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县

五河县地处皖东北淮河中下游,因境内淮、浍、漴、潼、沱五水汇聚而得名。全县总面积1595平方公里,人口73万,辖15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216个村(居)。
五河历史悠久。唐代名为古虹,宋朝始称五河,至今九百余载。境内曾出土全国最完整的十万年前淮河古菱齿象化石,有多处石器时代遗址,霸王城、皇墩庙、汉王台、严小姐墓古韵犹存。民歌《摘石榴》获南宁国际民歌节金奖,以其为代表的五河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顺河街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街;严氏墓2013年晋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河区位优越。处于长三角边缘,是安徽省东向发展的23个县(区)之一,也是蚌埠市唯一毗邻苏浙地区的县。蚌宁高速公路在沫河口镇设有出入口,正在建设的徐明高速出入口设在县城规划红线西侧。境内淮河横贯东西,104国道纵贯南北,306省道、304省道与怀洪新河并行。
五河风光秀美。大巩山省级森林公园群山环绕,绿树成荫,森林覆盖率达80%,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着力打造“两山三湖一水库”(即大巩山、浮山,沱湖、香涧湖、天井湖,樵子涧水库)旅游风景区。以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湿地,鱼蟹竞游,鸟类翩飞。县城四面环水,城中河水潺绕,水在城中,城在水间,素有“淮北水乡”之称,是“全省园林县城”。
五河物产丰饶。黄金、铁矿石、云母石、石英石、重晶石等矿种储量丰富。水面资源得天独厚,可养水面23万亩,是安徽省水产大县,沱湖螃蟹是中国十大名蟹,天井湖银鱼曾为历史贡品。盛产小麦、大豆、水稻、棉花、花生等农产品,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
五河县地处淮北平原东南部,大部分地区地势低洼,海拔13-19.5米。县境东南隅属皖东丘陵。境内河湖众多,有“水乡”之称。淮河流经南部,于沫河口纳北淝河,浍河在城关镇南入淮,浍河、沱河在县境中部积水成湖。与江苏省交界处还有天井湖。年均气温14.7℃。年降水量896毫米。国家商品粮基地。特产有天井湖银鱼和沱湖螃蟹。淮河客运班轮上通蚌埠,下达柳巷。浍、沱等河亦可通航。五河县位于皖东北淮河中游下段,境内“淮水绕东南,沱浍注西北,惟漴合于潼,汤汤淮以北”,其名以淮、浍、漴、潼、沱五水汇聚五河口而得名。
地名由来:据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卷134泗州《古迹》:五河故城“在今县南(查看原作,阅读更多)咸淳七年始置县。以淮、X、浍、沱、潼五河合流而名”。
【行政区划】
五河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东邻江苏省泗洪县。全县辖13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分别是:城关镇、新集镇、沫河口镇、小溪镇、双忠庙镇、小圩镇、东刘集镇、头铺镇、大新镇、武桥镇、朱顶镇、浍南镇、申集镇、沱湖乡、临北回族乡。
城关镇 漴河社区,文宫社区,状元桥社区,玄帝庙社区,中市社区,文昌社区,顺河社区,淮河社区,旧县湾社区,王洼社区,衡台社区,河东社区,禾香社区,西苑社区,郭咀村,张庙村,十字岗村,漴南村,黄盆窑村,沟东村,长淮村,胜淮村,淮五村,红旗村,杨蓭村,中心村,黄台村
新集镇 新集村,新台村,许场村,王场村,李八村,许林村,三岔村,赤龙村,小周村,姚管村,沈塘村,马桥村,双河村,潘圩村
沫河口镇 沫河口村,大柏村,汪邢村,三铺村,横岭村,曹吴村,团结村,龙庙村,汤陈村,大李村,信湾村,洪集村,姚宋村,宋圩村,洪庙村,马放营村,四铺村,曹顾张村,五营村,曹刘村,石王村,洼张村,陈桥村,宋岗村
小溪镇 香庙村,硖石村,上营村,小溪村,张巷村,霍庄村,化明村,赵庄村,藕塘村,路李村,蒋庄村
双忠庙镇 大杨村,荣渡村,前李村,聂圩村,双庙村,西尤村,陆圩村,岳庙村,白墩村,刘蔡村,柳湖村,陈胡村,邓圩村,孙湖村,张滩村,单滩村,三周村,訾湖村,阮圩村
