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
叶县山水秀美。汝河、湛河、沙河、灰河、澧河、甘江河6条河流穿境而过,燕山湖、孤石滩等31座水库星罗棋布,老青山、歪头山为代表的伏牛山水与望夫石山、黄花岭为代表的桐柏山水交相辉映,诗仙李白曾在此留下“青山不墨千秋画,澧水无弦万古琴”赞美诗篇。叶县文化厚重。古为豫州地,周为应侯国,春秋时属楚,楚国著名政治家叶公沈诸梁受封于此,是全世界叶姓、沈姓华人共同的祖籍,也是“河南省十大古城”之一。境内明代县衙是全国保存较好的唯一一座明代县衙,楚长城因比秦长城早400多年而被誉为“长城之父”,出土的编钟是我国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春秋编钟。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昆阳大战”和“叶公好龙”的典故就发生在此。叶县资源丰富。现已发现的各种矿产共23种,其中以岩盐为最,展布面积400多平方公里,总储量3300亿吨,以县域为单位全国第一,品位居全国井矿盐之首。叶县工业发展强劲。拥有两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已有中平能化、东方希望、中盐总公司、重庆隆鑫、双汇集团等多家上市公司和大型集团公司入驻,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制盐和盐化工基地、三轮摩托车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盐业物流配送基地,全省重要的清真牛羊肉加工基地、皮鞋生产基地,平顶山市最大的机电零部件加工基地、粮食深加工基地。
【行政区划】
叶县辖9个镇、9个乡(其中1个回族乡):昆阳镇、任店镇、保安镇、仙台镇、遵化店镇、叶邑镇、廉村镇、常村镇、辛店镇、城关乡、夏李乡、马庄回族乡、田庄乡、龙泉乡、水寨乡、邓李乡、龚店乡、洪庄杨乡。
【历史沿革】
叶县历史悠久,夏、商时,叶县属豫州之域。西周时,叶属应国。
;春秋时期,楚国灭应,建立叶邑,叶属楚。据《左传》记载:鲁成公十五年(公元前576年),楚公子申迁许于叶。叶邑曾一度成为许国的国都。鲁昭公十八年,楚封沈诸梁于叶,号为“叶公”。
;战国时期,叶邑属韩,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后叶邑属秦,改名叶阳。昆阳先属魏,后亦属秦。
;秦代,叶县属南阳郡,昆阳属颖川郡。
;西汉改叶阳为叶县,昆阳县与之并设。叶县属南阳郡.昆阳属颖川郡。其间,叶县曾为长沙定王子的封地。昆阳为舞阳侯樊
哙的封邑。
;东汉,叶县属南阳郡,隶荆州部;昆阳后颖川郡,隶豫州部。永初元年,曾封邓悝为时候,但其坚辞不受。遂改封傅俊为昆阳侯。
;三国:叶县、昆阳均属魏。叶县初为荆州南阳郡管辖,黄初中(公元221年),析置义阳那,叶县改属荆州义阳郡。昆阳属颖川郡。
;西晋,叶县属南阳国(公元221年,晋武帝封其子司马柬于宛,称南阳国),隶荆州部。昆阳初属颖川郡,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分颖川郡立襄城郡之后,昆阳改属建城郡,隶豫州部。
;东晋十六国,晋成帝咸康二年(公元336年),省襄城郡,昆阳复归属颖川郡。叶县屑荆州南阳郡。
;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元嘉二十六年(公元449年),割荆州之南阳郡、襄阳郡为雍州,叶县属雍州南阳郡;大明元年(公元457年),废叶县。
;北魏时,复置叶县。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于叶地置郢州,不久废州改为南中府,叶县属之。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又于叶县南部置建城郡,领县二:赭阳、北方城。景明末(公元503年),罢建城郡,置戌。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置河山县,属广州(今鲁山)鲁阳郡,兼有高阳县境(今平顶山至首山一带)。魏孝明帝孝昌中(公元526年),又于叶置襄州,叶县属之。永安中(公元528年)于昆阳置汉广郡,昆阳县属之。
