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溪县

明溪县位于福建西北部,地处东经116°53′~117°24′,北纬26°34′~27°08′。通行闽西客方言清宁话。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省食用菌生产基地、重点林区县之一。城西郊王坊北斗岩有东晋时的陨石大星窟。城北玉虚洞(滴水岩)游览区的古洞幽径、摩崖石刻、钟乳石笋、亭楼殿堂、清泉烟波,构成了奇景仙境,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其为“武夷三绝”之一。聚龙寺庙宇宏伟,香火不断。龙湖“龟山挺秀”、大岭头“雪峰营垒”、坪埠“觉林梵地”、南山“狮塔标奇”、东门“白沙夜月”皆为胜境。城南有商周文化遗址。明溪是全国四大蓝宝石产区之一,具有分布面积广、品位高、储藏量大、蓝宝石质量好、品种多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明溪境内四面环山,峰峦重叠。西北部和东北部崇山峻岭,海拔700-1000米。南部稍低,东南部最低的渔塘溪出境处瑶奢平原海拔180米。境内有海拔1000米以上高山25座,最高的圣水岩为1561.4米。山地和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91.91%,小平原面积占6.98%,水面占1.11%。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流有16条,因高山阻隔,溪流分属沙溪和富屯溪两大水系。耕地面积178462.37亩,水域面积28262.3亩。
明溪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年平均降雨量180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61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
地名由来:1933年5月,因与绥远省归化城同名,改称明溪县(《福建通志》)载:“因两岸有大小埠相对如‘明’字,故名明溪”)。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卷434汀州府《山川》:明溪“在归化县北,源出县西二十五里五通凹,流经城西五里,其源始大。环绕县北至县东,形如腰带,亦名腰带水。至县东三里溪旁,有大小二阜,相对如明字,因曰明溪”。县因明溪为名。
【行政区划】
明溪明溪全县划为4镇5乡88个行政村,和6个居民委员会、802个村民小组及雪峰农场。
雪峰镇 城东居委会,城西居委会,城南居委会,城北居委会,中山居委会,紫岭居委会,城东村,城西村
盖洋镇 柳里居委会,盖洋村,白叶村,白岚村,湾内村,常坪村,衢地村,温庄村,姜坊村,湖上村,村,头村,杨地村,葫芦形村,桂林村,雷西村,画桥村,林地村,大坑村,大洋村
胡坊镇 胡坊村,肖家山村,洋地村,福西村,冯厝村,眉溪村,奋发村,朱南坑村,瓦口村,柏亨村
瀚仙镇 瀚溪村,坪地村,连厝村,洋龙村,龙湖村,岩里村,石珩村,大焦村,小眉溪村,花园村,王陂村
城关乡 罗翠村,坪埠村,大富村,王桥村,上坊村,狮窠村,下汴村,余坊村,大坪村
沙溪乡 沙溪村,梓口坊村,碧州村,永溪村,瑶奢村,六合村
夏阳乡 夏阳村,瓦溪村,良村,溪边村,新坊村,地美村,长兴村,后洋村,杏村,御帘村,旦上村,岭头村,陈坊村,下坂村,紫云村,俞云坂村
枫溪乡 枫溪村,熊地村,邓家村,小珩村,大雅村,华山村,官坊村
夏坊乡 夏坊村,龙坑村,鳌坑村,高洋村,苎畲村,新建村,李沂村,黄地村,中溪村
【历史沿革】
明溪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渔塘溪一带繁衍生息,创造自己的文明。
县境秦属闽中郡,西汉属闽越地,东汉为会稽南郡。三国属吴建安郡,晋属晋安郡,隋代属邵武、绥城地域,唐、五代至宋代属汀州和南剑州及邵武地,宋设清流县明溪镇(驿)。
明溪县建县前,疆域分属清流、宁化、将乐、沙县。
明成化六年(1470年)同知程熙以“地旷远,民梗难治”为由,奏准析清流县的归上、归下里,宁化县的柳杨、下觉里(含泰宁县沂州的一带村,庄),将乐县的兴善、中和里,沙县的沙阳里合置归化县。隶属福建布政司汀州府。初名归化是“因有古归化地在其中”及归顺朝廷成化之意。
在这前后, 由于战乱、灾荒等诸多因素,大举南迁的中原汉人,历经长途跋涉,几经辗转之后,陆续在县境内居住,这里因而成为中原汉人的聚居地。客家人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发达的文化,促进明溪地方农业和冶炼业的发展。
清归化县隶属汀漳龙道汀州府。
民国3年(1914年)6月,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归化县隶属汀漳道。
民国14年(1925年),国民政府废道,福建省实行省、县二级地方政制。归化县直属福建省。
民国20年(1931年),工农红军解放归化县,归化成为中央苏区廿一县之一。
1931—1934年,后隶属闽粤赣省、福建省、闽赣省。
民国22年(1933年)4月,因与绥远省归化城同名,奉民国政府令改名明溪县。以境内的渔塘溪将城区分成大小阜,两阜相对如“明”字,故更名明溪县。同年11月,以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为核心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12月11日人民政府第十一次中委会,决议将福建划为闽海、延津、兴泉、龙汀四省及福州、厦门二特别市。明溪县划属龙汀省。次年1月“闽变”失败,复属福建省。
