社、春光农业管理区及所辖14个村,屯。和平人民公社(区)辖有南浦分社、新马路分社、水师农业管理区及28个村,屯。火车头人民公社(区)辖有通东、站前分社、跃进农业管理区及2个村,屯。同年,将中华街道划回建华区。
1961年8月30日,将铁锋、火车头、和平3个公民公社合并组成一个铁锋人民公社,辖有光荣、通东、站前、南浦、龙华5个街道,(龙华办事处原为新马路办事处)水师农业管理区划归龙沙区人民公社,春光、跃进2个管理区合并改称铁锋农业公社,这一年将城市的五个分社改为街道称谓。
1967年4月,建立铁锋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同年,10月18日,选举了以军代表黄宝玺为主任的铁锋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区),取代中共铁锋人民公社委员会和铁锋人民公社委员会的职权。同年,依据齐齐哈尔市革命委员会[1967]15号文件批示,将铁锋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称铁锋区革命委员会。内设机构有:办公室、政治委员会、文化革命委员会、群众工作委员会、生产委员会、人民武装委员会,各委员会内设若干个工作小组。
1972年9月,铁锋区革命委员会将内设机构作了调整,将工作委员会改为3个部,设有:办公室、政治部(下设组织组、宣传组、文教组)、生产指挥部(下设有综合办公室、工业科、财税科、人事监察科、人防办公室、广播事业科、计划生育办公室、体育运动委员会、城建科、工商管理科、农林办公室后改称农业科)、另一个是人民保卫部。
区政府改为革命委员会同时将街道改为街道革命委员会。区辖有通东、光荣、南浦、站前、龙华5个街道革命委员会,一个铁锋农业公社革命委员会,铁锋区“五七”干校革命委员会。1974年11月,边屯人民公社划归铁锋区管辖。
1980年,取消了铁锋区革命委员会称谓。恢复了区人民政府称谓。
1982年,各分社恢复了街道称谓。
1983年,根据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进一步明确了街道的任务,组织居民学习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开展“五好”家庭,文明居委会活动,市容环境管理,落实计划生育,调解民事纠纷等。根据任务需要各街道内设秘书、民政、司法、城建、卫生、文教、计划生育、劳动等助理。
1984年11月,将铁锋、边屯2个农业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乡政府,并将所辖的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改为村民委员会。是年,经过区政府研究决定将管理区域过大、人口过多的光荣、南浦、站前、龙华街道,一分为二增设曙光、东湖、北局宅、新工地4个办事处,至此铁锋区人民政府辖9个街道。
1986年,将边屯乡所辖的扎龙村、哈拉乌苏村、吐木柯村、翁海村、赵凯村、塘土岗6个村,划出成立扎龙乡人民政府。乡政府内设:行政秘书、民政、文教、财政、卫生、农业、科技、计划生育等助理。乡政府下辖事业单位有: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机管理站、水利站、草原畜牧站、林业站、经管站,每站设站长、技术员、干事若干人。
1992年末,铁锋区位于齐齐哈尔市境东部,北邻建华区和富裕县,东濒乌裕尔河,南与昂昂溪区毗连,西靠龙沙区。总面积695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28平方千米。总人口28.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7万人;满、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4%。辖站前、通东、光荣、北局宅、龙华、南浦、东湖、新工地、曙光等9个街道和铁锋、边屯、扎龙3个乡。区政府驻地龙华路东端北侧。(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有改动)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铁锋区总人口332341人,其中:龙华街道39359人,站前街道30345人,南浦街道26875人,通东街道37565人,光荣街道22637人,北局宅街道31297人,曙光街道32184人,东湖街道32042人,新工地街道29920人,铁锋镇28013人,边屯乡7782人,扎龙乡5737人,省齐齐哈尔种畜场8585人。
2005年7月7日,撤销铁锋镇,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扎龙乡管辖(黑民区[2005]80号)。
人口
截至2010年,铁锋区总人口332341人。
经济发展
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9亿元,比2006年增长1.72倍,年均增长22.1%;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完成3.48亿元,比2006年增长4.22倍,年均增长33.4%。
精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