;东魏孝静帝天平初年(公元534年),废南中府,置南安郡,属襄州,领有南安、南舞、叶、南定四县。公元538年以后,西魏两次夺得襄州。其间,叶县属建州南安郡,河山县屑广州鲁阳郡。公元549年,襄州再次被东魏夺回,遂改南安郡为定南郡,叶县属定南郡。
;北齐建立后,复置襄州,叶县属襄州。省昆阳置汝坟县,以汝坟为汉广郡治。公元557年,北周灭北齐后,废襄州,置南襄城郡,叶县属南襄城郡;改定南郡为定南县,不久,定南县亦废。
;隋朝,开皇初(公元581年),废南襄城郡。开皇末,叶县曾一度改名澧水,旋又复原名。大业初(公元605年),废定南县入叶,废河山县人襄城。叶县、汝坟两县均属豫州颖川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于叶置叶州。次年,叶州废,叶县改属北澧州(州治在今方城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汝坟;八年(公元634年),北澧州废,叶县属鲁州(今方城县)。不久,鲁州废,叶县改属许州。开元四年(716年),析唐、许二州之属邑,于方、舞、叶三县间置仙州,领有叶县、方城、西平、舞阳;襄城五县。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仙州废,叶县属河南道汝州临汝郡。大历四年(796年),复置仙州,又于叶境内析置仙凫县,叶县、仙凫县均属仙州。次年二月,仙州、仙凫惧废,叶县仍属汝州。
;五代后梁时,叶县属许州。后盾庄宗同光二年(924年)十二月,叶县复归汝州。
;宋代全国分十二路,叶县属京西北路汝州。
;金代,天会十四年,伪齐阜昌七年(1136年)叶县由古城迁昆阳城,至泰和八年(1208年),叶县属南京路(初为汴梁路)裕州(州治在今方城县)。
;元初,即叶县行随州事,就置昆阳为属邑。至元三年(1266年),罢州,并昆阳、舞阳二县入叶,叶县属汴梁路南阳府裕州,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设中书省后,叶县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南阳府裕州。
;明朝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叶县属河南布政使司南阳府裕州。
;清代叶县属河南省南阳府。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叶县属汝阳道。后道废隶省。民国二十二年,叶县属河南第六行政督察区(即南阳专署)。
;解放后,叶县先属第五专员公署(在鲁山),后改属第二专员公署(在舞阳)。1949年2月,第二、五专员公署合并,建立许昌专员公署,叶县属之。
;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叶县自许昌地区划出,改属平顶山市领导(同年12月1日正式办理交接手续)。
1996年,叶县面积1381.4平方千米,人口约82万人。辖4个镇、14个乡:昆阳镇、任店镇、仙台镇、保安镇、马庄回族乡、城关乡、夏李乡、旧县乡、水寨乡、邓李乡、遵化店乡、洪庄杨乡、龚店乡、常村乡、廉村乡、田村乡、辛店乡、龙泉乡。县政府驻昆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叶县常住总人口838691人,其中:昆阳镇45204人、任店镇61942人、保安镇40975人、仙台镇62280人、遵化店镇31198人、城关乡60635人、夏李乡48573人、常村乡46689人、马庄回族乡10497人、田庄乡41076人、旧县乡59795人、辛店乡45418人、龙泉乡46676人、水寨乡36873人、廉村乡63436人、邓李乡49087人、龚店乡51819人、洪庄杨乡36518人。