小圩镇 四陈村,大圩村,大王村,小圩村,大吴村,下黄村,薛集村,陈巷村,朱洼村,凤凰村,赵圩村,管咀村,钟杨村
东刘集镇 刘集村,小吴村,卢圩村,乔集村,小李村,西杨村,周庄村,武圩村,前梁村,楼张村,蔡圩村,大程村,姚韩村,三庄村,沱河村,蒋集村,张集村,张庄村,李庄村,王周村,夏集村
头铺镇 金岗村,冯刘村,花木王村,大方村,花园村,柿马村,屈台村,官桥村,刘马村,薛林村,郜台村,訾圩村,方台村,陈台村,单台村,凌欧村,安淮村,八岔村
大新镇 大新村,张圩村,新北村,毛滩村,刘朵村,府台村,郭府村,韩台村,沟北村
武桥镇 郑庄村,老张村,周湖村,武桥村,路西村,界沟村,龙岗村,朱圩村,张姚村,天井村
朱顶镇 东堌村,西堌村,河口村,张许村,井头村,梁巷村,朱顶村,小柳村,邱塘村,石巷村,洪山村,胡庄村,珩庄村,石坑村,三塘村,柳湖村,刘台村,陈台村
浍南镇 朗湖村,马场村,西营村,皇庙村,徐桥村,盛桥村,白徐村,桑庙村,杨集村,黄圩村,肖许刘村,李庄村,裴家村,朱袁村,安子口村,年庙村,沙湾村,彭圩村,园集村,郭庙村
申集镇 甄集村,南欧村,马集村,高庙村,乔张村,张村,朱圩村,于张村,泗河村,申集村,南乔村,台李村,大董村,大路村,莫圩村,彭集村,黄李村
沱湖乡 沱湖村,浍河村,淮河村,西坝口村,大岗村
临北回族乡 东元村,临北村,尤巷村,官塘铺村,前坂村,后坂村,段庄村,新划村,黄咀村,十里城村,于家村
城南工业园 城南工业园区管委会虚拟生活区
沫口精细化工园 沫河口精细化工园区
【历史沿革】
夏、商属徐州地。周属青州。
春秋为鲁国地。战国为鲁、宋、吴三国之境,后属楚国。
秦为蕲、徐县地、属泗水郡。西汉置虹县,为虹县地(境内有虹县遗址),属沛郡。东汉为夏丘县,属下邳国。
三国时属魏。东晋在故虹县地置贡城戌。
南朝属宋、齐、梁等国。东魏复名虹县,又名降城。
北周时废。
隋为夏丘县,属下邳郡。唐初为夏丘属泗州;武德四年(621年)分置虹县于古虹城为虹县;六年废夏丘县;贞观八年(634年)移虹治于夏丘故城,改属泗州。
元和四年(809年)改属宿州。
北宋为虹县属淮南东路宿州。
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置五河县因境内淮河、浍河、沱河、崇河、潼河交汇于五河口,故名,治五河口镇,属淮南东路淮安军。
元初属淮安路之临濠府,至元十七年改属淮南路泗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筑土城,洪武四年二月属临濠府;六年改属中立府;七年八月改属凤阳府。
清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凤阳府;雍正二年(1724年)升泗州为直隶州,五河改属泗州。
1912年直属安徽省,1914年隶属于淮泗道;1927年废道仍属安徽省,1932年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0年改第六区为第四区,五河属之。
1941年属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苏皖边区泗五灵凤县。
1949年1月30日改泗五灵凤县为五河县,属皖北行署江淮第二行政公署;4月属皖北行署宿县专区。
1952年4月属安徽省宿县专区,1956年1月改属蚌埠专区;1961年4月复属宿县专区。
1983年7月1日改属蚌埠市。
1999年,五河县辖7个镇、13个乡:城关镇、新集镇、小溪镇、小圩镇、沫河口镇、双忠庙镇、东刘集镇、朱顶乡、头铺乡、安淮乡、大新乡、皇庙乡、园集乡、张集乡、申集乡、武桥乡、长淮乡、沱湖乡、曹顾张乡、临北回族乡。
2000年7月14日,蚌埠市人民政府批准(蚌政办[2000]30号文件):撤销武桥乡,设立武桥镇,镇人民政府驻武桥(皖民地字[2000]76号);撤销头铺乡,设立头铺镇,镇人民政府驻头铺(皖民地字[2000]77号);撤销大新乡,设立大新镇,镇人民政府驻大新(皖民地字[2000]78号)。三镇与原各对应乡行政区域不变。
2000年,五河县辖10个镇、10个乡。
2001年,五河县乡镇区划调整。
2004年底,五河县辖13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城关镇、新集镇、沫河口镇、小溪镇、双忠庙镇、小圩镇、东刘集镇、头铺镇、大新镇、武桥镇、朱顶镇、浍南镇、申集镇、沱湖乡、临北回族乡。



精选留言

蚌埠五河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