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南缘,九万大山南麓,东与融水、罗城两县相邻,南接宜州、河池两市,西与贵州省的荔波、从江两县毗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07°51′-108°43′,北纬24°44′-25°33′。东西最大横距8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0公里。

环江位于广西西北部,下辖12个乡镇、148个行政村(社区),居住着壮、毛南、苗、瑶等多个少数民族,总人口37.82万人。

环江有六大特点:一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全县毛南族人口5.8万多人,占全县总人口14.38%。二是广西国土面积大县。全县国土面积4572平方公里,居广西县级第三位。三是物产丰富。环江的;菜牛和;五香(香猪、香牛、香米、香鸭、香菇)等特产名扬区内外,环江是全国菜牛之乡,同时境内有丰富的煤、铅锌等矿产资源。四是生态环境良好。环江是广西第三林业大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全国绿化模范县,境内有九万山久仁和木论喀斯特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江喀斯特目前正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环江还是;全国兰花之乡。五是全国最大的贫困人口接收安置县之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共接收安置了都安、大化、东兰三县近6万贫困人口以及原大型国有采煤企业--红茂矿务局政策性关闭破产后2万多职工及家属。六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全县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目前还有85个村是贫困村。
一、地理位置
环江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东南麓,九万大山山麓,东经,北纬之间,隶属河池市。环江东邻罗城县、柳州市融水县,南接宜州市、河池市金城江区,西隔打狗河与南丹县相望,北与贵州荔波、从江两县毗连,距广西首府南宁市约331公里,距桂林约340公里,距金城江约48公里,距宜州约67公里。
二、地形地貌
环江地处桂西北云贵高原与桂中岩溶平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属高丘石山地区,总的地势北高南低,四周山岭绵延,中部偏南为丘陵,略呈盆地;西与西北多为石山;东北多为土山。北与东北部属侵蚀的中低山地貌,是苗岭山脉九万大山的一部分,山体庞大,沟谷纵横,全县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此区域;中北部为低山峰丛地貌;中南部为中高丘侵蚀地貌区;西南部为喀斯特地貌区。
三、气候
环江处于北回归线北沿,云贵高原东南麓,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其中南部边缘地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南部及大、小环江河谷地带属中亚热带谷地气候。全县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冬暖夏凉、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年均气温南部丘陵一带19.9℃,北部山区15.7℃。全县一月平均气温10.1℃,七月平均气温28℃;历年最低气温-5.2℃,无霜期290天。全年可照时数4422小时,全年太阳辐射量98.89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雨量1750毫米,降雨多集中于4至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0%;历年最小降雨量922.8毫米,蒸发量1571.1毫米,空气平均相对湿度79%。
四、水文
环江境内主要有大环江、小环江、中洲河和打狗河四条河,均发源于贵州省,从北向南贯穿县境,汇入龙江。大环江全长164.8公里,县境内147.2公里,流域面积8850平方公里,年均流量62.4立方米/秒。小环江全长136.5公里,境内长94.1公里,流域面积2338平方公里,年均流量39.3立方米/秒。加上各支流,全县河流总长度631.3公里。

 五、土壤
环江境内自然土壤有红壤、黄红壤、黄壤、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五个土壤亚类。成土母岩以砂页岩、石灰岩为主,砂岩、页岩次之。其中,黄壤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中低山地;黄红壤分布在海拔500-800米低山;红壤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或低山中下部;石灰土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地区。
六、矿产资源
环江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分布广、种类多、储量大和品位高等特点。已发现可供开发矿种达20多种,矿产地30多处,已探明矿藏达1161万吨,矿产潜在价值80.95亿元。主要有煤、褐铁矿、黄铁矿、铜、铅、锌、磷、石膏、石棉、滑石、白云石、水晶、锰、雄黄矿、锡、银、硫、铀、瓷土、方解石、大理石、冰洲石和汞等28种矿产。其中铅锌矿的储量、品位均属广西之首。