2005年末,叶县辖5个镇、13个乡:昆阳镇、任店镇、保安镇、遵化店镇、仙台镇;城关乡、邓李乡、旧县乡、龚店乡、田庄乡、夏李乡、辛店乡、龙泉乡、廉村乡、洪庄杨乡、马庄回族乡、水寨乡、常村乡。
2008年,撤销廉村乡、旧县乡,设立廉村镇、叶邑镇。2011年,常村乡、辛店乡撤乡设镇。调整后,全县辖9个镇、9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昆阳镇、任店镇、保安镇、仙台镇、遵化店镇、叶邑镇、廉村镇、常村镇、辛店镇、城关乡、夏李乡、马庄回族乡、田庄乡、龚店乡、龙泉乡、水寨乡、洪庄杨乡、邓李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叶县常住总人口777203人,其中:昆阳镇50437人,任店镇59748人,保安镇32176人,仙台镇50921人,遵化店镇30766人,叶邑镇58483人,廉村镇、54740人,城关乡69007人,夏李乡40919人,常村乡36693人,马庄回族乡10874人,田庄乡36292人,龚店乡50851人,辛店乡47277人,龙泉乡44654人,水寨乡30779人,洪庄杨乡33297人,邓李乡39289人。
2014年7月6日,经河南省政府批准,省民政厅(豫民行批[2014]28号)批复同意撤销叶县昆阳镇、城关乡2建制乡镇,对其原辖行政区域实行城市管理体制。街道设立具体事宜由平顶市按照《河南省街道设置有关规定》进行审批,审批结果报河南省民政厅备案。
2014年,任店镇、常村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叶县年入境水平均总量为13.84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4.92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1.99亿立方米,地表自产径流量3.51亿立方米。境内主要有汝河、沙河、湛河、澧河、灰河、甘江河六大河流经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境而过,有大小水库30多座,其中燕山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169平方公里,总库容9.25亿立方米,是国家治淮骨干工程之一。
叶县处于南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度地带,为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叶县无霜期长,适宜农作物生长。
地名由来:据《史记》载:成王与弟戏,削桐叶为圭,以封小弟于应,故名“叶”。《春秋·成公十五年》:“许迁于叶”,即此。刘向《新序·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失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此即世所传有名的寓言“叶公好龙”的故事,叶亦指此。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昆阳大战”和“叶公好龙”的典故就发生在此。叶县资源丰富。现已发现的各种矿产共23种,其中以岩盐为最,展布面积400多平方公里,总储量3300亿吨,以县域为单位全国第一,品位居全国井矿盐之首。叶县工业发展强劲。拥有两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已有中平能化、东方希望、中盐总公司、重庆隆鑫、双汇集团等多家上市公司和大型集团公司入驻,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制盐和盐化工基地、三轮摩托车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盐业物流配送基地,全省重要的清真牛羊肉加工基地、皮鞋生产基地,平顶山市最大的机电零部件加工基地、粮食深加工基地。