民国23年(1934年)7月,南昌行营训令,省以下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省政府的辅助机关,受省政府指挥监督。福建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明溪县隶属第八行政督察区,区治在长汀。
民国24年(1935年)10月,福建省行政督察区缩编为7个,明溪县隶属第七行政督察区,区治在民国29年6月1日,吉口、吉溪、岩上、岩下、乌龙等5保53甲划分给新建的三元县。
民国32年(1943年)9月,全省划为8个行政督察区,明溪仍属第七行政督察区,区治在长汀。
民国35年(1946年)1月,全省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明溪县改属第九行政督察区,区治在永安。
民国36年(1947年)4月,行政区划重新调整。全省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明溪划属第六行政督察区,区治在永安。
1949年10月24日,明溪县成立自动解放委员会,宣布起义。隶属永安专员公署(专署驻永安)。
1956年10月,明溪和三元两县合并为三明县,隶属南平专员公署(专署设南平)。同年10月,原盖洋区的夏坊、鳌坑、邓珩、枫溪、小珩、李沂6乡划出归宁化县。
1957年,原胡坊区福西乡的沙芜坑(即黄沙坑)划人三明县增坊乡。
1958年7月,三明重工业建设委员会成立,三明县属三明重工业建设委员会及南平专员公署双重领导。同年7月,沙溪并人岩前公社。
1959年2月,三明县与三明重工业建设委员会合并,成立三明人民公社。
1961年10月,原三元县域设三明市,原明溪县域改称三明县(包括原三元县的岩前、吉口)。三明县隶属三明市。
1962年9月1日,岩前公社析为岩前、沙溪两个公社。
同年12月,夏坊、枫溪2个公社从宁化县复划归三明县。
1963年,岩前公社复划归三明市。
1964年4月,国务院批复,将三明县改名为明溪县,隶属三明行政专员公署。
1966年,建宁县均口公社黄天岭、划坪2自然村,划人明溪县夏坊公社。
1970年10月29日,盖洋公社大洋大队的盖竹洋、黄沙坑2自然村,划给清流县林畲公社。
同年10月29日,清流县林畲公社曾坊大队无上坑生产队及岭头村,4户农民划人盖洋公社大洋大队。
1980年,三明市岩前公社增坊大队黄沙坑生产队划人沙溪公社六合大队。
1983年5月,三明专员公署改为三明市人民政府,实行市带县新体制。明溪县隶属三明市。
1994年,瀚仙乡、胡坊乡撤乡设镇。全县辖4个镇、5个乡:雪峰镇、盖洋镇、胡坊镇、翰仙镇、城关乡、沙溪乡、夏阳乡、枫溪乡、夏坊乡,县政府驻雪峰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明溪县常住总人口109102人,其中:雪峰镇23716人,盖洋镇18284人,胡坊镇10149人,翰仙镇11867人,城关乡10799人,抄溪乡7611人,夏阳乡14310人,枫溪乡5287人,夏坊乡7079人。
2003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1.5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98万人。辖4个镇、5个乡:雪峰镇、盖洋镇、胡坊镇、翰仙镇、城关乡、沙溪乡、夏阳乡、枫溪乡、夏坊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明溪县常住总人口102667人,其中:雪峰镇34677人,盖洋镇12726人,胡坊镇7680人,瀚仙镇10396人,城关乡10658人,沙溪乡6796人,夏阳乡10753人,枫溪乡3589人,夏坊乡5392人。
人口
明溪是传统的客家居住地,解放后多次接纳了国家和省级移民安置,相对移入人口超过50%,全县出国人员1.32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1%,主要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等国,侨眷约5万人,成为名副其实的“福建旅欧第一县”和“海西内陆新侨乡”。
经济发展
2018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81.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3%,比全市平均水平低0.2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市第8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73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5.09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27.79亿元,增长8.3%。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的22.1:43.6:34.3调整为22.9:43:34.1。

精选留言

三明明溪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