【行政区划】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辖6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思恩镇、水源镇、洛阳镇、川山镇、明伦镇、东兴镇、大才乡、下南乡、大安乡、长美乡、龙岩乡、驯乐苗族乡。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设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今环江大部分地属桂林郡,西北少部分地属象郡。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南海郡尉赵佗击并桂林郡和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今环江县地属南越国。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在其地设置郁林、苍梧、合浦、南海、珠崖、儋耳、交趾、日南、九真等9郡,今环江县地属郁林郡定周县(今宜山县)。
三国(220~280年)今环江县地属三国吴郁林郡。西晋(281~316年)今环江县地属桂林郡龙刚县(今宜山县);东晋(317~420年)属桂林郡潭中县(今柳州市)。
南北朝(420~589年)之南朝宋、齐,今环江县地属桂林郡龙定县(今宜山县)。南朝梁、陈属龙州(今柳城县)。
隋朝(589~618年)今环江县地属始安郡。
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在今环江县地置环州,是今环江县境内行政区域建置之始。环州治正平县环洛峒,即今环江渡口西之地庐屯(刘家屯)附近一带。环州下辖正平、福零、龙源、饶勉、思恩、武石、歌良、蒙都8县,除歌良在今宜山县及河池市境外,其余7县均在今环江县境内。即正平县在今大环江下游以西地区的西南、福龙一带;福零县在今水源乡西南部;龙源县在今水源乡中部、西部、北部地域;饶勉县在今县西部地区;思恩县在今大环江中下游及以西地区;武石县在今县西部地区;蒙都县在今大安、长美、大才全境及思恩镇之人和、清潭、文化一带。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环州为正平郡(也作整平郡),属岭南道邕州都督府,统正平等县,治所在大环江以西正平县环洛峒。后析原环州东北部置羁縻抚水州。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环州,仍辖正平等8县,州治所移至环江洲。
五代十国(907~960年)环州辖思恩、蒙都两县(余6县俱废分别人隶)。先属楚,后属南汉。
宋代(960~1279年)环州为羁縻州,宋始属宜州,咸淳元年(1265年)属庆远府。宋初分环州西部设镇宁州。
宋熙宁八年(1075年)废环州和镇宁州,环州、镇宁州及所属辖县并人环州原属县的思恩县,治所移至带溪(今洛阳镇合作八圩),管辖带溪、普义、镇宁三寨。宋元丰六年(1083年)复治环江洲。
宋大观元年(1107年),将思恩县带溪寨升为溪州,治带溪寨,大观四年(1110年)废溪州。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思恩县属庆远路。元初废宋羁縻安化州(即唐之抚水州)将所辖区隶属思恩县。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在今环江县境设置茆难团长官司、安化长官司,后废,归属思恩县。
大德元年(1297年)思恩县属庆远南丹溪峒等处军民安抚司。
明洪武元年(1368年)思恩县属庆远府,二年改属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三年复属庆远府。洪武十七年(1384年)析思恩县西北部地建置荔波县,隶属庆远府,正统十二年(1447年)改属南丹州,咸化十一年(1475年)复属庆远府。正德元年(1506年)思恩县、荔波县改属庆远府河池州。
清初思恩县、荔波县隶属庆远府。
雍正十年(1732,年)荔波县改属贵州行省都匀府。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析思恩县北部五十二峒、中州、三里等地另置安化厅,治今环江县明伦,隶属庆远府。
中华民国时期,今县境设置思恩县和宜北县。
民国元年(1912年)安化厅易为安化县。思恩、安化两县隶属柳江道。
民国2年(1913年)安化县改名宜北县。
民国16年思恩县、宜北县直隶广西省政府。
民国19年属宜山民团区。
民国21年4月两县改属柳州民团区。
民国23年3月两县属柳州行政监督区。
民国25年11月两县改属庆远行政监督区。
民国29年4月两县属第七行政督察区(原庆远行政监督区)。
民国31年3月两县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治柳江县)。
民国37年10月两县改属第十行政督察区,治宜山县。
1949年11月20日,宜北县解放,同月24日,思恩县解放。两县均属庆远专区。
1951年5月至8月,广西省政府报请政务院,并经政务院批复同意思恩、宜北两县合并置环江县,隶属宜山专区。8月11日,思恩、宜北两县合并为环江县,中共环江县委员会、环江县人民政府成立,县治思恩镇。同年12月改属桂西壮族自治区宜山专区。
1956年3月改属桂西壮族自治州宜山地区。同年7月改属柳州专区。
1958年1月25日改属宜山专区。同年7月改属柳州专区。
1965年5月18日改属河池专区。
1971年改属河池地区。
1986年6月5日,国务院批准将"毛难族"改名为"毛南族"。
1986年1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环江县,设立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以原环江县的行政区域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
1987年11月24日,值环江解放38周年纪念日,成立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隶属河池地区。
2000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辖7个镇、7个乡、1个民族乡。
2005年,上朝镇并入驯乐苗族乡;上南乡并入水源镇;木论乡并入川山镇。

人口民族

全县共有壮、毛南、汉、苗、瑶、仫佬、水、侗、回等19个民族杂居,组成了和睦共处的民族大家庭。其中世居民族有壮、毛南、汉、苗、瑶等5个民族。据河池市公安局户政科2009年底统计,民族人口数据如下:
民  族              人口               比例
毛南族            61919             16.45%
壮族        262310           69.71%
汉族        23305              6.19%
瑶族        18695               4.97%
苗族        4279                1.14%
仫佬族       1437                0.38%
水族         1430                0.38%
布依族       2222                0.59%
蒙古族       11                    0.00%
回族         103                  0.03%
彝族         17                    0.00%
朝鲜族       3                      0.00%
满族         25                     0.01%
侗族         408                   0.11%
白族         6                       0.00%
土家族       30                      0.01%
黎族        39                      0.01%
畲族        1                        0.00%
其他        71                       0.02%
合计          376311                100.00%

     壮族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除下南乡壮族人口较少之外,其余的乡镇都以壮族居住为主,其中明伦、东兴、大安、大才等乡镇壮族人口占90%以上。
毛南族主要聚居地为下南、川山、洛阳、水源、思恩等乡镇。
苗族主要分布在驯乐苗族乡的长北、山岗、镇北、康宁、福寿、全安等村。
瑶族主要分布在东兴的茶山、平安和龙岩的朝阁、黄种等村。
汉族主要分布在思恩、川山、东兴、龙岩、洛阳、驯乐等乡镇。

1993年以来,先后接收安置了都安、大化、东兰三个县6万贫困人口;2002年,又接收原广西红茂矿务局政策性关闭破产后2万多职工及家属的安置任务。

经济发展

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当年价)388684万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5230万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93817万元,增长11.6%,其中工业增加值62454万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129637万元,增长6.9 %。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42.5%、24.1%、33.4%。人均GDP为14052元,比上年增长7.7%。全年完成财政收入30128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586万元,分别增长13.6%和13.7%;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8438万元,增长8.6%。人均财政收入1089元,增长 13.2%。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7.8%。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19681.99万元,增长13.65%,贷款余额312012.87万元,增长26.92%。

精选留言

河池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