【行政区划】
叶县辖9个镇、9个乡(其中1个回族乡):昆阳镇、任店镇、保安镇、仙台镇、遵化店镇、叶邑镇、廉村镇、常村镇、辛店镇、城关乡、夏李乡、马庄回族乡、田庄乡、龙泉乡、水寨乡、邓李乡、龚店乡、洪庄杨乡。
昆阳镇 | 东菜园居委会,北关居委会,北大街居委会,南大街居委会,南关居委会,西菜园居委会,西李庄居委会 |
任店镇 | 任店一村,任店二村,任店三村,任店四村,寺庄东村,寺庄西村,双河营村,后营村,前营村,尚武营村,秋河村,刘岭村,新营村,郭营村,高营村,宋营村,灰河营村,柳疙瘩营村,燕庄村,平李庄村,屈庄村,瓦店村,汪营村,中其营村,朱李庄村,史营村,月庄村,岳庵村,古路湾村,毛庄村,胡庄村,辉岭营东村,辉岭营西村,刘口村,大营村,克庄村 |
保安镇 | 一村,二村,三村,陈岗村,牛庵村,杨四庄村,河套寨村,寨后村,东余庄村,大辛庄村,寨王村,暴沟村,蔡屯村,文井村,冯庵村,前古城村,南寨河村,夏元村,花阳村,李吴庄村,魏岗铺村,吕楼村,柳庄村,李湾村,白庙村,文寨村,东官庄村,庙岗村,辛庄村,花山吴村,罗冲村,杨令庄村 |
仙台镇 | 西南拐村,西北拐村,东南拐村,东北拐村,马庄村,小辛村,耙张村,王吉庄村,刁庄村,扁担李村,李庄村,吴庄村,火山铺村,邱庄村,吴哲庄村,西董庄村,王老君村,老程庄村,阁老吴村,娄庄村,布杨村,柳树王村,罗庄村,北庞庄村,崔王村,贾庄村,贾刘村,东寨村,西寨村,前王村,孟王村,杨庄村,大孙庄村,老范寨村,韩庄寺村,后司村,辛楼村,东董庄村,刘建庄村,坡魏村,盐西村,盐东村,楼刘村,草寺杨村,黄李村,董寨村,辛堂村,丰王村,潘庄村,南庞庄村 |
遵化店镇 | 张楼村,遵化店村,周湾村,孙庄村,裴庄村,温庄村,闫村,节张村,桑庄村,北陈庄村,张村,北屈庄村,戴庄村,霍张村,西赵村,汝坟桥村,祁营村,北大王庄村,张寨村,韩庄村,蒲楼村,溪庄村,张庄村,石灰厂村 |
叶邑镇 | 常庄村,朱岗村,中村,樊庄村,安庄村,沈湾村,兰庄村,思城村,李公甫村,北村,杜庄村,盆杨村,邮仃村,宋寨村,大陈庄村,万渡口村,孟庄村,八里园村,双庄村,夏庄村,竹园村,东刘庄村,北水城村,金湾村,倒马沟村,水郭村,段庄村,汪寨村,止张村,大王庄村,同心寨村,梅湾村,收金店村,西王庄村,东毛庄村,蔡庄村,连湾村,老鸦张村,大乔村,南水城村,吴圪当村,南村,高道士村 |
廉村镇、 | 廉村,姚王村,湾张村,沙渡口村,王丰贞村,王卜如村,老段庄村,王店村,前崔村,东张庄村,大刘庄村,后崔村,牛王庙村,桥陈村,乔庄村,沟孙村,南吕庄村,余庄村,邵庄村,任庄村,齐贤王村,东水郭村,庆庄村,袁庄村,齐庄村,高柳村,二郎庙村,汪庄村,老龚庄村,辛顾村,东马庄村,韩庄村,刘宋庄村,阎庄村,韩桥村,谷店东村,谷店西村,纸陈村,王三寨村,后王村,瓦赵村,路庄村,刘店村,黄谷李村,坟台徐村,甘刘村,葛刘村,肖马村,申王村,赫杨村,台李村,台杨村,穆寨村 |
城关乡 | 程庄村,大桥村,潘寨村,三里湾村,聂楼村,孟丰店南村,孟丰店北村,大王庄村,沟王村,陈庄村,大林头南村,大林头北村,秦赵村,张圪当村,韩丰村,典庄村,西北杨庄村,堤郑村,邱寨村,程寨村,孙湾村,问村,东卫庄村,刘庄村,焦庄村,余庄村,胡村,郑庄村,草厂庾村,李村,曹庄村,堰口村,徐庄村,沟李村,新湾李村,新李寨村,河阴店村 |
夏李乡 | 夏北村,夏南村,江元村,雷草湾村,小河郭村,葛庄村,前董村,郭庄村,小集村,苗庄村,坟沟村,先庄村,滹沱村,向阳村,彦岭村,油坊头村,岳楼村,侯庄村,丁庄村,牛头李村,十二里村,孙安村,官庄村,许岭村,杨庄村,田庄村,曹王村,下马村,岗马村,张庄村,董湖村 |
常村乡 | 文庄村,文集村,月台村,栗林店村,养凤沟村,孤山村,府君庙村,石院墙村,毛洞村,和平岭村,刘东华村,瓦房庄村,常村,西柳树王村,下马庄村,暖泉村,艾小庄村,李家庄村,金沟村,金龙嘴村,大娄庄村,大毛庄村,柴巴村,五间房村,响堂村,黄湾村,西刘庄村,孤古岭村,葛河村,中马村,杨林庄村,南马庄村,李九思村,马顶山村,罗圈湾村,赵岭村,尹湾村 |
马庄回族乡 | 马庄村,李庄村,水郭村,雷庄村,大陈庄村,习娄村,张庄村,小河赵村 |
田庄乡 | 田庄村,张申庄村,道庄村,牛庄村,西孙庄村,黄营村,粱寨村,张林庄村,大张村,尤潦村,东李村,英李村,后党村,孙娄庄村,半坡常村,前党村,武楼村,千兵营村,金岗李村,后李村,东杨庄村,三官庙村,柏树李村,岗马村,康台村,宋庄村,邵丰街村,邵丰店村 |
龚店乡 | 龚西村,耿湾村,汝汾店村,叶寨村,前棠村,后棠村,贺渡口村,楼马村,金庄村,余王村,余营村,王营村,泥河张村,坡宋村,台刘村,苏科村,边庄村,支刘村,姜庄村,司赵庄村,水牛杜村,蒋庄村,史堂村,十里铺村,小辛庄村,龚东一村,龚东二村,常李村,节庄村 |
辛店乡 | 辛店村,李寨村,新杨庄村,柿园村,赵沟村,东白庄村,桐树庄村,胡张村,油坊李村,遂庄村,杨八缸村,赵寨村,东房庄村,东柳庄村,汴沟村,大徐村,岗王村,岗底村,张寺滩村,新丁庄村,龚庄村,田寨村,中邢沟村,大竹园村,常楼村,杨庄寨村,西徐庄村,郭岗村,常派庄村,新蒋庄村,铁佛寺村,王文成村,南房庄村,大木厂村,刘文祥村,南焦庄村,蕾草洼村,杨茂吴村,南王庄村 |
龙泉乡 | 龙泉村,权印村,郭吕庄村,北大营村,牛杜庄村,全集村,娄凡村,慕庄村,铁张村,大何庄村,冢张村,南曹庄村,小河王村,小河郭村,大湾张村,大来庄村,赵庄村,齐庄村,王楼村,彭庄村,碾张村,贾庄村,草厂街村,南大营村,沈庄村,武庄村,雷岗村,白浩庄村,莫庄村,半节楼村,辛单庄村,李明己村,卸营村,胡营村,单营村 |
水寨乡 | 夸子营村,水寨村,留侯店村,伍刘村,灰河郭庄村,董刘村,东屈庄村,桃奉宋村,桃奉村,南坡王村,东盆王村,孤佛寺李庄村,黄庄村,张侯庄村,河北赵庄村,只吴村,余寨村,杜楼村,关庙沟村,高庄村,军王村,后白观村,前白观村,老街村,蒋李村,霍姚村,关庙李村,丁华村,小庄王村,太康寨村,徐王村,蔡寺村,天边徐村 |
洪庄杨乡 | 洪西村,洪东村,蒋湾村,河北高村,小庄村,裴昌村,石王村,桑树贾村,翟杨村,湛河董村,炼石店村,唐马村,焦庄村,洛南村,王湾村,观上村,姜渡口村,洛北村,张集村,曹李村,白庄村,麦刘村,王庄村,张徐村 |
邓李乡 | 邓李村,后邓村,丁杨村,康营村,军张村,庙王村,东徐庄村,构树王村,中彭村,后彭村,璋环寺村,碾张村,尚闫村,銮场李村,董平村,雷辛庄村,杜杨村,马湾村,何马村,许庄村,妆头村,湾李村,吕庄村,孙寨村,杜谢村,泥车村,郝庄村,大魏庄村,魏王村,张高村,庙李村,后炉村 |
叶县历史悠久,夏、商时,叶县属豫州之域。西周时,叶属应国。
;春秋时期,楚国灭应,建立叶邑,叶属楚。据《左传》记载:鲁成公十五年(公元前576年),楚公子申迁许于叶。叶邑曾一度成为许国的国都。鲁昭公十八年,楚封沈诸梁于叶,号为“叶公”。
;战国时期,叶邑属韩,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后叶邑属秦,改名叶阳。昆阳先属魏,后亦属秦。
;秦代,叶县属南阳郡,昆阳属颖川郡。
;西汉改叶阳为叶县,昆阳县与之并设。叶县属南阳郡.昆阳属颖川郡。其间,叶县曾为长沙定王子的封地。昆阳为舞阳侯樊
哙的封邑。
;东汉,叶县属南阳郡,隶荆州部;昆阳后颖川郡,隶豫州部。永初元年,曾封邓悝为时候,但其坚辞不受。遂改封傅俊为昆阳侯。
;三国:叶县、昆阳均属魏。叶县初为荆州南阳郡管辖,黄初中(公元221年),析置义阳那,叶县改属荆州义阳郡。昆阳属颖川郡。
;西晋,叶县属南阳国(公元221年,晋武帝封其子司马柬于宛,称南阳国),隶荆州部。昆阳初属颖川郡,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分颖川郡立襄城郡之后,昆阳改属建城郡,隶豫州部。
;东晋十六国,晋成帝咸康二年(公元336年),省襄城郡,昆阳复归属颖川郡。叶县屑荆州南阳郡。
;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元嘉二十六年(公元449年),割荆州之南阳郡、襄阳郡为雍州,叶县属雍州南阳郡;大明元年(公元457年),废叶县。
;北魏时,复置叶县。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于叶地置郢州,不久废州改为南中府,叶县属之。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又于叶县南部置建城郡,领县二:赭阳、北方城。景明末(公元503年),罢建城郡,置戌。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置河山县,属广州(今鲁山)鲁阳郡,兼有高阳县境(今平顶山至首山一带)。魏孝明帝孝昌中(公元526年),又于叶置襄州,叶县属之。永安中(公元528年)于昆阳置汉广郡,昆阳县属之。
;东魏孝静帝天平初年(公元534年),废南中府,置南安郡,属襄州,领有南安、南舞、叶、南定四县。公元538年以后,西魏两次夺得襄州。其间,叶县属建州南安郡,河山县屑广州鲁阳郡。公元549年,襄州再次被东魏夺回,遂改南安郡为定南郡,叶县属定南郡。
;北齐建立后,复置襄州,叶县属襄州。省昆阳置汝坟县,以汝坟为汉广郡治。公元557年,北周灭北齐后,废襄州,置南襄城郡,叶县属南襄城郡;改定南郡为定南县,不久,定南县亦废。
;隋朝,开皇初(公元581年),废南襄城郡。开皇末,叶县曾一度改名澧水,旋又复原名。大业初(公元605年),废定南县入叶,废河山县人襄城。叶县、汝坟两县均属豫州颖川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于叶置叶州。次年,叶州废,叶县改属北澧州(州治在今方城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汝坟;八年(公元634年),北澧州废,叶县属鲁州(今方城县)。不久,鲁州废,叶县改属许州。开元四年(716年),析唐、许二州之属邑,于方、舞、叶三县间置仙州,领有叶县、方城、西平、舞阳;襄城五县。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仙州废,叶县属河南道汝州临汝郡。大历四年(796年),复置仙州,又于叶境内析置仙凫县,叶县、仙凫县均属仙州。次年二月,仙州、仙凫惧废,叶县仍属汝州。
;五代后梁时,叶县属许州。后盾庄宗同光二年(924年)十二月,叶县复归汝州。
;宋代全国分十二路,叶县属京西北路汝州。
;金代,天会十四年,伪齐阜昌七年(1136年)叶县由古城迁昆阳城,至泰和八年(1208年),叶县属南京路(初为汴梁路)裕州(州治在今方城县)。
;元初,即叶县行随州事,就置昆阳为属邑。至元三年(1266年),罢州,并昆阳、舞阳二县入叶,叶县属汴梁路南阳府裕州,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设中书省后,叶县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南阳府裕州。
;明朝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叶县属河南布政使司南阳府裕州。
;清代叶县属河南省南阳府。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叶县属汝阳道。后道废隶省。民国二十二年,叶县属河南第六行政督察区(即南阳专署)。
;解放后,叶县先属第五专员公署(在鲁山),后改属第二专员公署(在舞阳)。1949年2月,第二、五专员公署合并,建立许昌专员公署,叶县属之。
;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叶县自许昌地区划出,改属平顶山市领导(同年12月1日正式办理交接手续)。
1996年,叶县面积1381.4平方千米,人口约82万人。辖4个镇、14个乡:昆阳镇、任店镇、仙台镇、保安镇、马庄回族乡、城关乡、夏李乡、旧县乡、水寨乡、邓李乡、遵化店乡、洪庄杨乡、龚店乡、常村乡、廉村乡、田村乡、辛店乡、龙泉乡。县政府驻昆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叶县常住总人口838691人,其中:昆阳镇45204人、任店镇61942人、保安镇40975人、仙台镇62280人、遵化店镇31198人、城关乡60635人、夏李乡48573人、常村乡46689人、马庄回族乡10497人、田庄乡41076人、旧县乡59795人、辛店乡45418人、龙泉乡46676人、水寨乡36873人、廉村乡63436人、邓李乡49087人、龚店乡51819人、洪庄杨乡36518人。
2005年末,叶县辖5个镇、13个乡:昆阳镇、任店镇、保安镇、遵化店镇、仙台镇;城关乡、邓李乡、旧县乡、龚店乡、田庄乡、夏李乡、辛店乡、龙泉乡、廉村乡、洪庄杨乡、马庄回族乡、水寨乡、常村乡。
2008年,撤销廉村乡、旧县乡,设立廉村镇、叶邑镇。2011年,常村乡、辛店乡撤乡设镇。调整后,全县辖9个镇、9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昆阳镇、任店镇、保安镇、仙台镇、遵化店镇、叶邑镇、廉村镇、常村镇、辛店镇、城关乡、夏李乡、马庄回族乡、田庄乡、龚店乡、龙泉乡、水寨乡、洪庄杨乡、邓李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叶县常住总人口777203人,其中:昆阳镇50437人,任店镇59748人,保安镇32176人,仙台镇50921人,遵化店镇30766人,叶邑镇58483人,廉村镇、54740人,城关乡69007人,夏李乡40919人,常村乡36693人,马庄回族乡10874人,田庄乡36292人,龚店乡50851人,辛店乡47277人,龙泉乡44654人,水寨乡30779人,洪庄杨乡33297人,邓李乡39289人。
2014年7月6日,经河南省政府批准,省民政厅(豫民行批[2014]28号)批复同意撤销叶县昆阳镇、城关乡2建制乡镇,对其原辖行政区域实行城市管理体制。街道设立具体事宜由平顶市按照《河南省街道设置有关规定》进行审批,审批结果报河南省民政厅备案。
2014年,任店镇、常村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叶县年入境水平均总量为13.84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4.92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1.99亿立方米,地表自产径流量3.51亿立方米。境内主要有汝河、沙河、湛河、澧河、灰河、甘江河六大河流经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境而过,有大小水库30多座,其中燕山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169平方公里,总库容9.25亿立方米,是国家治淮骨干工程之一。
叶县处于南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度地带,为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叶县无霜期长,适宜农作物生长。
地名由来:据《史记》载:成王与弟戏,削桐叶为圭,以封小弟于应,故名“叶”。《春秋·成公十五年》:“许迁于叶”,即此。刘向《新序·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失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此即世所传有名的寓言“叶公好龙”的故事,叶亦指此。
精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